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显达;王英;赵玉德
目的:观察不同区正常前列腺间质细胞对前列腺癌细胞的作用,并探讨其对糖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抽取2012-03 ~2013-11本院在激素下培养的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DU145作为研究样本,正常前列腺间质细胞分别选择外周带组织以及移形带组织,经体外培养后抽取培养液上清液进行DU145细胞的培养,并采用MTT法测定不同区位下前列腺癌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效果,并采用Western印迹法对前列腺癌细胞进行测定,分析不同区位下间质细胞对前列腺癌细胞糖化代谢水平的影响.结果:A组的前列腺癌细胞数目(125±14)×104个明显高于B组的(78±6)×104个与对照组的(57±3)×104个,B组的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LDHA、PKM-2、PDH、HK-2水平显著高于B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LDHA、PDH、HK-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区带下的间质细胞对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增殖以及糖代谢具有不同的作用,外周带间质细胞具有生长及糖代谢促进作用,而移行带间质细胞则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邵文武;辛华;于海东;王琳;刘君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12 ~2014-11我院收治的64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口服等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疏肝和胃法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症状评分.结果:①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组间对比差异显著;②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其总评分仅为(1.01±0.14)分,与对照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疏肝和胃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陈小明;殷玉应;王金庆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风险预测、影响因素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93例接受结直肠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单变量、多变量回归分析及ROC曲线,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32例(3.22%)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单变量分析显示术前变量(术前低体重、吸烟、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低蛋白血症、糖尿病、贫血、白细胞升高,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基础疾病)与吻合口漏发生显著相关.血清蛋白水平(≤11g/dL)和血清血红蛋白水平(≤6g/dL)在逻辑回归分析中为显著变量因素.结论:血清蛋白水平低于5.5g/dL和血清血红蛋白水平低于9.4g/dL为显著变量因素,可作为大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预测标记.
作者:赵斌;陈福军;刘洋;吉志武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手术切除大肝癌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归性分析我院收治大肝癌患者162例临床资料,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生存期等.结果:患者肿瘤完整切除,手术时间(130±67) min,术中出血量300~6500mL,平均出血量(900±126) mL,平均输血量(600±168) mL.围术期死亡2例,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肝功能衰竭.术后1周ALT、TBIL水平显著增高,阻断组患者ALT、TBIL治疗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62术后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8.3%,一期切除和二期切除患者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平均5年生存率为45.1%.结论:手术是治疗大肝癌有效治疗方法,治疗中需要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佳手术方法,合理使用阻断法,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罗嘉;吴飞跃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紫花苜蓿总黄酮对LPS诱导小鼠乳腺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机理.方法:1.μg/mL LPS刺激细胞之前,分别用50μg/mL、100μg/mL和200μg/mL紫花苜蓿总黄酮预先处理细胞1.5h;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的活性;分别利用qRT-PCR法和Western boltting法检测炎性因子TNF-α和IL-6 mRNA表达和NF-κBp56蛋白表达.结果:紫花苜蓿总黄酮可以抑制NF-κB核转位,降低TNF-α和IL-6 mRNA的表达量,提高细胞的活力.结论:紫花苜蓿总黄酮可以通过下调NF-κB信号通路抑制炎性因子的产生.
作者:刘立新;张羽男;张磊;郭映雪;沈宇;张云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核的电化学行为,为拓展细胞电化学的应用领域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单线扫描伏安法研究MCF-7细胞核的电化学行为,使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核提取结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细胞核中的嘌呤碱基.结果:MCF-7细胞核在MWCNTs-IL/GCE上出现两个氧化峰,分别归因于黄嘌呤与鸟嘌呤的氧化反应和腺嘌呤与次黄嘌呤的氧化反应.结论:MCF-7细胞核中的嘌呤碱基在MWCNTs-IL/GCE上具有较好的电化学响应,该电化学法有可能用于细胞核内嘌呤的检测.
