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雷;白广仁;王植;王淑丽;万业达
目的:探讨不同子宫肌瘤类型合并妊娠分娩方式与手术处理的方法,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6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子宫肌瘤类型对手术情况、产后出血量、产妇预后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1)合并浆膜下肌瘤组阴道分娩方式较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肌壁间肌瘤、多发性肌瘤组阴道分娩方式均较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多(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阴道分娩时间均较剖宫产手术长(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合并浆膜下肌瘤组两种分娩方式比较差异不大(t=1.241,P>0.05);合并肌壁间肌瘤组两种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显著(t=4.514,P<0.01);合并多发性肌瘤组两种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显著(t=5.247,P<0.01)。合并浆膜下肌瘤组产后并发症5例,发生率为14.3%;合并肌壁间肌瘤组产后并发症2例,发生率为13.3%;合并多发性肌瘤组产后并发症1例,发生率为10.0%。合并浆膜下肌瘤组两种分娩方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x2=2.361,P>0.05),合并肌壁间肌瘤组两种分娩方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x2=7.264, P<0.01),合并多发性肌瘤组两种分娩方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x2=6.372,P<0.01)。(3)三种分娩方式中以剖宫产复发率高(54.7%),其次为剖宫产(53.8%),剖宫产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复发率低(4.3%)。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复发率比较差异不大(x2=1.268,P>0.05),剖宫产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前两者比较差异显著(x2=16.754,P<0.01;x2=15.274, P<0.01)。结论:根据不同子宫肌瘤类型选择不同分娩方式可降低手术创伤、术后出血量及并发症,有利于产妇康复及子宫肌瘤治愈。
作者:张美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30例行PFNA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前加强皮牵引、心理护理及相关训练,术后安置合适体位、严密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并进行功能锻炼、康复指导,做好出院指导。结果30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出院后随访8-12个月,按Harris进行功能评分,优18例,良11例,优良率达到96.7%。结论对行PFNA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通过实施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明显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大限度恢复患肢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作者:符彩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63例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9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84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包括环境、心理、呼吸、饮食和运动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帮助患者更好的生活。
作者:刘后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产后访视工作是我国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自2007年从事社区产后妇婴访视工作至今,将多年产妇访视工作的实践与体会做如下总结。
作者:李俊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鹿鞭回春胶囊对小鼠性机能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小鼠用乙醚麻醉,切开阴囊皮肤,拉出睾丸连同副睾一并切除,然后缝合皮肤。待五个星期后,其副性器官充分萎缩后,以鹿鞭回春胶囊按不同剂量连续给药15d,以水及甲基睾丸酮组为对照组,计算各组对小鼠性机能的治疗作用。结果:鹿鞭回春胶囊对未成年雄性小鼠具有增加前列腺-贮精囊、提肛肌-海绵球肌、包皮腺及睾丸重量的作用,其对成年雄性去势小鼠可使萎缩了的上述副性器官重量增加的作用,具有性激素样作用。结论:鹿鞭回春胶囊具有明显的性激素样作用,并具有明显的刺激代谢和强壮作用,对阳痿、早泄等继发和原发性男性性机能低下症都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无毒性。
作者:张文丽;李军兰;李姝红;姜法科;张耀东;薛云;刘跃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阿托品是抢救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主要药物之一,合理应用阿托品与用药速度是救治关键。因此,用药过程中的观察和护理十分重要。
作者:陈伟;刘启华;董玉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氯胺酮、水合氯醛、氨基甲酸乙酯与戊巴比妥钠对离体蟾蜍心脏作用。方法:选用氯胺酮(40mg/kg)、水合氯醛(400mg/kg)、氨基甲酸乙酯(2000mg/kg)、戊巴比妥钠(40mg/kg)分别作用于离体蟾蜍心脏,观察不同实验动物麻醉药对离体蟾蜍心脏心率及心肌收缩力的影响。结果:组内比较时四种麻醉药均对心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且氨基甲酸乙酯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四种麻醉药均对心肌收缩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且氯胺酮和戊巴比妥钠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四种实验动物麻醉药对离体蟾蜍心脏均有抑制作用,以氨基甲酸乙酯的心脏影响大。
作者:张洋;王红军;徐明;孟晶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祛痰、吸氧、有创及无创呼吸机支持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ml/天,静脉滴注,连用14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白细胞总数、体温、PO2、SaO2,及PaO2/FiO2变化,并检测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血小板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4%,对照组总有效率71.4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平均住院日治疗组[(18.32±7.32)天]与对照组[(23.00±7.04)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3天和7天的体温、白细胞总数,ICU住院时间,PO2,SaO2,PaO2/FiO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小板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柏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抽查我院2013年4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并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7%,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31.85%。结论通过认真贯彻执行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规定,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许银燕;黄新艳;谢娟;傅菁;陈燕妮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及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自2009年6月至2012年8月间行膝关节正侧位X线平片及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建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资料51例, CT 扫描结果参照Schatzker标准[1]分型,51例中:Ⅰ型11例;Ⅱ型12例;Ⅲ型8例;Ⅳ型11例;Ⅴ型6例;Ⅵ型3例。