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DCRT联合紫杉醇加顺铂同步化疗治疗Ⅲ期N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方霖;李嵘;罗娟

关键词:3DCRT, 紫杉醇, 顺铂, NSCLC, 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 分析3DCRT联合紫杉醇加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Ⅲ期N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Ⅲ期NSCLC患者65例分为2组:试验组33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单纯进行放疗,放疗总量为60~70 Gy,1.8 ~2.5Gy·d-1,每周5次,疗程为6~7周.试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紫杉醇注射液135 mg/m2配比500 mL质量浓度为0.045g/mL的生理盐水加顺铂75 mg/m2配比质量浓度为0.008g/mL的氯化钠静脉滴注,在化疗第1周、第4周静脉滴注,治疗后按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对疗效进行客观评价,再依据抗癌药物毒副作用标准对患者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减少,恶心呕吐,关节疼痛等不良反应,试验组Ⅲ~Ⅳ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内试验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3DCRT联合紫杉醇加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Ⅲ期NSCLC相对比单纯放疗,有效率更高,但其不良反应情况更严重,选取治疗方案时应该充分考虑患者的安全性.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食管癌的临床观察及对患者血清MIP-3α、CA125、VEGF及VEGFR-1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MIP-3α、CA125、VEGF及VEGFR-1的影响.方法 选取食管癌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给予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沙利度胺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周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测定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3 alpha,MIP-3α)、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25,CA125)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VEGFR-1)水平.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近期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血液毒性、放射性食管炎、气管炎等治疗毒副作用发生情况;并在治疗后1个月采用生命质量测定量表比较2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MIP-3α、CA125、VEGF及VEGFR-1的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第3周、第7周观察组患者血清MIP-3α、CA125、VEGF及VEGFR-1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缓解率为68.00% (34/50),明显高于对照组40.00% (20/50) (P <0.05).观察组患者血液毒性、放射性食管炎、气管炎等治疗毒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以及总体症状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食管癌可有效降低损伤正常组织,提高肿瘤的局控率,减少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的发生,近期疗效显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吴尚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下段食管癌瘤体及周围毗邻组织三维重建在食管癌诊治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影响因素对下段食管癌瘤体及周围毗邻组织三维重建在食管癌诊治中应用.方法 选取食管癌患者42例,应用多平面重建技术对患者的瘤体和周围的毗邻组织进行三维重建,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下三维重建结果间的差异情况.结果 42例患者中,胃镜能够通过的有27例,不能通过的有15例;27例内镜检测和病理检测患者其病变长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三维检测和病理检测其病变长度对比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期患者中T1期组在瘤体体积、三维厚度及长度方面与T2、T3期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和T3期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和阴性淋巴结三维的重建数据中,它们在CT的数值、长径、体积和短径方面均有差异(P<0.05).结论 三维重建比常规的消化道的造影能更好地确认食管癌患者病变的长度、位置和毗邻情况.

    作者:李伟;王瑞星;韩久付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hsa-miR-34b-3p与CDK4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究hsa-miR-34b-3p (miR-34b)与CDK4在骨肉瘤中表达水平,并分析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00例冻存骨肉瘤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使用qRT-PCR检测组织中miR-34b表达水平.使用WB检测CDK4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癌旁非肿瘤组织相比,骨肉瘤组织中miR-34b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CDK4蛋白的表达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肉瘤组织中,miR-34b的表达随肿瘤分期进展而逐渐降低,而CDK4蛋白的表达逐渐增高,miR-34b表达与CDK4蛋白表达呈负相关.在软组织浸润和转移者中miR-34b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软组织无浸润和无转移者,而CDK4蛋白表达则相反.结论 在骨肉瘤组织中,miR-34b的表达随临床分期进展而逐渐降低,可能通过负向调控CDK4表达而在骨肉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作者:宋光泽;赵慧霞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土苗少数民族青年及中老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湖北省少数民族聚居地恩施地区土家族苗族青年及中老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收集363例土家族苗族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其分为青年组(≤35岁)及中老年组(>35岁),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组间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确诊时肿瘤大于5 cm的比例及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中老年组;青年组病理分期以Ⅲ期为主,而中老年组以Ⅱ期为主;分子分型及激素受体表达方面,青年组的三阴型比例更高,而相比中老年组其Luminal A型、ER及PR的阳性表达率更低;青年组的复发及死亡率明显高于中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结论 湖北恩施地区土苗少数民族青年女性乳腺癌具有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临床病理特点.本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应引导少数民族女性尤其是青年女性提高对乳腺癌的认识.

