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N端脑利钠肽前体在急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价值

章雄军

关键词:急性心力衰竭, N端脑利钠肽前体, 左室射血分数
摘要:目的:探讨N端血浆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在急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用免疫荧光法测定6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AHF组)及60例同期住院诊断为肺部感染的患者(对照组)血浆NT-proBNP浓度;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浓度、LVEF的变化.结果:AHF组NT-proBN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AHF组血浆BNP水平随NYHA分级增高而升高;亚组分析显示,心功能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各组间比较,BN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周NT-proBNP值同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1).结论:监测NT-proBNP浓度对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胆囊结石134例临床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胆囊结石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若得不到正确的治疗易导致胆囊穿孔、胆囊癌变、诱发胆源性胰腺炎等,所以胆囊结石的外科治疗已显得十分重要.由于内镜外科技术的进步和外科医师手术经验的积累、仪器设备的不断改进,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已经成为治疗胆囊结石的金标准[1].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134例胆囊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其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晓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胸腔内化疗配合益气温阳法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顺铂及白细胞介素-2胸腔内化疗配合中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120例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先进行胸腔穿刺置管和闭式引流胸水,再注入药物,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使用顺铂及白细胞介素-2胸腔内化疗配合使用中药治疗,对照组60例单纯使用顺铂及白细胞介素-2胸腔内化疗.顺铂每次注入40~60 mg,每周注射1次,白细胞介素-2每次注入3 MU,连续3周.治疗前后均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摄胸片及胸部B超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1.66%;对照组有效率63.33%,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白细胞减少,治疗组发生率15.0%,对照组发生率31.66% (x2 =4.65,P<0.05),白细胞减少治疗组轻于对照组;消化道反应,治疗组发生率11.6%,对照组发生率28.33%(x2=4.65,P<0.05),消化道反应治疗组轻于对照组.结论:顺铂及白细胞介素-2胸腔内化疗配合使用中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病人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虞继红;潘德年;聂新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静脉尿路造影检查术的门诊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静脉尿路造影检查术的门诊护理配合技巧.方法:对我院2012年4~9月静脉尿路造影检查患者584例开展系统门诊护理配合.结果:570例患者无任何不良反应,顺利进行静脉尿路造影检查,门诊护理满意度调查较前提高.结论:门诊护理配合对静脉尿路造影检查顺利进行有重要作用.

    作者:黄菊梅;李小花;刘华萍;谢满;黄满秀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中药黄芪水提液对HepG2细胞作用研究

    目的:体外观察中药黄芪提取液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设正常对照组及黄芪药物组,采用MTT法观察中药黄芪提取液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半定量RT-PCR检测Bcl-xl、53基因mRNA表达的变化,比较两组异同.结果:(1)光镜下可见黄芪组细胞数量减少,伪足减少,有细胞脱壁现象.(2)上调p53基因mRNA表达,下调Bcl-xl基因mRNA表达.结论:中药黄芪提取液能抑制HepG2细胞增长,其可能机制与激活抑癌基因p53基因、下调原癌基因Bcl-xl基因表达有关.

    作者:黄文峰;温丽春;袁军;谢水祥;王小丽;谢琼珺;陈霖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联合测定白细胞总数及C-反应蛋白在鉴别婴幼儿肺炎病因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评价联合测定白细胞总数及C-反应蛋白在鉴别婴幼儿肺炎病因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112例细菌性肺炎(经吸痰细菌培养证实)患儿,126例非细菌性肺炎(经相关病毒抗体IgM或DNA检测证实)患儿,对比观察白细胞总数及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结果:细菌感染组白细胞总数及C-反应蛋白均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均<0.05).结论:白细胞总数及C-反应蛋白的联合测定在婴幼儿肺炎中更有助于对细菌性肺炎和非细菌性肺炎做出早期的鉴别诊断,对指导临床用药,防止滥用抗生素,监测患儿病情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华彬;王萍;刘跃梅;张明海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妊娠晚期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感染患者分娩方式初探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甲型H1N1流感病毒危、重症感染患者的分娩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 例妊娠晚期合并感染甲型流感重症、危重症孕妇的临床资料及其分娩方式.结果:7例妊娠晚期患者中,重症患者3例占42.9%,危重症4例占57.1%.3例重症患者中,2例甲型流感治愈后出院,继续妊娠至足月自然分娩,占66.5%;1例行急诊剖宫产,占33.5%;4例危重症患者中,3例行急诊剖宫产终止妊娠,占75%;1例甲型流感治愈后出院至足月自然分娩,占25%;7例患者均抢救成功,新生儿全部存活.结论:妊娠晚期合并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感染患者不应均作为急诊剖宫产指征,而应结合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情况、孕周实际情况及胎儿宫内情况等因素,慎重综合考虑终止妊娠的时机及分娩方式.

