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伟
根管治疗是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主要治疗手段,现代根管治疗共分为3个步骤:根管预备、根管消毒和根管充填.目前,在根管预备后,对于根管的消毒方法主要有:根管冲洗、根管封药、超声消毒、激光消毒、微波消毒等方法.迄今为止,又有学者提出,用1411型高频电刀进行根管消毒的实验研究,效果良好.本文就近年来各种消毒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介绍应用高频电刀进行根管消毒技术的发展方向.希望能为广大口腔临床工作者提供帮助.
作者:贾宏薇;刘泓 刊期: 2008年第11期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发展,依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的尿毒症的患者愈来愈多.
作者:陈万美;蒋旭燕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性传播疾病(STD)在南通市区的分布情况,为我市防治性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 940 例 STD 门诊就诊者采集泌尿生殖道分泌物及血清样本,分别进行病原体和血清学检测.结果 就诊者STD阳性率为31.94%(611/1940),其中男性32.30%(376/11164),女性30.28%(235/776);解脲支原体阳性率高(26.25%),占构成比30.97%;淋病奈瑟菌男女阳性率分别为27.22%、15.79%(P<0.05),解脲支原体男女阳性率分别为21.43%、34.22%(P<0.05),真菌男女阳性率分别为4.74%、14.91%(P<0.05);21~40岁人群阳性数占构成比74.44%.结论 STD病原的阳性率较高,淋病奈瑟茵、解脲支原体、真菌性别分布差异显著;STD病原体主要分布在21~40岁性生活活跃年龄组.
作者:奚兵;汤敏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超前镇痛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手术前和术毕前15 min分别缓慢静注氟比洛芬酯1.0 mg/kg(给药时间>1 min),记录术后镇痛持续时间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氟比洛芬酯可有效抑制术后疼痛.结论 氟比洛芬酯用于超前镇痛,镇痛效果确切,副作用小.
作者:王庆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附着部位、形态、大小、回声,观察瓣膜厚度、穿孔、腱索断裂、瓣膜反流及程度.结果 发现赘生物大小在3.0~18 mm之间,其中附着于二尖瓣5例,附着于主动脉瓣3例,附着于三尖瓣2例,发现瓣周漏1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穿孔各1例.结论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形成特征、瓣膜损害、反流及程度观察,以及诊断均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敏;潘丽;文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侧前方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技术,在外科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2004-06~2008-03间,对31例胸、腰椎结核病人进行侧前方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3~32个月,经影像学观察及Frankel分级评定脊髓功能,31例胸腰椎术后均获得良好的固定,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全部病例植骨呈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3.6个月.神经功能恢复:除1例A级无变化外,其余均有1~2级的恢复.矢状面Cobb角术前平均为28.4°,术后平均为12.1°,无结核复发.结论 胸、腰椎结核前路手术治疗中,Ⅰ期重建脊柱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杨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椎管内肿瘤MRI检查的影像学表现,提高椎管内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01~2007-06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37例,比较各类肿瘤的影像学改变.结果 室管膜瘤3例,星形细胞瘤2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神经鞘瘤14例,神经纤维瘤6例,脊膜瘤3例,脂肪瘤1例,转移瘤7例(脊髓内2例,硬脊膜外5例).术前定位准确35例(准确率94.6%),定性准确30例(准确率81.1%).结论 MRI 对椎管内肿瘤的定位及定性准确率较高,应为当前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作者:蒋健强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未足月头位妊娠胎膜早破并发早产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分析119例胎膜早破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结局的关系.结果 ①不同孕周分娩方式无显著性差异;②两种分娩方式新生儿结局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对于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并发早产时,选择何种分娩方式对母婴有利,应结合临床实际综合考虑.
作者:秦立波;罗胜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心源性肺水肿是临床医师面临常见的心脏急危重症,它是因短时间内引起肺组织间隙液体量异常增多和积聚,甚至渗入肺泡所致.临床表现为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双肺布满啰音,给氧前,血氧饱和度通常<90%.
作者:官慧明;黄燕;吴陆香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微创穿刺抽吸、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疗效.方法 本组46例CSDH 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采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血肿微创穿刺抽吸、冲洗引流,血肿量60~180 mL,引流时间3~5 d.结果 46例中,44例经1次穿刺抽吸、冲洗引流后治愈;2例血肿复发,改行钻孔引流反复冲洗,术后治愈,无合并症,无死亡.结论 CSDH行微创穿刺抽吸、冲洗引流,创伤小、效果好、简便易行,可作为CSDH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李双;杜彦李;李雨;钱虎飞;邢惠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伴有高血脂症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提出此类病人的日常饮食注意要点.方法 2005-02~2008-04间,我科住院急性胰腺炎病人112例,血浆甘油三酯(TG)增高者36例,其中乳糜状血清者9例.对伴有高血脂症患者,在降脂治疗的同时,禁用脂肪乳剂,应用低右、丹参、川芎嗪等药物,改善胰腺的血循.结果 胰腺炎合并高血脂症者,经平均9 d治疗,症状消失.出院时,12例血脂仍高于正常.结论 高血脂症是继胆源性、酒精性之后急性胰腺炎的第三大病因,治疗TG性急性胰腺炎时,要注意降低血浆中TG的浓度.为避免胰腺炎再次发作,应指导病人控制饮食,限制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避免TG再次升高.