    作者:成宏;李靖;周勇;覃咸雄;于强;庹敏;黎胤谋;彭世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对67例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实验组采用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观察比较术后两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术后疼痛等.结果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为(1.22±0.21)和(3.61±0.62),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81%和26.08%,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实验组患者无复发患者,对照组1例复发,差异无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显著,相较于对照组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清海;向家勇;陈均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三种成像检查技术在乳腺肿瘤定性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三种成像检查技术在乳腺肿瘤定性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选取30例乳腺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应用CDFI、CEUS及UE法成像检查,同时进行手术或穿刺病理组织检查以对患者乳腺肿瘤进行定性确诊,然后将彩色多普勒超声三种成像技术的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判定不同检查技术的符合率.结果 CDFI法与UE法对良性乳腺肿瘤诊断符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CEUS法对恶性和良性乳腺肿瘤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CDFI法和UE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FI法联合CEUS法与CDFI法联合UE法的阳性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FI法可以作为乳腺肿瘤定性诊断的基础性方法,必要时可联合CEUS法和UE法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于广英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IMRT放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功能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目的 探讨IMRT放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肺功能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对60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放疗组和IMRT放疗组.观察2组患者放疗前后肺通气功能、肺弥散功能、肺通气阻抗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 2组肺通气功能改善不明显(P>0.05),肺弥散功能降低显著,且常规放疗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IMRT组更好地改善了患者的肺通气阻抗(P<0.05).2组患者放疗后CA199、CEA、SCC及CYFRA21-1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尽管IMRT放疗造成一定的放射性肺损伤,但明显改善了肺通气阻抗,且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下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洪水;廖丽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沙利度胺联合紫杉醇加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联合紫杉醇加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84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紫杉醇加顺铂(TP)方案化疗,观察组给予沙利度胺联合TP方案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29%(x2=5.143,P<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t =6.689,2.754,P<0.05).2组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646,15.125,16.428,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40.48%)明显低于对照组(76.19%),便秘、乏力或嗜睡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1.020,6.158,4.414,P<0.05);2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周围神经毒性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紫杉醇加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助于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但应预防便秘、乏力或嗜睡等不良反应.

    作者:韦华军;钟亮;曾湖;蔡茂德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贝伐单抗结合培美曲塞铂类对肺腺癌晚期的疗效研究

    目的 研究贝伐单抗结合培美曲塞加铂类对肺腺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肺腺癌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3例、对照组33例,试验组患者使用贝伐单抗结合培美曲塞铂类治疗,对照组使用美曲塞加铂类治疗,18天为1个周期,两组患者均治疗4个周期.结果 试验组4例,对照组5例因肿瘤进展在化疗4-6个周期而停止治疗,其余均完成了6个周期的治疗.试验组有效例数29例,CR 0例、PR 16例、SD 8例、PD 5例;对照组有效例数28例,CR 0例、PR12例、SD 5例、PD 11例.试验组ORR为55.17% (16/29),DCR为82.76%(24/29);对照组ORR为42.86% (12/28),DCR为60.71%(17/28);两组DCR分别为58.7%和28.3%,DCR分别为84.6%和28.4%.试验组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疾病发展时间为8.5个月(95%CI:7.5 ~9.3个月),中位OS14.5个月(95%CI:11.8~17.6个月);对照组分别为6.2个月(95%CI:5.6~6.9个月)和11.5个月(95%CI:9.3~13.6个月),均显著延长,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伐单抗结合培美曲塞铂类对治疗肺腺癌晚期的患者无论近期还是远期疗效显著.

    作者:郑丽平;邓海燕;刘丹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究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化疗方案,即培美曲塞联合顺铂;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贝伐单抗,21天为1个周期,连续治疗3个周期,观察2组患者细胞因子及肿瘤标志物的指标、免疫学指标及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的白细胞介素-4(IL-4)及白细胞介素-10(IL-10)在治疗后均有一定程度下降,试验组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癌胚抗原(CEA)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的CD3+、CD4+及NK+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胸腔积液缓解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贝伐单抗联合化疗对于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能够显著降低炎症因子及肿瘤标志物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再军;徐成;胡月珍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氨酚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疼痛的效果及其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讨氨酚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疼痛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收治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12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4例,研究组采用氨酚羟考酮缓释片进行镇痛,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吗啡制剂镇痛.将两组患者在治疗中的疼痛缓解度、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疼痛缓解率为95.59%,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食欲、睡眠、日常生活、精神状态及与人交往五个方面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氨酚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疼痛中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很高.

