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治疗小儿肛旁脓肿肛瘘65例临床分析

于海涛

关键词:手术治疗, 小儿, 肛旁脓肿, 肛瘘
摘要:我科采用一次手术切开、挂线法,治疗小儿肛旁脓肿、肛瘘65例,均一次治愈,无并发症及后遗症,取得了满意效果。1 一般资料本组女孩2例,其余均为男孩。年龄7d~6岁。病程3d~5年。单纯性皮下脓肿、肛瘘58例,括约肌间脓肿、肛瘘7例。内口均位于齿线与肛白线之间。脓肿部位与肛瘘外口位于肛门左侧18例,肛门右侧16例,双侧27例,肛门后位3例,肛门前位1例。2 治疗方法根据脓肿肛瘘的部位、深浅,分别采用氯胺酮麻醉及局部浸润麻醉。氯胺酮麻醉者,手术当天禁食水。局部浸润麻醉者术前禁食水4~6h,术后1~2h可进食。术前开塞露灌肠,排空大便,术前30min肌注安定、阿托品。常规消毒、铺巾,脓肿者根据脓肿部位距离肛缘近远,选择放射状或弧行切开脓肿,将探针沿切开创口轻柔探向对应内口。肛瘘者将探针沿外瘘口轻柔探入,循瘘道自由从内口探出,皮下部脓肿、肛瘘者顺探针直接切开。经括约肌脓肿、肛瘘者,先行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将橡皮筋系于探针一端引过瘘道,提起两端橡皮筋、松紧适宜,用止血钳紧贴切口夹住,7号丝线结扎。稍修剪创缘皮肤,以利引流通畅,双侧者同法。彻底止血,如遇小动脉应妥善结扎止血。凡士林止痛纱条填入创腔,纱布塔形压迫,宽胶布固定。橡皮筋5~7d后自行脱落,每天大便后用1:5000PP液坐浴,每日换药,直至创面完全修复。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微量元素锌缺乏症182例分析

    1996~1998年对所经治2~6岁小儿做了大量发锌调查。其中有80%左右为小儿锌缺乏,现对182例锌缺乏症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锌缺乏症患儿182例,男104例,女78例,2~4岁96例,4~6岁86例,缺锌时间6~48月,其中反复上呼吸道感染46例,食欲降低68例,生长速度缓慢25例,智力发育延迟16例,免疫力低下、异食癖27例,实验室检查发锌低于70~80mg/g 43例,60~70mg/g 98例,60mg以下41例。182例低锌患儿经补锌及综合治疗月余后,发锌均比治疗前提高,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减少,病程缩短,免疫力增强。

    作者:舒航;赵喜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稀饭对糖尿病餐后血糖影响的观察

    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及各种程度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措施,对少数轻症病人可能是唯一或主要治疗方法,目的在于减轻胰岛负担,控制和保持理想体重,因此,一日三餐饮食结构调整对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十分重要。早餐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一天中难控制的,常影响全天血糖的控制。北方人饮食习惯早餐喜欢进食稀饭,作者观察了稀饭对糖尿病餐后血糖的影响,为患者选择佳饮食结构提供参考。

    作者:史春英;袁桂珍;于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抗C、抗D、抗E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1例

    不规则抗体导致交叉配血不合的个例报道很多,本室发现一例患者体内存在IgG型的抗-C,抗-D,抗-E而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现报道如下。1 病例简介患者李某,女,45岁,汉族,孕1产1,1996-04因患子宫肿瘤贫血输全血400ml,无不良反应,1997-08因外伤再次入院,Hb 50g/L,输全血200ml,血色素未见升高,15d后,再次输血约100ml,出现寒战、发热、胸闷、紫绀、血红蛋白尿,该患者血样送交我室进行血型血清学鉴定。

    作者:刘祥忠;孙迪;李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小脑出血12例分析

    小脑出血临床表现较为复杂,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易误诊。而早期诊断、正确治疗与小脑出血的预后密切相关。现将我院于1992-02~2000-10收治的12例小脑出血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2例病人中,男8例,女4例,男女之比为2:1。年龄小36岁,大74岁,平均54.5岁,50岁以上发病9例,占75%。全部病例中,9例有高血压病;3例无高血压病患者中,2例CT检查疑为脑血管畸形,1例为应用尿激酶溶栓引起。

    作者:杨霄伟;张晓梅;朱晓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佳木斯地区三年妇女病普查情况分析

    做好妇女病的普查普治工作,是妇女保健工作的重要项目之一,现将佳木斯地区1997~1999年妇女病普查情况作一系统分析,结果显示,发病率第一位的是阴道炎,第二位是宫颈炎,性病有增高趋势。1 资料来源及对象1997~1999年分别在我院接受普查的妇女,共计5037例。其中年龄大的61岁,小的21岁,平均年龄为35.2岁。普查单位涉及机关、工厂、学校、银行等社会各界。2 普查方法对接受检查的对象行常规妇科检查,40岁以上者行宫颈分泌物脱落细胞检查,乳腺采用近红外乳腺仪检查。

