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介入热化疗栓塞对肝癌患者血清IL-17、IL-10浓度变化的影响

吴文清;朱骏

关键词:介入热化疗栓塞, 肝癌, IL-17, IL-10,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 对介入热化疗栓塞对肝癌患者血清IL-17、IL-10浓度变化及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采用介入热化疗栓塞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介入法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IL-17、IL-10浓度变化,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IL-17、IL-10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IL-17浓度降低、IL-10浓度升高,而对照组IL-17、IL-10浓度无显著变化,2组IL-17、IL-10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热化疗栓塞能降低IL-17浓度、升高IL-10浓度,抑制肝癌肿瘤生长,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防止肿瘤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IMRT放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功能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目的 探讨IMRT放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肺功能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对60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放疗组和IMRT放疗组.观察2组患者放疗前后肺通气功能、肺弥散功能、肺通气阻抗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 2组肺通气功能改善不明显(P>0.05),肺弥散功能降低显著,且常规放疗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IMRT组更好地改善了患者的肺通气阻抗(P<0.05).2组患者放疗后CA199、CEA、SCC及CYFRA21-1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尽管IMRT放疗造成一定的放射性肺损伤,但明显改善了肺通气阻抗,且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下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洪水;廖丽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3DCRT联合紫杉醇加顺铂同步化疗治疗Ⅲ期N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分析3DCRT联合紫杉醇加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Ⅲ期N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Ⅲ期NSCLC患者65例分为2组:试验组33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单纯进行放疗,放疗总量为60~70 Gy,1.8 ~2.5Gy·d-1,每周5次,疗程为6~7周.试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紫杉醇注射液135 mg/m2配比500 mL质量浓度为0.045g/mL的生理盐水加顺铂75 mg/m2配比质量浓度为0.008g/mL的氯化钠静脉滴注,在化疗第1周、第4周静脉滴注,治疗后按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对疗效进行客观评价,再依据抗癌药物毒副作用标准对患者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减少,恶心呕吐,关节疼痛等不良反应,试验组Ⅲ~Ⅳ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内试验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3DCRT联合紫杉醇加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Ⅲ期NSCLC相对比单纯放疗,有效率更高,但其不良反应情况更严重,选取治疗方案时应该充分考虑患者的安全性.

    作者:方霖;李嵘;罗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hsa-miR-34b-3p与CDK4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究hsa-miR-34b-3p (miR-34b)与CDK4在骨肉瘤中表达水平,并分析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00例冻存骨肉瘤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使用qRT-PCR检测组织中miR-34b表达水平.使用WB检测CDK4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癌旁非肿瘤组织相比,骨肉瘤组织中miR-34b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CDK4蛋白的表达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肉瘤组织中,miR-34b的表达随肿瘤分期进展而逐渐降低,而CDK4蛋白的表达逐渐增高,miR-34b表达与CDK4蛋白表达呈负相关.在软组织浸润和转移者中miR-34b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软组织无浸润和无转移者,而CDK4蛋白表达则相反.结论 在骨肉瘤组织中,miR-34b的表达随临床分期进展而逐渐降低,可能通过负向调控CDK4表达而在骨肉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作者:宋光泽;赵慧霞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贝伐单抗结合培美曲塞铂类对肺腺癌晚期的疗效研究

    目的 研究贝伐单抗结合培美曲塞加铂类对肺腺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肺腺癌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3例、对照组33例,试验组患者使用贝伐单抗结合培美曲塞铂类治疗,对照组使用美曲塞加铂类治疗,18天为1个周期,两组患者均治疗4个周期.结果 试验组4例,对照组5例因肿瘤进展在化疗4-6个周期而停止治疗,其余均完成了6个周期的治疗.试验组有效例数29例,CR 0例、PR 16例、SD 8例、PD 5例;对照组有效例数28例,CR 0例、PR12例、SD 5例、PD 11例.试验组ORR为55.17% (16/29),DCR为82.76%(24/29);对照组ORR为42.86% (12/28),DCR为60.71%(17/28);两组DCR分别为58.7%和28.3%,DCR分别为84.6%和28.4%.试验组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疾病发展时间为8.5个月(95%CI:7.5 ~9.3个月),中位OS14.5个月(95%CI:11.8~17.6个月);对照组分别为6.2个月(95%CI:5.6~6.9个月)和11.5个月(95%CI:9.3~13.6个月),均显著延长,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伐单抗结合培美曲塞铂类对治疗肺腺癌晚期的患者无论近期还是远期疗效显著.

