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恒宇;李大伟;雍敏;庞然;孙建男
目的::探讨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实施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引发膀胱痉挛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102例,均实施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随时监测患者病情,给予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及术后膀胱痉挛的整体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膀胱痉挛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膀胱痉挛发生率(1.96%)明显低于对照组(47.05%),患者术后恢复快(P<0.05)。结论:整体护理可缓解和减少患者膀胱痉挛的发生,利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的术后恢复。
作者:黄雪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黄芩汤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前来本院消化科就诊的的13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平均分为2组,各68例,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黄芩汤加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41.1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743,P<0.001);并发症发生率为5.89%显著低于对照组19.12%,组间比较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45,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而对照组共出现不良反应7例。结论:黄芩汤加减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陈吉文;张国铿;黄育新;成芬蔚;马锦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TULL)与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确诊输尿管结石,并在泌尿外科住院接受治疗的4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接受ESWL治疗238例,接受TULL治疗输尿管结石166例,其中结石直径≤10mm的患者222例,>10mm的患者183例,比较两者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一次排石成功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TULL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ESWL组,TULL组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治疗后,有效率高于ESWL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ULL组中,结石>10mm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ESWL组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直径>10mm的输尿管结石,尤其是中下段结石,建议首选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对直径≤10mm的输尿管结石,两种治疗方式均可。
作者:刘万启;赵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研究脑梗死急性期OCSP分型和磁共振成像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患者进行CT扫描和磁共振成像同时进行OCSP分型。对比分析OCSP分型和磁共振成像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分型结果显示OCSP分型和磁共振成像分型的平均准确率达到74.9%,OCSP分型和磁共振成像分型二者的差异并不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CSP分型和磁共振成像分型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对于临床分型和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关天明;丛喜达;王立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及其游离β亚单位(fβ-HCG)含量变化,结合孕酮(P)值在不良妊娠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妊娠情况选择先兆流产组(65例)、难免流产组(43例)及异位妊娠组(62例),同时以60例正常妊娠孕妇同一指标作为对照,运用化学发光分析技术检测上述各组的血清β-HCG、游离β-HCG含量、孕酮值;测定各组β-HCG及其游离亚单位(fβ-HCG)之含量,观测其48小时倍增率,并对上述各组测定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先兆流产组、难免流产组及异位妊娠组血清β-HCG及fβ-HCG之含量、孕酮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先兆流产组β-HCG及其48小时倍增率、孕酮值含量与难免流产组及异位妊娠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难免流产组与宫外孕组之间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先兆流产组fβ-HCG较难免流产组、异位妊娠组平均低30 m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β-HCG数据递减则保胎治疗有效。结论:β-HCG检测结果及其48小时倍增率结合孕酮值,是不良妊娠的重要诊断工具;随着孕期进展fβ-HCG数据递减预示临床治疗效果好。
作者:陆扬光;梁国华;郑明江;黄晓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对比观察经阴道和经腹部超声两种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119例经超声联合组织病理学确诊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均行经阴道超声(TVS)和经腹部超声(TAS)两种超声检查方式,对比观察两种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符合率。结果:119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TVS诊断108例,诊断符合率为90.76%, TAS诊断92例,诊断符合率为77.31%,两种方式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TVS对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炎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T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腹部超声比较,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符合率更高,特别是对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炎的诊断优势明显,有利于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杨建华;郑云慧;马淑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中国药典二部附录栓剂自2005年版至今已近10年未进行修订,随着栓剂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获批上市产品批准文号增加的事实,栓剂附录修订的必要性显得愈加突出。
作者:孙学志;杨杨;刘利群;白政忠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和开腹切除手术在消化道肿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因消化道肿瘤需切除手术治疗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2例,分别予以腹腔镜切除术(观察组)和开腹切除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各项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5.51±2.21cm、术中出血量130.75±52.51ml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2.14±0.13d、下床时间1.76±0.41d、住院时间7.65±1.35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镇痛率13.6%显著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对于消化道肿瘤患者临床效果较开腹切除术更好,适合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陈文斌;周建树;周江川;赖和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本文通过对52例安氏Ⅱ类错合畸形选择不同的支抗方式的研究,比较了微型种植体支抗相对于口外弓支抗的优势。方法:把52例安氏Ⅱ类错合,随机选择24例使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剩余28例为对照组使用口外弓作为强支抗。结果:使用微型种植体组中有效患者20例,显效患者2例,总有效率91.67%。