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帕罗西汀治疗29例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

孙树乾;杨军;邹荣成;文洪波;薛昌春;王国祥

关键词:帕罗西汀, 卒中后抑郁, 疗效, 观察
摘要:选取2012年1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57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给予控制血糖、血压,调节血脂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康复等基础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帕罗西汀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2、6w分别予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治疗2、6w后治疗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100例女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除使用常规护理方式外,增加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照组采取为常规护理法,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手术前晚睡前、手术日早晨、麻醉前、手术结束时的收缩压、心率,分析其焦虑量表评分与手术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各时点收缩压、心率、焦虑评分、手术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缓解妇产科患者的术前应激反应,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该种护理措施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巧侠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质子泵抑制剂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探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选取收治的10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随机平均分配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组各50例,对照组单行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莫沙比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为90%,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发生率为4%,对照组为6%,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质子泵抑制剂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意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口服与肌肉注射黄体酮对早期流产患者围生儿结局的对比研究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早期流产患者.根据黄体酮不同给药方式将其分为口服组和肌注组各40例.对两组治疗效果、围生儿结局进行比较.结果口服组总有效率90%,肌注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口服组和肌注组孕妇治疗前后孕酮水平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另外,观察组和妊娠正常组早产儿、畸形儿、Apgar评分低分儿、死亡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黄体酮口服与肌肉注射疗效均较高,且对围生儿妊娠结局影响不大,可根据孕妇情况、意愿合理选择.

    作者:蔡敏;朱瑞丹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眩晕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中的效果评析

    评析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眩晕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中的临床效果.选取收治的120例眩晕患者,根据是否接受中医临床护理实施的健康教育分为评析组及标准组,每组各60例.评析组按照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而标准组实施标准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对眩晕的认识程度、治疗顺从性及对临床效果的满意度.评析组患者对眩晕全面认识、治疗顺从性及对临床治疗效果的满意度与标准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眩晕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应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提高患者对眩晕的认识程度、治疗顺从性及对临床效果的满意度.

    作者:陈晓露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三联用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2009年12月1日~2014年8月30日我院门诊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共98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甲泼尼龙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给予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联合甲泼尼龙进行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肺功能、血气分析变化等进行对比分析.统计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后FEV、FEV1/FVC、PaO2较治疗前显著上升,而PaCO2较治疗前出现显著下降.其中,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1.6%,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联合静脉注射甲泼尼龙在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上具有较好的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及PaO2、PaCO2,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徐青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研究进展

    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系指与颅脑损伤后首次CT检查结果相比,经手术或再次CT扫描证实,患者出现新的出血性病灶或原有出血性病灶扩大.这种出血性病灶可分为:脑挫裂伤、多发性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硬膜下血肿(SDH)、硬膜外血肿(EDH)等.PHI是颅脑损伤患者主要致死及致残原因.严密监测、早期治疗对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现简要分析PHI的发病机制、高危因素、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原则.

    作者:米清春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研究

    目的 探讨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变化.方法 采用Stroop测验、连线测试(TMT)、范畴流利测验、WMS-Ⅲ空间广度测验、定步调连续加法任务测验、木块拼图对4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53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测评. 结果 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所有认知功能测验均差于正常对照组(P<0.01),精神分裂症患者SANS总分及分量表分与大部分认知量表成绩有相关性(P<0.05),注意障碍因子与所有认知量表成绩有相关性(P<0.05或0.01).结论 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存在普遍的认知功能损害,阴性症状可能与认知功能可能存在共同的病理基础.

    作者:郭昕;唐小伟;许晓峰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米非司酮联合中药保守治疗60例早期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分析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采用米非司酮片治疗,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中药保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包块消失时间、血β-HCG降低至正常水平时间.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6%,高于对照组的70.0%,包块消失及血β-HCG降低至正常水平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米非司酮联合中药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确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家林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应用甘露醇及地塞米松治疗口腔颌面部创伤继发性早期肿胀的临床研究

    将我院2012年3月~2014年5月确诊并收治的54例口腔颌面部创伤继发性早期肿胀患者随机分为临床组和参照组,每组27例.参照组患者常规清理创口、止血、消肿治疗,并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而后应用地塞米松进行静脉滴注治疗,单次注射剂量为5mg,1次/d,连续注射3d.临床组患者在参照组临床干预方案基础上额外辅以甘露醇注射液进行快速静脉滴注治疗,单次注射剂量为100ml,需在20min内全部注入患者体内,1次/d,连续注射3d.治疗结束后比照两组疗效及颌面部肿胀改善程度.临床组27例中,21例显效,6例有效,总有效率为100%.参照组患者中,15例显效,9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8.88%.两组相比临床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颌面部水平距离及垂直距离均值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颌面部水平距离及垂直距离均值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其中临床组其颌面部水平距离及垂直距离均值的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口腔颌面部创伤继发性早期肿胀应用甘露醇及地塞米松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口腔颌面部肿胀症状.