作者:王倩;张静;张丽茹;王喜洁;朱金玲;崔继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影像学对椎间孔观测对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病变病人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了128例病例,所有的病例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腰腿疼痛.手术前通过腰椎X线片,腰椎CT、MRI检查,确定手术方式、工作套管的插人位置与方向.根据患者的病史资料,临床表现及X线成像,选择不同的穿刺方案.椎间盘造影均在C臂X线机定位下进行.在影像学观测扫描下,完成手术的穿刺和造影.结果:进行术后3、6、12个月的跟踪随访,发现患者术后回复状态极佳.32.8%的病人反馈术后完全无症状、体征,工作和生活恢复正常.64.1%反馈术后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基本恢复正常工作能力,偶尔出现腰腿痛及下肢麻木.3.1%的病人术后症状和体征减少,但仍功能障碍.没有病人反馈术后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变甚至加重.患者评级优秀率为32.8%,良好率为64.1%.总体评价的优良率为96.9%.结论:采用影像学对椎间孔观测对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病变病人的穿刺安全性高,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梁磊;乔建民;宁馨;曲诗言;宋春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儿科临床护理带教的影响因素,并总结解决对策.方法:对2013-03 ~ 2014-02于我院儿科实习的57例实习生作为对照组,对该阶段影响护理带教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2013年3月结合以上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加强临床护理带教,选取2014-03~2015-02的57例儿科实习生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带教结果.结果:儿科临床护理带教主要受到科室因素、护生因素及带教人员因素三方面影响,观察组的各项护理带教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临床护理带教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科室因素、护生因素以及带教人员因素,需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对策,以进一步提升带教质量.
作者:余淑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马齿苋对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取标准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即①正常对照组②大鼠高脂乳剂组③脂肪肝模型+马齿苋高剂量组④高脂乳剂+马齿苋低剂量组⑤高脂乳剂+马齿苋中剂量组⑥高脂乳剂+马齿苋高剂量组.试验结束腹主动脉采血,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合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乳剂组TG、TC、AST、ALT、MDA水平升高(P<0.01),SOD活性降低(P<0.01);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脂肪肝模型+马齿苋高剂量组TG、TG、AST、ALT、MDA、SOD水平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与高脂乳剂组比较,马齿苋中、高剂量组TG、TC、AST、ALT 、MDA水平降低(P<0.01),SOD活性升高(P<0.01);④马齿苋中剂量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马齿苋具有治疗脂肪肝和预防脂肪肝的作用.
作者:仇艳玲;卢丽莉;赵飞;尚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对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法将我院2013-02~2015-06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实验组(n=40)及对照组(n=40),分别施以针对性护理以及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评分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术后1d及3d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 (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85.00%(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有助于减低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蒋银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BSD热疗在宫颈癌放疗中的增敏以及减轻放疗反应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06~2014-06我科收治的50例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放疗热疗联合组(A组,n=25)和单独放疗组(B组,n=25),B组给予放疗,A组则在放疗基础上增加盆腔深部BSD热疗.两组在外照射后均补充腔内治疗,并根据病情给予化疗.结果:①治疗后治疗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存率随访期内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治疗中及治疗后1个月内,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两组卡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放疗后的腹壁及大腿区域淋巴水肿发生率60%及程度均明显低于B组92% (P<0.05).结论:对Ⅱb~Ⅲb期宫颈癌病人在放疗基础上,治疗同期增加盆腔深部BSD热疗,两组病人对比临床观察可增加放疗局控率并有效减轻患者放疗并发症,尤其改善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晓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IL-8、NF-κB在不同级别的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索IL-8、NF-κB在人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IL-8和NF-κB在15例正常脑组织中和66例不同级别的脑胶质瘤中的的表达情况.结果:IL-8、NF-κB在人脑胶质瘤中明显表达.结论:IL-8和NF-κB与人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有关,随着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增高,其表达水平也增高.
作者:刘文广;张忠民;顾志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接受痰热清注射液与头孢曲松钠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完全随机数表方法,将我院于2014-03 ~2015-02收治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62例分为两组,即观察组(痰热清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与对照组(头孢曲松钠治疗)各31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较对照组有显著上升,观察组起效时间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均< 0.05),但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痰热清注射液与头孢曲松钠联合疗法对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王金庆;段玉应;陈小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检测骨桥蛋白(OPN)和P53蛋白在鼻内翻乳头状瘤(NIP)中的阳性表达的情况,研讨OPN、P53与NIP的有关机制及相互作用.方法:收集病理科46例NIP组织、18例鼻鳞癌(NSCC)组织切片,及30例正常下鼻甲组织作为对照,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P)检测组织中OPN和p53的表达.结果:(1)NSCC组织中OPN的表达水平为88.9%,高于鼻内翻乳头状瘤组织69.5%及正常下鼻甲组织10.0%,(2)p53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依次为94.4%,78.2%,13.3%,(3)两者在NIP中阳性表达成正相关性.结论:OPN和P53在正常下鼻甲、NIP、NS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依次升高,呈正相关性.二者在NIP组织中同时呈阳性表达率较高,与NIP的发生发展存在较高的相关性.