    作者:刘素荣;魏媛媛;徐艳丽;李新红;刘娟;秦燕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褐藻多糖硫酸酯联合化疗对晚期不可切除胃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褐藻多糖硫酸酯联合化疗对晚期不可切除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4例晚期不可切除胃癌患者,由于治疗方案不同可分成两组,行FOLFOx4化疗联合褐藻多糖硫酸酯治疗的42例患者为研究组,采用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的4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状况.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为61.90%,较对照组(40.48%)高,心理卫生、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分别为(60.16±12.03)分、(54.20±l5.08)分、(59.15±10.20)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肾肝功能损伤、胃肠道反应发生率(4.76%、9.52%)较对照组(35.71%、47.61%)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胃癌患者行FOLFOX4化疗联合褐藻多糖硫酸酯医治可减轻不良反应,提高生存质量与医治有效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作者:刘阳;郑志超;张剑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微创切除术与开胸切除术治疗胸腺瘤的临床观察及预后影响

    目的 探讨微创切除术与开胸切除术治疗胸腺瘤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及患者预后情况对比.方法 78例胸腺瘤患者,接受微创切除术的42例胸腺瘤患者为观察组,接受开胸切除术的36例胸腺瘤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状况.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胸液引流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1例肺部感染,剩余41例均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术后出现2例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且1例肌无力症术后转ICU.观察组和对照组随访12~72个月,观察组平均随访(35.41±12.11)个月,复发或转移1例,死亡0例;对照组平均随访(37.28±15.19)个月,复发或转移2例,死亡1例.结论 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胸腺瘤的疗效显著,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生存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建庄;秦勇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3DCRT联合紫杉醇加顺铂同步化疗治疗Ⅲ期N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分析3DCRT联合紫杉醇加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Ⅲ期N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Ⅲ期NSCLC患者65例分为2组:试验组33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单纯进行放疗,放疗总量为60~70 Gy,1.8 ~2.5Gy·d-1,每周5次,疗程为6~7周.试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紫杉醇注射液135 mg/m2配比500 mL质量浓度为0.045g/mL的生理盐水加顺铂75 mg/m2配比质量浓度为0.008g/mL的氯化钠静脉滴注,在化疗第1周、第4周静脉滴注,治疗后按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对疗效进行客观评价,再依据抗癌药物毒副作用标准对患者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减少,恶心呕吐,关节疼痛等不良反应,试验组Ⅲ~Ⅳ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内试验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3DCRT联合紫杉醇加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Ⅲ期NSCLC相对比单纯放疗,有效率更高,但其不良反应情况更严重,选取治疗方案时应该充分考虑患者的安全性.

    作者:方霖;李嵘;罗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恩度胸腔灌注方案联合DP静脉化疗治疗乳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选取乳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90例,根据其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应用恩度联合化疗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化疗药物治疗,治疗前均先排尽胸腔积液.治疗组在胸腹腔内注入顺铂60 mg、恩度45~60 mg;对照组除不加入恩度外,其余同治疗组.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7.78%(35/45),对照组为44.4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72,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55.26%;对照组为3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500,P<0.05).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达到了35.56%和3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红细胞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红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 对于乳腺癌所致的恶性胸腔积液采用胸腔内灌注顺铂序贯恩度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范宜锋;邹庆华;李晓静;齐秀恒;董久兴;刘军;王保信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内镜粘膜切除术和食管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粘膜内腺癌的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内镜粘膜切除术和食管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粘膜腺癌的疗效.方法 以病理诊断为早期食管腺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对患者采取内镜粘膜切除术或食管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资料和手术相关指标.结果 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患者有36例,采用食管切除术的患者有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指数、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细胞分化程度、Barrett食管长度占比和术后复发例数上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但住院时间<2周的例数内镜粘膜切除组较食管切除术组多,并且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生率方面均优于食管切除术组,手术方式和术后不同时期并不是影响患者短期内生存质量的因素.结论 内镜粘膜切除术在治疗早期食管腺癌上具有手术时长短和手术并发症少的优点,并且不会对患者短期的生活质量造成明显影响.