    作者:许安有;周荣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肌酸激酶同工酶MB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价值

    目的:分析肌酸激酶同工酶MB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价值.方法:把我院所接收的38例急性心梗死患者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酸激酶(CK)进行检测,后对这两项检测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为84.2%,特异性为81.6%,高于肌酸激酶的73.7%和76.3%,两指标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酸激酶同工酶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高,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许建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磁敏感成像对脑挫裂伤的诊断及预后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像(SWI)对脑挫裂伤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对有明确脑外伤史的患者在常规磁共振扫描(包括T2、T1、FLAIR及DWI)后增加SWI序列扫描,对比分析常规MRI与SWI显示脑实质内病灶的位置、数目、大小及信号强度特征.结果:SWI发现脑实质内异常低信号的部位广、数目多、范围大,呈境界清楚的显著均匀低信号.结论:SWI序列能极大提高脑挫裂伤病灶的检出率,对不同时期的出血性病灶均能显示,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加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将SWI作为脑外伤患者的常规MRI检查方法.

    作者:钟俊远;彭吉东;肖道雄;刘晓玉;杨宏;刘招琪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高压氧在外伤后早期癫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总结高压氧治疗外伤后早期癫痫的疗效.方法:观察组及对照组在确诊后均给以口服丙戊酸钠0.2~0.4g/天.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以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采用30人卧式医用氧舱,压力20 TAT,升压及降压时间均为20 min,稳压时戴面罩吸氧,每次1h,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共3疗程.结果:观察组中19例有效,有效率90.5%,肝功能异常2例;对照组中11例有效,有效率57.9%,肝功能异常3例.观察组用药疗程9~15个月,平均用药时间10个月;对照组11~24个月,平均用药时间19个月.结论:高压氧治疗外伤性早期癫痫可有效促进脑神经缺血缺氧、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

    作者:冯李长;徐芳;钟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深麻醉下拔管在小儿扁桃体手术麻醉中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临床深麻醉下拔管在小儿扁桃体手术麻醉中的可行性.方法:小儿扁桃体手术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均采用静脉为主的全身麻醉方式,麻醉用药基本相同.术毕拔管时,对照组患儿按照常规临床麻醉拔管指征即清醒后拔管.观察组患儿在给予丙泊酚1.5 mg/kg静注后,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值60~70时深麻醉情况下拔管.观察围拔管期即拔管后即刻(T1)、拔管后30 s(T2)、拔管后2 min(T3)儿患的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CO2浓度、躁动、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等情况.结果:两组患儿一般情况以及T3时刻各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在T1、T2患儿的呛咳、SpO2< 95%、躁动、喉痉挛及支气管痉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监测完备的基础上深麻醉下拔除气管导管可以有效的降低扁桃体手术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作者:陈新荣;郭锐;邓秋云;邓云菱;彭道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NT-proBNP指导慢性舒张性心力衰竭治疗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NT-proBNP在指导舒张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门诊患者93例随机分为两组:症状指导组和NT-proBNP指导组,症状指导组治疗目标是NYHA心功能分级降至Ⅱ级以下,NT-proBNP指导组治疗目标是NYHA心功能分级降至Ⅱ级以下,同时患者的血浆NT-proBNP浓度降至1000 pg/mL,比较两组患者住院率、心衰病死率.结果:NT-proBNP指导组较症状指导组可减少住院率,两组间病死率无差异.结论:NT-proBNP可在一定范围内指导舒张性心力衰竭治疗,较症状指导下的治疗可取得更好疗效.

    作者:吴建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对严重伤口的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换药技术在治疗各类严重难愈性伤口的价值.方法:将60例各类严重难愈伤口患者随机分为Ⅰ组(n=30)、Ⅱ组(n=30).Ⅰ组患者采用改良封闭式引流换药法进行换药,Ⅱ组患者则按常规的换药操作方法进行换药.结果:2组患者换药前检测指数Ⅰ组、Ⅱ组分别为(8.1±2.1)、(8.3±1.8),换药15天后,检测指数Ⅰ组、Ⅱ组分别为(4.7±1.5)、(7.0±2.6),2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换药次数Ⅰ组较Ⅱ组明显减少,总有效率Ⅰ组较Ⅱ组明显高,经比较P<0.05,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能够充分引流创面的分泌物及渗液,防止感染,同时减少了换药次数,而且取材简单,便宜.

