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善;王爽;马英君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婴幼儿肠套叠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肠套叠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全程健康教育,从患儿家长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患儿12个月内复发率等方面观察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长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儿家长,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患儿家长,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内,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婴幼儿肠套叠护理中对患儿家长进行全程健康教育有助于减轻患儿家长的焦虑,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患儿的肠套叠复发率.
作者:王佩珊;李佳;王莹;张雪;孔祥颖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评估改良式GBR技术联合即刻种植术后即刻修复上前牙的疗效.方法:选择12例共12颗满足即刻种植术适应症的无法保存的上前牙,微创拔除后即刻植入种植体12枚,均于术后完成即刻临时冠修复,4~6个月后永久修复.种植永久修复后随访6 ~12个月,观察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情况,骨结合情况,统计种植义齿成功率.结果:12例患者12枚种植体均无感染、松动,对邻牙支持组织无损害,种植体周围X线无透射区,骨结合良好,未见明显病理性骨吸收,无种植体周围炎症出现,软组织健康,种植体成功率100%,患者对修复效果均满意.结论:在严格掌握即刻种植即刻修复适应症的前提下,采用改良式GBR技术联合即刻种植术后即刻修复上前牙能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
作者:赵进峰;尹蒙熔;樊马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胆肠吻合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于我院选取2012-01 ~2013-01收治的9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45例治疗组和45例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予以肝部分切除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肝肠吻合术治疗,对照纽患者采用T管引流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优良率(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84.44%),结石残留率(2.22%)低于对照组(13.33%),两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5.56%,参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肠吻合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明显,且结石残留率低,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李永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ICU重症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56例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01 ~2014-01我院ICU病房收治的29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为并发高钠血症患者(共56例);对照组为未发生高钠血症患者(共234例),分析其相关因素并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钠水平超过180mmol/L的患者其死亡率高,而血钠水平在160 ~ 179mmol/L的患者其死亡率也比150 ~ 159mmol/L的患者高,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高钠血症是导致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陈琴心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剖宫产与子宫肌瘤同期手术50例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实施剖宫产同期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单纯剖宫产,择期再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行剖宫产同期子宫肌瘤剔除术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杜淑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应用两种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手足口病的惠儿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手足口病的患几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7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对照纽患儿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儿实施护理,对两组治疗计划共计实施时间与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手足口病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手足口病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患有手足口病的患儿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岑宝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三维有限元分析上颌后牙区应用短种植体的小长度和直径.方法:上颌后牙区CT扫描、建立带种植体-基台复合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设置短种植体的直径变化范围为4 ~ 6mm和长度变化范围为6~ 8mm,模拟口内环境对种植体进行负载,调节直径和长度的值,分析种植体-基台复合体位移变化,对上颌后牙区应用的短种植体进行优化.结果:垂直(颊舌)向加载条件下,随着变量直径(D)和长度(L)的增加种植体-基台复合体位移峰值先增大后减小,变化范围分别为1.15 ~1.86(E-2)Mpa和1.90~ 4.97(E-2)MPa,下降幅度分别为38%和61%.变量D对其位移峰值的影响大于变量L.垂直向加载时,当D≥4.90mm且L≥4.75mm,种植体-基台复合体位移峰值曲线的曲率位于-1和0之间.颊舌向加载时,当D≥4.90mm且L≥4.90mm,种植体-基台复合体位移峰值曲线的曲率位于-1和0之间.结论:从生物力学角度考虑,上颌后牙区种植体要选择长度≥4.90mm,直径≥4.90mm的种植体.
