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米索前列醇两种给药方法在绝经妇女取器中的临床应用

王志容;肖小玲;王小平;钟燕莉

关键词:米索前列醇, 绝经妇女, 宫内节育器(IUD)
摘要: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在绝经妇女取器(宫内节育IUD)中的临床应用,并比较米索前列醇两种给药途径的临床效果,寻找绝经妇女取器更有效、简易、快捷的方法.方法:选择门诊就诊,绝经时间半年以上要求取器的妇女240例,随机分成三组,A组取器前2h将米索前列醇0.4mg置于阴道后穹窿;B组取器前2h口服米索前醇0.4mg;C组不给予任何药物常规取器.结果:A组宫颈软化率为85.00%,取器顺利率92.50%,B组宫颈软化率为80.00%,取器顺利率为88.75%,对照组取器顺利率只有7.50%.结论: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期妇女取器给药方便,副作用小,并发症少,安全性好,取器成功率高,两种方法用药后取器明显优于常规取器,阴道给药更优,副作用更小.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后路自体髂骨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自体髂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6例腰椎峡部裂伴椎体滑脱或腰椎退行性变滑脱所致腰椎失稳症病人行后路减压内固定自体髂骨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结果:随访26例(6~38月),12~18个月椎体间骨性融合,无神经根及马尾神经损伤,无植骨块脱落.stauffer-coventry下腰椎术后疗效评定标准,优17例,良3例,可1例,经X线片或CT复查椎间达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无复位度数丢失,无椎间塌陷.结论:经后路减压内固定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理想方法.具有植骨量大、融合率高、费用低、椎间高度丢失少、操作简单,疗效肯定.

    作者:黄广昌;张亘瑷;王俊鸿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输卵管远端造口术17例临床分析

    输卵管病变占女性不孕因素的1/3.我院2004~2007年用腹腔镜技术处理输卵管远端梗阻的不孕症17例,现报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4年11月至2007年4月我院收治行腹腔镜检查及手术的输卵管远端梗阻病例17例.其中原发不孕12例,继发不孕5例.年龄22~38岁,平均30.3岁.不孕时间1~7年.2例行一般输卵管通液术,示通畅;15例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术,诊断:一侧或双侧输卵管远端梗阻或积水.

    作者:刘朝霞;王建中;肖菊英;邹向红;徐敏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术56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56例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发生术后切口感染4例.无1例出现吻合瘘.结论: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江腾;黄家良;曹传培;唐志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小切口取下肢接骨板20例报告

    骨折愈合后,常需取出内固定.我院自2006年7月~2007年4月采用小切口取下肢接骨板20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2例,女8例.年龄12~47岁,平均35.5岁.接骨板类型:直型11例,其中8孔4例,10孔5例,12孔2例;髁部异形接骨板9例.

    作者:肖诗梁;钱锐;郭来洲;刘振逾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与处理

    目的:总结直肠癌手术的经验,分析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处理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直肠癌行直肠癌前切除术临床资料.结果:本组9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发生率10.3%),5例保守治疗痊愈,4例行横结肠造口术,无死亡病例.结论: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主要取决于:(1)吻合口远、近端血液供应;(2)病人自身的身体状况是吻合口漏的客观因素;(3)外科医师的操作水平,如手工吻合的技巧、吻合器的正确应用.

    作者:李小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肠道清洗护理方法的改进

    传统灌肠法是用灌肠袋装入所需生理盐水,然后将灌肠袋的前端(相当于肛管的直径)插入肛门7~10 cm(大量不保留灌肠)或10~14 cm(小量保留灌肠),笔者用输液管或注射器代替灌肠袋,用一次性导尿管或吸痰管代替灌肠袋前端连接输液管,组装简易肠道清洗器,对不同年龄患者行肠道清洗,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杨木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电解质分析仪电极假损坏现象分析与解决措施

    为更好地配合临床工作,加快更新科室设备,我科近期购进了深圳康立公司新产品AFT-500D型电解质分析仅(离子选择电极ISE),包含电极有:K+、Na+、Ca2+、pH、Cl-、Ref等.该分析仪具有先进的测量技术、自动化程度高、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

    作者:吕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结素注射部位在左前臂掌侧上1/3处临床研究

    结素试验是应用结素进行皮试测定机体对结核杆菌是否有免疫力的一种试验,是临床上判断是否结核杆菌感染,诊断结核病的重要依据.结素试验皮内法注射部位以往在左前臂掌侧中央,但在临床上常常是阳性率较低.根据TNH30Ypt(报告1965年)二种相同或不相同浓度结素,在一个观察对象上同时进行对比,有相互抑制的可能,双前臂阳转率低于单臂试验、重复试验时有复强作用[1].左前臂掌侧上1/3处,皮肤色素较浅,体表面积较大容易操作和观察.因此,这次选择了左前臂掌侧中央部位为对照组,左前臂掌侧上1/3部位为实验组进行研究,而没有选择左前臂掌侧中央以下部位是从人体解剖学中考虑此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分布较上两部位更多,再次是考虑以免与药物过敏试验相混淆.从2006年5~8月来院就诊的有结核病症状和体症需做结素试验,无禁忌症者,随机抽取166例分成两组进行对比.

    作者:徐长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泮托拉唑联合凝血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联合凝血酶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出血性胃炎住院患者共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与静滴西咪替丁注射液进行疗效的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9例(显效率为90%),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显效6例(显效率为60%),有效2例,无效2例(20%),总有效率为80%.结论:泮托拉唑联合凝血酶比静滴西咪替丁注射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更为有效.