作者:于洋洋;张爱华;于海江;杨琳红;于海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吉西他滨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膀胱癌的生存情况.方法:选择87例晚期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38),分别给予吉西他滨联合紫杉醇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生存情况及毒性反应.结果:观察组RR、DCR分别为59.18%和83.67%,对照组为47.37%和76.3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和中位生存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化疗期间毒性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紫杉醇可显著延长晚期膀胱癌患者生存时间,降低化疗毒性反应发生率,患者耐受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钟天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插管治疗羊水栓塞大鼠急性呼吸衰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取晚期妊娠(孕19~20d) Wistar雌鼠30只,剖宫取胎鼠、羊水后,按干预措施随机将Wistar雌鼠分为3组:A组10只经股静脉注入生理盐水后行面罩给氧,为空白对照组;其余20只经股静脉注入自体羊水加胎粪制作羊水栓塞模型后分别给予面罩给氧(B组)、气管插管给氧(C组),每组10只.分别记录各组注射前、注射后5、15、30min的血气分析值.SPSS 11.0统计软件对血气分析数据运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LSD法进行3组间相同时间点测量值均数的两两比较分析.结果:注射前:血气分析值(PO2,PCO2,PH值)在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注射后:B组、C组PO2数值先是迅速下降、之后有所回升,但均明显低于A组PO2数值(P<0.01),但此过程中C组PO2数值均优于B组(P<0.01);PCO2和PH值在三组间则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结论:与面罩给氧相比,大鼠羊水栓塞后采取气管插管给氧能更有效地改善血氧含量.
作者:苏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佳分离条件,提高细胞获得率与纯度,以便后续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小鼠摘除眼球取血,设置离心力、离心时间、实验环境温度等梯度优化,分别采用EDTA-K2、肝素、枸橼酸钠抗凝,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直接进行贴壁培养和分析获得率、纯度,计数存活率.结果: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经条件优化后分离的PBMC纯度可达85%,细胞获得率高可达80%以上,活细胞百分率在92%以上.结论: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在优化条件下可有效地分离PBMC,对后续分子生物学实验无影响.
作者:徐太哲;李丽;王长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02~2015-02确诊为慢性胃炎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来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复方丹参片来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首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然后再对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治疗有效的患者有38例,总占比95.0%,对照组中,治疗有效的患者有29例,占72.5%,组间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x2=7.4397;P <0.05);观察组中,一共有6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的情况,占15.0%,对照组中,一共有15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的情况,总占比37.5%,组间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x2=5.2300;P<0.05).结论: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来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非常可观,有效缓解患者病情的同时避免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减少了患者的病痛困扰,具有较高的医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崔晓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构建电化学微检测系统,在电化学检测中节省细胞样品,提高检测效率.方法:以三电极工作系统为基础,在工作电极上套上微管作为微型反应池,倒置后加入微量待测试溶液,将参比电极和对电极放入溶液中,形成稳定的微反应系统,得到更稳定、更强的电化学信号.结果:仅仅30μL MCF-7细胞即在电化学微检测系统中出现两个氧化峰,分别归因于黄嘌呤/鸟嘌呤和腺嘌呤/次黄嘌呤的氧化还原反应.结论:MCF-7细胞中的嘌呤碱基在电化学微检测系统中具有较好的电化学响应,该电化学法有可能用于细胞内嘌呤的检测.
作者:高寒;武荣国;王书红;张思佳;年丽;邬迪;崔继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将32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62例)和对照组(16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多种健康教育形式的优质护理服务,包括,书面教育、示范教育、个别教育、集体教育等.结果:观察组的健康教育包括入院指导、卫生宣教、疾病预防、服药指导、出入院及办理医保流程等五个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 <0.05).结论:多种健康教育形式在临床中切实可行,积极有效,是消化系统疾病中比较科学的健康教育方法.
作者:姜艳;于文丽;李凯涵;李美玲;冯立娜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