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晗;汪逵;邓民强
肺癌是发生于支气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肺癌晚期的患者肺功能严重下降,加上长期的放化疗治疗,患者的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合并肺部感染,加重病情[1].痰热清注射液作为国家中药二类新药,具有较好的清热、镇静、抗病毒病菌的作用[2].本次研究将对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肺癌晚期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如下.
作者:史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卵巢透明细胞癌(OCCC)与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OEC)的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卵巢透明细胞癌及27例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临床资料.并比较两者CA125、雌、孕激素受体(ER、PR)、细胞角蛋白CK7、CK20和抑癌基因P53表达的异同.结果 卵巢透明细胞癌中CA125、CK7和CK20的阳性率与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相比没有差异,而ER、PR和P53在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x2=6.146,P<0.05;x2=13.551,P<0.05;x2 =5.559,P<0.05).结论 卵巢透明细胞癌与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中PR、ER和P53的表达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可用于卵巢癌的临床病例分型的辅助诊断,提高卵巢癌诊断的正确率,这种组织特异性的表达及具体相关性还需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作者:万曦娣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术前外周血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白蛋白的比值(AAR)在预测肝细胞癌患者术后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的330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数据.采用ROC曲线分析AAR预测肿瘤复发的佳界值,根据AAR界值将患者分为高AAR组(AAR≥1)、低AAR组(AAR <1).采用x2检验分析AAR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诊断肝癌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AAR佳界值为1;AAR≥1跟肝硬化显著相关(P<0.05);高AAR组的1、3年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显著低于低AAR组;AAR≥1、大血管侵犯或存在瘤栓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术前AAR≥1是肝细胞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AAR≥1的肝癌患者术后预后不良.
作者:王翊凯;毕新宇;赵宏;李智宇;赵建军;蔡建强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高分辨磁共振对结直肠癌术前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结直肠镜活检确诊为结直肠癌患者52例,所有患者均使用飞利浦3.0TX超导磁共振扫描常规MR序列(T1、T2)及MR功能成像(DWI、DCE-MRI),对比术后病理分期,评估结直肠癌术前MR TN分期的准确性,探讨结直肠癌病理分化程度与ADC值的相关性;在DCE-MRI图像上绘制时间-信号曲线特点,寻求其表现特性及诊断价值.结果 52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对比术后病理结果,结直肠癌MRI T分期和N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8.5% (46/52)和82.7% (43/52),Kappa检验结果显示两者T分期高度一致,N分期一致性程度比较强;随着结直肠癌分化程度增高,其ADC值逐渐增加(P <0.05);46例结直肠腺癌患者时间信号曲线分布有差异,时间-信号曲线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减低,呈现由Ⅰ型向Ⅳ转化趋势.结论 高分辨磁共振及功能成像能够准确评估结直肠癌的术前TN分期并对肿瘤分化程度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作者:曹云太;赵希鹏;鲍海华;严小红;李伟霞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在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的诊断中应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55例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查,术后进行病理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 病理诊断结果显示,61.82%的患者为浅层肌浸润,38.18%的患者为深层肌浸润;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诊断结果显示,58.18%的患者为浅层肌浸润,41.82%的患者为深层肌浸润,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浅层肌浸润诊断中的准确度达到94.12%,在深层肌浸润诊断中的准确度达到91.30%,不同肌层的诊断准确度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利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以较为准确的诊断出患者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的情况,值得推广.
作者:申健;王燕;王桃英;王煜;杜苗苗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对乳腺癌切除术后发生皮瓣积液伴感染患者进行不同引流方式治疗,探讨不同引流方式的临床疗效及患者预后.方法 选取因乳腺癌切除术后发生皮瓣积液伴感染患者75例,依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纱条填塞引流(A组)和引流管接负压瓶引流(B组).术前术后,所有患者均采集静脉血5ml,进行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含量测定.术中术后记录患者住院时间、换药频率、皮瓣贴合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情况.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组患者治愈率均达到100%.相比纱条填塞引流,引流管接负压瓶引流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及皮瓣愈合时间,减少了患者换药频率及术中抗生素使用量,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引流管接负压瓶引流患者术后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含量明显降低,且指标优于纱条填塞引流患者.引流管接负压瓶引流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优于纱条填塞引流患者(P<0.05).结论 从患者经济支出获益比及患者预后考虑,引流管接负压瓶引流方式优于纱条填塞引流,可适当推广应用.
