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替吉奥胶囊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临床效果及对VEGF和MMP-9的影响

蒋丽媛;安亚伟;赵彩霞;商倩

关键词:替吉奥, 晚期, 消化道肿瘤, 疗效, 毒副作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金属基质蛋白酶-9
摘要:目的 探讨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应用替吉奥胶囊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 99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晚期食管癌、胃癌及大肠癌患者均给予单药替吉奥治疗,观察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比较化疗前后外周血VEGF及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 99例患者化疗后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38例,病情稳定(SD)34例,病情进展(PD)27例,临床总缓解率38.3%,临床获益率72.7%.化疗的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度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伤、手足综合征.化疗后外周血中VEGF及MMP-9含量明显下降,化疗前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SD、PD 3组患者外周血VEGF及MMP-9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应用替吉奥胶囊治疗效果肯定,毒副作用小.血清测定VEGF及MMP-9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判断预后,指导化疗.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化疗联合靶向药物吉非替尼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阳性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化疗联合靶向药物吉非替尼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阳性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76例EGFR基因敏感突变晚期肺腺癌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把入选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吉非替尼治疗,观察组采用化疗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治疗效果、预后情况以及毒副作用.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8.42% (26/38),对照组为36.84% (14/3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为86.84% (33/38),对照组为50.00% (19/3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PFS为[(17.21±1.32)个月],较对照组[(13.21±1.32)个月]高(P<0.05).观察组OS[(30.21±1.32)个月]较对照组高[(24.21±1.32)个月](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QOL)[(82.21±1.34)分]较对照组高[(61.21±1.62)分](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89%<21.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EGFR基因突变阳性的晚期肺腺癌的治疗,采用化疗联合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治疗效果较好,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探讨.

    作者:王勇;刘自威;卢慧民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长春新碱序贯环磷酰胺与长春新碱联合环磷酰胺对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效果比较

    本研究收集在我院进行诊治的60例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长春新碱联合环磷酰胺治疗,观察组采用长春新碱序贯环磷酰胺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治疗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60例,均经手术病理或者内镜活检证实,且均未进行过化疗或放疗等抗肿瘤治疗,无化疗和放疗禁忌证.

    作者:刘国庆;石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超声造影联合超声BI-RADS分级在临床疑似乳腺癌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联合超声BI-RADS分级在临床疑似乳腺癌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入选84例超声BI-RADS分级4~5级、疑似乳腺癌病变者,使用西门子S2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造影、BI-RADS分级以及二者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本组84例经病理学诊断为良性61例,恶性23例.超声造影与BI-RADS分级联合检查法对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3%、95.5%、87.5%、96.7%,均高于单独检查法(P<0.05).结论 对于临床疑似乳腺癌病变者,采用超声BI-RADS分级联合超声造影诊断的可靠性高,可减少漏误诊.

    作者:丁敏侠;柏艳红;唐凤珍;陆长春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的应用安全性与有效性

    目的 探讨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的应用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选择女性乳腺癌患者246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3例.对照组给予乳腺癌标准根治术,观察组给予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记录2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术后引流时间、引流量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皮瓣下积液、皮瓣坏死、感染、上肢淋巴水肿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2组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的应用有更好的微创性,能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是需要在临床上减少复发的发生.

    作者:朱刚健;黄海;卢尚仪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对67例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实验组采用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观察比较术后两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术后疼痛等.结果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为(1.22±0.21)和(3.61±0.62),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81%和26.08%,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实验组患者无复发患者,对照组1例复发,差异无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显著,相较于对照组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清海;向家勇;陈均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FHIT及P16两种因子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FHIT及P16两种因子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行手术肝癌患者148例,标本术后使用盐水冲洗,清除血污和坏死组织,在10%福尔马林保存,完成包埋与切片;选取标本离切除的肝癌组织1~2 cm为癌旁组织组,90例;选取标本离切除的肝癌组织≥5 cm为远肝癌组织组,90例;选取手术的切除标本为肝癌组织组,148例,对三组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三组标本内PHIT和P16阳性表达与相关性状况.结果 P16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及胞质内,SP染色以后表征是棕黄色或者黄色;FHIT蛋白定位在细胞胞质内,SP染色后表征是棕黄色或者黄色;远癌组P16及PHIT蛋白为强阳性表达,高于癌旁组和肝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P16及PHIT蛋白阳性表达高于肝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中P16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有关(P<0.05),FHIT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形成门静脉癌栓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P16和FHIT基因可抑制肝癌患者机体内癌细胞的生长与增殖,且两种因子呈正相关关系.

