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欢欣;王海滨;何伟峰
目的:探讨新型心电图(ECG)引导中心静脉置管技术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我院行中心静脉置管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新型ECG引导下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术,对照组采用常规中心静脉置管术,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3.33%),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静脉炎、导管堵塞、血管损伤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ECG引导中心静脉置管术可有效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为显著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淑霞;张小惠;曹奕忠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和疼痛的影响.方法:通过抽签的方式,从我院2016年6月~8月收治的171例甲状腺手术患者患者,抽取100例纳入研究领域,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护理干预,通过患者心理状态、疼痛情况评估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疼痛等级低于对照纽(P<0.05).结论:针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减轻疼痛,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桂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口腔显微镜在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MB2)治疗及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80例患者,患牙80颗,其中确诊MB2并初次治疗的有60例,MB2存在未发现导致根管治疗失败在治疗的有20例.60例患者以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在口腔显微镜下对MB2进行观察并治疗;对照组患者直视下对MB2进行观察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及治疗效果.20例患者同样以自愿为原则,10例在口腔显微镜下进行再治疗,10例在直视下进行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MB2检出率、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口腔显微镜下再治疗从功率高于直视下再治疗,差异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显微镜对上颌第一磨牙MB2根管的检查及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可行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淑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运动干预对老年MCI患者认知能力以及IGF-1水平的影响,以及IGF-1水平变化与认知功能改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苏州市立医院下属润达社区89例老年MCI患者参与本次探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18个月的运动干预,并在6个月、12个月、18个月时分别进行认知能力评估及血清IGF-1水平测定.结果:干预组患者认知能力与IGF-1水平显著提高,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个月的运动干预明显提升了老年MCI患者的血清IGF-1水平以及认知能力,并且显示血清IGF-1水平可能可以作为对MCI患者干预效果的标志物.
作者:谢峥;吴永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ICU病房内暴发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感染的原因和特点,为临床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我院ICU病房12例下呼吸道感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病原学检测和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流行学特点进行调查,归纳并分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暴发感染的原因和防控对策.结果:12例患者共采集ICU环境标本66份,病原学检测发现27份阳性标本,分离菌株及实耐药谱基本一致,进而推断此次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暴发感染为同一病原菌污染环境所致.同时调查发现,室内环境及物体表面污染、清洁消毒措施不当、医务人员手卫生消毒不彻底是此次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主要原因.结论:ICU环境污染是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主要原因,严格执行多重耐药菌隔离和治疗规范,定期对ICU环境及物品进行针对性清洁消毒是控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有效手段.
作者:陈百挺;欧聪灵;聂美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在呼吸科入住RICU危重患者中运用PDCA循环法对其进行管理.通过分析2014年入住本院呼吸科RICU治疗的危重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入住本院呼吸科RICU治疗的危重患者为观察组,其治疗过程依照PDCA循环法查找存在问题,并及时改进,定期考核成效.结果:将PDCA循环法应用于呼吸科危重患者治疗管理中,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院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将PDCA循环法应用于呼吸科危重症患者管理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芳;丁叶霞;丁美娟;蔡礼鸣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把患者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两组各有患者50例,对照组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治疗组应用厄贝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以及UAER均要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4%,对照组总有效率是80%,治疗组临床效果要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高血压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荣增;何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56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其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儿予以感染性肺炎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儿其相关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相关临床指标水平及临床疗效,并记录2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①2组患儿治疗后其TNF-α、IL-6和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并且观察组降低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患儿其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患儿其临床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69.23%)(P<0.05);④2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10.71% VS 7.14%)无差异(P>0.05),且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和一定的安全性.
作者:钟志远;唐建平;吴艳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74例糖尿病足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前列地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病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GLU)水平、尿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足背动脉内径和足背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GLU水平、mAlb水平、足背动脉内径和足背血流速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另外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3.0%,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6%,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明显,P< 0.05.结论:在糖尿病足患者中予以前列地尔治疗效果显著,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足背动脉血流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红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究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的护理环节管理方式,总结不良事件的预防措施.方法:我院于2015年1月开始实行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监控体系,因此将2013年1月3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入院治疗的300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管理体系建立之后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31日期间入院治疗的300例患者设置为观察组,成立PDCA小组对指标进行监控管理.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总结发生原因以及改善措施.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意义(P<0.05);且发生率高的前三项护理不良事件分别为给药错误、输液事件以及分娩意外,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差以及护理环节管理质量偏低.结论:对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改善,通过PDCA循环模式的应用,加强护理环节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李淑柳;蓝晓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分析小剂量茶碱缓释片和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的5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予以0.1g茶碱缓释片,2次/天口服,+50/250μg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2吸/天,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50/500μ.g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2吸/天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与CAT评分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8.00%)明显低于对照组(32.00%),治疗费用平均为(2248.5±312.6)元明显低于对照组(2753.7±354.2)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茶碱缓释片和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治疗COPD,可以有效的改善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医疗费用,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德华;李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了解非医学类本科生对于心肺复苏术(CPR)急救知识需求和认知现状,探索并建立相应的培训模式.方法:针对124名大学生进行CPR相关知识和需求的问卷调查,再采用多媒体教学+模拟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并加以考核.结果: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仅有9.68%大学生知道CPR的定义,超过80%大学生对CPR的操作流程不清楚;77.6%的大学生愿意实施院外CPR;96.8%的大学生表示愿意学习并掌握CPR的知识和技能;95%的大学生表示愿意将所学CPR知识和技能向周围人传播;62.9%大学生认为CPR培训课程应列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经过培训,有106名学生掌握了CPR技能.结论:大学生对CPR相关知识普遍缺乏,但有较强的学习意愿,在大学开展心肺复苏培训技术,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现场急救能力,并学以致用,迅速推广并普及全民CPR技能.
