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秀丽;王吉凯
目的:以反-4-异丙基环己基甲酸、氯化亚砜、D-苯丙氨酸为原料制备那格列奈B型晶,再转为H型晶.方法:通过改变反应温度、时间,溶剂等条件来完成那格列奈H晶型的制备.结果:目标产物那格列奈H型晶制备总收率为60%.结论:该合成路线终产品纯度、收率均有所提高,且转晶完全,操作简便适合工业化生产.
作者:张环宇;曲有乐;张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静脉输液是我们临床上常用、基本的基础护理操作,也是护生首先要掌握的.但在整个程序过程中,从三查七对-装药-插管-挂输液瓶-排气-静脉穿刺-拔针-续加药物等一系列过程中,存在许多直得探讨的问题,如何能使护生尽快掌握正规操作程序,排除各种故障及问题,服务于患者,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我科对2002~2005年228名护生进行常规带教方法与岗前教育指导结合常规带教方法进行比较,临床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凤荣;李蕴博;赵彤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诊脑动脉瘤破裂显微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急性动脉瘤破裂患者38例按Hunt分级:I级5例,Ⅱ级8例,Ⅲ13例,Ⅳ级9例,Ⅴ级3例.通过全脑血管造影、螺旋CT扫描或三维血管成像技术明确诊断,采用显微手术临时阻断载瘤动脉和正确处理动脉瘤等方法. 结果: 术后随访2月~4年,良好26例,中度残废6例,术后死亡3例,死亡占7.89%. 结论:对急性动脉瘤破裂者除了V级以外,急诊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王奕;廉晓宇;刘劲睿;肖健齐;张淑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测定鼠掌老鹳草中总鞣质的含量,分析鼠掌老鹳草中总鞣质的积累动态规律.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鼠掌老鹳草叶中鞣质含量是花期高,茎的鞣质含量普遍偏低;地上部分药材的鞣质含量是花期含量高.结论:建立了稳定、可靠的鞣质含量测定方法,鼠掌老鹳草中鞣质的含量变化规律对于确定药材的药用部位及佳采收期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王丽敏;刘娟;路雅真;傅正宗;杨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应用于有机磷农药中毒对出凝血的影响.方法:3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在灌流时给予低分子肝素及普通肝素,并观察出凝血情况,测定灌流前、灌流开始30min、结束前15min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结果: 所有患者均能顺利完成2h灌流.低分子肝素组无一例发生凝血,普通肝素组有4例发生凝血.低分子肝素组无一例发生出血情况,普通肝素组有5例出血.低分子肝素组APTT、TT较灌流前仅轻度延长;普通肝素组APTT、TT较灌流前均明显延长,易致出血.结论:低分子肝素可用于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血液灌流,与普通肝素相比更有效,安全,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长红;王振;牛效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患者,女,32岁,妊娠34周.以面色苍白,四肢乏力,双侧乳腺肿胀,于2004年4月30日来我院门诊就诊.查体:双侧乳腺整体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凸凹不平、表浅静脉怒张.表浅淋巴结不大,由于妊娠的原因肝、脾不能清楚触及.血象:Hb 79g/L、RBC2.29×1012/L、PLT96×109/L、WBC110×109/L、分类原始细胞占86%.
作者:李永海;周丽艳;张文陆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低血糖症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但老年人低血糖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不典型,而仅表现为脑部损害证状,常常误诊为急性脑梗塞而延误治疗时间,导致严重后果.我院神经内科自1995~2005年共收治12例低血糖昏迷.均被误诊为脑梗塞,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张艳梅;郑庆元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破裂V级病人的手术指征.方法:对14例V级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病人急诊实施开颅动脉瘤夹闭.结果:10例病人恢复良好,神经功能恢复(71.4%),3例术后出现脑积水,但神经功能基本恢复(21.4%),1例术后10h临床死亡(7.1%).结论:前交通动脉瘤破裂V级病人如果发病时间短,年龄偏低,实施早期手术治疗,病情可望恢复.
作者:杨文佳;崔延昆;王维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讨论课是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对某个主要问题(如某病例的诊断、发病机制及并发症、合并症等) 进行思考、讨论 ,终得出正确结论.讨论课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大有裨益.讨论课的教学方法很多,本文仅就学导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这两种教学法在病例讨论课中交汇融合的应用提出一些感悟,为病理生理学教学法的改革提供一点参考.
作者:赵洪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使用灵芝孢子粉后,癫痫点燃大鼠模型皮质和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含量及神经元形态学的改变,探索癫痫发病机制以及灵芝孢子粉对癫痫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戊四氮(PTZ)腹腔注射制作Wistar大鼠慢性点燃模型,并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癫痫模型组和灵芝孢子粉组,点燃后断头取脑,免疫组化染色观察BDNF含量的变化及神经元形态学的改变.结果:所有大鼠均达到癫痫模型点燃标准.使用灵芝孢子粉的中药干预组与癫痫模型组相比,脑内BDNF含量明显升高,同时神经元形态学改变明显好转.结论:灵芝孢子粉能够增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从而减轻癫痫发作给神经系统带来的损伤,所以灵芝孢子粉可能具有减轻痫性发作、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作者:王欢;王淑秋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是近年来继心钠素(ANP)和内皮素(ET)之后新发现的对心血管内分泌血管活性物质.可在人体多种组织中合成,具有很强的扩血管和利尿等作用,我们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后24h的血浆ADM浓度和心房利钠肽(ANP)及内皮素(ET)的相关关系,报道如下.