    作者:郑香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褐藻多糖硫酸酯联合化疗对晚期不可切除胃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褐藻多糖硫酸酯联合化疗对晚期不可切除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4例晚期不可切除胃癌患者,由于治疗方案不同可分成两组,行FOLFOx4化疗联合褐藻多糖硫酸酯治疗的42例患者为研究组,采用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的4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状况.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为61.90%,较对照组(40.48%)高,心理卫生、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分别为(60.16±12.03)分、(54.20±l5.08)分、(59.15±10.20)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肾肝功能损伤、胃肠道反应发生率(4.76%、9.52%)较对照组(35.71%、47.61%)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胃癌患者行FOLFOX4化疗联合褐藻多糖硫酸酯医治可减轻不良反应,提高生存质量与医治有效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作者:刘阳;郑志超;张剑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三种成像检查技术在乳腺肿瘤定性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三种成像检查技术在乳腺肿瘤定性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选取30例乳腺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应用CDFI、CEUS及UE法成像检查,同时进行手术或穿刺病理组织检查以对患者乳腺肿瘤进行定性确诊,然后将彩色多普勒超声三种成像技术的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判定不同检查技术的符合率.结果 CDFI法与UE法对良性乳腺肿瘤诊断符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CEUS法对恶性和良性乳腺肿瘤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CDFI法和UE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FI法联合CEUS法与CDFI法联合UE法的阳性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FI法可以作为乳腺肿瘤定性诊断的基础性方法,必要时可联合CEUS法和UE法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于广英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hsa-miR-34b-3p与CDK4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究hsa-miR-34b-3p (miR-34b)与CDK4在骨肉瘤中表达水平,并分析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00例冻存骨肉瘤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使用qRT-PCR检测组织中miR-34b表达水平.使用WB检测CDK4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癌旁非肿瘤组织相比,骨肉瘤组织中miR-34b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CDK4蛋白的表达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肉瘤组织中,miR-34b的表达随肿瘤分期进展而逐渐降低,而CDK4蛋白的表达逐渐增高,miR-34b表达与CDK4蛋白表达呈负相关.在软组织浸润和转移者中miR-34b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软组织无浸润和无转移者,而CDK4蛋白表达则相反.结论 在骨肉瘤组织中,miR-34b的表达随临床分期进展而逐渐降低,可能通过负向调控CDK4表达而在骨肉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作者:宋光泽;赵慧霞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m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m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以mFOLFOX4为主的化疗综合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予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2组患者均行4个周期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完成治疗后一周内、6个月、3年目标肿瘤的直径,评价2组患者治疗后的近、远期疗效.收集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并比较.比较2组患者1年期、2年期、3年期生存率.结果 完成治疗后6个月、3年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35.71%、4.76%、,观察组分别为47.62%、9.52%;观察组近远期临床疗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3年随访期内死亡率83.33%,观察组为69.05%,观察组3年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m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3年生存率,且不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对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薛李;田宏;王丽霞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不同分期宫颈癌患者宫颈及肿块大小差异性分析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下不同分期宫颈癌患者宫颈及肿块大小的差异性.方法 对150例宫颈癌患者进行临床分期,并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进行多切面检查,观察患者子宫、宫颈管、双附件影像,测量患者子宫大小与宫颈大径线.结果 0期宫颈大小约为(2.52±0.21)cm,90%分布区间为2.01 ~3.07 cm;肿块大小约为2.13 cm,90%分布区间为1.87 ~3.07 cm;Ⅰ期宫颈大小约为(3.12±0.42)cm,90%分布区间为2.54 ~3.72 cm;肿块大小约为3.37 cm,90%分布区间为2.54 ~4.12 cm;Ⅱa期宫颈大小约为(4.21±0.39) cm,90%分布区间为3.81 ~5.11cm;肿块大小约为4.11 cm,90%分布区间为4.01 ~ 5.32 cm;Ⅱb期宫颈大小约为(3.91±0.33)cm,90%分布区间为2.92~4.62 cm;肿块大小约为3.89 cm,90%分布区间为3.02 ~5.12 cm.肿块大小以4 cm为分界值,不同肿块大小患者远期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分期宫颈癌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宫颈及肿块大小,能够有效直观地观察出宫颈大径线与肿块大小;其中宫颈肿块>4 cm的多为Ⅱ期患者,且与预后相关.