    作者:张勇;贾业贵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鼻咽癌血浆中S100A8与S100A9蛋白质表达与临床分期及血浆EB病毒VCA-IgA抗体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血浆中S100A8与S100A9蛋白质表达水平和临床分期,并分析两者与血浆EB病毒VCA-IgA抗体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鼻咽癌患者72例,作为实验组,Ⅱ期14例,Ⅲ期32例,Ⅳ期26例.再选取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取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浆样本并进行处理,检测血浆中的VCA-IgA水平和S100A8、S100A9的含量.结果 对照组健康者血浆中两种蛋白质的含量,显然低于实验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期患者血浆中S100A8和S100A9的含量明显低于Ⅱ期和Ⅲ期患者血浆中两者的含量,且两两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浆中两种蛋白质含量与VCA-IgA水平无相关性(SI00A8 γ为-0.01,P>0.05,S100A9 γ为-0.09,P>0.05),而两种蛋白质具有正相关性(γ=0.21,P<0.05).结论 鼻咽癌患者血浆中S100A8与S100A9蛋白质表达水平上升,且患者血浆中S100A8与S100A9蛋白质含量跟VCA-IgA水平不具有相关性.

    作者:徐帅;范崇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保留迷走神经和幽门微创手术对早期原发性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目的 探究保留迷走神经和幽门微创手术在早期原发性胃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初诊的42例原发性EG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取保留迷走神经和幽门微创胃切除手术,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观察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肠道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流质食物时间、首次进半流质食物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等指标.对术后患者随访一年,观察患者体重、食欲、腹泻、食管黏膜改变、胃部饱胀感、胆囊收缩功能等指标.结果 42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35.1±42.2)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06.2±64.8)ml.42例患者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5.2±6.2)d,平均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3.3±1.5)d,平均术后首次进流质食物时间为(3.7±2.1)d,平均术后首次进半流质食物时间(11.2±7.8)d.42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年生存率为95%.结论 采用保留迷走神经以及幽门胸腔镜微创胃切除术治疗EGC治疗效果不低于传统胃切除手术,且安全性和可行性较高,值得在胃癌治疗手术中积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亚奇;宋红杰;任红亮;杨森;李晓锋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介入热化疗栓塞对肝癌患者血清IL-17、IL-10浓度变化的影响

    目的 对介入热化疗栓塞对肝癌患者血清IL-17、IL-10浓度变化及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采用介入热化疗栓塞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介入法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IL-17、IL-10浓度变化,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IL-17、IL-10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IL-17浓度降低、IL-10浓度升高,而对照组IL-17、IL-10浓度无显著变化,2组IL-17、IL-10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热化疗栓塞能降低IL-17浓度、升高IL-10浓度,抑制肝癌肿瘤生长,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防止肿瘤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作者:吴文清;朱骏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结直肠癌患者ZO-1等生化指标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紧密连接蛋-1(ZO-1)、咬合蛋白(Occludin)、活化白细胞细胞粘附分子(ALCAM)、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PECAM-1)的检测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5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肠息肉患者、健康者50名作为对照.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对象血清中ZO-1、Occludin、ALCAM、PECAM-1水平.结果 结直肠癌组血清ALCAM、PECAM-1水平高于肠息肉组和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血清ZO-1、Occludin水平低于肠息肉组和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伴淋巴结浸润、伴肝转移患者血清ALCAM、PECAM-1水平高于Ⅰ~Ⅱ期、不伴淋巴结浸润、不伴肝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伴淋巴结浸润、伴肝转移患者血清ZO-1、Occludin水平低于Ⅰ~Ⅱ期、不伴淋巴结浸润、不伴肝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ZO-1、Occludin水平与临床分期、伴肝转移、伴淋巴结浸润呈负相关;ALCAM、PECAM-1水平与临床分期、伴肝转移、伴淋巴结浸润呈正相关.结论 ZO-1、Occludin、ALCAM、PECAM-1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血清中呈现异常表达,ZO-1、Occludin、ALCAM、PECAM-1水平与结直肠癌的发病及进展密切相关.结直肠癌患者存在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血管内皮功能的紊乱,且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与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有关.

    作者:胡力;李传斌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