作者:赵晓辉;赵桂芝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近年来,关于铸造工的流行病学研究国外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报道,国内亦有报道,其中多数都是研究铸造工肺癌的报道,对铸造工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的报道较少,为了研究铸造工死亡情况、死因分布及整个人群的预期寿命,我们进行了此次调查.
作者:姚嵩坡;鲁彦;周宪君;赵岩;关宝生;王嘉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为观察肠疗与贝飞达合用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的疗效.将91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及配对方法,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及血清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的变化.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春婷;孙迪;王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卵巢肿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CT诊断正确率为72.4%.良性肿瘤绝大多数表现为边界光整的薄壁囊性肿块.囊内脂肪密度、牙齿及钙化等是囊性畸胎瘤的特征性表现;细而规则的分隔是囊腺瘤的CT特点.恶性肿瘤呈实质性和混合性,肿块边缘不光整,增强后实质强化明显,并且多见盆腹腔转移.结论;CT对卵巢肿瘤的诊断很有价值.
作者:闫忠庆;杨晓峰;李英洲;宋有文;齐大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临床护理路径指医院里的一组人员共同针对某一病种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定严格的工作程序,有一定的时间要求的治疗护理计划,可以缩短治疗时间,避免资源浪费,使患者得到佳的医疗护理服务[1] .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护理效果标准之一 ,我院2005-03~2005-12对妊娠期无合并症及无并发症的剖宫产产妇实施临床路径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曹艳杰;陈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医学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具有内容多、涉及面广、内容更新快等特点.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要求我们培养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学生要具有深厚的基础知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本课题为医学免疫学课堂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的掌握知识的佳教学艺术性方法,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罗文哲;王建杰;梁立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制剂5-氟尿嘧啶在体外对胃癌细胞的影响,为临床腹腔灌洗防治胃癌腹腔种植奠定实验基础.方法:人胃癌细胞株BCG820常规培养于含10%小牛血清的DMEM, MTT法来观察不同处理因素(DMEM对照组、5-Fu组和5-Fu缓释微球组)随时间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BCG820胃癌细胞在5-Fu组和5-Fu缓释微球组培养均出现细胞的大体形态改变,第6天BCG820细胞杀伤率, 5-Fu为91.6%;5-Fu缓释微球组为97.1%.结论:不同时间不同处理因素肿瘤细胞细胞杀伤率,可见5-Fu缓释微球组体外对胃癌细胞杀伤作用随时间延长优于5-Fu组.
作者:朱世滨;梁怀祝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患者男,20岁,1年前左膝部痛,10个月前左髋部痛,近两个月左下肢无力,近1个月加重,查体见脊柱腰1~2压痛阳性、左下肢压痛阳性、左下肢肌力减弱.辅助检查腰部磁共振检查发现腰椎管内囊性占位性病变,为短T1、长T2信号,范围由腰1至腰5的长梭型病变,腰穿在3~4间进针为脑脊液,压力为220mmHO2.
作者:顾志成;王奕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前,外科急性阑尾炎这种常见病诊断仍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老年人的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上,传统的诊断方法麦氏点压痛,白细胞计数高的病例也只有不到65%的确诊率,B超辅助也只是提高确诊率不到10%.我们对2000年以来在我院诊断的各类急性阑尾炎并行切除术的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病例进行其术前的C-反应蛋白(CRP) 分析及白细胞(WBC)计数值,以及一些易误诊为急性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特别分析了那些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而CRP及WBC值都正常的病例.
作者:李满库;王琳;李永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戊四氮慢性点燃大鼠即癫痫形成过程中海马区NF-Kb及其抑制蛋白I-kBα的动态变化及作用,并同时探讨地塞米松的抗痫作用机制.方法:将81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非用药组(P),用药组(D)即地塞米松干预组,除对照组外,均给予戊四氮(PIZ)35mg/kg·d腹腔注射.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时间点(4,7,11,15d)海马区NF-Kb、I-kBα的蛋白表达,同时行为学观察和脑电图确定痫性发作.结果:注射PIZ的各组大鼠海马区NF-Kb的表达随着注射时间逐渐增加,并于第15天达到高峰,且用药组相同时间点NF-Kb表达较非用药组减少(P<0.05); I-kBα蛋白量随着PTZ的注射逐渐减少(P<0.05),并于第15天降到低,用药组相同时间I-kBα蛋白的减少较非用药组少(P<0.05);且地塞米松明显改善了大鼠点燃时的痫性发作程度,延长了发作潜伏期.结论:慢性癫痫的形成过程中海马区神经细胞中存在NF-Kb 的激活及其I-kBα的减少;NF-Kb介导了癫痫形成过程中的炎症反应过程,同时,地塞米松可能通过抑制NF-Kb活性发挥抗痫作用.
作者:刘淑华;金玉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