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咽癌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急性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施华球;叶建明;王祥财

关键词:鼻咽癌, 适形调强放疗
摘要:目的:观察鼻咽癌病人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的早期急性不良反应情况.方法:45例Ⅰ~Ⅲ期鼻咽癌病人分为调强放疗组(25例)和常规放疗组(20例).常规放疗采用面颈联合野+锁骨上野及耳前野+后颈电子线野,靶区剂量2Gy/次;调强放疗设定7~9个适形野,靶区剂量2.2Gy/次.研究调强放疗和常规面颈联合野放疗病人的皮肤反应、口干反应和口腔咽部黏膜反应.结果:所有病人放疗后鼻咽及周围病灶明显消退.调强放疗组的皮肤反应多为Ⅰ级,口干反应多为Ⅰ、Ⅱ级,口腔黏膜和咽部反应为Ⅱ级.而常规放疗组的皮肤反应和口干反应多为Ⅲ级,口腔黏膜和咽部反应为Ⅲ级.适形调强放疗的轻度急性反应(Ⅰ级)要明显多于常规放疗,调强放疗组中重度急性副反应(Ⅲ、Ⅳ级)明显少于常规放疗组.结论:采用适形调强放疗技术可明显减轻鼻咽癌病人放疗的口干、口腔咽部溃疡、咽痛、吞咽困难和皮肤反应等早期放疗反应.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自制简易双腔中心负压引流管在肠外瘘中应用的护理

    肠外瘘是各种腹腔手术或创伤后的严重并发症.早期治疗的原则是充分引流,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营养支持及生长激素、生长抑素的应用.引流的效果直接影响到治疗的进程及预后,引流管的护理是重点.2007年1月~2009年8月我们对12例肠外瘘患者使用腹腔双套管冲洗引流,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秀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42例治疗体会

    我科从2004年3月~2009年10月采用YL-1型血肿粉碎针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42例,效果好,且操作简单、安全,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2例,男35例,女7例;年龄45~74岁,其中55岁以上29例.其中32例有头外伤史,且多为轻微外伤,外伤时间长短不一.

    作者:魏标松;刘仰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双螺纹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折53例

    我院自2000年1月~2006年1月采用双螺纹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病人53例,经随访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53例,男29例,女24例,年龄26~67岁,平均62.3岁.其中2例为3周以上的陈旧性骨折,其余为2天之内的新鲜骨折.头颈型11例,头下型9例,颈中型15例,基底型18例.Garden分类:Ⅰ型16例,Ⅱ型18例,Ⅲ型17例,Ⅳ型2例.

    作者:陈公林;施明祥;连育才;邱祖财;刘盛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105例分析

    目的:探讨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采用TUVP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0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1例出现完全性尿失禁,术中或术后输血3例,均未发生电切综合症.随访1~24个月,IPSS由术前平均28分降至8分,QOL由术前平均4.7降至1.6.结论:TUV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张祥水;汪洋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核素双时相显像和PTH快速测定在PHPT术中的应用

    目的:利用放射性核素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晴(99Tcm-MIBI)双时相显像结合PTH术中快速测定,评价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在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PHPT患者进行99Tcm-MIBI双时相定位显像,采用ROI技术对病灶进行量化分析,计算摄取比值,并在术中测定PTH进行比对.结果:11例PHPT患者核素显像均为阳性,术中切除甲状腺肿物15 min后测血PTH平均下降66%.结论:利用放射性核素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晴对甲状旁腺进行病灶术前定位显像,是术前定位的重要方法,结合PTH术中快速测定,可增加颈部单侧探查的可行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作者:罗冬云;郑炳行;温铁军;黄亮;饶国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108例眼外伤病人的护理

    眼外伤是眼科的常见急症,是常见致残、致盲原因之一,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影响,做好眼外伤患者的心理护理,对促进康复起着重要作用.现将我科收治的108例眼外伤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邓建鸿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功能锻炼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功能锻炼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功能锻炼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锻炼组在中药熏洗后,配合进行功能锻炼;对照组仅行中药熏洗.治疗前后按<膝关节功能评定表>对患者的行走能力、上下楼梯能力、屈曲挛缩程度、关节肿胀方面进行评测.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在行走能力、屈曲挛缩能力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肿胀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上下楼梯能力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功能锻炼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功能恢复效果显著.

    作者:黄雪莉;杨少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诊治与预防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是腹部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笔者对162例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62例,男78例,女84例;年龄16~84岁,平均46.4岁.其中糖尿病患者20例,肥胖患者62例.术中均使用高频电刀.患者于术后3~8 d切口出现黄色渗液,无异味,切口边缘无红、肿、热、痛表现,渗液涂片镜检见较多脂肪滴,渗液培养3次无细菌生长.

    作者:张国生;周小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体会

    低温治疗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可以明显降低颅脑损伤后的死亡率、致残率.我院2004年9月~2006年12月选择重型颅脑损伤病例62例,均行低温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叶诚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重复异位妊娠3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重复异位妊娠的病因、发病特点及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458例异位妊娠患者,其中32例为重复异位妊娠患者的资料. 结果:重复异位妊娠发病率为6.9% ,其中有人流史者24例,不孕史者6例.既往有一次异位妊娠病史的有28例,两次异位妊娠的有4例;首次异位妊娠保守治疗及保守手术治疗者共18例,手术切除治疗者14例. 结论:重复异位妊娠与盆腔炎症、人工流产有关,首次异位妊娠应进行积极治疗,并指导患者采取避孕措施.

