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玲
目的:探讨康复视频教育对脊柱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1 ~2017-12骨科脊柱术后的100例患者,随机均分A、B两组.A组给予口头康复教育指导及传统纸质宣传资料;B组予口头康复教育指导及康复视频教育,出院前对两组患者进行医疗服务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调查.结果:B组医疗服务满意度、依从性、生活质量指标均高于A组,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脊柱术后患者康复过程中,康复视频教育优于传统宣传教育,有利于提升该类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作者:马海棠;邱水强;刘涛;胡安迪;孙梅凤;陈晓芳;刘瑾;罗振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不同类型儿童肱骨踝上骨折对关节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7年收治的76例肱骨踝上骨折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骨折分型分为GartlanⅡ型、GartlanⅢ型,所有患儿均在C型臂透视下行克氏针内固定术,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患儿临床疗效及手术相关指标;观察患儿肘关节功能变化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复位及手术,X线检查中患儿骨折线均呈模糊状,骨折端有连续性的骨痂形成;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2.8±4.1)mL,手术时间平均为(51.9±4.5)min,住院时间平均为(4.2±1.5)d,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7.1±1.3)周.随访过程中,GartlanⅡ型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29%,GartlanⅢ型患儿发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20%;经治疗后GartlanⅡ型患儿肘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4.29%,GartlanⅢ型患儿肘关节功能总优良率为73.17%.结论: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不同类型儿童肱骨踝上骨折均可促进患儿肘关节功能的恢复,并有利于患儿预后,临床效果突出.
作者:张建强;孙长青;焦紫阳;杨少华;田倾厚;肖恒;周凤英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莫沙必利、铝碳酸镁联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6-03~ 2017-08撷取的12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均为61例.实验组通过莫沙必利、铝碳酸镁治疗,参照组通过莫沙必利、复方阿嗪米特治疗,对实验组和参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安全性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参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72%、78.69%,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5).治疗后,两组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症状积分实行对比,实验组具有明显的优势(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28%,明显低于参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4.75%,组间比较,差异性存在(P<0.05).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中,应用莫沙必利联合铝碳酸镁,临床效果较佳,并且治疗安全系数较高,值得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放心使用.
作者:田鸣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全面护理干预对良性甲状腺肿瘤患者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术中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良性甲状腺肿瘤患者84例,依照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n=42)、对照组(n=42),两组均行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于此基础上,实验组采用全面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术中应激反应(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术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评分(39.28±4.24)分低于对照组(48.83±4.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9.52% (4/42)低于对照组28.57% (1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性甲状腺肿瘤患者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围术期应用全面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患者术中应激反应,改善术后负性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乔建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多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脑肿瘤鉴别,特别是在单发胶质瘤与转移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单发脑胶质瘤患者10例,转移瘤患者7例,均行1H-MRS检查,测量并计算出两种肿瘤实性区、瘤周水肿区各种代谢成分的浓度值.研究指标包括胆碱(Cho)、N-乙酰天门氨酸(NAA)、肌酐(Cr)、乳酸(Lac)以及Cho/Cr、NAA/Cr比值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肿瘤患者的实性区都表现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与肌酸(Cr)降低,而胆碱(Cho)峰升高.胶质瘤水肿区NAA/Cho比值均低于正常值,而转移瘤周围水肿区NAA/Cho比值正常或略有减低.结论:多体素1H-MRS对单发胶质瘤与转移瘤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孟凡荣;王汉卿;孟祥飞;胡金玲;王如男;朱红莲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早期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科2011-06~2016-12共81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n=41例,常规治疗+头部亚低温治疗)和对照组(n=40例,常规治疗),治疗72h后对对比两组患儿治疗的相关指标以及症状表现,包括血清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水平检测,振幅脑电图分级,以及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表现.结果:治疗72h后两组血清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治疗组血清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治疗组EEG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心率恢复率及惊厥控制率等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在常规治疗同时实施早期亚低温治疗,能够快速降低血清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水平,进而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谭绍葵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PBL、CBL教学法结合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的2014、2015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社会培训人员及在读硕士研究生40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定期开展针对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PBL教学法、CBL(Case Study Based Learning,C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教学方法,3月后评价培训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出科考核成绩相比优势明显,问卷调查满意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BL、CBL教学法结合导师制,对于提高泌尿外科住院规培医师整体素质及人才质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者:罗振国;牛文斌;桂士良;郝鹏;陶然;迟宝进;邓勇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NICU患儿母亲的心理状况情况并提出相应医学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5-08~ 2017-02于我院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的母亲75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患儿母亲SCL-90的附加因子、恐怖、敌对、焦虑、抑郁、强迫、躯体化等各项因子评分均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周后的患儿母亲的附加因子、恐怖、敌对、焦虑、抑郁、强迫、躯体化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CU患儿母亲的心理状况较差,应对NICU患儿母亲给予更多的关注,进行针对性的宣教和指导.