作者:王晗;朱杨;李鹤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小白菊内酯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的机制.为小白菊内酯在临床上早日应用于肝癌患者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用体外培养的方法培养人肝癌HepG-2细胞;用四唑盐(M TT)比色法检测小白菊内酯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抗增殖及细胞毒作用;用倒置显微镜、HE染色光学显微镜;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小白菊内酯作用人肝癌HepG-2前后Caspase-3、NF-κB蛋白阳性表达变化的情况.通过以上实验研究小白菊内酯在体外对人肝癌HepG-2在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等方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1)MTT法结果显示:小白菊内酯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作用影响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2)细胞形态学观察:倒置显微镜观察到对照组细胞贴壁生长,伸展性良好,细胞呈梭形和多角形,细胞之间连接紧密.小白菊内酯作用人肝癌HepG-2 24h以后,增殖速度减慢,细胞贴壁能力下降,细胞之间连接疏松.药物作用48h以后,增殖速度大大减慢,大部分细胞变圆漂浮在培养瓶中.药物作用72h以后,几乎无活细胞,并且可见死细胞碎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对照组细胞呈梭形和多角形,细胞之间连接紧密,细胞胞浆丰富,细胞核完整;药物作用24h以后,细胞伸展减弱,有一部分细胞呈现圆形,细胞之间连接疏松,核浓缩,染色质出现边聚;药物作用48h后视野中可见凋亡细胞和死亡细胞,细胞浆浓缩、染色质浓缩成新月形和“出泡”现象的变化;(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实验组Caspase-3表达增加,NF-κB表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白菊内酯对人肝癌HepG-2细胞有明显的抑制增殖作用,呈现出浓度和时间的依赖性;小白菊内酯对人肝癌HepG-2细胞株有诱导凋亡作用,其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机制可能与NF-kB、Caspase-3等信号转导有关.
作者:韩琨景;杨万山;孙抒;辛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动态血糖监测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3-01 ~2014-06共81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按入院顺位分为两组,单号4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入院后采用动态血糖监测,双号40例患者为对照组,沿用常规末梢血糖快速检查,并根据检查情况指导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血糖波动情况、APACHEⅡ评分及预后.结果:治疗7d后两组FPG、2HPG和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各指标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0d低血糖发生率为7.32%,对照组为22.50%;30d病死率为9.76%,对照组为22.50% (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可全面、连续、及时反应患者血糖波动情况,指导临床适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对改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关惠东;吴世强;骆安林;方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运用想象放松疗法治疗神经性头痛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收治的神经性头痛患者3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7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药物治疗,实验组采用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想象放松疗法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二者有显著差异(x2=13.69,P<O.05),治疗效果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用想象放松疗法配合药物治疗神经性头痛,比单纯用药物治疗,治愈率高,效果好.
作者:王振杰;李再荣;王庆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通过检测C-MET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MET与腺样囊性癌的关系及相关性,为临床的转移趋势、预后判断和术后的随诊监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和10例正常涎腺组织中C-MET的表达.结果:C-MET主要表达于细胞浆,在3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C-MET阳性表达率为66.7% (23/31),明显高于正常涎腺组织(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MET蛋白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组织学分型,转移、侵润和复发有关(P<0.05).结论:C-MET在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涎腺组织,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麻春莹;迟艳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应用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观察肺静脉的解剖及变异,为心胸外科手术及房颤射频消融术提供肺静脉的解剖学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的肺静脉影像资料,在EBW工作站,应用容积再现(VR)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观察肺静脉的解剖及变异类型.结果:180例资料中,标准型肺静脉为常见,双侧均为标准型肺静脉者占67.22%,共121例,其中男72例,女49例.肺静脉共同开口型33例,占18.33%;副肺静脉型23例,占12.78%,混合型3例,占1.67%.男女组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静脉的解剖变异较为常见,应用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观察肺静脉的解剖及变异是可行的.
作者:牟焕晨;吕仁杰;许传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在通过超声乳化术后发生的角膜水肿的相应治疗和护理措施.方法:对259例324眼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手术,在超声乳化术后,观察角膜的变化,进行相应的处理及治疗.结果:通过研究得出73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角膜水肿,其中轻度者37眼,水肿4d内自行消退;中度有25眼,水肿7d内消退;重度者11眼,水肿在13~ 16d左右消退.结论:术前完善各种检查,术中嘱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术后应对患者及时治疗、观察以及护理,即可有效的防止角膜失代偿引起的水肿,减少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从而能够得到良好的复明效果.