    作者:郑丽平;邓海燕;刘丹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老年肺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老年肺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晚期老年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给予贝伐单抗治疗.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生存率,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的评价.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CR+PR)分别是75.00% (45/60)与56.67% (34/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415,P=0.012).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为7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432,P=0.040).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半年生存率分别为86.67%、81.67%,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0.563,P=0.453);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是61.67%、25.00%与43.33%、16.67%,2组1、2年生存率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 =4.043,P=0.04;x2=9.571,P=0.021).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2.584,P=0.108).结论 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老年肺腺癌具有很好的疗效,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增加治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黄毅超;刘云军;何宛谦;温坚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恶性脑胶质瘤术后两种同步放化疗方案应用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 对比恶性脑胶质瘤术后两种同步放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手术治疗的90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司莫司汀化疗方案;观察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方案.详细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治疗6个月、1年内患者的生存率及局部控制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近期缓解率[88.89% (40/4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缓解率[77.78% (35/45)](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治疗6个月时,患者的生存和局部控制状况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年时,观察组生存率为86.67%(39/45),局部控制率为84.44% (38/45),明显高于对照组[75.56% (34/45)和73.33%(33/45)](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出现消化系统反应、乏力、骨髓抑制及肾毒性等不良反应,但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脑胶质瘤,可提高患者三维近、远期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陈明锐;薛兴森;吴万福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m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m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以mFOLFOX4为主的化疗综合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予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2组患者均行4个周期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完成治疗后一周内、6个月、3年目标肿瘤的直径,评价2组患者治疗后的近、远期疗效.收集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并比较.比较2组患者1年期、2年期、3年期生存率.结果 完成治疗后6个月、3年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35.71%、4.76%、,观察组分别为47.62%、9.52%;观察组近远期临床疗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3年随访期内死亡率83.33%,观察组为69.05%,观察组3年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m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3年生存率,且不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对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薛李;田宏;王丽霞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褐藻多糖硫酸酯联合化疗对晚期不可切除胃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褐藻多糖硫酸酯联合化疗对晚期不可切除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4例晚期不可切除胃癌患者,由于治疗方案不同可分成两组,行FOLFOx4化疗联合褐藻多糖硫酸酯治疗的42例患者为研究组,采用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的4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状况.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为61.90%,较对照组(40.48%)高,心理卫生、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分别为(60.16±12.03)分、(54.20±l5.08)分、(59.15±10.20)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肾肝功能损伤、胃肠道反应发生率(4.76%、9.52%)较对照组(35.71%、47.61%)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胃癌患者行FOLFOX4化疗联合褐藻多糖硫酸酯医治可减轻不良反应,提高生存质量与医治有效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作者:刘阳;郑志超;张剑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不同分期宫颈癌患者宫颈及肿块大小差异性分析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下不同分期宫颈癌患者宫颈及肿块大小的差异性.方法 对150例宫颈癌患者进行临床分期,并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进行多切面检查,观察患者子宫、宫颈管、双附件影像,测量患者子宫大小与宫颈大径线.结果 0期宫颈大小约为(2.52±0.21)cm,90%分布区间为2.01 ~3.07 cm;肿块大小约为2.13 cm,90%分布区间为1.87 ~3.07 cm;Ⅰ期宫颈大小约为(3.12±0.42)cm,90%分布区间为2.54 ~3.72 cm;肿块大小约为3.37 cm,90%分布区间为2.54 ~4.12 cm;Ⅱa期宫颈大小约为(4.21±0.39) cm,90%分布区间为3.81 ~5.11cm;肿块大小约为4.11 cm,90%分布区间为4.01 ~ 5.32 cm;Ⅱb期宫颈大小约为(3.91±0.33)cm,90%分布区间为2.92~4.62 cm;肿块大小约为3.89 cm,90%分布区间为3.02 ~5.12 cm.肿块大小以4 cm为分界值,不同肿块大小患者远期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分期宫颈癌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宫颈及肿块大小,能够有效直观地观察出宫颈大径线与肿块大小;其中宫颈肿块>4 cm的多为Ⅱ期患者,且与预后相关.