作者:邱红玲;王秀玲;冯周清;谢璐;吴红艳;罗桂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血清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及白介素-2(IL-2)、6(IL-6)水平变化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情程度的关联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6-03~2017-06慢性丙型肝炎患者46例为观察组,其中高病毒者22例,低病毒者24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45例为对照组,均检测比较血清CD4+、CD8+、CD4+/CD8+及IL-2、IL-6水平,分析血清CD4+、CD8+、CD4+/CD8+、IL-2、IL-6水平与慢性丙型肝炎病情程度关联性.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观察组血清CD4+、CD8+、CD4+/CD8+、IL-2、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2、CD4+/CD8+、CD4+水平随慢性丙肝肝炎病情严重程度逐渐降低,IL-6、CD8+水平随慢性丙肝肝炎病情严重程度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检验,血清CD4+(r=-0.546)、CD4+/CD8+(r=-0.493)、IL-2(r=-0.611)与慢性丙型肝炎病情程度呈负相关(P<0.05);血清CD8+(r=0.422)、IL-6(r=0.531)与慢性丙型肝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T细胞亚群、IL-2、IL-6水平与慢性丙型肝炎病情程度密切相关,有助于临床诊断、制定治疗方案、监测疗效及预后评估.
作者:陈治水;薛成军;崔丽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评价经阴道盆筋膜下前盆底修复术治疗重度膀胱膨出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5-10~ 2017-03确诊为重度膀胱膨出的女性患者16例,应用“工”形补片行经阴道盆筋膜下前盆底修复术,12例患者为Ⅲ度膀胱膨出(75%),4例患者为Ⅳ度膀胱膨出(25%),其中5例患者合并不同程度压力性尿失禁,同时行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回顾性分析经阴道盆筋膜下前盆底修复术治疗重度膀胱膨出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6例患者修复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平均为50.4min(45~5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87mL(60~120mL),术中未发生膀胱,血管、神经、尿道及输尿管损伤.平均住院天数7.5d(6~10d).术后24h抽取阴道纱布,全部患者在完成手术后72h去除导尿管能自行排尿,96h后B超测定残余尿<30mL,症状控制满意.患者术后2月POP-Q分度显著优于术前,其中膀胱膨出0度15例(93%),Ⅰ度1例(7%),未诉其他明显不适,Ba点评分由术前(-3±0.5)cm降为术后(1±0.5)cm,平均残余尿由术前120mL降为术后20mL,客观治愈率100%.随访时间2~18个月,平均10.5个月,16例患者均未出现补片侵蚀现象,客观治愈率为100%.5例同时行尿道中段悬吊术的患者尿失禁症状消失.结论:经阴道盆筋膜下“工”形补片前盆底修复术治疗女性重度膀胱膨出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其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有待于进一步评估.
作者:王伟;李小鑫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将转化医学理念应用于护理本科实习中针对护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效果.方法:选择某校护理本科专业实习生100例,按照数字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带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带教方案基础上融入转化医学理念,比较两组护生理论及护理技术考核成绩、带教效果满意度及科研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出科考试理论成绩、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针对带教效果的问卷调查显示,观察组护生带教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科研思维、科研理论知识及实验操作水平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转化医学理念应用于护理本科实习中针对护生科研能力培养中,能够获得良好的带教质量,有利于全面方提高其科研能力,更满足临床科研需求.
作者:何淑玲;刘志丹;张丽;朱劲松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骨外科门诊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状况.方法:选择于2017-09~ 2018-02接受问卷调查的本院骨外科门诊医护人员156名,以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MBI-HSS)评估其职业倦怠状况.结果:受试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阳性率为71.15%.医生的MBI总分、情绪耗竭和去人格化倾向得分显著高于护士[(46.62±10.28)比(41.93±9.44),t=3.168;(23.12±6.12)比(20.81±5.79),t=3.534;(8.93±2.13)比(4.25±2.05),t=5.864;P均<0.05],个人成就感降低得分显著低于护士[(14.57±4.57)比(16.87±4.19),t=3.304,P<0.05].50%的医生存在中重度倦怠,32.14%的护士存在中重度倦怠;医生与护士的职业倦怠程度分级有统计学差异(,=8.367,P<0.05).结论:骨外科门诊医护人员处于中度职业倦怠状态.医生的倦怠水平高于护士,二者的倦怠维度有统计学差异.
