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艳华
目的::分析克龄蒙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克龄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和子宫内膜厚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Kupperman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观察组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龄蒙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兰秋双;程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患者的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血脂、肝功和肾功指标的影响。方法:三维超声随机筛选30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患者,维持原有降糖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10毫克,一日一次口服。3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血脂、肝功和肾功指标变化,超声观察下肢动脉内膜厚度、斑块及动脉狭窄程度并与治疗前相比较。结果:TG、TC、LDL-C和动脉内膜厚度、斑块及动脉狭窄程度较治疗前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AST、Scr在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治疗期间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肝肾功能改变及横纹肌溶解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有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作用,且降脂,未见肌溶解和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
作者:金惠琳;姜春艳;马琳娜;贾树尔;赵红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即管理循环模式,对医务人员手卫生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由68.89%提高至90.22%,洗手依从率由61.02%提高至83.60%,洗手正确率由59.72%提高至91.96%。结论:通过实施PDCA管理模式,提高了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使手卫生管理得到了持续质量改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闫婷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干预在高龄老年患者中的效果,防止跌倒的发生。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3年5月376例高龄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1年8月355例心内科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跌倒人数和防跌倒知识知晓率。结果: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是81.44±1.26,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是99.13±1.53。对照组有9例发生跌倒占总人数的2.54%,观察组无人发生跌倒;观察组入院时和健康教育后,跌倒因素和防御措施知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好风险分级,预防和避免跌倒风险的发生,有效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和家属对于防跌倒的安全意识的知晓率。
作者:招少卿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为了解常见病原真菌在院内感染状况,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收集各科室临床真菌感染病例标本209例,进行菌株分离和鉴定,确定真菌感染种类。结果:本研究检出的病原真菌白假丝酵母占72.2%,在全部真菌感染病例中呼吸内科占61.2%,并且所有调查的真菌感染病例中60岁以上的患者占82.9%。
作者:王佳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乳腺肿块的超声影像学与病理学的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诊断的乳腺肿块患者共120例,均进行彩色多普勒式的超声影像学与病理学诊断,对比观察两种诊断方式对乳腺癌、乳腺脂肪瘤、乳腺囊性病变、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诊断的结果,并观察病理变化。结果:乳腺肿块的患者超声影像学诊断检查出的乳腺癌、乳腺脂肪瘤、乳腺囊性病变的病例与病理学诊断的相符度为100.0%;超声影像学诊断检查出的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的病例与病理学诊断的相符度为98.10%。超声影像学结果诊断乳腺囊性病变的形状有椭圆或者圆形,均匀回声。乳腺脂肪瘤不规则外形,低回声。乳腺癌边缘不清楚,内部回声不均匀,有微小钙化。乳腺良性增生病变的边缘清楚。病理检查结果为乳腺囊性病变有扁平细胞、柱状上皮细胞、立方细胞。乳腺脂肪瘤包被脂肪组织。乳腺癌腺管样细胞,边界不清楚。乳腺良性增生病变小叶腺管增加。结论:超声影像学技术诊断乳腺恶性肿块检出率比病理学诊断更高,检查更加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林一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中常见严重的继发病变,发生率约占闭合性颅脑损伤的10%和重型颅脑损伤的40%-50%,如不及时诊断处理,可因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形成脑疝危及生命[1]。硬脑膜外血肿(epidural hematoma)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30%,大多属于急性型,多为直接暴力引起,多伴骨折。硬脑膜外血肿主要出血源多为脑膜中动脉,该动脉经颅中窝底的棘孔入颅后沿着脑膜中动脉沟走行,在近翼点处分为前后两支,主干和分支均可因骨折而撕破,在硬脑膜外形成血肿。此外,颅内静脉窦(上矢状窦、横窦)、脑膜中静脉、板障静脉或导血管损伤也可形成硬脑膜外血肿[2]。硬膜外血肿达到一定程度,引起颅内压增高出现脑疝,通过手术清除血肿,可以解除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减轻脑水肿,提高治愈率和病后生存质量。急性硬脑膜外血肿多采用开颅减压血肿清除术,提高此病的救治水平与护士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密切相关。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月一2014年10月我院神经外科56例颅脑损伤硬膜外血肿患者行血肿清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护理经验。
