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脑出血并发症患者中的应用

李海侠

关键词:脑出血, 预见性护理, 并发症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脑出血并发症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将2010年12月到2012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为7.5%;而两组的护理效果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出血并发症对脑出血的护理效果有较大影响,采用预见性护理能降低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降低死亡率,提高护理效果。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以实践带动理论教学法在门诊药房带教的应用

    毕业实习是药学学生从课堂走入工作岗位的过度阶段,探讨有效的实习带教方法,激发实习生的学习效率。

    作者:陈丽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不同病期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神经影象学改变与临床的关系探讨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不同病期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神经影像学改变与临床之间的关系展开分析讨论。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0月-2012年10月所收治的30例不同病期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行MRI以及头颅CT检查,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头颅CT检查过程中的异常率为86.6%,MRI检查过程中的异常率为92.1%;患者的MRI与CT改变特点基本一致,患者在发病早、中晚期的特点各不相同。结论:在对不同病期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时发现,治疗效果较好患者的影像学结果相较于正常影像学相较变化较小,而疗效较差患者的影像学结果改变较大。

    作者:孟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细胞凋亡技术的研究进展

    目的:细胞凋亡近的研究表明,许多疾病的发生与其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细胞凋亡与肿瘤、艾滋病、神经退行性疾病之间的关系受到人们广泛的重视和研究。因此对其新技术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和热点。本文主要综述了细胞凋亡的特征,新检测机制、检测方法和细胞凋亡紊乱对某些疾病防治的影响作出简要的综述。

    作者:余秦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环节质量管理在农村卫生室输液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环节质量管理在农村卫生室输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卫生室输液环节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健全环节质量管理制度及考核标准,完善重点环节工作流程,强化质量控制,构建良好护患关系。结果:实施环节质量管理6个月后,护理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用错药、拔错针等缺陷投诉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加强卫生室输液环节质量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输液安全,有效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刘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反式白藜芦醇(TR)对痴呆大鼠海马旁回iNOS、caspase3表达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观察反式白藜芦醇(TR)对痴呆大鼠海马旁回的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在大鼠海马内注射Aβ25-35后5天,采用TUNEL法检测5组大鼠海马细胞及周围皮质凋亡情况,采用real time RT-PCR法检测两组大鼠海马及皮质iNOS、caspase-3表达。结果:对大鼠海马以及周边区域的iNOS、caspase-3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给药组的iNOS、caspase-3表达水平下调2.5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R对损伤的大鼠海马周围皮层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部分与下调iNOS、caspase-3表达有关。

    作者:王顺旺;许文勇;苏宗权;张丽;徐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康复新治疗肿瘤放化疗口腔溃疡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康复新溶液治疗放化疗所致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于放化疗开始1-14d发生口腔溃疡患者,治疗组用康复新溶液15ml口含,对照组用锡类散局部喷洒溃疡面,两组均每日使用4次,观察临床症状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有效率为82.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溶液治疗放化疗所致口腔溃疡疗程短,疗效好。

    作者:李娟;顾平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电针配合腰痛方治疗单纯腰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报告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腰痛方治疗椎间盘突出症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以电针治疗;治疗组在电针基础上配合腰痛方治疗。治疗后两个疗程后评定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腰痛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陈守相;罗芳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观察

    异位妊娠俗称为宫外孕,是指受精卵着床发育在子宫体腔外。发生的部位有输卵管、卵巢、子宫颈、子宫残角和腹腔等,其中以输卵管妊娠常见,约占95%以上,而输卵管妊娠破裂又是妇产科中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近年来国内外报告异位妊娠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国内异位妊娠与正常妊娠之比,由1970年的1:167-322上升到1980年的1:56-93[1]。1临床资料:临床观察已证明有些早期异位妊娠患者可以通过输卵管妊娠的流产或溶解、吸收,自然消退,无腹腔活动性出血,无明显体征和临床症状。适应症:(1)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轻微;(2)包块<3cm或未探及;(3)β-HCG<1000mIu/ml并持续下降;(4)随诊可靠;观察期间,密切观察临床表现、生命体征,并连续测定血β-HCG,B超检查,若连续2次β-HCG不降或上升,不宜再等待,个别病例血β-HCG较低时仍有可能破裂,应提高警惕。

    作者:吴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在肺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肺癌放射治疗的特点,加强护理工作。方法:对38例肺癌患者,在放疗期间进行全程的病情观察及护理。结果:38例患者中,除2例由于白细胞低暂停一周的治疗、l例大咯血外其余均顺利完成放射治疗。结论:在肺癌患者放疗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减轻不良反应,减少放疗并发症的发病率,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李娟;姚家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电视胸腔镜的手术并发症的分析与对策