    作者:李萍;曲东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假性动脉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假性动脉瘤临床比较少见,大多起因于外伤,由于锐利器物刺破动脉壁,形成局限性血肿。本文通过对8例假性动脉瘤进行超声检查,探讨其声像图特点及血液动力学变化,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8例,均为我院1995-09~2000-09门诊患者,男7例,女1例,年龄16~35岁;7例有外伤史,均为刀伤;1例有穿刺史;2例发生在上肢肱动脉段,4例发生在下肢股浅动脉段,1例发生在 动脉段,1例发生在胫后动脉段。临床症状为外伤或穿刺后,局部出现一圆形或卵圆形的肿物,表面光滑,生长缓慢,有搏动性,自觉胀痛及跳痛。扪诊有震颤感。

    作者:李康;崔丽;赵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高血压脑出血的亚低温治疗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体温控制在32℃~34℃的亚低温方法在治疗脑损伤及脑缺血时具有肯定的疗效,不但能减轻脑损伤后的病理损害程度,而且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显著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但有关亚低温的实验研究多在脑损伤、脑缺血中进行,对脑出血治疗方面的研究少有报道。我科于1998-01~1999-12对28例脑出血患者进行了亚低温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军;杨少峰;王帅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危重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护理1例

    一氧化碳中毒为临床常见病,尤其北方秋冬季节是高发期。一氧化碳吸入后,在血内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CO Hb),导致组织缺氧。2000-05我科成功地救治了1例危重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真玉;安真玉;殷文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应用药物及超声洁治治疗牙周炎116例

    现临床上治疗牙周炎的方法有许多种,其中大部分是单纯药物治疗,我科在采用超声洁牙机及药物联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病例为我科接诊的牙周炎患者,无全身系统性疾病,共116例。其中男70例,女6例,年龄20~62岁,病程不等。全诉为牙痛、口臭、刷牙出血。检查牙石+~+++,牙松动Ⅱ~Ⅲ度,牙龈充血,触及易出血,牙周袋深4mm以上,患牙数2~8个不等,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76例,对照组40例。

    作者:张春利;张春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苯恶丙嗪治疗骨关节病107例临床观察

    苯恶丙嗪为一新型口服长效非甾体的消炎止痛药。本文报道国产苯恶丙嗪治疗骨关节病的情况。1 材料与方法1.1 药品苯恶丙嗪片(佳木斯化学制药厂生产,批号980902-981011)。肠溶阿斯匹林片(山东烟台第二制药厂生产,批号980823-980917)。1.2 病例选择骨关节病包括脊柱、髋、膝、手各个部位。苯恶丙嗪组共治疗107例。肠溶阿斯匹林组的观察107例病人按随机配对法选择。

    作者:费利丰;于春华;常广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莪术油治疗婴幼儿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了解莪术油治疗婴幼儿肺炎的疗效。方法: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给予0.04%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10mg/公斤.次,1次/日静点;对照组20例,给予病毒唑注射液10mg/(公斤.次)1次/日静点。其它如抗感染、镇咳、止喘、激素的应用及输液等综合治疗两组均相同。结果:治疗组在镇咳、止咳、湿罗音消失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组热退时间少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莪术油治疗婴幼儿肺炎有效、安全、简便、易行,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丛艳华;王双妹;王双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评价

    参麦注射液是由人参、麦冬组成。药理研究表明:参麦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心肌组织流量,稳定心肌细胞膜的作用。为此我们将20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心电图、硝酸甘油每日消耗量,评价其临床疗效。

    作者:司爱丽;金一淑;张凤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乳磨牙慢性有瘘型根尖炎的一次性治疗

    乳磨牙慢性根尖周炎,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故适应儿童生理、心理情况,一次性治疗患牙是孩子和家长们的迫切愿望。近一年作者采用一次性疗法治疗乳磨牙慢性有瘘型根尖周炎患者34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1 临床资料1999年7月至今,已为34例患者作了慢性有瘘型根尖周炎的一次性治疗。其中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龄6~10岁,随访效果较好。

    作者:王海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塞急性期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急性期脑梗塞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期脑梗塞患者6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脑循环治疗仪(CVFT-010M)电刺激小脑,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0天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后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间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10天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83.3%,对照组临床有效率2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可有效改善急性期脑梗塞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张晓梅;黄昕艳;桑川;朱晓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363例楔状缺损发生部位的观察与病因分析

    目的:观察楔状缺损发生情况,进行病因分析。方法:对1996-09~2000-05,363例就诊患者资料整理,总结。结果:该组患者病损多发生于牙齿唇颊面,好发牙齿为双尖牙和磨牙。病损程度与年龄和牙位有关。结论:牙齿结构与合力长期积累可能为导致楔状缺损的主要因素。