    作者:钟冬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37例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08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经胃癌根治术治疗的37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心理护理、术前准备、胃肠道准备、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体位护理、胃管护理、切口与腹腔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等多项有效护理措施后,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是保证胃癌根治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作者:林春霞;张穗珍;肖彩群;李晴华;陈小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3'-大豆苷元磺酸钠对肝药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3’-大豆苷元磺酸钠对肝药酶活性的影响.方法:(1)腹腔注射3’-大豆苷元磺酸钠(0.1 mg/kg、0.2 mg/kg),15 min后,腹腔注射阈上剂量的戊巴比妥钠(2.5 g/L,0.02 mL/g),观察小鼠翻正反射消失时间;(2)腹腔注射3'-大豆苷元磺酸钠(0.1 mg/kg、0.2 mg/kg),15 min后,腹腔注射阈下剂量的戊巴比妥钠(2.5 g/L,0.01 mL/g),观察小鼠翻正反射消失时间;(3)连续腹腔注射3'-大豆苷元磺酸钠(0.1 mg/kg、0.2 mg/kg),连续10 d.取肝脏观察小鼠肝脏系数和肝药酶(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变化)含量的影响.结果:(1)3’-大豆苷元磺酸钠能显著加速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的入睡时间和延长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2)3’-大豆苷元磺酸钠能显著加速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的入睡时间和延长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3)3’-大豆苷元磺酸钠能提高小鼠肝药酶含量.结论:3’-大豆苷元磺酸钠对肝药酶具有诱导作用.

    作者:曾靖;张道英;黄强;程庚金生;田原僮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神经电生理诊断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在外伤性臂丛神经损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丹迪KEYPOINT肌电/诱发电位仪对43例外伤性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诱发定位检查.结果:全臂丛神经损害6例,其中5例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腋神经MCV及SCV均未引出波形,F波消失,患肢体感诱发电位引不出;1例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腋神经MCV明显减慢,波幅明显降低,潜伏期延长,SCV及F波异常.臂丛上干损伤18例,其中肌皮神经、腋神经MCV减慢,波幅下降14例;桡神经、腋神经、肌皮神经MCV减慢,波幅降低4例.臂丛下干损害19例,正中神经、尺神经MCV明显减慢,波幅明显降低,SCV减慢,F波异常者15例;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MCV减慢4例.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对于正确判断臂丛神经损伤的部位、程度以及决定治疗方案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神经电生理可作为外伤性臂丛神经损伤首选检查.

    作者:徐芳;吴平辉;赖光松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7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手术均顺利,疼痛均在24 h内缓解并下床活动,椎体高度恢复良好,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7.5°;随访12 ~24个月,患者均恢复伤前生活状况,无肺栓塞、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术后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迅速缓解疼痛.

    作者:赵之淼;卢志有;钟伟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N端脑利钠肽前体在急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N端血浆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在急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用免疫荧光法测定6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AHF组)及60例同期住院诊断为肺部感染的患者(对照组)血浆NT-proBNP浓度;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浓度、LVEF的变化.结果:AHF组NT-proBN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AHF组血浆BNP水平随NYHA分级增高而升高;亚组分析显示,心功能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各组间比较,BN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周NT-proBNP值同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1).结论:监测NT-proBNP浓度对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章雄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鼻内窥镜下鼻窦开放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窦开放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2008年3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经鼻内窥镜下鼻窦开放术治疗的3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手术期经采取多种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后,398例患者均未出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1~2年,治愈373例,好转2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8.9%.结论:围术期采取多种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及护理质量.

    作者:叶锦素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的临床体会(附26例报告)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8月~2011年9月行腹腔镜下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26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者全部手术成功,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5例,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分切除术7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4例.手术时间平均为178.6(145~ 231) min、平均出血量155.5(80~350) mL、淋巴结清扫数目平均33.7枚(23 ~39)枚、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4.1(2 ~13)d、下床活动时间平均3.2(3~17)d、术后住院时间11.3(9~18)d、近端切缘与肿瘤平均距离5.57(5.1~7.2) cm、远端切缘与肿瘤平均距离5.43(5.21 ~6.76)cm.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切口均愈合,顺利出院,近期效果良好.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安全可行,能达到胃癌根治术标准(D2)的淋巴结清扫范围和肿瘤切缘,近期效果良好,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作者:曾祥福;盛瑶环;范琳峰;邓伟;赖剑;曾翔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早期脑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早期脑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行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溶栓后24h及病情加重时头颅CT或MRI判断有无脑出血转化,比较脑出血转化组和无脑出血转化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房颤、吸烟、发病至溶栓的间隔时间(<3h或3~6h)、溶栓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溶栓前血糖、溶栓前纤维蛋白原、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药物类型(rt-PA或UK).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上与溶栓早期脑出血转化有关的因素.结果:本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98例,经溶栓治疗后发生脑出血转化(CHT) 15例(15/98)..CHT组心房颤动患者比率高于无CHT组(40% vs 12%,P=0.015),CHT组溶栓前NIHSS评分高于无CHT组(14 vs 10,P=0.025),CHT组溶栓后收缩压高于无CHT组(161±23 vs 139±20,P=0.00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前NIHSS评分(OR=1.181,95% CI:1.037~1.346,P=0.012)、溶栓后收缩压(OR=1.079,95% CI:1.031~1.128,P=0.001)与溶栓后早期脑出血转化独立相关.结论: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早期脑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有溶栓前NIHSS评分和溶栓后收缩压.

    作者:王世芳;肖卫民;吴志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