    作者:江晓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赣州市章贡区重点中学心理辅导需求情况调查分析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是心理、生理逐渐走向成熟的过度时期,由于其身心发展不平衡,易受内外干扰和不良刺激而出现问题,因此,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笔者对赣州市1 000名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对策以供参考.

    作者:刘丽敏;钟秋园;杨永春;于小洪;王玲;王德亮;周玉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不同缺血性卒中病因TOAST亚型的DWI改变特征

    目的:分析缺血性卒中TOAST分型各亚型DWI显示的病灶特点.方法:对我院住院经磁共振成像诊断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共262例,按照TOAST分型进行病因学分类,分析各亚型患者DWI所显示病灶的方式及特征.结果:缺血性卒中TOAST分型中,各型依次为SAA8.62%,LAA28.24%,SUE15.64%,SOU15.26%,CE12.21%;DWI未显示病灶20例(7.61%),SAA占55%,显示单个病灶130例(49.61%),≥1.5cm者LAA占46.55%,<1.5cm者SAA占71.62%,散发病灶者67例(25.57%),除CE较少外,各型之间无显著差异,多发病灶45例(17.17%),其中CE和LAA均为18.96%.结论:基于DWI显示的病灶特点,有助于缺血性卒中病因的阐明.

    作者:肖祖锋;赖燕蔚;刘少强;余海;陶立刚;刘铮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IgA肾病中医药研究进展

    IgA肾病是一组以肾小球系膜区IgA显著沉积为特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也是终末期肾衰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是血尿(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蛋白尿,或可伴有高血压,腰痛,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其病势大多呈长期缓慢发展,终致肾功能不全.本病病因、病机至今尚未完全明了,现代医学缺乏有效的治疗和控制措施.近年来,中医学界运用传统中医药辩证论治思想,并借助现代科学手段对IgA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表现、治疗方药等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因此深入研究中医药治疗IgA肾病对于提高本病的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小丽;钟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研究各类型冠心病(CHD)患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3例稳定性心绞痛(SA)及28例非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血清CRP含量,观察住院期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结果:AMI、UA、SA组的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MI组与UA组CR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但显著高于SA组.结论:不同类型CHD患者与血清CRP水平与冠心病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检测CHD患者CRP水平,有利于高危人群的发现,积极进行预防,减少急性事件的发生.

    作者:邱悦群;刘晓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HPLC法测定六味地黄颗粒中丹皮酚的含量

    六味地黄颗粒系收载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1]的品种,为进一步提高并控制其药品质量,选择方中牡丹皮的有效成分丹皮酚的质控指标,进行了质量标准的研究工作.本文采用HPLC法建立了制剂中丹皮酚的含量测定方法,经方法学验证,本法排除了其它中药成分对丹皮酚测定的干扰,重现性良好,可作为本制剂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肖林林;李丹;吴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利福定对早期脓皮病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

    利福霉素是广谱抗生素,临床上常用的有利福平及利福定.该药的杀菌作用强、抗菌谱广、抗菌机制独特、口服易吸收、毒性小,几乎不与其他抗生素发生交叉耐药反应,对结核杆菌、麻疯杆菌、多种革兰氏阳性及阴性细菌、衣原体均有抑制及杀灭作用.近年来临床应用逐渐扩大,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1、2].为探讨其对脓皮病的治疗效果,笔者采用利福定与青霉素对各种脓皮病36例进行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菊香;许小华;郑庸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7例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临床分析

    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ARVC)是一种较少见的由右室发育不良导致的心肌疾病,以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猝死为主要表现,多见于青少年.患者右室常存在功能及结构异常,以右室心肌逐渐被脂肪及纤维组织代替为特征.

    作者:廖祥中;陈朝晖;谢东明;钟一鸣;刘心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无痛分娩的护理

    硬膜外自控镇痛技术(PECA)是一种应用具有感觉神经阻滞分离特性和更低的心脏毒性的新型麻醉药-罗哌卡因对进入正规产程的孕妇进行椎管内阻滞麻醉来消除或减轻分娩疼痛的麻醉技术.同时应用自控镇痛泵.由孕妇自己控制一定范围内药物的进入,在解决疼痛的同时,也有一定的心理治疗效果.而系统合理的护理能够指导孕妇选择正确的镇痛时机,促使无痛分娩顺利进行,保证良好的分娩结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柳;刘艳秀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利多卡因预防丙泊酚静脉注射痛效果观察

    丙多卡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体内无蓄积、苏醒迅速而平稳、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但其静脉注射痛是其缺憾之一.临床上预防丙泊酚静脉注射痛的方法有许多报道,本文着重观察小剂量利多卡因对丙泊酚静脉注射痛的预防作用.

    作者:黄起汶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进口药品与国产药品有效期调查与分析

    药品有效期是指药品在一定的储存条件下,能够保持其质量稳定性的期限,是药品采购、保管、使用等过程中进行质量监管,保障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依据之一.药品有效期的标示为安全使用药品提供保障的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药品制剂水平的高低,笔者抽查了我院500种西药,对涉及有效期的各项内容进行调查、统计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佩文;付晓;张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开窗减压术治疗青少年大型颌骨囊肿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开窗减压术对青少年大型颌骨囊肿的治疗效果.方法:临床中选取5例青少年大型颌骨囊肿病人,行囊肿开窗减压术后随访3年.结果:通过曲面断层片中观察发现囊肿腔内骨密度增高,有不同程度的新骨形成,囊肿体积明显变小.结论:开窗减压术是治疗青少年较大颌骨囊肿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刘克华;吴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