作者:冯丽华;赵秉鑫;尉露露;董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新生儿先天性食道闭锁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及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例先天性食道闭锁新生患儿,均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应用对症性的围术期并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10例惠儿均戍功进行了手术,其中显效7例,剩余2例出现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瘘并感染,经对症处理及抗感染、充分引流后均痊愈出院.伤口愈合时间4 ~7d;平均(5.18±1.63)d.住院时间23 ~31d;平均(26.46±7.27)d.结论: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应用对症性的围术期护理效果非常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庞燕梅;甘瑞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通过采集手术中的曲张和正常大隐静脉样本,研究在曲张大隐静脉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2的表现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收集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12 ~2014-10通过血管外科收治的大隐静脉手术治疗患者32例(患肢40条),选取男18例,女14例,年龄38 ~75岁,平均57.5岁.选取静脉主干曲张明显的部位割作标本.依据CEAP法,将40条曲张大隐静脉分俩组:C1 ~ C3组(怠肢24条)、C4~C6组(患肢16条).对照组选用一定期间我院骨外科和血管外科,由于动脉硬化闭塞症和外伤(没有下肢静脉曲张和静脉曲张家族史)需要截肢的正常10条大隐静脉.男性截肢者7例(患肢7条),女性截肢者3例(患肢3条),年龄24 ~70岁,平均46.6岁.本实验分为俩组实验组及其对照组,俩组的实验方法是通过免疫纽化来显示MMP-1、TIMP-2在大隐静脉中的表达概率.结果:对照组大隐静脉壁中MMP-1的表达量较少,但是实验组曲张大隐静脉壁中表达量增多(P<0.05),C4~C6组和C1~C3组表达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组大隐静脉壁中TIMP-2也可以表达,但在实验组曲张大隐静脉壁中表达增加(P<0.05),C4~ C6组和C1-C3组表达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曲张的血管重塑可能与MMP-1、TIMP-2的异常表达相关.
作者:许建辉;刘程伟;王石;金松;王树卿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灼口综合征(BMS)患者的恐癌心理因素及相应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及自制问卷表格,对45例BMS患者和35例对照者进行恐癌心理因素分析,观察BMS发生与恐癌的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BMS患者的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与恐癌心理有密切关系.结论:心理疏导在治疗BMS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维善;王爽;马英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在门诊小面积浅Ⅱ°烧伤病人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作者所在医院2012-12 ~2014-12烧伤科治疗的1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烧伤患者创面外用敷料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9例.对照组采用医用凡士林进行创面的内敷包扎处置,观察组采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进行内敷包扎处置,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浅Ⅱ°烧伤患者伤后平均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应用在门诊小面积浅Ⅱ°烧伤患者创面的治疗中可以明显缩短愈合时间,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金英;张晓东;张文杰;刘永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学龄儿童恒前牙外伤发生的规律、应急处理方式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25例学龄儿童年轻恒前牙外伤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原因、发生地点、外伤类型、年龄、性别等差异.结果:学龄儿童年轻恒前牙外伤发生的高峰年龄为9 ~11岁,男孩明显多于女孩,男女比例2.05:1.外伤原因以自己摔倒多,以上颌中切牙冠折多见,秋冬季节高于春夏季节,学校为主要外伤发生地.结论:学龄儿童年轻恒前牙外伤发生一定有规律,外伤后就诊时间越早相对预后越好.
作者:赵玥;丁元圣;杨清岭;孔宇;李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清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02 ~2014-06于我院收治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选取同期于我院检查的60例健康体检者,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非小细胞癌肺组织与正常肺组织的HER-2与MMPs的表达情况.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HER-2的阳性表达率为40.0%,正常肺组织未见HER-2的阳性表达;非小细胞肺组织的MMPs的阳性表达率为45.0%,正常肺组织未见MMPs的阳性表达,故非小细胞肺组织与正常肺组织的HER-2与MMPs的表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HER-2的阳性表达率与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无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有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MMPs的阳性表达率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无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ER-2与MMPs的信号转导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转移与侵袭具有重要的作用,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HER-2与与MMPs的表达可有助于判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也为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孙云晖;刘丽;鲍文华;段玉兰;刘爱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改良双钢板法应用于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胫骨平台骨折的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两个组,其中使用改良双钢板法的20例患者命名为研究组,使用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的20例患者命名为对照组;治疗后使用Matta评分和术后效果观察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20例研究组的患者平均住院(8.1±2.2)d,对照组为(16.3±2.2)d,两组对比,t=13.6187,P<0.05,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出现率等研究组同样具备显著优势(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的Matta功能评分结果显示优良率为90.0%,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改良双钢板法对于胫骨平台骨折的病情缓解效果更为明显,安全性高,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更广.
作者:耿育锋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