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降氮止呃汤治疗肾衰竭期消化道症状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于文丽;韩晶利;张波;牛效清;刘春威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 消化道症状, 并发症
摘要:慢性肾功衰竭患者早出现的临床症状就是消化道表现,多数患者往往因此表现而来就诊.恶心、呕吐症状是常见的症状,是由于代谢终产物潴留刺激胃肠道而发生的,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能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及营养不良.我们自1996-07~2001-07 采用自拟降氮止呃汤频服治疗180例慢性肾衰竭(肾衰竭期)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尤其是恶心、呕吐表现,基本上得到很好的控制,现报道如下.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降氮止呃汤治疗肾衰竭期消化道症状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慢性肾功衰竭患者早出现的临床症状就是消化道表现,多数患者往往因此表现而来就诊.恶心、呕吐症状是常见的症状,是由于代谢终产物潴留刺激胃肠道而发生的,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能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及营养不良.我们自1996-07~2001-07 采用自拟降氮止呃汤频服治疗180例慢性肾衰竭(肾衰竭期)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尤其是恶心、呕吐表现,基本上得到很好的控制,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文丽;韩晶利;张波;牛效清;刘春威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大脑前动脉梗死19例临床分析

    大脑前动脉供血区梗死(ACAI)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无特异性,易误诊为大脑中动脉供血梗死、脊髓病变及老年痴呆等,头颅CT或MRI检查可以鉴别.现将我科自1996年以来收治第一次发病的大脑前动脉区梗死19例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张淑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5次与4次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控制血糖疗效比较探讨

    目的:比较5次与4次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高血糖控制疗效.方法:将Ⅰ型糖尿病和血糖难控制的Ⅱ型糖尿病(空腹血糖≥11.1mmol/L和(或)餐后2h血糖≥16 mmol/L)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对照组)采用 4次胰岛素注射即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加三餐前注射速效胰岛素,B组采用5次胰岛素注射即早晨、睡前各注射1次中效胰岛素加三餐前注射速效胰岛素的强化治疗方法,血糖达标后观察两组所用时间、速效胰岛素在胰岛素总量的比例及低血糖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血糖达标时B组所用时间少于A组,速效胰岛素的比例小于A组,低血糖反应发生率小于A组.结论:5次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高血糖的控制明显优于4次胰岛素强化治疗.

    作者:邢立志;江润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超临界萃取荞麦中芦丁的研究

    采用荞麦为实验材料,比较系统的研究了超临界状态下,样品含水量、萃取温度、压力、时间对萃取率影响,确定佳工艺条件,为批量生产提供依据.

    作者:陈效忠;武国荣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急性脑梗死血糖与临床症状的观察分析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增高与临床症状的观察.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入院时检测血糖并分组,入院时及入院6d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并且观察14d内死亡率及消化道出血率.结果:血糖升高组患者6d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差于血糖正常组(P<0.05),14d内死亡率及消化道出血率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升高对早期临床症状改善不利,明显增加并发症及死亡率.

    作者:陈丽;黄昕艳;桑川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CT检查在癫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研究CT检查对癫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资料完整、临床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病人76例的CT表现、癫痫原因.结果:CT表现正常者31例,异常者45例,其中颅内感染性病变25例,脑肿瘤8例,脑积水4例,先天性疾病4例,脑缺血3例,脑萎缩1例.结论:脑囊虫是本地区癫痫发作的常见原因,其次是脑肿瘤.

    作者:魏丽;周晓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得普利麻人工流产术120例临床分析

    人工流产术是终止因避孕失败所致的意外妊娠的常用方法.通常不使用麻醉,但很多患者会出现人工流产综合征,如心动过缓,心率不齐,血压下降,胸闷,大汗淋漓以至抽搐、昏迷等.现在我院采用了得普利麻对病人进行人流手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丽新;何宏;刘永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临床应用

    2000-07~2004-03,我们应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穿刺针微创穿刺清除治疗颅内血肿45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全文斌;孙文波;赵韶春;王维;姜文彦;侯永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中药九华膏治疗1例骶尾部巨大褥疮病人的护理体会

    褥疮是由于病人长期卧床,局部受压,引起神经营养紊乱及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组织营养不良,常见于昏迷、瘫痪、极度消瘦、年老、体弱患者.临床通常采取敷料换药法治疗,但往往病人神志不清,烦躁,大小便失禁,治疗护理上十分困难.我们中医院多年来采用自制中药膏剂九华膏治疗护理临床褥疮病人,取得了明显疗效,现将1例骶尾部巨大褥疮病人的治疗方法、护理过程及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刘杰;李金梅;周庆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对冲性前额叶底部挫裂伤15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对冲性前额叶底部挫裂伤病人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系统分析我科近7年来收治的15例对冲性前额叶底部挫裂伤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根据GOS评定:愈合良好6例,中残2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4例.结论:尽早复查CT、清除血肿、减压,解除颅内高压是改善对冲性前额叶底部挫裂伤病人预后的关键.