    作者:遆云飞;刘洋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CXCR7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诊治及预后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CXCR7作为一种新的检测指标在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RT-PCR方法检测乳腺癌癌组织CXCR7基因在新辅助化疗前的表达情况.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CXCR7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尽管正常细胞表面很少表达CXCR7分子,但是其细胞内也会表达CXCR7mRNA.CXCR7mRNA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甚至超过20倍,经新辅助化疗后肿块缩小程度与CXCR7表达量呈负相关,即肿块缩小程度越高,预后质量越高,CXCR7表达量越低.结论 CXCR7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是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评价指标之一.

    作者:陈军;曹亚丽;吴晓波;刘秋明;欧阳倩雯;胡平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88例,将其按照年龄、病情等方面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泼尼松和磷酰胺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中药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试验组患者在治疗24h后的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肾功能变化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8.13%,对照组为72.72%,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效果好,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忠胜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体内铁负荷在冠心病发病中的机制

    已有研究表明,体内铁负荷与冠心病的发生显著相关,可以影响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但迄今为止,铁负荷在冠心病发病中的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认为主要与氧化应激、缺血再灌注、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反应等有关.

    作者:沈超;石理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VSD技术联合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研究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联合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我院骨科收治的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6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患者应用VSD技术联合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对照组患者仅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缺损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技术联合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皮瓣成活率,缩短缺损愈合时间,加速下肢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志林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临床研究患者均予硝酸脂类、他汀类药物、受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和拜阿司匹林治疗.连用2w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显效率达98.3%,对照组66.6%,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腹泻1例、皮肤瘀斑2例,对照组出现腹泻6例、皮肤瘀斑9例.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肖丽芬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42例帕金森病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2010年5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84例帕金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症状改善的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相对较好,且比单纯西药治疗更为安全,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永娟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选取我院收治的110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氯胺酮麻醉,观察组采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患儿术前术中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手术开始时,对照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与术前比较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仅收缩压比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心率、收缩压、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率以及舒张压,发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进行小儿静脉麻醉,能够保持术中循环功能稳定,而且术后苏醒用时短,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朱姝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依帕司他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观察依帕司他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56例早期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给予前列地尔及依帕司他治疗,对照组予依帕司他及阿司匹林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w.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提高.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依帕司他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早期糖尿病足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鹏飞;雷国大;黄碧珍;石炳兰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纳米银敷料与磺胺嘧啶银霜治疗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观察纳米银敷料与磺胺嘧啶银霜治疗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0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磺胺嘧啶银霜涂抹治疗烧伤创面,试验组则给予纳米银敷料覆盖于创面,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8.4±2.6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4.0±3.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植皮率与创面瘢痕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毒副反应及细菌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烧伤患者应用纳米银敷料有利于加速创面愈合,缩短恢复时间,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欧健;梁新韦;王晓琴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后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研究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52例NEC患儿的资料,对新生儿NEC影响预后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低出生体重(<1500g) (OR=1.287,95%CI:1.089~1.936)、早产(胎龄<34w)(OR=1.016,95%CI:1.269~3.862),新生儿肺炎(OR=1.1601,95% CI:1.051~1.310)、低氧血症(PaO2<80mmHg) (OR =3.142,95%CI:1.621~5.912)、血小板减少(PLT<100×109/L) (OR=1.316,95%CI:1.216~1.579)、感染性休克(OR=2.989,95%CI:1.218~4.298)、代谢性酸中毒(pH<7.30) (OR=1.361,95%CI:1.071~1.721)等因素和新生儿NEC预后密切相关,为其主要影响因素.新生儿NEC预后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其中低出生体重、早产、新生儿肺炎、低氧血症、感染性休克、血小板减少、代谢性酸中毒等是新生儿NEC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潘学军;许祺祺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

    选自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经ERCP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则接受预见性护理措施,对比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事件发生概率.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事件发生概率以及住院时间等对比均具有显著优越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应用ERCP术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事件发生概率,缩短其住院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刘娟娟;杨柳;刘红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