    作者:王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CD8+CD103+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检测CD8+ CD103+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研究两种免疫细胞标志物CD8和CD103对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染色检测220例NSCLC组织中CD8+和CD103+淋巴细胞的数量,采用单变量方法分析其对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建立动物模型研究CD8+和CD103+淋巴细胞在NSCLC发展中的作用.结果 CD8+细胞数量和CD103+细胞数量之间存在正相关(γ=0.38,P< 0.0001),CD103+细胞数量随着CD8+细胞数量的增加而增加.CD8和CD103双阳性表达为NSCLC患者生存情况的独立有益预后因素,其预后价值高于单独的CD8或CD103阳性表达.小鼠实验证实CD8+和CD103+细胞耗竭可促进NSCLC发展.结论 CD8+CD103+淋巴细胞对NSCLC患者有保护作用.

    作者:陈晓;魏立;陈重;务森;李基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对甲状旁腺激素及血钙变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对甲状旁腺激素及血钙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的病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1例,观察组(双侧病变)给予甲状腺全切术,对照组(单侧病变)行保留对侧部分腺体近全切除术,记录甲状旁腺激素(PTH)及血钙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两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d、术后第3d的血钙与PTH值都低于术前,观察组术后第1d、术后第3d的血钙与PTH值低于对照组(P<0.05),且低钙血症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皮下气肿、皮下积液、淋巴漏并发症发生率为15.5%,对照组为12.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次全切术,甲状腺全切术能有效根治双侧甲状腺分化型癌病变,且不会影响患者的康复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且低钙、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可以恢复.

    作者:王建宏;饶远生;刘海鹰;阎晓娟;房居高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内镜粘膜切除术和食管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粘膜内腺癌的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内镜粘膜切除术和食管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粘膜腺癌的疗效.方法 以病理诊断为早期食管腺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对患者采取内镜粘膜切除术或食管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资料和手术相关指标.结果 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患者有36例,采用食管切除术的患者有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指数、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细胞分化程度、Barrett食管长度占比和术后复发例数上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但住院时间<2周的例数内镜粘膜切除组较食管切除术组多,并且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生率方面均优于食管切除术组,手术方式和术后不同时期并不是影响患者短期内生存质量的因素.结论 内镜粘膜切除术在治疗早期食管腺癌上具有手术时长短和手术并发症少的优点,并且不会对患者短期的生活质量造成明显影响.

    作者:张勇;贾业贵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老年肺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老年肺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晚期老年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给予贝伐单抗治疗.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生存率,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的评价.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CR+PR)分别是75.00% (45/60)与56.67% (34/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415,P=0.012).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为7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432,P=0.040).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半年生存率分别为86.67%、81.67%,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0.563,P=0.453);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是61.67%、25.00%与43.33%、16.67%,2组1、2年生存率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 =4.043,P=0.04;x2=9.571,P=0.021).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2.584,P=0.108).结论 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老年肺腺癌具有很好的疗效,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增加治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黄毅超;刘云军;何宛谦;温坚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贝伐单抗结合培美曲塞铂类对肺腺癌晚期的疗效研究

    目的 研究贝伐单抗结合培美曲塞加铂类对肺腺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肺腺癌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3例、对照组33例,试验组患者使用贝伐单抗结合培美曲塞铂类治疗,对照组使用美曲塞加铂类治疗,18天为1个周期,两组患者均治疗4个周期.结果 试验组4例,对照组5例因肿瘤进展在化疗4-6个周期而停止治疗,其余均完成了6个周期的治疗.试验组有效例数29例,CR 0例、PR 16例、SD 8例、PD 5例;对照组有效例数28例,CR 0例、PR12例、SD 5例、PD 11例.试验组ORR为55.17% (16/29),DCR为82.76%(24/29);对照组ORR为42.86% (12/28),DCR为60.71%(17/28);两组DCR分别为58.7%和28.3%,DCR分别为84.6%和28.4%.试验组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疾病发展时间为8.5个月(95%CI:7.5 ~9.3个月),中位OS14.5个月(95%CI:11.8~17.6个月);对照组分别为6.2个月(95%CI:5.6~6.9个月)和11.5个月(95%CI:9.3~13.6个月),均显著延长,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伐单抗结合培美曲塞铂类对治疗肺腺癌晚期的患者无论近期还是远期疗效显著.