    作者:黄世宇;高辉;袁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46例乳腺癌的B超诊断与分析

    我院1998年以来,笔者在外进修期间,经超声诊断为乳腺癌并经手术,病理证实46例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本组资料中,年龄26~70岁,平均44岁,仪器为SSD-630型超声仪,探头频率3.5MHz,水囊显示法,常规全面检查乳腺组织,观察有无肿块,肿块形态、大小、性质及肿块对周围组织的影响情况。2 结果与分析B超诊断乳腺癌46例,其中44例与病理诊断相一致。另外2例中,病理报告分别为乳腺纤维腺瘤与慢性乳腺炎。46例患者中,左、右两侧分别为17例与29例,位于乳腺外侧象限者35例。瘤体大者为7.1cm×5.8cm×6.3cm,小者1.5cm×1.0cm×1.3cm,38例单侧单发,6例单侧多发。

    作者:张树中;刘天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整体护理在服毒自杀病人诊治过程中的作用

    我院在1999-07~2000-09共收治了20例服毒自杀的病人,我们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按其特点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资料20例,女15例,男5例,年龄18~72岁。其中工人13例,农民4例,待业青年2例,学生1例。有机磷中毒13例,安眠药中毒3例,其它药物中毒4例,就诊时间在服毒后30~60min。

    作者:陶玉华;王景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3例

    自1990~1998年做了3例子宫次全切除术保留宫颈同时阴道壁修补术。大年龄40岁,小为20岁,均G2P2,子宫Ⅱ°~Ⅲ°脱垂于外阴部,重体力劳动和行走时伴有磨擦性疼痛,休息时能还纳。排尿时不能完全排净伴有残余尿液。查体:营养发育均良好,KT:36℃、P:80次/分,Bp:14.6/9.3kPa,实验室检查WBC:6.4×109/L,Hb:11.0g/L,RBC:3.7×1012/L。妇科检查:外阴经产式加腹压时子宫脱出宫颈及宫体脱出外阴部,阴道前壁大部分膨出。诊断:分别Ⅱ°~Ⅲ°子宫脱出。

    作者:宋文贤;闫明;柳艳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鲜姜与芦荟交替贴敷防治输液滚针效果观察

    具中医书记载,生姜有散寒解表,温中止痛,化痰清暑,消散止痛的功效。芦荟有消炎止痛祛腐生机等功效。近年来,我们在儿童输液渗漏肿胀处采用生姜与芦荟交替贴敷法,收到显著效果。1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共38例,男21例,女17例,均为输液滚针后漏出血管外造成的局部肿胀者,其中周岁以内小儿16例,新生儿6例,1~3岁9例,3~15岁7例。渗出液的性质分述如下:20%甘露醇2例,5%碳酸氢钠8例,10%葡萄糖酸钙15例,50%葡萄糖10例,COAA 3例。渗出液的局部皮肤性质分布如下:根据颜色分为,红肿软17例,皮色肿胀16例,苍白硬者5例。

    作者:张桂琴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利用视轴与中心轴的关系行眼内异物定位X线投照体会

    眼内异物定位是一项很精细的工作,临床要求越精确越好,但事实上按照正侧位片主要是依靠工作人员的目测来摆正眼位的,所以常造成误诊。因眼球的外露部分有限,发生几度的偏斜是不容易发现的,而在眼球赤道以后的异物就会有几毫米的误差,甚至出现球内球外之误,可能导致手术失败。定位准确的先决条件是正位照正,侧位照侧,而正确投照是有一定困难的,例如照正位片时要求眼轴与X线中心一致,若操作中,仅仅令患者向正前方注视,注视目标常不明确,可能发生两种误差,俯卧位时,可能因眼球辐射而使眼位内斜,仰卧位时,患者注视X线焦点,则眼位可有轻度外斜,因为黄癍并不在后极点。视轴与眼球轴之间存在一定的夹角即r角,正常约4~7°,所以如果拍视轴投照正位片,眼位实际上有4~7°的外斜,只是由于斜度小,定位器不会有变形,所以在照片上不易发觉。其斜率比较恒定,容易矫正,多年来,笔者采用中心线通过视轴的方法对十几位患者眼内异物进行定位,并在定位图上再以平均5°的斜率向鼻侧用几何作图法进行矫正,结果均经手术验正,投照简单易行,只是测定时要增加一步矫正过程,即以角膜圆心表面后2mm为中心,将异物向鼻侧矫正5°。为了提高效果,近我们根据上述规律,改为直接照正的方法,省去矫正过程。其方法是,利用视轴来确认眼球中心并固定眼位;正位取前后位,患者的注视目标在患者正上方X线球管窗口中心向鼻侧内斜5°处,注视点在中心旁的距离可以由函数求得;患眼至X线管穿口的距离Xtg5°,如眼球距X线窗口为60cmtg°=0.09,则60cm×0.09=5.4cm,注视点就在窗口中心旁开5.4cm处,如投照距离改变,该点也要相应改变。可在该点贴一醒目的标志,左眼贴在窗上中心的右侧,右眼在其左侧,投照时令双目注视即可,患眼失明者,以健眼带动之。

    作者:韩伟斌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