作者:蔡伟红;焦志勤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联合阴道镜诊断早期宫颈癌(ICC)及癌前病变(CIN)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9月100例本院收治疑为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及阴道镜检查,并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比较TVCDS联合阴道镜与TVCDS、阴道镜在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TVCDS联合阴道镜在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率方面均显著高于TVCDS(P< 0.05),且在敏感度方面显著高于阴道镜(P<0.05).结论:TVCDS联合阴道镜诊断ICC及CIN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并且通过彩色多普勒图像观察宫颈形态学变化以及血流情况,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林雁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局麻下胸腔镜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11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抗结核治疗,治疗组实施局麻下胸腔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胸液消失率、症状消失率、胸膜厚度、FCV以及ERV均要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是99%,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是86.8%,组间治疗效果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 0.05).结论: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予以局麻下胸腔镜治疗具有显著临床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欢荣;谢福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三金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脑梗死合并泌尿系感染的临床护理观察.方法:收治脑梗死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给予三金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84.44%和80.00%,经统计学分析,P>0.05,但观察组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快(P<0.01);出院半年后经回访,观察组病情复发率为4.4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三金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脑梗死合并泌尿系感染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明显消除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控制病情复发.
作者:李伟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解剖型锁定接骨板联合空心钉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手术治疗三踝骨折患者60例,均采用解剖型锁定接骨板联合空心钉固定治疗.随访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足踝AOFAS评分评分以及骨折复位、愈合情况,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术后60例患者通过完善影像学资料,并按照Burwell Chamley评价标准,所有患者复位良好.随访6个月后所有患者骨折愈合良好,X射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或消失,骨折处皮质有连续性骨痂生长.患者治疗前疼痛VAS评分和足踝AOFAS评分为(6.19±0.23)和(42.01±8.76);术后6个月分别为(2.78±0.48)和(84.03±7.30),各个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剖型锁定接骨板联合空心钉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术后骨折复位良好,愈合率较高,并且有利于疼痛缓解和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康波;王自力;丁韶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耳内窥镜与显微镜下鼓室成型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中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2月我院行鼓室成型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5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耳内窥镜组(30例)和显微镜组(23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听力及疗效.结果:术前两组患者气道平均听阈、气骨导差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耳内窥镜组患者气道平均听阈、气骨导差水平均低于显微镜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内窥镜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67%)与显微镜组(91.3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内窥镜下鼓室成型术在术后总体听力提高方面优于显微镜下手术,两者之间总体有效率无明显差异.
作者:方欢欣;王海滨;何伟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设计对照实验统计学探讨CT、MRI诊断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我院2014年7月~2015年8月6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接受CT与MRI检查,对比探讨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统计学结果表明本研究实验60例患者中由CT检查确诊了58例,确诊率为96.67%,经由MRI确诊了59例,确诊率为98.33%,经CT与MRI两个检查法的确诊率为100.00%.CT检查法与MRI检查法的确诊率相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T与MRI检查法对腰推间盘突出患者的确诊率均较高,无明显差异,二者联合可以进一步提高确诊率,在提高腰推间盘突出患者确诊率方面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恩和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克罗恩病的诊断治疗特点,探讨误诊规律,为正确诊断思路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对我院近5年共收治的克罗恩病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原因,总结规律.结果:对该病认识不足,诊断思路狭窄;体格检查不仔细、不全面;小肠难检查,导致部分患者难以及时明确诊断;诊断错误致不当治疗增加诊断困难.结论:树立整体观念,全面查体,必要影像检查,可减少克罗恩病的误诊.
作者:张振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对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进行预防予以集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116例行机械通气患儿资料,按护理方法设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8例,前者行常规护理,后者行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相关临床指标及VAP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相关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VAP发生率10.34%低于对照组25.86%(P< 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对预防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可改善临床相关指标,降低VAP发生率,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莲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