    作者:郑丽平;邓海燕;刘丹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影响认知行为疗法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抑郁状态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认知行为疗法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抑郁状态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120例患有抑郁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在接受认知行为疗法及常规化疗前填写自制问卷调查表、VAS调查表,HAMA及HAMD评分表,6周后评价抑郁治疗效果.结果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后患者HAMD评分为(15.86±3.66),较治疗前(19.62±2.1)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疼痛程度(P<0.01)、是否伴有焦虑状态(P<0.05)、精神信仰(P<0.05)及家庭年收入(P<0.05)对治疗效果存在影响.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抑郁状态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中疼痛程度、是否伴有焦虑状态、有无精神信仰及家庭年收入对疗效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张颖;赵丽波;周维国;韩磊;宋春青;陆汉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介入热化疗栓塞对肝癌患者血清IL-17、IL-10浓度变化的影响

    目的 对介入热化疗栓塞对肝癌患者血清IL-17、IL-10浓度变化及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采用介入热化疗栓塞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介入法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IL-17、IL-10浓度变化,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IL-17、IL-10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IL-17浓度降低、IL-10浓度升高,而对照组IL-17、IL-10浓度无显著变化,2组IL-17、IL-10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热化疗栓塞能降低IL-17浓度、升高IL-10浓度,抑制肝癌肿瘤生长,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防止肿瘤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作者:吴文清;朱骏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3DCRT联合紫杉醇加顺铂同步化疗治疗Ⅲ期N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分析3DCRT联合紫杉醇加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Ⅲ期N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Ⅲ期NSCLC患者65例分为2组:试验组33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单纯进行放疗,放疗总量为60~70 Gy,1.8 ~2.5Gy·d-1,每周5次,疗程为6~7周.试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紫杉醇注射液135 mg/m2配比500 mL质量浓度为0.045g/mL的生理盐水加顺铂75 mg/m2配比质量浓度为0.008g/mL的氯化钠静脉滴注,在化疗第1周、第4周静脉滴注,治疗后按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对疗效进行客观评价,再依据抗癌药物毒副作用标准对患者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减少,恶心呕吐,关节疼痛等不良反应,试验组Ⅲ~Ⅳ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内试验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3DCRT联合紫杉醇加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Ⅲ期NSCLC相对比单纯放疗,有效率更高,但其不良反应情况更严重,选取治疗方案时应该充分考虑患者的安全性.

    作者:方霖;李嵘;罗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鼻咽癌血浆中S100A8与S100A9蛋白质表达与临床分期及血浆EB病毒VCA-IgA抗体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血浆中S100A8与S100A9蛋白质表达水平和临床分期,并分析两者与血浆EB病毒VCA-IgA抗体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鼻咽癌患者72例,作为实验组,Ⅱ期14例,Ⅲ期32例,Ⅳ期26例.再选取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取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浆样本并进行处理,检测血浆中的VCA-IgA水平和S100A8、S100A9的含量.结果 对照组健康者血浆中两种蛋白质的含量,显然低于实验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期患者血浆中S100A8和S100A9的含量明显低于Ⅱ期和Ⅲ期患者血浆中两者的含量,且两两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浆中两种蛋白质含量与VCA-IgA水平无相关性(SI00A8 γ为-0.01,P>0.05,S100A9 γ为-0.09,P>0.05),而两种蛋白质具有正相关性(γ=0.21,P<0.05).结论 鼻咽癌患者血浆中S100A8与S100A9蛋白质表达水平上升,且患者血浆中S100A8与S100A9蛋白质含量跟VCA-IgA水平不具有相关性.

    作者:徐帅;范崇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