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玲娜;吴红丽;付芬;魏春霞
本文报告我科1991年至2001年1月收治的5例重型颅脑损伤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救治体会及疗效分析,着重讨论颅脑损伤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预防措施以及如何提高其疗效.
作者:何明球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科收治一氧化碳中毒病人23例,经过一定时间的高压氧及相关内科治疗后,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周渭卿;兰祥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医学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SCL-90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以及自编的基本情况调查表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医学院校阳性症状检出率为58.46%,中度以上可能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0.94%,排在前三位的是强迫、人际敏感和抑郁.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优于非独生子女,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差于非贫困生,对学校和专业不满意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他学生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影响新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生活事件是人际关系和学习压力.结论加强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积极力量,改变学生的不良观念,鼓励学生迎难而上,促进心理的成长.
作者:邓稳根;姚祖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一种相对完美的异种无细胞真皮的制备方法.方法在形态学观察和微生物监测两方面,对NaCl-SDS法、NaCl-SDS-胰蛋白酶法和Dispase-Triton法3种方法制备的无细胞真皮进行比较.结果 NaCl-SDS法去除真皮内细胞不完全,NaCl-SDS-胰蛋白酶法和Dispase-Triton法去除得完全.Dispase-Triton法对基底膜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结论 NaCl-SDS-胰蛋白酶法是一种相对适宜的方法.
作者:廖立新;陈刚泉;李国辉;赵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腰穿置管持续引流脑脊液在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重症结核性脑膜炎60例分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进行腰穿置管持续引流脑脊液的治疗组,记录两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时间,动态观察脑脊液常规、生化指标的改变及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迅速缓解及有症状期明显缩短,引流后1个月时治疗组脑脊液蛋白、有核细胞数均有明显下降,与对照组下降程度对比,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无1例并发脑积水,对照组4例并发脑积水.结论腰穿置管持续引流脑脊液在重症结脑的治疗方面增加了一项有效的手段.
作者:宗佩兰;张齐龙;雷建平;钭方芳;叶琳;熊国亮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总结成批瓦斯爆炸烧伤的救治经验,以进一步提高救治水平.方法对收治的8批共143例瓦斯爆炸烧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瓦斯爆炸烧伤的合并症发生率较高(46.9%),常见为吸入性损伤(25.9%);143例伤员中,治愈131例,死亡12例,其中4例死于吸入性损伤.结论现场急救,快速入院,积极有效抗休克,早期切削痂手术是提高救治水平的关键.
作者:罗文亮;梅亮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婴儿捂热综合征是急诊室常见的儿科急危重症之一,一般多发于寒冷季节,由于人为保暖过度或蒙被,致使婴儿意外发生窒息缺氧、高热大汗、惊厥、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1].目前抢救与护理措施主要是降温,保持呼吸道畅通,纠正缺氧,控制惊厥,降低颅内压,补充水、电解质等.本文就婴儿捂热综合征的抢救与护理进行分析.
作者:何莲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乳果糖对实验性肝损伤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防治作用.方法用硫代乙酰胺(TAA)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制作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实验模型.选用雄性Wistar大鼠58只,随机分为肝损伤组、乳果糖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灌喂生理盐水(NS)、乳果糖和NS各2 ml,2次/d×5 d,前二组第4天皮下注射TAA 600 mg/kg·只-1,正常对照组仅注射NS,48h后测定血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TNF)和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水平,并检测肠内容物细菌和内毒素含量.结果和正常对照组比较,肝损伤组血内毒素和ALT水平显著升高(P<0.01);肠道G-杆菌菌量和肠内容物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乳果糖组肠道G-杆菌菌量、肠内容物内毒素含量、血内毒素和ALT水平均明显低于肝损伤组(P<0.05).结论乳果糖对肝损伤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具有防治作用.
作者:黄建生;吴慧;余叔侃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幽门螺杆菌(Helipcobacter pylori,HP)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1,2],在消化界已达成共识,返流性食道炎(refluxesophagitis,RE)与HP感染相互关系至今少有报道,本研究通过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odenal ulcerdisease,DU)患者幽门螺杆菌根治前及根治后返流性食道炎的发病率改变,探讨RE与HP的关系.
作者:赵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例1,男,42岁.因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伴低热、盗汗,人乏月余,CT检查提示右上肺癌入院.临床以肺癌行右上肺叶切除术.病理检查:切除之右上肺叶15 cm×10 cm×5 cm,其上部见一实性肿块5 cm×4 cm×3.5 cm,呈暗红色,切面灰白色、质地硬,与周围肺组织境界清楚.镜检:瘤组织由大量增生的纤维细胞、血管及肺泡上皮成份构成,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部分呈透明变性,并见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弥漫性浸润及一些含铁血黄素沉着.病理诊断:右上肺炎性假瘤.
作者:许建斌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白介素-4受体(IL-4R)基因多态性(Ile50Val)与哮喘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检测34例哮喘患者、29例健康人IL-4R基因型.结果哮喘组与健康对照组三种基因型(Ile/Ile、Val/Ile、Val/Val)在分布上无显著差异(P>0.05),哮喘组Ile50基因型出现的频率为0.485,对照组为0.552,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L-4受体基因多态性(Ile50Val)可能与哮喘发病无关.
