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抑瘢方硅凝胶缓释弹力贴在临床治瘢中的应用

涂发妹

关键词:创面, 瘢痕, 中药, 弹力贴
摘要:目的 探究抑瘢方硅凝胶缓释弹力贴,在防治创面愈后瘢痕增生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用烧伤创面愈合后1-2个月有增生性瘢痕的患者12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应用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患者.应用组给予无药硅凝胶弹力贴加压治疗;观察组给予本文研制的抑瘢方硅凝胶缓释弹力贴加压治疗.两组患者进行1-3个月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瘢痕增生的疗效情况.结果 3个月后两组患者疗效随访为:应用组,有效34例(56.7%),较好19例(31.7%),无效7例(11.7%),有效率为88.3%;观察组,有效52例(86.7%),较好8例(13.3%),无效0例(0.0%),有效率为100%,两组对照,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抑瘢方硅凝胶缓释弹力贴治疗深度烧伤创面愈后祛瘢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单胚胎移植应用于宫颈锥切术后患者IVF妊娠结局及意义

    目的 探讨单胚胎移植应用于宫颈锥切术后不孕症患者IVF治疗的临床妊娠结局及意义.方法 选择2016年1-10月在我院行IVF-ET治疗后有胚胎移植的宫颈锥切术后患者,根据移植胚胎个数将患者分为单胚胎移植组(A组,40例)和双胚胎移植组(B组,40例),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和临床妊娠结局.结果 A、B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Gn天数、Gn总量、HCG日E2水平、获卵数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早产率、剖宫产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的多胎妊娠率(3.38%)显著低于B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有4例发生极低/低体重儿出生,有1例发生围产儿死亡,有1例发生巨大胎儿出生.A组未发生1例围生期风险.结论 在IVF宫颈锥切术后不孕症患者中行单胚胎移植不仅不降低活产率,而且能有效降低多胎率,进而可能降低患者的妊娠期及围生期风险.

    作者:苏琼;伍琼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下叶肺癌上叶12区淋巴结转移度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下叶肺癌上叶12区淋巴结转移度的相关因素.方法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下叶肺癌患者120例,本组患者全部接受开放性手术,对叶非小细胞肺癌行肺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胸内第1-12区淋巴结进行分区清扫,清除组织送实验室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120例下叶肺癌患者中T120例、T239例、T342例、T419例.T1、T2、T3、T4、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00%、33.33%、35.71%、63.16%.T1胸内淋巴结转移率低于T2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3,P=0.036).T2胸内淋巴结转移率低于T3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1,P=0.822).T3胸内淋巴结转移率低于T4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4,P=0.046).右肺下叶、左肺下叶的胸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区0.83%、2区5.00%、3区3.33%、4区10.00%、7区20.00%、8区26.67%、9区17.50%、10区16.67%、11区10.00%、12区8.33%.左肺下叶1区1.67%、2区5.30%、3区5.00%、4区13.33%、5区3.33%、6区5.00%、7区2.50%、8区31.67%、9区25.83%、10区37.50%、11区3.00%、12区10.00%,经χ2检查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χ2=37.515,P<0.001).本组共有高分化癌37例、中分化癌44例、低分化癌35例、未分化癌4例,其胸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6.22%、29.54%、51.43%、100.00%,经检验低分化癌与未分化癌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中分化癌与高分化癌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下叶肺癌上叶12区淋巴结转移度与病理分期、分化程度有关,肺癌分化程度越高,淋巴结转移度越低.

    作者:朱剑锋;匡裕康;余艳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信息集成平台下儿童健康管理数据库的建立

    目的 建立基于医院信息集成平台的儿童健康管理数据库.方法 利用医院现有信息集成平台,按照按国际、国内统一的儿童健康管理规范,精选标准字段,建立儿童健康管理数据库.结果 信息集成平台下儿童健康管理数据直观、便捷、完整、连续、动态.讨论信息集成平台下儿童健康管理数据库的建立有利于儿童健康管理、为区域儿童健康数据共享打基础.