作者:储军;邵大畏;贺建红;谢玉蓉;张希巍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相关激素水平,探讨TSH抑制治疗的介入时间.方法 选取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60例,采用电化学免疫法观察术后相关激素水平变化动态.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各30例.A组行全甲状腺切除,B组行单侧腺叶及峡部切除.A组在手术后第1、2、4、5、7天空腹静脉抽取血样检测甲状腺相关激素,B组在手术后第2、4、7、14天空腹静脉抽取血样检测甲状腺相关激素,若TSH超过3 mU/L或持续3次上升,则进行促甲状腺素(TSH)抑制治疗.结果 60例患者术后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均出现变化,A组术后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逐渐下降;血清甲状腺素(T4)、游离血清甲状腺素(FT4)术后第2天水平高,而后下降至参考值低限下;血清TSH术后第2天水平低,第2天后开始升高并迅速超过参考值高限.B组术后血清T3、FT3在手术后第3天水平低,后逐渐升高但仍低于术前;术后血清T4、FT4水平第2天高,后在逐渐下降且低于术前;术后血清TSH第2天水平低,后逐渐升高,1周后接近术前水平,2周后达到参考值高限.结论 根据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相关激素水平动态变化可判断术后进行TSH抑制治疗的介入时间;全甲状腺切除在术后(5±2)天、单侧腺叶及峡部切除在术后(9±2)天介入TSH抑制治疗.
作者:唐霞琳;张健;陶世冰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榄香烯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顺铂(G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100例晚期非小细胞癌,并采用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GP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榄香烯注射液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生存率、生存质量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 (45/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 (39/50) (P <0.05).6个月时,2组患者的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12、24个月时,观察组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中位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的骨髓抑制、血红蛋白减少及肝肾功能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呼吸困难、食欲减退、咳嗽、咯血及疼痛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呼吸困难、食欲减退、咳嗽、咯血及疼痛评分降低,但观察组呼吸困难、食欲减退、咳嗽、咯血及疼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榄香烯注射液联合G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参考.
作者:徐建林;郑瑞锋;王彦威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全中枢放疗所致放射性脑水肿的影响因素.方法 29例颅内肿瘤患者行全中枢放射治疗,其中生殖细胞瘤22例,髓母细胞瘤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全中枢放射和肿瘤局部推量.全中枢放射采用常规分割放射至中位剂量34.2 Gy(30.60~40.0 Gy),19例采用常规放射缩野对肿瘤原发灶追加剂量中位剂量20 Gy(10.8 ~22.0Gy),总剂量至中位54.2 Gy(48.6 ~56.0 Gy),另10例行头部立体定向放疗(伽玛刀),肿瘤周边剂量为50%等剂量线11.5 Gy(9.0~ 17.0 Gy).结果 28例患者完成全中枢放疗,只有1例因重度骨髓抑制放弃全中枢放疗改为瘤床区放疗,1例放射治疗过程中出现癫痫.全中枢放疗所致放射性脑水肿的发生率为79.3%(23例),手术治疗具有降低放射性脑水肿发生的趋势(P=0.082),手术后联合放射治疗的脑水肿发生率为66.7%,而单纯放射治疗其发生率为92.8%.而年龄、性别、病理与放射性脑水肿无相关性.全中枢放疗后出现的放射性脑水肿经积极的对症治疗、各项综合措施均顺利完成放疗.结论 放射性脑水肿是全中枢放射的常见不良反应,无手术治疗的患者是放射性脑水肿的高危人群,积极治疗放射性脑水肿可以保证全中枢放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孔瑜;黄颖;白永瑞;吴峥;赵新鲜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胃癌超声造影参数增强时间(ET)、峰值时间(TTP)与血管新生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生成素-2(Ang-2)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58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ET、TTP值,同时采用ELISE法检测血清VEGF、EGFR、Ang-2水平,并与同期60例健康志愿者作比较.结果 胃癌组织的ET、TTP值明显小于癌旁组织(P<0.05).胃癌患者的血清VEGF、EGFR、Ang-2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胃癌超声ET、TTP与血清VEGF、AMBP、IGF-1水平均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胃癌超声造影参数与血管新生指标有相关性,超声造影在评价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方面的潜在价值值得挖掘.