    作者:宋健民;付廷武;齐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GM-1对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神经节苷脂(GM-1)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从新生大鼠海马组织分离出神经干细胞,分别培养于基础培养液(阴性对照组),加入三种不同剂量GM-1(实验组)及含有bFGF(阳性对照组)的神经干细胞培养液.采用神经干细胞球直接计数法测定细胞的增殖能力,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神经干细胞分化情况进行鉴定.结果:3个实验组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能力较阳性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较阴性对照组差异显著,贴壁培养细胞分化发现3个实验组分化能力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结论:GM-1对新生鼠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起促进作用,对神经干细胞无明显的诱导分化作用.

    作者:阴育红;王国辉;朱晓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集体急性豆角中毒的临床救治与护理

    生豆角含有一种毒蛋白叫凝集素,还有的豆角含有皂甙(主要是三萜皂甙)可强烈刺激胃肠道粘膜,引起出血性炎症并消化吸收后产生中毒症状.这两种毒素在高温中可被分解破坏,如果食用半生不熟的豆角则会引起中毒.豆角中毒潜伏期短在30min出现不适反应,长者可达4h左右.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病人突然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腹痛,有时呈痉挛性绞痛,腹泻呈稀便或稀水便,肠鸣音亢进,也可出现头晕、头痛、胸闷出冷汗、心慌、四肢麻木等神经系统症状.可因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而发生虚脱或休克,威胁病人生命.2002年我院收治了一批因食用未熟豆角而引起的急性中毒 ,现将救治措施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隋淑华;闫丽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巨大儿43例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临床产前诊断巨大儿的准确性,加强孕期保健,减少巨大儿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01~2004-06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巨大儿43例.结果:巨大儿组BPD≥9.5cm所占百分率为52.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巨大儿组宫高加腹围≥138cm者占百分率为60.4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巨大儿组总难产率为67.4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BPD≥9.5cm,宫高+腹围≥138cm,可作为巨大儿的参考值.巨大儿的增加使难产率、产后出血率、窒息率明显增加,应重视巨大儿问题.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是降低巨大儿母婴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陈淑梅;陈淑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牙体楔状缺损的临床体会

    光固化复合树脂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是治疗四环素牙、氟斑牙、楔状缺损等的理想材料.我科自1988年代用光导技术以来,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近4年来用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牙体楔状缺损的临床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宋晓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及应该采取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本组病例术前给予病人调整饮食结构,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同时进行必要的食管冲洗及口腔护理,术后采取胃肠外营养与胃肠内营养相结合,并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稳定等措施预防吻合口瘘.结果:通过上述预防性的护理措施,392例病人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6例,发生率仅为4.2%,低于文献报道的平均水平.结论:通过综合的、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可有效地预防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

    作者:马宝红;宋文玲;罗艳卓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CT对上颌窦疾病的诊断

    上颌窦在临床上有其重要意义,较其它鼻窦易发生感染,肿瘤或外伤时,由于其位置特殊,领近组织器官易侵入上颌窦.

    作者:李英洲;宋有文;杜凤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90Sr-90Y敷贴治疗皮肤血管瘤的疗效分析

    我院自1997-09~2003-09用放射性同位素90Sr-90Y敷贴治疗皮肤血管瘤76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姜韬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有限制动外展支具治疗小儿先天性髋脱位的临床研究

    目的:采用有限制动外展支具治疗小儿先天性髋脱位,对治疗后的患者进行1~3年随访,探讨X线结果、临床功能与治疗方式之间的关系,找出解决不同年龄、不同脱位程度患儿的治疗方法及防止并发症出现的具体措施.方法:71例共96髋复位后应用有限制动外展支具,结果随访,根据周永德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9.6%.股骨头坏死率为4.2%.结论:有限制动外展支具能提高闭合复位的成功率.降低股骨头坏死率,是一种疗程短、效果好、痛苦少、并发症低的方法.

    作者:陆洪军;严成俊;张洪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肝硬化病人血清内毒素水平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

    目的:探讨肝硬化病人血清内毒素水平,并分析其与Child-pugh分级关系.方法:对33例肝硬化病人(其中Child-Pugh分级B级20例、C级13例)和16例健康者采用改良鲎实验法测外周血内毒素.结果:肝硬化病人的血浆内毒素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并且肝功能Child-Pugh C级组患者明显高于B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肝硬化病人存在内毒素血症,并与肝功能分级的严重程度相一致.

    作者:范东旭;杨婷;王跃生;房淑清;罗维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流式细胞术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及预后估计中的应用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对单细胞定量分析的一种新技术.它借鉴了荧光标记技术,激光技术,单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具有极高的检测速度和统计精确性,而且从单一细胞可以同时测得多个参数,为生物医学与临床检验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和强有力手段.目前,随着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各个方面.在细胞生物学,肿瘤学,免疫学,药理学,遗传学及临床检验学等领域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目前,流式细胞术在肿瘤学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肿瘤诊断,预后估计和检测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等几个方面.尤其是肿瘤预后估计多集中在用流式细胞术监测肿瘤DNA倍体.因为多数肿瘤异倍体和/或较高的S期比率都是不良的预后标志,恶性度,复发率,转移和死亡率均较高.本文探讨一种新方法,从免疫学角度来探讨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T Lymphocyte,T)和单核细胞(Monocyte,M)的变化,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及预后估计.

    作者:张春斌;前田长正;金岳雷;西森美子;山下智加;罗佳滨;吕学诜;深谷孝夫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