    作者:刘东丽;章恺;俞小萍;邹时朴;邱晓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小儿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斜轴平面内穿剌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小儿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斜轴平面内穿剌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1月收治行B超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的婴幼儿60例,每组各20例.按穿刺方式不同,分为横轴组、纵轴组、新型斜轴组.比较三组患儿的颈内静脉及颈总动脉的相对解剖关系、穿刺平面颈内静脉及颈动脉超声检查指标、操作总时间、刺入目标血管时间、改变进针方向次数、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斜轴组侧方重叠率高于横轴及纵轴组(P<0.05),部分及完全重叠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斜轴组颈内静脉横径、安全穿刺范围长于横轴及纵轴组(P<0.05),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重叠距离与对横轴及纵轴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斜轴组操作总时间、刺入目标血管时间、改变进针方向次数少于横轴及纵轴组(P<0.05).斜轴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横轴及纵轴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横轴及纵轴组(P<0.05).结论 婴幼儿斜轴平面内超声引导技术下颈内静脉穿剌操作过程较简单,能清晰发现针体行走方向,综合了横轴及纵轴的优点,能显著增加颈内静脉横径、增加安全穿刺范围,并发症更少,穿刺时间缩短.

    作者:肖泽田;巫志国;李小勇;周兵;彭洪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江西省269例脐血染色体核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胎儿脐血染色体核型结果与脐血穿刺产前诊断各指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孕26-32周,具有脐血穿刺指征者277例,行脐血穿刺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277例孕妇脐血培养成功269例,成功率97.11%.发现异常核型59例,异常核型检出率为21.93%,远高于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率0.5%.其中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NIPT)阳性异常染色体核型检出率高,为78.57%,而B超胎儿异常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例数多,检出率为18.29%.结论 胎儿脐血染色体检查是一项重要的产前诊断技术,联合NIPT及孕期B超检查可明显提高胎儿异常染色体核型的检出率.

    作者:王欣荣;刘艳秋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SGLT-2I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的Meta分析

    目的 使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评价钠-葡糖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SGLT-2I)对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及体重的影响.方法 全面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and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数据库.文献入选标准:⑴随机双盲对照研究;⑵研究对象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⑶包括治疗组SGLT-2I(主要包括7种药物:达格列净、坎格列净、艾格列净、伊格列净、鲁格列净、托格列净、瑞格列净)及安慰剂组;⑷受试者在试验之前未使用过降糖药物降糖,或仅短期使用降糖药治疗;⑸研究周期在12周及以上.结果 共入选7篇文献.其中,6篇描述了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4篇描述了空腹血糖的变化,3篇描述了餐后血糖的变化,5篇文献描述了血压的变化,5篇描述了体重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SGLT-2I显著性降低了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WMD=-0.62,95%置信区间为-0.8~-0.44;P<0.00001)、空腹血糖(WMD=-1.51,95%置信区间为-2.02~-1.01;P<0.00001)及餐后血糖(WMD=-2.95,95%置信区间为-3.42~-2.48;P<0.00001).另外,与对照组相比,SGLT-2I降低了2型糖尿病患者收缩压(WMD=-0.62,95%置信区间为-0.8~-0.44;P<0.00001)及舒张压(WMD=-1.93,95%置信区间为-2.26~-1.59;P<0.00001),差异具有显著性.与对照组相比,SGLT-2I显著性降低了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WMD=-1.54,95%置信区间为-2.00~-1.09;P<0.00001).结论 SGLT-2I可以显著性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并能显著性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及体重,在临床上适用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

    作者:江芳芳;宁红红;邹艺;张海桥;秦淑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MCV联合RDW在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取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鹰潭市人民医院确诊贫血患者90例,将其分为A1组30例和A2组60例;于同期另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对照组.比较分析3组之间MCV与RDW,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MCV联合RDW对两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诊断价值.结果 A1组、A2组MCV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与A2组MCV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RDW值显著低于A1组、A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RDW值显著低于A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CV联合RDW对地中海贫血的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分别为90.00%、93.33%、92.66%.MCV联合RDW对缺铁性贫血的敏感度、 特异度、 符合率分别为90.00%、85.55%、87.33%.结论 MCV联合RDW鉴别诊断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两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曾员英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侧卧位引流后行负压吸痰对气管插管新生儿排痰的影响

    目的 探讨侧卧位10-15min后行负压吸痰对气管插管新生儿排痰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7年1月-12月收入我院NICU的呼吸衰竭新生儿102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51例.观察组先将患儿翻身,叩背2-5min,然后使患儿保持侧卧位10-15min之后开始负压吸痰;对照组翻身、叩背后立即负压吸痰.比较2组吸痰效果、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吸痰间隔时间(3.52±1.46)h明显长于对照组(1.86±1.21)h(P<0.05);吸痰效果优良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76.47%(P<0.05);观察组在负压吸痰期间发生的刺激性呛咳、紫绀(窒息)、气道损伤、呼吸道感染、肺不张、堵管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侧卧位10-15min体位引流后吸痰效果优于即刻吸痰,而且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低,值得推广.

