学术投稿

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韦财;杨文彬;廖海浪;曾令源

关键词:骨折固定术, 内, 股骨粗隆部骨折,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其中40例采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治疗(PFNA组),46例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DHS组)。从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等方面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手术时间:PFNA组(69.8±9.4)min,DHS组(90.1±7.4)min,两组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失血量:PFNA组(145.8±50.2)ml,DHS组(320.5±96.1) ml,两组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卧床时间:PFNA组(13.8±4.4)d,DHS组(17.1±5.4)d,两组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FNA组5.0%,DHS组10.8%,两组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髋关节Harris评分PFNA组(86.8±3.5)分,DHS组(80.9±3.8)分,两组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确切,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早、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好,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优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脑型钠利尿肽(BNP)在心力衰竭诊断与鉴别中的应用分析

    回顾性分析我院心内科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具体病情的不同将其分成两组,分别为左室舒张功能衰竭组(A组),左室收缩功能衰竭组(B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浆中脑型钠利尿肽的含量并与健康人群(C组)进行比较,从而分析和探讨临床上检测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脑型钠利尿肽(BNP)对于该疾病的诊断与鉴别的意义及其临床作用。结果测得 A、B 组血浆中 NT-pro-BNP 的含量分别为(1670.2±703.8)、(2057.3±925.4)pg/ml,与C组患者的(571.6±296.4)pg/ml相比差异极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NT-pro-BNP含量超过2000pg/ml作为左室舒张功能衰竭患者诊断标准时其诊断的灵敏性为95.24%,特异性为100.00%;将NT-pro-BNP含量超过2000pg/ml作为左室收缩功能衰竭诊断标准时,其诊断的灵敏性为92.86%,特异性为97.62%。临床上通过测定患者的脑型钠利尿肽作为心力衰竭患者诊断标准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从而为临床检测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施明霞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重度子痫前期的应用效果研究

    将2012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120例重度子痫前期的患者按照双盲对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在给予硫酸镁静脉滴注的同时辅以硝苯地平口服治疗,而对照组患者治疗上则仅仅应用硫酸镁静脉滴注治疗,治疗1w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各相关检测结果的改善情况。统计分析发现,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且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各相关检测结果(24h尿蛋白定量、血细胞压积、血黏度)的改善情况明显不如观察组患者,且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重度子痫前期的患者在治疗上采取硫酸镁和硝苯地平联合用药,不仅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而且有利于改善患者机体内环境紊乱,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丽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结肠炎临床体会

    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慢性结肠炎患者64例,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32例,观察组予以中西医联合治疗,对照组予以西医单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以及疾病复发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8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1.25%(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应用于慢性结肠炎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显著,有效提高疾病治愈率,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单翠平;赵志魁;王桂梅;王福亮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护理安全管理在降低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的价值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5月我院确诊需在腰 ̄硬联合麻醉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依据时间先后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安全管理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手术室管理模式下的护理,安全管理组患者在此护理基础上给予安全管理模式下的护理,统计分析所有患者在手术室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治疗护理后满意情况。安全管理组患者手术室内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00%,常规护理组患者手术室内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00%,前者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护理后,安全管理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7.82分,常规护理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0.31分,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手术过程中的风险意识,利于降低手术室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江伟霞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比较

    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胃溃疡治疗的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实施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实施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87.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6%,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9.7%,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胃溃疡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埃索美拉唑的运用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同时,与奥美拉唑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异性,是一种高效的治疗胃溃疡的药物,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彭远茂;彭明昊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不同方式治疗股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方法在股骨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95例股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n=45)与观察组(n=50),给予对照组传统的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给予观察组经皮置入加压锁定钢板法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3、6个月的有效率对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疼痛评分、运动幅度评分和步行状况评分相比较,并无显著差异(两组疼痛评分、运动幅度评分和步行状况评分相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经皮置入锁定加压钢板来治疗股骨骨折的并发症发生率低,治疗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楚天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临床观察

    对照组行给予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奥曲肽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胃内pH值改善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用药3d内,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4%,明显高于对照组80.6%,P<0.05;观察组于治疗后24h、48h、72h的胃内pH值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两药联用能短期内有效提高胃内pH值,进而促进早期止血,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

    作者:郑松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氨氯地平和坎地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评价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7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18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坎地沙坦治疗,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12个月后,观察组的房颤复发为(7.63±1.25)次,对照组的房颤复发为(9.53±1.37)次,经比较,两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心房内径较治疗前明显缩小,两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坎地沙坦能够显著降低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的房颤复发率以及有效缩小左心房内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作者:颜友臣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彩超诊断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与方法。方法选取我院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疾病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良性肿瘤组(n=48)和恶性肿瘤组(n=34),对比经病理确诊的良、恶性乳腺肿瘤的超声征象与相关指标。结果良、恶性乳腺肿瘤患者超声征象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乳腺肿瘤患者的PSV、RI指标分别为(20.1±6.9)cm/s、(0.75±0.15)与恶性组的(13.5±3.6)cm/s、(0.49±0.08)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乳腺肿瘤患者的血流分级Ⅰ、Ⅱ、Ⅲ构成比分别为0.00%、58.82%、41.18%与恶性组的64.58%、35.42%、0.00%相比,Ⅱ级血流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乳腺癌定性诊断、预后判断均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但单纯应用血流分级不易确诊,应结合弹性超声成像等技术提高诊断效果。