作者:刘婕;贺海玲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系统比较三阴性乳腺癌、非三阴性乳腺癌和癌旁组织的PD-L1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同时探讨PD-L1的表达与不同类型乳腺癌的生存关系及预测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经术后病理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的蜡块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癌及癌旁组织的PD-L1表达,并分析PD-L1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预后分析.结果 PD-L1在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24.5%,在三阴性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36%.PD-L1表达与阳性淋巴结个数、TNM分期呈正相关,与ER、PR状态呈负相关,与手法方式及分子分型相关.总生存期与阳性淋巴结个数、肿瘤大小、TNM分期、PD-L1表达率呈负相关,与ER、PR状态呈正相关.结论 PD-L1在不同类型乳腺癌中表达存在差异,三阴性乳腺癌中PD-L1表达明显高于其他类型乳腺癌,且PD-L1是影响乳腺癌患者生存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
作者:邱志敏;王美鑑;付爱荣;王雅琦;董涵之;傅颖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脑恶性胶质瘤术后放化疗复发再行手术治疗的意义.方法 选取原发脑恶性胶质瘤术后放化疗复发再行手术治疗患者32例,行黄荧光引导显微镜手术治疗.对比两次手术KPS分值、肿瘤体积、CD133/Nestin阳性表达;随访24个月左右记录生存率,对比不同切除方式、肿瘤体积、术前KPS分值、间隔手术时间患者生存期.结果 与首次手术相比,再次手术肿瘤体积小,KPS评分高,CD133/Nestin阳性率高,P均<0.05;两次手术时间间隔(9.45±1.50)个月;再手术行全切除术者共25例,行次全切除术者共7例;再手术6个月生存率为96.88%,12个月生存率为81.25%,24个月生存率为46.88%.肿瘤体积≥50 cm、KPS< 70分是生存期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胶质瘤干细胞是复发主要因素,黄荧光引导显微手术能延长生存时间,而生存时间受术前KPS分值、肿瘤体积影响.
作者:周晗;汪逵;邓民强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靶向EGFR抗体融合UL16结合蛋白2激活NK细胞治疗结直肠癌的体内外活性.方法 通过重叠延伸PCR技术并利用柔性肽G4S将靶向EGFR的抗体(西妥昔单抗)基因与UL16结合蛋白2基因连接起来,建立重组载体,再利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进行表达;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目标融合蛋白对HCT116细胞的结合力;利用MTT法检测目标融合蛋白在体外对HCT11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通过ADCC法测定目标融合蛋白激活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结果 通过基因工程法以及毕赤酵母表达,成功地获得本研究的目标融合蛋白,通过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目标融合蛋白Cetuximab-ULBP正确表达以及成功装配.通过流式细胞仪实验结果表明Cetuximab-ULBP和结直肠癌细胞HCT116的结合率为79.21%,和西妥昔单抗的结合率(73.53%)相当,目标抗体仍然保持了母体抗体结合HCT116细胞的活性.MTT实验结果表明,西妥昔单抗组和目标融合蛋白组对HCT116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并且呈浓度依赖性.西妥昔单抗组的抑制HCT116细胞增殖率为73.76%,目标融合蛋白组抑制HCT116细胞增殖率为71.98%,两者活性相当,并且增殖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目标融合蛋白能显著增强结直肠癌HCT116细胞的杀伤作用.选用NK92细胞作为效应细胞,当效靶比为100∶1时,西妥昔单抗和目标融合蛋白都能够增强NK92的杀伤HCT116肿瘤细胞的作用,其中目标融合蛋白组的细胞裂解率是(45.34±7.14)%,而西妥昔单抗组的细胞裂解率是(38.24±6.11)%,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单一西妥昔单抗相比,靶向EGFR抗体融合UL16结合蛋白2通过介导免疫细胞杀伤肿瘤细胞而增强其抗肿瘤活性,在临床上可作为一种结直肠癌治疗的新方法.
作者:文家治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声触诊成像定量技术(VTIQ)与声触诊定量技术(VTQ)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 对65例共65个乳腺肿瘤行超声检查,用VTIQ与VTQ测量病灶内部横向剪切波速度(SWV),以病理结果为准,构建ROC曲线,计算VTIQ与VTQ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 病理证实39例为乳腺良性肿瘤,26例为乳腺恶性肿瘤.VTIQ测量乳腺良、恶性肿瘤的SWV分别为(2.47±0.71)m/s、(4.94±1.63)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断点为4.67 m/s,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2.3%、87.2%、89.2%.VTQ测量乳腺良、恶性肿瘤的SWV分别为(3.44±0.95) m/s、(5.17±0.85)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断点为4.16 m/s,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0.8%、82.1%、83.1%.结论 VTIQ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高于VTQ.