    作者:钟海莉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椎间孔镜TESSYS与小切口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观察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TESSYS与小切口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间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47例患者纳入研究范围.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接受小切口髓核摘除术和椎间孔镜TESSYS.所有患者进行至少6个月随访,评估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疼痛评分(VAS)和JOA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行椎间孔镜TESSYS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切口长度较对照组均具有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缓解及功能恢复方面,观察组术后短期内VAS缓解具有一定优势,JOA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异.经过至少半年随访,两组患者疼痛及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异.结论 椎间孔镜TESSYS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保持腰椎结构稳定和并发症少的特点.

    作者:王民政;吴凡;许权;张恒青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应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54只,体重270-310g,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Sham)、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右美托咪定+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组(DL组).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根部45min,再灌注2h制备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DL组在缺血前30min经大鼠尾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2.5μg·kg-1·h-1,Sham组和I/R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再灌注2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大鼠血管内皮细胞NF-κB及ICAM-1表达,同时检测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Sham组比较,I/R组和DL组血管内皮细胞NF-κB及ICAM-1表达升高,血浆MDA水平升高,SOD活力降低(P<0.05);与I/R组比较,DL组血管内皮细胞NF-κB及ICAM-1表达下降,血浆SOD活力升高,MDA水平降低(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可减轻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NF-κB活性,降低ICAM-1表达有关.

    作者:邓福谋;张炳辉;连芳;周志东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KIotho在诊治肾脏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Klotho基因是Kuro-o等[1]于1997年研究模拟人类衰老的小鼠时发现的,Klotho基因敲除小鼠于4周龄时表现出一系列衰老症状, 如血管硬化、异位钙化、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等.

    作者:邱忆;王金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全结肠型巨结肠2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全结肠型巨结肠的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 对25例全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特征、手术方式、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 25例患儿均因腹胀、便秘、空腔脏器穿孔入院,2例行一期手术治疗,23例先行一期造瘘后二期根治术,其中存活19例76%,死亡6例24%;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小肠结肠炎、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便秘、大便失禁、造瘘口脱垂、造瘘口周围皮炎、肛周皮炎、腹壁切口感染、肠疹等.结论 全结肠型巨结肠入院时小肠结肠炎等症状重,抗感染、清洁灌肠效果不佳,绝大多数需要行造瘘术,待患儿一般情况良好后,再二期行根治手术;随访结果提示手术后在短期内并发症多,后期预后良好.

    作者:刘智文;陶强;陶俊峰;杨文萍;甘亮;陈快;张守华;徐红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64排螺旋CT在结肠癌分期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究64排螺旋CT在结肠癌分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30例结肠癌患者视作研究样本,均予以64排螺旋CT进行结肠癌分期诊断,对比分析扫描结果、手术病理结果.结果 30例结肠癌患者中经CT-T分期诊断,其确诊度为86.67%,T1-2期的准确度为66.67%,T3期的准确度为83.33%,T4期的准确度为90.48%.经CT-N分期诊断,其确诊度为93.33%,N0期的准确度为80.00%;N1期的准确度为57.14%;N2-3期准确率为75.00%.经CT-M分期诊断,其确诊度为93.33%(28/30),M0期的准确度为100.00%;M1期的准确度为91.67%.结论 采用64排螺旋CT对结肠癌患者进行分期诊断,具有很高的确诊率和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吴斌;周全;杨莹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冷敷对腰椎后路融合术后疼痛和引流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冰袋冷敷对单节段腰椎后路融合术后引流量和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行单节段腰椎后路融合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77),术后采用常温水袋外敷;研究组(n=83),除术后采用冰袋外敷.分析患者疼痛分级,评价患者满意度,记录术后切口引流量.结果 研究组术后切口引流量为(267.40±99.20)ml,相较于对照组切口引流量减少(476.50±74.40)ml,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冰袋冷敷能有效减少单节段腰椎后路融合术后引流量,减轻术后腰部疼痛.

    作者:张国妹;万冬花;周荣平;陈文昭;周扬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3D打印导板引导的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

    目的 探讨在3D打印导板引导下的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7月间我院采用3D打印导板引导的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12例,共15个患肢.结果 所用手术时间45-80min,平均(58.5±11.6)min,12例患者中有1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3.6±3.5)个月,所有患肢创面均愈合良好,愈合时间7-16周,平均(9.6±3.4)周,随访期间无患者因患足(肢)缺血坏死导致截肢,患侧足部及小腿疼痛麻木感均大幅改善.结论 3D打印导板引导的胫骨横向骨搬移术能有效促进糖尿病足创面的愈合,缓解患足疼痛,降低患者截肢率,是一种有效并值得推广的治疗糖尿病足方法.