作者:杨青;邹叶青;况九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家族是一类分布广泛的细胞生长因子,从蠕虫类到哺乳动物,几乎所有细胞包括均可合成TGF-β并表达相关受体;参与了细胞的生长分化,组织器官的胚胎发育,损伤的修复等多种生物学效应,特别是在器官胶原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外基质(ECM)的聚集或降解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导致器官纤维化的一类重要生物分子.人体内TGF-家族信号转导的异常可导致许多心血管疾病,如血管功能紊乱,心肌纤维化,肾小球硬化以及癌症等等[1].
作者:杨人强;程晓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 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ASAⅠ~级髋宽关节手术病人3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45~60岁.随机分为高容血液稀释(AHH)组(Ⅰ组,n=15)和对照组(Ⅱ组,n=15)所有病人术前血红蛋白(Hb)不低于110 g/L,红细胞比积(Hct)在30%以上,凝血功能正常,无严重肝肾功能,无心血管系统疾病.
作者:王淑兰;罗振中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的气流阻塞为特征的疾病状态,气流阻塞与长期吸烟及其它有害颗粒或有害气体所致的肺部炎症有关[1].COPD是世界范围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应的肺功能缓慢、进行性地下降.发病机理尚未清楚.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COPD的发病机理认识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韩卫军;况九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HBV感染者血清中HBVM、HBV-DNA及HBVpreS1-Ag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HBVM和HBVpreS1抗原,FQ-PCR定量检测HBV-DNA.结果 HBVpreS1-Ag、HBV-DNA在HBsAg阳性组与阴性组及HBeAg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的检出率均存在差异显著性(P<0.05);HBV-DNA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HBVpreS1-Ag的检出率存在差异显著性(χ2 =49.98,P<0.05).HBsAg与HBVpreS1-Ag、HBV-DNA的符合率分别为70%、79%.HBeAg与HBVpreS1-Ag、HBV-DNA的符合率分别为75%、80%.HBV-DNA与HBVpreS1-Ag的符合率为85%.HBsAg、HBeAg与HBVpreS1抗原、HBV-DNA在HBV感染者血清中具有良好的平行关系,HBV-DNA及HBVpreS1抗原与HBsAg、HBeAg,HBV-DNA与HBVpreS1抗原之间均高度相关,HBV-DNA与HBVpreS1抗原之间均无差异显著性(P>0.05).HBVpreS1抗原、HBV-DNA均较HBeAg敏感.结论 HBVpreS1-Ag、HBV-DNA是反映病毒感染、复制及传染性方面的敏感指标,且优于HBeAg;应用HBVpreS1抗原、HBV-DNA及HBVM同时进行联合检测,对HBV感染的早期诊断,更确切地掌握病情的发生、发展及监测疗效和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乐爱平;鞠北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n=20)采用α干扰素(INF-α)6 MU隔日一次肌肉注射,疗程6个月,对照组(n=20)用INF-α3 MU隔日治疗肌肉注射,疗程6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ALT、HBeAg、HBV-DNA、纤维化四项的定量指标.结果治疗组11例有效,复发2例,对照组7例有效, 3例复发,治疗组及对照组肝纤维化定量治疗前后变化显著(P<0.05).结论 6 MU INF-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较3 MU INF-α为优,且治疗后有效病例复发者,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匀有明显阻断肝纤维化作用、与剂量无关(P>0.05).
作者:孙水林;刘朝霞;万勇;张俊;陈家鸰;陈宏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寻下颌骨骨折手术治疗的径路及其优缺点.方法口内切口,采用小型鈦板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52 例下颌骨骨折.术后1周,3个月,6个月,根据患者开口度,咬合关系,X线示骨折对位,对线情况,评估其愈合情况.结果52例患者伤口全部I期愈合.50例咬合关系恢复到伤前咬合关系,2例出现局部咬合关系不良.术后张口度≥37 mm,X线示骨折线对位良好.结论口内入路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理想径路,避免了面部皮肤瘢痕;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较传统的颌间结扎固定及骨间钢丝固定优越.
作者:张华伟;游云华;高宝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998年5月至2003年5月,我院共外科治疗慢性缩窄性心包炎2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晓明;万于华;刘季春;李志平;吴起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眼球摘除后眼眶给予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作为植入物填充以矫正眼部畸形的研究已有10多年的历史,由于HA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活动性,目前已广泛被应用于眼科临床的眼眶部美容[1].该手术存在许多负性心理,其中常见的表现为抑郁心理.笔者采用Zung氏自评抑郁量表对HA植入患者进行心理测试,结果显示有100%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通过对他们实施相应的心理支持和针对性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徐美芳;张莉华;吴永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霉酚酸酯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肾小球疾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乙肝病毒携带者肾小球疾病8例,其中2例为肾病综合征;2例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3例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1例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采用MMF0.5~1.0 g,2次/d单独应用或与贺普丁0.1 g,1次/d联合应用治疗1.5~6月.结果 MMF治疗后尿蛋白转阴7例.血浆白蛋白除1例下降外,均有不同程度提高.1例肾功能恶化,1例肾功能改善,其他6例肾功能保持正常.仅1例HBV-DNA滴度升高.8例均无肝功能损害及贫血的产生,白细胞维持在正常范围.升高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对不能耐受激素及细胞毒类药物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肾小球疾病(包括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MMF可能为其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有待临床进一步观察.
作者:周静;杨柳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