作者:薛冰;赵圣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为了探讨单纯膝关节骨关节炎(OA)患者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R)中滑膜切除对围手术期失血量及术后功能评分影响。方法:自2011年2月至2014年3月,对符合标准的187例OA患者行TKR,患者随机分两组,其中一组行滑膜切除。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隐性失血、引流量、输血率、术后3天膝关节活动范围纳入评估指标。术后4周和12月随访VAS疼痛评分,KSS功能评分,髌骨浮沉试验。结果:滑膜切除组隐性失血量、平均引流量、平均手术时间(p<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余统计参数无明显差异。结论:TKR+滑膜切除对OA患者没有优势,且增加了失血量及手术时间。
作者:华政哲;张敬东;刘贵堂;韩文峰;赵文;张攀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预后的影响,对高血压合并急性心梗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塞的86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结果显示经过对症治疗和综合护理干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干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对患者的康复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董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用来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期间,我科室对260例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进行随机平行分组治疗,观察组患者130例,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1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血压控制情况和治疗前后心率、血脂、空腹血糖以及肝肾功能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血压控制情况相比,观察组患者服药后24h的降压平稳性指标—平滑指数(SI)高于对照组,降压治疗1个月、6个月以及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血压控制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心率、血脂、空腹血糖以及肝肾功能等临床指标没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可以有效的控制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治疗效果优于缬沙坦,患者耐受性良好,可用于高血压患者的长期治疗。
作者:魏永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与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方法:486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再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三组。比较DN各相关指标并作分析。结果:肥胖组SBP、DBP、TG、TC、LDL-C及UA均高于非肥胖组(P<0.05);无论是否肥胖,DN者年龄、病程、SBP、TG及FC-P均高于无DN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无论体重是否肥胖,BMI与DN都没有回归关系,而年龄、病程、FBG、HbA1C和UA与DN有回归关系(P<0.05);肥胖组中DN还与SBP、DBP、TG、LDL-C及HDL-C有关(P<0.05)。结论:对于T2DM,BMI不是DN的独立危险因素。DN与BMI之间可能存在U型病变关系。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所致终末期肾病比例近年来也逐渐增加[1]。虽然DN在早期部分病变可逆,但是总体上却不是可逆的,应尽可能减少DN。有文献报道肥胖与DN有关[2],DN患病率随肥胖程度增加[3],但目前研究结果尚无明确定论。
作者:吕齐欢;马维青;吕芳;叶启宝;何媛媛;陈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10批茵陈的质量进行质量分析比较。方法:薄层色谱法对茵陈进行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茵陈主要成分绿原酸的含量。结果:10批茵陈按薄层色谱鉴别均为合格,绿原酸的含量分别为:甘肃0.62%;山东0.13%;宁夏1.10%;安徽0.72%;河北0.28%;四川0.60%;陕西1.50%;河南0.47%;湖南0.70%;山西1.40%。结论:宁夏、陕西、山西产茵陈质量佳,山东、河北、河南产茵陈绿原酸含量达不到中国药典的标准,本试验结果可为生产厂家优选货源提供参考。
作者:王如意;欧桥英;周伟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探讨能够有效控制危险行为出现的治疗对策。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在本院精神科住院进行诊治的9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以随机法将其划分成两个小组,即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在给予所有研究对象危险行为调查及研究的基础上,给予47例对照组研究对象常规治疗,同时给予47例实验组研究对象针对性治疗对策,并且对比以及分析两组患者危险行为出现的几率。结果:研究发现,实验组研究对象在危险行为出现的几率方面存在着绝对性优势,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给予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调查起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建议推广。