    作者:宋云静;王建中;黄俊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胸腔镜手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

    电视胸腔镜(VATS)手术在胸外科领域中是微创外科的代表,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痛苦轻、恢复快、疗效可靠、符合美容要求等特点.2008年3月至2009年1月我科成功地施行了VATS手术53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陈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全麻下行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手法复位的体会(附32例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高层建筑施工以及野外旅行、探险等蓬勃兴起,交通工具日趋现代化,建筑工地,公路交通等发生事故日渐增多,使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病人不断增加.我院采用全麻下行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手法复位3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鹏;方中明;吴启斌;谢晓亲;梁平;胡化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弗利氏尿管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预防吻合口瘘的应用

    目的:探讨弗利氏尿管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预防和治疗吻合口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根治术,术中经末端回肠置弗利氏尿管造瘘,术后对骶前引流管及造瘘管的观察护理、缩肛运动指导.结果:本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发生率3.57%,无再次手术病例,肛门括约肌收缩功能存在,保肛率100%.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术中末端回肠置弗利氏尿管造瘘,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吻合口瘘的发生.

    作者:肖美萍;肖美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跟痛症

    跟痛症是以足跟部疼痛而命名的疾病,是指跟骨结节周围由慢性劳损所引起的以疼痛及行走困难为主的病症,常伴有跟骨结节部骨刺形成.临床上本病多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及肥胖之人.行走时疼痛剧烈.临床上治疗比较棘手,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笔者自2000~2008年期间共收治44例(48个跟骨疼痛),治疗结果比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赣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T型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自2002年~2008年,我院运用T型外固定架加简单骨固定方式治疗胫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其中男50例,女18例,年龄17~73岁,平均(38.2±0.5)岁.致伤原因:车祸40例,坠落伤13例,压砸伤5例,其它原因致伤10例.骨折类型:开放性骨折31例,自外向内的开放性骨折13例,自内向外的开放性骨折18例;闭合型骨折37例.合并伤20例,合并多部位骨折7例,合并颅脑损伤6例,合并肋骨骨折及胸部损伤3例,合并腹腔脏器损伤4例.

    作者:李兴旺;黄家福;黄杰;王贤芳;肖庆华;刘旭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羟基喜树碱联合顺铂治疗5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报道

    羟基喜树碱是一个具有选择性抑制DNA拓扑异构酶Ⅰ的广谱抗癌新药.我们于1999年10月~2005年12月应用羟基喜树碱(HCPT)联合顺铂(DD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肖震宇;熊士忠;赖景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自制肢体布套在四肢骨折手术远端肢体铺巾中的运用

    四肢骨折手术的远端铺巾,我院以往一般是在皮肤消毒后用两块无菌中单重叠将肢体远端包裹,然后用无菌绷带包扎固定.但是由于术中肢体需要牵引、复位等,活动幅度较大,铺巾容易出现松散、固定不紧,会阴部遮盖不严等现象,不能保证足够的无菌活动区域[1].

    作者:蔡云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围产儿出生缺陷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围产儿出生缺陷的产前检查及干预措施,从而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方法:对23例围产儿出生缺陷的产前检查情况、疾病种类及出生缺陷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3例出生缺陷儿消化系统畸形8例,占34.78%;心血管畸形4例,占17.39%;脑部畸形3例,占13.04%;泌尿系统畸形2例,占8.69%;四肢畸形2例,占8.69%;其他畸形4例,占17.69%.出生缺陷儿的孕母中有6例孕早期受病毒感染,5例长期从事电脑操作,3例服用治疗甲亢的药物,2例从事油漆工作,2例长期接触化学制剂,1例有畸胎史,1例不孕症孕前长期服药.结论:出生缺陷的防治以预防为主,广泛开展优生优育健康教育,加强婚前保健、围产期保健,开展产前诊断和优生咨询,可以更大限度地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病率.

    作者:杨心琼;李里花;周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无应激实验联合多普勒脐动脉血流速度测定预测围生儿结局

    目的:探讨无应激实验(NST)及多普勒脐动脉血流速度测定联合应用预测围生儿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32例 NST异常孕妇分为2组即妊娠并发症组(高危妊娠组)和正常妊娠组,进行脐动脉血流速度测定(脐动脉阻力指标S/D).结果:妊娠并发症组围生儿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距后1次检测时间2 d内分娩的孕妇围生儿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3~7 d分娩的孕妇(P<0.05).结论:NST异常,常需联合应用多普勒脐动脉血流速度测定,为临床及时纠正宫内缺氧提供可靠依据.NST和脐血流图指标均异常者,宜尽早终止妊娠.

    作者:张慧弘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阿昔洛韦治疗疱疹性咽峡炎42例疗效观察

    我院应用阿昔洛韦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患儿42例,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临床资料 2007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儿科门诊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患儿82例,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6版,其中男51例,女31例,年龄4个月至6岁,病程10h至2.5天.

    作者:谢冬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