    作者:王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介入热化疗栓塞对肝癌患者血清IL-17、IL-10浓度变化的影响

    目的 对介入热化疗栓塞对肝癌患者血清IL-17、IL-10浓度变化及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采用介入热化疗栓塞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介入法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IL-17、IL-10浓度变化,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IL-17、IL-10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IL-17浓度降低、IL-10浓度升高,而对照组IL-17、IL-10浓度无显著变化,2组IL-17、IL-10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热化疗栓塞能降低IL-17浓度、升高IL-10浓度,抑制肝癌肿瘤生长,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防止肿瘤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作者:吴文清;朱骏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FHIT及P16两种因子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FHIT及P16两种因子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行手术肝癌患者148例,标本术后使用盐水冲洗,清除血污和坏死组织,在10%福尔马林保存,完成包埋与切片;选取标本离切除的肝癌组织1~2 cm为癌旁组织组,90例;选取标本离切除的肝癌组织≥5 cm为远肝癌组织组,90例;选取手术的切除标本为肝癌组织组,148例,对三组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三组标本内PHIT和P16阳性表达与相关性状况.结果 P16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及胞质内,SP染色以后表征是棕黄色或者黄色;FHIT蛋白定位在细胞胞质内,SP染色后表征是棕黄色或者黄色;远癌组P16及PHIT蛋白为强阳性表达,高于癌旁组和肝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P16及PHIT蛋白阳性表达高于肝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中P16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有关(P<0.05),FHIT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形成门静脉癌栓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P16和FHIT基因可抑制肝癌患者机体内癌细胞的生长与增殖,且两种因子呈正相关关系.

    作者:郑香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对甲状旁腺激素及血钙变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对甲状旁腺激素及血钙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的病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1例,观察组(双侧病变)给予甲状腺全切术,对照组(单侧病变)行保留对侧部分腺体近全切除术,记录甲状旁腺激素(PTH)及血钙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两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d、术后第3d的血钙与PTH值都低于术前,观察组术后第1d、术后第3d的血钙与PTH值低于对照组(P<0.05),且低钙血症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皮下气肿、皮下积液、淋巴漏并发症发生率为15.5%,对照组为12.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次全切术,甲状腺全切术能有效根治双侧甲状腺分化型癌病变,且不会影响患者的康复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且低钙、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可以恢复.

    作者:王建宏;饶远生;刘海鹰;阎晓娟;房居高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的应用安全性与有效性

    目的 探讨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的应用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选择女性乳腺癌患者246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3例.对照组给予乳腺癌标准根治术,观察组给予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记录2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术后引流时间、引流量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皮瓣下积液、皮瓣坏死、感染、上肢淋巴水肿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2组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的应用有更好的微创性,能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是需要在临床上减少复发的发生.

    作者:朱刚健;黄海;卢尚仪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金港榄香烯脂质体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金港榄香烯脂质体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纵向列研究设计方法,将150例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顺铂治疗,而试验组则接受金港榄香烯脂质体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观察对比2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血常规及胸痛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77.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9.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KPS评分提高60例,稳定6例,下降9例;对照组患者的KPS评分提高50例,稳定7例,下降18例.试验组患者的KPS评分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患者胸痛5例(6.7%),对照组患者胸痛15例(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港榄香烯脂质体注射液联合顺铂对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有显著效果,适合广泛推广.

    作者:陈飞;杨宏山;程丹;李俊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联合应用预防性回肠造瘘与腹膜外引流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预防性回肠造瘘与腹膜外引流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中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9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根据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两组均按TME原则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观察组在吻合后,加行末段回肠双腔造瘘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情况(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吻合瘘发生率)、营养情况(TP、Alb、PA)、肛门功能恢复情况、SF-36生活质量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吻合瘘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营养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肛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SF-36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7.1%)显著高于对照组(4.2%)(P<0.05).结论 预防性回肠造瘘与腹膜外引流联合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明显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促进肛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赵丽君;李国强;柳万忠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脑胶质瘤患者MRS脑代谢物浓度与FA值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脑胶质瘤患者脑中不同区域的代谢物浓度及FA值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临床疑似脑胶质瘤患者110例,MR检查后,经开颅手术或穿刺获得病理诊断结果,将71例确诊为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脑中瘤体区、周围水肿区及周围正常脑白质区进行1 H-MRS和DTI扫描,以Spectroscopy软件于各区域取1~7个体素,检测各体素内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浓度,计算NAA/Cr、Cho/Cr比值,以Viewing软件选取与各1H-MRS体素相对应位置的ROI,测量各ROI内FA均值.观察比较患者脑内不同区域NAA、Cho、Cr水平,NAA/Cr、Cho/Cr比值及FA值差异,并对各区域NAA、Cho、Cr、NAA/Cr、Cho/Cr与FA值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 瘤体区和水肿区NAA、Cho、NAA/Cr、Cho/Cr及FA值与正常区域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与水肿区相比,瘤体区NAA、NAA/Cr显著降低,Cho、Cho/Cr显著升高(P<0.05),Cr和FA值无差异(P>0.05);患者瘤体区NAA、NAA/Cr与FA值呈显著正相关,水肿区NAA、Cho和Cho/Cr与FA值呈显著正相关,正常区域NAA、NAA/Cr与FA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瘤体内NAA、NAA/Cr与FA值呈显著正相关,水肿区NAA、Cho和Cho/Cr与FA值呈显著正相关,1H-MRS和DTI可联合用于脑胶质瘤的检测,为无创性研究脑胶质瘤代谢特点及微观结构提供一定的基础.