作者:吴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藻酸盐、水胶体敷料治疗肠造口术后皮肤黏膜分离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行肠造口手术患者96例,其中有8例患者在术后发生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对出现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患者伤口进行记录。结果:经过对肠造口术后出现皮肤黏膜分离的患者进行治疗,8例患者均得到治愈,治疗时间为10~20天。结论:采用藻酸盐和水胶体敷料对肠造口术后皮肤黏膜分离患者进行治疗,不但能够使患者的伤口能够得到快速的愈合,同时还可以有效节省换药时间,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庄聪琼;罗冬梅;王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评价雷替曲塞、顺铂同步调强放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客观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初治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30例,按92福州分期Ⅲ期21例,ⅣA期9例,雷替曲塞2mg/m2,第1天,顺铂30mg/m2,第1~4天,每4周重复。放疗采用IMRT照射技术。鼻咽肿瘤(GTV)和颈部转移淋巴结(GTVnd)处方剂量为69.96Gy,鼻咽区域及上颈部临床靶区(PTV1)处方剂量为60.06Gy,下颈部锁骨上区域(PTV2)处方剂量为50.96Gy。按EORTC或RTOG标准评价急性反应。全组患者均给同步放化疗2周期,放疗结束予2周期辅助化疗。结果:放化疗结束后1个月,鼻咽病灶有效率为90%,颈部淋巴结有效率为86.6%。,1年无病生存率为100%,2年无病生存率93.3%。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急性粘膜反应、恶心、呕吐,大部分患者为I~II度反应,患者耐受良好。结论:雷替曲塞、顺铂同步调强放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晚期鼻咽癌的治疗。
作者:陈玲;孙伟华;郭成业;孔光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为了比较口服自拟忍冬芩连汤和槐角丸汤方治疗混合痔急性炎症临床疗效,探讨治疗混合痔中医方药的选择。方法:100例混合痔急性炎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自拟忍冬芩连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槐角丸汤方治疗,观察服药7天的治疗效果并比较其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果表明,自拟忍冬芩连汤具有泻热通络功效,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急性炎症,疗效确切。
作者:苏卫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短小液平影像特征的临床诊断价值及与临床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腹部数字化X线成像立位片发现短小液平的患者93例,所有患者当日均行16层螺旋CT腹部扫描,采用腹部9分法,比较腹部数字化X线成像及CT影像图像,统计发现短小液平的患者及液平分布区域,并与患者终的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93例腹部数字化X线成像立位片发现短小液平的患者,数字化X线成像医师均认为有临床诊断价值(100.00%),CT显示短小液平81例,但其中仅有9例被认为有临床诊断价值(11.11%)。短小液平的形成与多种病因有关。结论:腹部数字化X线成像立位片易发现短小液平,发现几率高于CT(p<0.05),短小液平对腹部病变具有指示性作用,但不具有特征性。
作者:陈果;徐世康;付兵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比观察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疗效,从而探究出治疗急性胃穿孔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急性胃穿孔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同期选取同症患者48例作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修补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经过治疗,研究组患者手术用时、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1年复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胃穿孔治疗而言,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各具优势,在治疗过程中按照患者具体病情选择科学的治疗方式。
作者:张华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如何用电子胃镜综合治疗胃石症。方法:口服5%碳酸氢纳,应用抑酸剂、胃动力药,结合胃镜下用异物钳或圈套器钳夹及胃石内多点注射5%碳酸氢钠治疗16例胃石症患者。结果:16例患者中3例仅用药物胃石消失,8例经1次镜下治疗胃石消失,4例2次镜下治疗胃石消失,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出现。结论:药物结合胃镜下钳夹同时向胃石内多点注射5%碳酸氢纳是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痛苦少,花费低,便于推广。
作者:图雅;芦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手术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88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患者相关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88例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后,患者眼压均恢复并维持正常。结论: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效果。
作者:周沂沂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