作者:梅冬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分析增强CT与MRI对肝癌的诊断准确率及诊断效能情况.方法 以经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110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均分别进行了16排增强CT检查和联影1.5TNRI检查,比较两组病灶检出情况及诊断准确率.结果 MRI在肝外病灶检出方面与CT基本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出肝内病灶为(2.9±0.6)个,高于CT检出肝内病灶的(2.3±0.6)个,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准确度为95.45%,高于增强CT的准确度的71.8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强CT和MRI在肝癌诊断中均有广泛的应用,在诊断准确性方面MRI更具优势,尤其是直径在3 cm以下的病灶确诊率优势更加明显,可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张红万;王小进;仲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新肝癌血清标记物GP73水平在肝癌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及其对患者预后产生的影响.方法 将75例行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的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TNM分期、肝脏影像学等综合指标将患者分为好转组36例,恶化组39例.观察2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标记物GP73水平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变化与临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好转组患者在行介入术后1周的GP73水平明显高于术前,术后1~3个月GP73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化组患者术后1周和1~3个月GP73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1周2组患者GP73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1~3个月好转组患者水平明显低于恶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血清GP73水平与有无淋巴结肿大、腹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与AFP是否>400 μg/L无相关性(P=0.6614).结论 新肝癌血清标记物GP73可以作为评价肝癌介入治疗效果的指标,其水平高低与AFP无明显相关性,可反映肝癌患者的肝功能状态.
作者:马铭;谢明瑞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脑转移的高风险因素.方法 对160例Ⅲa和Ⅲb期术后NSCLC患者放疗前进行血清肿瘤标志物CEA、NSE、CA125检测,采用调强放射性治疗对患者进行放疗.放疗后对患者进行3年随访并评估每次随访患者生存质量及血清学指标.结果 NSCLC患者脑转移发生率为25.63%.发生脑转移患者腺癌所占比例(56.10%)明显高于未发生脑转移NSCLC患者(15.13%)(P<0.05).此外,发生脑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10.7个月)明显低于未发生脑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15.4个月),且3年总生存率明显降低(P<0.05).放疗前,脑转移患者的CEA、NSE、CA125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脑转移NSCLC患者(P<0.05),且脑转移患者CEA和NSE水平随着肿瘤分期的升高而增加(P<0.05).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小于60岁)、病理类型(腺癌)、CEA和NSE高水平是NSCLC患者脑转移的高危因素(P<0.05).3个以上高危风险因素的存在,明显增加患者脑转移发生风险,影响患者预后生存时间.结论 脑转移NSCLC患者的预后生存低于未发生脑转移患者.年龄(小于60岁)、病理类型(腺癌)、CEA和NSE高水平是NSCLC患者脑转移的高危因素.高危因素越多,患者发生脑转移的比例越大,临床治疗中应重点关注肿瘤分期晚的患者高危因素.
作者:胡同晨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与TNM分期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对97例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NSE水平进行检测,比较不同TNM分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清NSE水平,分析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清NSE水平与TNM分期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随着小细胞肺癌患者TNM分期的增加,患者的血清NSE水平明显升高(P<0.05),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清NSE水平与TNM分期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性(γ =0.573,P=0.000);血清NSE水平、PS评分以及TNM分期均为影响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的因素(P<0.05).结论 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清NSE水平与临床TNM分期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性.血清NSE水平、PS评分以及TNM分期均为影响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的因素,对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南方;于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及镇痛方式对老年男性肺癌患者围术期房颤的影响.方法 选择71例男性老年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及B组,A组给予全身麻醉及自控静脉镇痛,B组给予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及镇痛.观察2组患者的围术期手术指标、围术期(术中及术后)房颤发生情况、术后24h及48 h的VAS评分及术后的并发症.结果 2组围术期手术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围术期房颤总发生率及术后24h、48 h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及镇痛是一种适合老年男性肺癌患者的麻醉及镇痛方式.
作者:程太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Hh信号通路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作用机制及临床表达意义.方法 选取大肠癌患者共120例;大肠腺瘤共100例;大肠正常的黏膜标本选取同期在消化内镜下的活检样本,共100例;应用免疫组化检测Hh的信号通路内Glil与SuFu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与患者临床参数间的关系.结果 大肠癌的组织标本内SuFu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大肠腺瘤和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化程度、性别、病理类型和年龄与SuFu表达无相关性(P>0.05),发病部位、临床分期和浸润深度与SuFu表达显著相关(P<0.05);正常大肠黏膜内Glil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大肠腺瘤与大肠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腺瘤内Glil表达率略低于大肠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化程度、性别、病理类型、年龄、发病部位和临床分期与SuFu表达无相关性(P>0.05),浸润深度与Glil表达显著相关(P<0.05).结论 大肠癌疾病进展中有Hh的信号通路异常的活化参与,患者的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与Hh的信号通路异常的活化可能有联系.
作者:张瑜;金建军;白艳丽;朱晶晶;田笑笑 刊期: 201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