作者:陈楠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探讨护理关怀照护行为对住院患儿家属心理状态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6年4月以来的陪护家属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家属施以常规护理模式,而研究组则是在此基础上施以护理关怀照护,然后对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家属心理健康及行为各方面评分,包括焦虑、抑郁、躯体化、精神病性等的评分比之于对照组显著偏低,另外,研究组家属的护理质量满意度、医疗纠纷以及患儿的住院时间明显优越,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关怀照护行为能够显著减轻患儿家属的心理负担,缓解其不良心理情绪,有助于患儿的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陈梅;马驰;陈卫红;戚小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初步检测血清miR-9(microRNA-9,微小RNA-9)的表达水平,研究血清miR-9作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生物标志物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血清miR-9的表达水平与AD患者临床相关性因素(年龄、性别、AD分期)的关系.方法:病例选择为2015-10 ~2017-11在我院住院治疗的AD患者30例(病例组),门诊体检的65岁以上非AD患者30例(对照组),运用RT-qPCR(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R-9在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清中的表达;将病例组按年龄、性别、分期进行分组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iR-9在病例组血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miR-9的表达与AD患者年龄、性别无相关性(P>0.05),与AD的分期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miR-9的可作为AD临床诊断的生物学标记物;血清miR-9可以对AD病情进展进行评估以减轻病情及延缓其发展.
作者:王菲;侯丽淳;于倩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鼻咽癌放化疗患者中程序化疼痛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郑州人民医院2014-08 ~ 2017-08鼻咽癌患者100例,均匀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接受常规疼痛护理,后者使用程序化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者疼痛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护理干预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分别高于同组护理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鼻咽癌放化疗患者给予程序化疼痛护理,可明显降低其疼痛程度,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伟玲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究羊水补充疗法联合盐酸利托君对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3~2018-01我院78例PPROM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羊水补充疗法,于此基础上,实验组予以盐酸利托君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妊娠结局、宫缩抑制及妊娠延长时间.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4.87%(37/39)较对照组74.36%(29/3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宫缩抑制及妊娠延长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孕周>35周分娩率97.44%(38/39)较对照组64.10%(25/39)高,新生儿Apgar评分≤7分发生率2.56% (1/39)、剖宫产率17.95% (7/39)均较对照组20.51% (8/39)、38.46%(15/39)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PROM患者予以羊水补充疗法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利托君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宫缩抑制及妊娠延长时间,显著改善患者妊娠结局,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继红;张禹;胡桂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间歇性腹主动脉阻断联合剖宫产术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患者术中子宫切除率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10~2017-01我院112例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术式不同分组,各56例.对照组单纯采取剖宫产术,观察组行间歇性腹主动脉阻断后采取剖宫产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及子宫切除率.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切除率1.79% (1/56)低于对照组16.07% (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患者采取间歇性腹主动脉阻断联合剖宫产术,可缩短手术时长,降低术中出血量及子宫切除率,加快术后康复.
作者:赵艳玲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对克罗恩病及其并发症采用腹部超声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以自2015-11 ~2017-10共42例克罗恩病的患者进行研究,均给予腹部超声诊断,同时与组织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其诊断的准确率和对并发症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诊断后,腹部超声的诊断准确率为92.86%,并发症的诊断准确率为95.24%,诊断准确率较高,对比病理诊断的结果(P>0.05).结论:克罗恩病威胁患者的健康,给予腹部超声诊断能够有效确定此种疾病,并且提高并发症的诊断准确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秦丽微;王辰;徐景俊;潘宁;郑春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不同放疗方案对早期乳腺癌保乳患者术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01~2014-01收治的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术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术后放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放疗,观察组采用大分割放疗.对两组患者放疗后的近期疗效、美容效果、不良反应和远期疗效进行评价对比.结果:①观察组放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88.68%(47/53),对照组则为94.34%(50/5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放疗方法的疗效基本一致.②观察组美容效果优良率为83.02% (44/53),对照组则为77.36%(41/5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大分割放疗能够达到常规放疗的美容效果.③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2%(6/53),低于对照组为26.41%(14/5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提示大分割放疗安全性更好.④两组患者经3年随访观察,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转移率和死亡率分别为9.43%(5/53)、5.66%(3/53)、3.77%(2/53),对照组分别为7.55% (4/53)、3.77%(2/53)、1.89%(1/5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放疗方案远期疗效相似.结论:大分割放疗和常规放疗对于乳腺癌保乳术患者术后治疗均有较高的疗效和美容效果.而大分割放疗的安全性更高,还可缩短放疗周期和减少放疗次数,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作周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应用多功能悬吊训练系统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标准的28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n=14)和观察组(n=14),其中对照组儿童接受常规物理治疗(运动疗法),观察组儿童在接受常规物理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多功能悬吊训练,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选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作为评定指标,分别对两组脑瘫儿童治疗前后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儿童治疗后GMFM-88评分(112.46±23.75)分明显提高(P=0.033),观察组儿童治疗后GMFM-88评分(118.03±20.86)分显著提高(P=0.012),两组儿童治疗后GMFM-88评分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41).结论:应用多功能悬吊训练系统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对改善其粗大运动功能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王瑞红;康贝贝;徐磊;许秋霞;肖乃根;邢晓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