骨科医生根据骨折分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复位及内固定。结果:51例患者随访10~36个月,平均14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均按Merchant评分标准[2]评定:其中优:38例,占77%;良:10例,占20%;可:3例,占6%。结论: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建的应用可对胫骨平台骨折准确分型,从而正确指导临床选择手术入路、复位和内固定,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葛勤;王小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输液室的应用具体化,营造温馨的治疗环境,提供人性化的管理方法,采用人性化的输液流程。结果:通过实施人性化护理,使病人得到温馨、优质的全程护理服务,患者对输液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心理舒适度有了显著提高,对护理的满意度达97.5%。结论:门诊输液室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使病人获得满意的护理效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贺伶俐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在居家胰岛素注射患者中的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80例居家胰岛素注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出院后给予一般的教育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人文关怀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和出院后3个月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对胰岛素相关知识及注射技术掌握情况。结果:干预组出院后3个月血糖控制情况、糖化血红蛋白均优于对照组(P<0.05)。胰岛素注射不规范及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糖尿病患者中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可使患者胰岛素注射操作更规范,低血糖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提高患者对胰岛素注射的顺应性,从而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于爱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本研究是通过对我院及兄弟院校制药类实训基地现场教学现有模式的调查,在分析了制药类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整理并提出了实训教学新方法、新思路,力求对制药类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有所帮助。
作者:张小年;赵立斐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脑出血并发症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将2010年12月到2012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为7.5%;而两组的护理效果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出血并发症对脑出血的护理效果有较大影响,采用预见性护理能降低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降低死亡率,提高护理效果。
作者:李海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新生儿家庭访视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生儿脱离母体后体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其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不够成熟,需要经过逐步调整和一系列复杂的变化以逐渐适应外界环境,故新生儿极易发生窒息、溶血、感染等疾病,为此有专业的医务人员按时对新生儿家庭访视尤为重要,通过家庭访视及时了解新生儿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作者:邵荷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初产妇第一产程中舒适护理的作用与意义。方法将我院收取的86例初产妇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医疗护理,观察组患者实行舒适护理。观察并比较不同的护理对产妇的作用。结果经舒适护理后观察组中产妇的压力程度、疼痛程度等方面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对于减少初产妇第一产程中的痛苦,保证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退缩人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并予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方法选择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规律血液透析合并退缩人综合征患者4例,透析龄均在7年以上,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症状、身高变化、生化指标、骨密度、活性维生素D3冲击量及时间、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结果4例患者身高缩短均>12 cm;且都伴有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骨关节疼痛、骨畸形;4例患者均有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高钙血症、骨质疏松,且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均明显升高>1800 pg/ml,经活性维生素D3冲击治疗无效。其中1例患者行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移植术。结论退缩人综合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难治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防止继发性甲旁亢的发生,进行早期监测,早期治疗,合理用药,是防止退缩人综合征发生的关键。
作者:陈蕊;毕光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探讨带蒂前臂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对32例带蒂前臂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患者的术前准备、手术情况、术后护理,观察处置,皮瓣愈合等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32例带蒂前臂游离皮瓣移植全部成功。结论前臂皮瓣是一种多功能的优良皮瓣,适合修复口腔颌面部多个区域的软组织缺损。
作者:苏宇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索经乙状窦后入路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桥小脑角肿瘤采取乙状窦后入路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在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后,再用神经内镜进行探查,切除残余肿瘤。结果12例听神经瘤11例全切并保留面神经,1例因与周围血管、神经粘连紧密,行次全切除;8例胆脂瘤及1例脑膜瘤全切除,无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结论经乙状窦后入路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肿瘤,有助于提高肿瘤全切率,可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手术危险性。
作者:张旭;丁志君;李祥;于如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分析PICC置管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分析我院40例PICC置管的患者的并发症原因并研究其护理对策,将护理效果进行总结。结果经适当处理后49例患者均成功延长带管时间至治疗结束。结论PICC置管术后可出现多种并发症,但经过积极的护理可有效的预防及控制并发症,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崔春丽;张美丽;董晓辉;吕希峰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