    作者:刘向东;游木荣;甘浩然;董谢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预防性回肠造口联合盆腔冲洗引流对大鼠直肠吻合口愈合的影响

    目的 探讨预防性回肠造口联合盆腔引流对大鼠直肠吻合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为观察组、肠造口组、非肠造口组和肠瘘组,术后3d、7d和10d为观察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各5只大鼠.观察术后大鼠腹腔粘连、吻合口破裂压、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和组织HE染色、Van Gieson染色等的变化.结果 在各时间点,观察组、肠造口组和肠瘘组大鼠术后腹腔粘连致密,而非肠造口组较轻;观察组的吻合口破裂压和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分别与肠造口组和非肠造口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明显高于肠瘘组(P<0.05);HE染色和Van Gieson染色显示:肠瘘组吻合口炎症反应重,观察组轻,后者胶原多,肠瘘组较少.结论 预防性回肠造口联合盆腔引流可能并不能促进大鼠直肠吻合口的愈合.

    作者:谢小平;郭仪;李现才;陈任生;朱国民;揭志刚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肾衰宁胶囊联合药用炭片对血液透析病人高磷血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肾衰宁胶囊联合药用炭片治疗血液透析后高磷血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后高磷血症患者80例,采用SPSS21.0将入组患者按先后序列号(1-60)随机分为2组:一组肾衰宁胶囊联合药用炭片治疗(联合治疗组,n=40),一组肾衰宁胶囊单独治疗组(单独治疗组,n=40),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iPTH、血钙、血磷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和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PTH、血钙、血磷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iPTH、血钙、血磷水平均明显减少(P<0.05),即单独治疗组患者的降低水平明显低于联合治疗组(P<0.05).单独治疗组患者中恶心4例,便秘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5/40);联合治疗组患者中恶心5例,便秘2例,不良反应几率为17.5%(7/40).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几率没有差异(P>0.05).结论 肾衰宁胶囊联合药用炭片治疗血液透析后高磷血症的疗效较肾衰宁胶囊单独治疗显著,且不会在极大程度上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

    作者:张清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膜性肾病诊疗进展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特点为IgG和补体成分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上皮下沉积进而导致包括大量蛋白尿, 低蛋白血症, 易栓症在内的临床综合征,在1957年由David Jones首次描述[1]. 全球,每百万人口约有5-10名患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原因[2]. 实体或血液恶性肿瘤、感染或长期服用金制剂、 非甾体类消炎药和青霉胺等药物可导致 继 发 性 膜 性 肾 病 (seconda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SMN)的发生,约占膜性肾病的三分之一. 其余70%的病例中,大多数是由于存在特异性自身抗体, 通常被描述为原发性膜性肾病或特发性膜性肾病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IMN).

    作者:魏昕;陈钦开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抚州市中心血站核酸检测试点实验室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核酸检测联合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于无偿献血者HBV、HIV(1型)和HCV病毒检出的必要性.方法 将抚州市中心血站2016年1月至12月无偿献血者两遍血清学检测(HBsAg、抗-HCV、抗-HIV-1/2、抗-TP)及ALT均为阴性的标本采用实时荧光PCR法进行8混样混合项目检测HBV、HCV和HIV(1型)病毒核酸,并将核酸反应性标本送国家卫计委临检中心做比对试验.结果 20763份无偿献血者标本经血清学检测出20426例合格标本经8混样混合后HBV-DNA、HCV-RNA和HIV(1型)-RNA核酸检测出50例核酸阳性标本,阳性率为2.45‰.其中49例为HBV-DNA阳性,1例为HIV(1型)-RNA阳性.将这50例核酸反应性标本送至国家卫计委做比对试验,49例HBV-DNA阳性标本中有45例为阳性,4例为阴性;1例HIV(1型)-RNA阳性样本为阴性.结论 核酸检测技术能有效地降低酶联免疫法漏检造成的输血风险,核酸检测和酶联免疫检测相结合做为血液筛查检测的重要手段,可以大大地提高输血安全.

    作者:范彩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乳腺脓肿微创引流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的对比

    目的 评价麦默通微创旋切术联合置管冲洗引流术治疗乳腺脓肿的疗效.方法 试验组18例接受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引流脓液并切除脓肿壁,留置负压引流管于术后行对流冲洗及负压吸引;对照组24例接受传统切开引流手术.结果 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换药次数、愈合时间、疤痕长度、乳房变形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脓肿引流不尽及乳瘘)发生率、半年复发率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利用麦默通微创旋切术联合置管冲洗引流术有利于有乳腺脓肿患者的康复,美容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作者:陈婷;金梅;段菊如;王琳;段思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