    目的:总结寻求预防和减少电视胸腔镜手术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对我院于2008年5月-2012年12月采用胸腔镜技术治疗86例,主要病种包括自发性气胸、肺大泡、肺肿瘤、纵膈肿瘤、血胸、脓胸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全组采用双腔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结果全组病例无术中死亡,1例中转开胸,其余术中均顺利。术中、术后发生VATS相关的并发症共10例,占11.6%,其中双腔管插管不好,定位不佳重新调整固定1例,持续性肺漏气超过3天3例,广泛皮下气肿1例,术中出血中转开胸1例,术中切割缝合器切割不全1例,气胸复发2例,术后再出血1例,以上病例均治愈出院。结论胸腔镜是胸外科领域新的手术方法,尽管其并发症发生率不高,但临床上仍应重视其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丰富的临床经验、严格的手术指征、合理胸腔镜技术的应用是预防并发症的根本所在。

    作者:孟宪鹏;刘战国;孙毅;孙洪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药中重金属检测及净化方法研究进展

    目的: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而近几年中药重金属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本文对近几年重金属检测及净化方法做了概述。以期对重金属检测及净化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作者:雷艳华;汪洋;成秉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气管插管全麻下支撑喉镜声带显微手术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全麻支撑喉镜声带显微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0例全麻支撑喉镜声带显微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护理经验。结果:100例患者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均一次手术成功,显效82例(82%),好转18例(18%),总有效率100%。结论:围手术期护理配合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权丽丽;单守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抽查我院2013年4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并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7%,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31.85%。结论通过认真贯彻执行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规定,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许银燕;黄新艳;谢娟;傅菁;陈燕妮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少见原发椎管占位病变的MRI表现分析

    目的:分析和探讨少见原发椎管占位病变的MRI表现。方法以我院2009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18名少见原发椎管占位病变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MRI表现做回顾性探讨和总结。结果发现各种少见原发椎管占位病变都有独特的影像变化。结论通过MRI进行检查能够获得优良的椎管占位病变影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对少见原发椎管病变的相关诊断,但是为了保证诊断的准确性,在诊断过程中要充分认识病人的病理资料等。

    作者:龙雷;白广仁;王植;王淑丽;万业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药注射剂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探析

    目的:分析我国中药注射剂发展中的重要历史事件,总结问题并提出建议,促进我国中药注射剂产业健康发展。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法,溯源中药注射药剂历史,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我国中药注射剂的发展趋势。结论:中药注射剂在开发过程中,应审慎立项,建立中药注射剂产学研体系,加强中药注射剂基础研究工作,确保上市前有充分的基础研究资料,以保障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有效性,为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张焕;戴临风;曹永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药品安全风险与对策研究

    本文分析了药品安全风险产生的多方面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降低风险的相应解决对策。

    作者:高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我国药品流通领域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

    在中国的医药行业中,药品的流通仍然是十分复杂的,往往会限制增长。新兴的趋势和中国的新的五年计划将加速变革,并引入了新的机遇。

    作者:李本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脉通口服液质量标准的研究

    目的:制定脉通口服液(葛根,丹参)的质量标准。方法:用TCL鉴别制剂中葛根、丹参;采用HPLC法测定葛根素的含量。结果:TLC色谱中均能明显的检出葛根、丹参;HPLC法测得葛根素含量2.2920mg/ml,平均回收率为99.14%,RSD为1.51%(n=5)。定性、定量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结论:建立的方法能有效地控制脉通口服液的质量。

    作者:刘跃喜;张文丽;王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PFNA与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PFNA与DHS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一组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为PFNA组),另一组应用滑动压髋螺钉内固定系统/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DHS组)。术后患者均随访8-24个月,比较两种术式的Harris评分、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PFNA组术后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3.3%,DHS组为80.0%,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优于DHS组,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PFNA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少、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等优点,Harris评分优良率优于DHS组。 PFNA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临床效果优于DHS,尤其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器械。

    作者:汤重喜;周景福;赵华;刘鹏;刘浩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PICC置管术后发生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PICC置管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分析我院40例PICC置管的患者的并发症原因并研究其护理对策,将护理效果进行总结。结果经适当处理后49例患者均成功延长带管时间至治疗结束。结论PICC置管术后可出现多种并发症,但经过积极的护理可有效的预防及控制并发症,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崔春丽;张美丽;董晓辉;吕希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