作者:奚拥军;温斌;倪世宇;高文明;李双齐;孙晶波;于忠信 刊期: 2008年第11期
Wernicke 脑病,是一种值得临床医务工作者重视的病死率极高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病因为酒精中毒性和非酒精中毒性,后者又包括妊娠呕吐、外科胃肠手术后、恶性肿瘤、长期血液透析等导致的VitB1缺乏,造成Wernicke脑病.本文还简要提出治疗方案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宋来军;王雪峰;崔艳玲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槲皮素(Quercetin,Que)在体外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Y79细胞株的生长抑制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Y79细胞:在体外对Y79细胞经不同浓度槲皮素处理48 h、72 h后进行检测,用MTT法测定半数抑制浓度(IC50),观察槲皮素的细胞毒性作用,用Hoechst 33 342/P1双荧光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变化.结果 槲皮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明显抑制Y79细胞的生长,并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应用MTT法计算不同浓度槲皮素作用48 h、72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是148 μmol/L、115 μmol/L.Hoechst 33 342/P1双荧光染色可观察到明显核固缩、凝集等,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结论 槲皮素可使视网膜母细胞瘤Y79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
作者:崔静;傅少颖;杜海涛;冯广忠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观察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及超声参数,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的危险因素.方法 实验室指标包括肝功能、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上消化道内视镜检查;超声检查.临床指标Child-Pugh分级.结果 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凝血酶原活动度和血小板计数/脾脏直径为OV危险因素.而血小板计数/脾脏直径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小板计数/脾脏直径比值为无创性检查,能为肝硬化食管癌静脉曲张患者提供准确的信息.
作者:施伯安;邵凤珍;陶森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CR钼靶误诊的原因,以提高早期及不典型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钼靶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误诊或误诊为乳腺癌的14例病历资料.结果 乳腺癌误诊为乳腺小叶增生6例、误诊为纤维腺瘤3例、误诊为正常1例.纤维瘤误诊为乳腺癌2例.脂肪坏死误诊为乳腺癌l例.浆细胞性乳腺炎误诊为乳腺癌1例.结论 乳腺癌诊断时注意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结合,对不典型病例应注重两侧对比观察,对病人进行详细的问触诊,灵活应用CR图像后处理,必要时结合超声多普勒检查、穿刺活检及分泌物检查可进一步减少误诊.
作者:葛芳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3项血小板参数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对11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及90例正常对照组患儿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进行测定及比较.结果 支原体肺炎患儿3项血小板参数与对照组比较,PLT、MPV 差异有显著性(P<0.05),PDW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通过测定支原体肺炎患儿血小板参数可协助了解临床病情.
作者:顾咏梅;柴建农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本文就硬膜外麻醉中发生局麻药中毒惊厥3例,进行报道.
作者:孙海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低剂量妊马雌酮联合复方甲硝唑栓治疗复发性老年性阴道炎疗效.方法 对80例复发性老年性阴道炎患者,用药前后行自身对照研究.结果 62例患者用药后,阴道炎、尿道炎症状显著改善.血清FSH水平显著下降,E2水平上升至卵早期水平,总胆固醇(TC)下降,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上升,用药后体重、子宫内膜厚度较用药前无显著变化.结论 低剂量妊马雌酮联合复方甲硝唑栓能有效改善阴道的健康状态,无内膜过度刺激.
作者:刘桂玲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提高青年人大肠癌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方法 将我院2006-02~2007-03间,收治大肠癌患者414例中,漏、误诊 101 例(占24.3%)的原因作一分析.结果 误诊时间7 d~13个月.本组病例以直肠癌多,共56例(占55.4%).其余散布结肠其它各部位.误诊病种多为肛门病,共60例(占59.4%).其余为肠粘连并不全性肠梗阻(8例)、慢性阑尾炎(11例)、结肠息肉(18例)、结肠炎(6例)、消化性溃疡(9例)等,少数尚有阑尾周围脓肿、急性阑尾炎、腹膜炎及肠套叠、贫血原因待查等.结论 大肠癌误漏诊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通过大肠癌的早诊断、早治疗,可以大大提高大肠癌的生存率.
作者:李秀梅;王淑云;房津辉;张旭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分析探讨1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结果 16例中,15例病人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平均治愈时间为9 d,1例再手术后12 d痊愈.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大多数病人可采取保守治疗痊愈.
作者:毛叶飞;孙国良 刊期: 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