    作者:刘中国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其中40例采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治疗(PFNA组),46例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DHS组)。从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等方面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手术时间:PFNA组(69.8±9.4)min,DHS组(90.1±7.4)min,两组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失血量:PFNA组(145.8±50.2)ml,DHS组(320.5±96.1) ml,两组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卧床时间:PFNA组(13.8±4.4)d,DHS组(17.1±5.4)d,两组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FNA组5.0%,DHS组10.8%,两组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髋关节Harris评分PFNA组(86.8±3.5)分,DHS组(80.9±3.8)分,两组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确切,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早、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好,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优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韦财;杨文彬;廖海浪;曾令源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氨溴索结合抗生素治疗分析

    临床选取我院在2013年6月~2014年6月实施治疗的8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分成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治疗以及氨溴索结合抗生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18%,对照组患者则仅为56.82%,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PaO2和PaCO2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氨溴索结合抗生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具有可行性,能够对患者动脉血气情况进行有效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永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复方川芎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右心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

    69例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治疗组2和对照组各23例,三组均给予心力衰竭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1加用小剂量比索洛尔联合复方川芎、治疗组2加用比索洛尔治疗12w,观察比较三组患者用药前后临床症状、心率、右室心肌壁厚度、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肺动脉收缩压、D-二聚体以及治疗前后PaO2、PaCO2的变化。结果治疗组1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治疗组2,治疗组2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PaO2、PaC02、HR、NT-porBNP、PAS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1较治疗组2治疗后心肌壁厚度降低,PaO2明显上升,PaCO2,HR、NT-porBNP 及PASP、D-二聚体明显下降,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和2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加用适量的比索洛尔联合复方川,芎较单用比索洛尔,能极大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

    作者:冯秋婷;钱晓军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糖尿病并心衰采用左卡尼汀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选取我院2011年03月01日~2013年10月01日收治的85例患糖尿病并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治疗方法为:口服地高辛0.125mg,po dp.螺内酯20mg,po bid2,氢氯噻嗪25mg po bid;治疗组45例,治疗方法法为: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使用生理盐水100ml加左卡尼汀2g静脉滴注,每天一次,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5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5.00%,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检测指标、血糖及血脂均明显改善,但以治疗组改善明显(P<0.05)。左卡尼汀可改善糖尿病并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具有效果显著、安全等特点,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储丽英;陈必勤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首诊社区管理模式临床获益的探讨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首诊社区管理模式的临床意义。方法连续收集8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首诊社区管理模式,而对照组采用首诊常规治疗。随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和视力情况。结果治疗12个月后,干预组的血糖及视力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结合有效的社区管理模式,可明显改善血糖控制、延缓视力下降,取得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王绵炯;林秋强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舒利迭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舒利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舒利迭联合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EV1、PEF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FEV1、PEF等肺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90%)虽略高于对照组(7.14%),但两组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舒利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用药安全性及有效性均较高,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

    作者:张臻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无创机械通气在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目的:分析采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583例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为临床观察对象。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n=292例)、对照组(n=29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增加NIPPV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的pH值、呼吸频率(RR)、心率变化(HR)、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指标均有所改善,但研究组改善幅度更明显,二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此外,研究组的治疗时间更短,器官插管率更低,比较差异均具显著性(P<0.05)。结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老年病人实施NIPPV治疗,效果更显著,且无创、安全性高。

    作者:张国明;邱捷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DSA引导下置入腔静脉滤网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后PE的预防作用观察

    目的:研究DSA引导下置入腔静脉滤网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后PE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3月~2014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100例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进行溶栓手术,试验组在手术前DSA置入腔静脉滤网,对照组服用溶栓药物及抗凝药物,比较两种治疗方法PE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肺栓塞发生率为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0%,肺栓塞发生率为14%,两组总有效率及肺栓塞发生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SA引导下置入腔静脉滤网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肺栓塞的发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凌宇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两种灌肠液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前准备中的应用比较

    将2013年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106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3人采用0.1%肥皂水灌肠,试验组53人采用磷酸钠盐灌肠液灌肠,观察比较两组肠道清洁效果,患者不良反应,病人满意度,灌肠所需时间。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两组肠道清洁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患者的不良反应,病人满意度,及灌肠所需时间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采用磷酸钠盐灌肠液进行肠道准备,效果更好,节约人力物力,不良反应小,病人更愿意接受。

    作者:孙祖燕;沈居丽;刘萍;贾惠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双源Flash CT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在低心率患者冠状动脉成像中双源Flash CT低剂量心脏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行新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模式扫描,心动周期心脏图像采集3~4个,以70%R-R间期为预设采集期相;观察组采用Flash 低剂量扫描模式扫描,心动周期心脏图像采集1个,以60%R-R间期为预设采集期相。分析并评价两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对照组冠状动脉树的13段图像质量评分为(4.56±0.71)分,观察组为(4.57±0.65)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心脏扫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与冠脉检查的有效辐射剂量(ED)等辐射剂量指标比较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满足入选标准的前提下采用Flash 低剂量扫描模式扫描不仅可保证用于诊断的图像质量,还可以有效降低辐射剂量,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可作为早期冠心病高危人群的额首选筛选方法和手段。

    作者:黄波;黄伟兰;刘彪;覃若萍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膝关节镜下治疗半月板损伤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下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95例半月板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在关节镜下行半月板损伤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机械治疗。结果观察组术后康复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关节积液及关节感染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Lv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关节镜下治疗半月板损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预后好等优点,且可大程度的保留患者半月板,有利于术后尽早进行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建锋;杨宗华;李强;陈岱枫;徐斌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