    作者:吴鹤林;吴卉卉;侯冬梅;王宁峰;杨孺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沙利度胺联合紫杉醇加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联合紫杉醇加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84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紫杉醇加顺铂(TP)方案化疗,观察组给予沙利度胺联合TP方案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29%(x2=5.143,P<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t =6.689,2.754,P<0.05).2组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646,15.125,16.428,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40.48%)明显低于对照组(76.19%),便秘、乏力或嗜睡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1.020,6.158,4.414,P<0.05);2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周围神经毒性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紫杉醇加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助于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但应预防便秘、乏力或嗜睡等不良反应.

    作者:韦华军;钟亮;曾湖;蔡茂德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子宫次全切术后宫颈残端癌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次全切除术后宫颈残端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发病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子宫次全切除术后宫颈残端癌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和临床表现的情况.结果 患者子宫次全切除术后宫颈残端癌容易发生的年龄为29~68岁,年龄分布呈单峰状,高峰年龄在40~ 49岁期间,平均年龄为(50.5±1.3)岁,患者年龄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病理组织类型的构成比中,鳞癌占82.5%,为常见,患者术后病理组织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临床表现的主要症状是不规则阴道流血、接触性出血、阴道排液,还有一部分表现为腹痛腹胀等其他临床症状,患者术后临床表现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残端癌发病高峰年龄40~49岁,临床表现以阴道流血为主,病理类型以鳞癌多见.

    作者:韩云清;汪爱兵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直肠给药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究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直肠给药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60例晚期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30例)予以硫酸吗啡缓释片镇痛治疗,研究组患者(30例)给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直肠给药治疗.对比2组患者镇痛效果,用药前、用药1h、3h、5h、7h、24 h后患者疼痛程度及药物不良反应;对比治疗后患者焦虑(SAS)及抑郁(SDS)自评量表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患者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80.00%(P<0.05).服药1h、3h后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5h、7h、24 h后2组评分相当(P>0.05).研究组治疗后患者SAS、SDS、PSQI及SF-36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药物不良反应率(10.00%)低于对照组(33.33%),治疗满意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直肠给药镇痛效果佳,起效快,患者耐受性好、疼痛控制稳定,药物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且患者心理状态佳,睡眠可,生活质量改善,值得应用.

    作者:李丽;李海宁;贾红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人乳腺癌组织中Wnt2基因的表达及靶向抑制基因表达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迁移和侵袭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人乳腺癌组织中Wnt2基因的表达及靶向抑制基因表达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迁移和侵袭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68例和女性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ILSA法检测2组血清中Wnt2表达量;利用免疫组化法(IHC)检测68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Wnt2的阳性表达情况及表达量.通过向乳腺癌细胞株MCF-7中转染Wnt2的siRNA和阴性对照(NC)的siRNA进行靶向抑制,测定Wnt2基因对MCF-7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与侵袭能力的调节作用.结果 与健康志愿者相比,乳腺癌患者Wnt2含量(10.56±3.62)ng/mL明显升高(P<0.01).乳腺癌组织中Wnt2阳性细胞率、染色强度、IHC评分分别为(77.34±9.68)%、(2.45±0.18)分、(9.86±1.15)分,均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nt2-siRNA组细胞在培养24h、48 h、72 h、96h的OD450nm值均显著低于NC-siRN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Wnt2-siRNA组细胞凋亡率为(8.56±0.52)%,显著高于NC-siRNA组的(6.18±0.63)%(P<0.0l).Wnt2-siRNA组细胞穿过Transwell小室的细胞数显著少于NC-siRNA组(P<0.01).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Wnt2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通过靶向抑制实验揭示Wnt2能够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抑制凋亡、促进癌细胞迁移侵袭.

    作者:崔雄;韩龙海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