使用口外弓组中有效患者28例,显效患者2例,总有效率71.4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是一种稳定、可靠的支抗手段,并对正畸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作者:刘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佝偻病是我国婴幼儿的常见病,我院儿保门诊于2011年1月~2013年12月,对664例临床疑有佝偻病的患儿,进行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活性测定,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维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采用胸腺肽a-1化疗对肿瘤患者的影响。方法:从来我院肿瘤科就诊的肿瘤患者中随机选取61例患者作对照组,给予单一化疗治疗,另选取61例作观察组,在单一化疗的基础上辅以胸腺肽a-1化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D3+、CD3+CD4+、CD3+CD8+、CD4+/CD8+、NK细胞五项指标值变化情况以及KPS评分、体征改善情况、肿瘤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化疗后各方面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患者外周血免疫指标的测定可知,胸腺肽a-1化疗在治疗肿瘤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可提升其免疫功能,改善患者外周血象,可继续应用于临床肿瘤治疗中。
作者:张进儒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对腹部B超监护下行无痛高危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前来我院进行无痛人流的100例患者,患者均伴有高危因素,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无痛人工流产术,观察组患者在腹部B超监护下进行无痛高危人工流产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月经恢复时间等,两组患者在年龄、停经天数等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阴道流血时间较对照组短,且先于对照组患者恢复月经,此外,观察组中没有并发症发生情况,对照组中有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效果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进行无痛高危人工流产术的过程中,采用腹部B超监护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中、术后的出血量,有利于患者术后的经期恢复,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今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彦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现代外科学的发展,使外科手术治疗越来越复杂和精细,对护理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护理工作在手术前、中、后护理稍有疏忽,往往即可造成手术失败,使患者康复延迟,增加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因此,手术室护理配合在整个外科临床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手术室护士配合的主动性如何现已成为评判一个手术室护士工作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1]。作为一名手术室护士对此应予以高度重视。
作者:刘海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五味子油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方法:采用灌胃方法,一次性给药后连续观察7天,检测药物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结果:未测得小鼠灌胃给予五味子油的半数致死量,灌胃给药小鼠的大给药量为1638mg/kg。结论:五味子油口服给药较为安全,没有明显的急性毒性反应。
作者:庞树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替硝唑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辅助根管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112例,按照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6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和根管治疗,另外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硝唑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替硝唑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5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GI、BI、PD和PLI指标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硝唑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辅助根管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疗效显著,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夏雨秀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一种同位素稀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浆中的皮质醇。方法:使用C18固相抽提小柱纯化、富集人体血浆中的总皮质醇。采用LC/MS/MS-ESI法分析血浆中的皮质醇含量。梯度流动相为0 min,50%甲醇;3 min,90%甲醇;3.5 min 90%甲醇;3.6min 50%甲醇;5 min 50%甲醇。水相含0.2%甲酸。MRM检测模式选择性监测cortisol(m/z363.2/121.4)、内标cortisol-d4(m/z367.4/121.4)。结果:血浆中加入梯度标准品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2.5%,101.1%,103.3%。检测冻存血浆中皮质醇的实验里,组内变异为0.54%~2.47%,组间变异为0.96%~1.69%,线性相关系数为R2≥0.999。LC/MS/MS信噪比为10时检出限为12pg。结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精密度,能够准确的检测血浆中总皮质醇含量,为实现皮质醇溯源打下基础。
作者:邓卫武;陈雄云;雷志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2例死亡和38例非死亡因急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基础心脏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脏病的危险因素(肥胖、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临床特征{心功能分级、全血脑利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基础为冠心病的死亡比率高于生存组;死亡组的年龄、BNP显著高于生存组、LVEF显著低于生存组;合并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的死亡比率亦显著高于生存组(均P<0.05)。结论:年龄、冠心病、BNP、LVEF以及并发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是影响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的主要因素。
作者:赵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调查广东省阳山地区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阳山县人民医院的就诊上消化道不适患者共1863例,回顾性分析阳山地区Hp的现症感染率,并与同期广州地区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现症感染率进行对比。结果:阳山地区上消化道不适患者总体Hp现症感染率为57.5%,各年龄段(<39岁、40-59岁、>60岁)的Hp现症感染率分别为56.8%、56.5%、60.6%。与广州地区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各年龄段均存在差异(P<0.01)。结论:阳山地区上消化道不适患者Hp现症感染率较高,需重视该地区Hp预防和根治。
作者:成敬锋;陈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本文探讨了中药房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基本原则,加强中药房的综合管理水平,应用现代化手段对中药房进行信息化管理,引入风险管理理念进行各环节质量控制,确保中药质量,降低潜在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对中药房和中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敏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医院收治的患者越来越多,这势必对医院护理人员能力与素质提出更高挑战与要求。在以护理程序为基础的护理实践中,护士经常通过评判性思维做出关于患者护理的各种决定,而且,这些决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安全[1]。本文主要从评判性思维的概念、现状、影响因素、展望等方面加以论述。
作者:陈贤;王爱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