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涛;李俊明;胡毅娜
目的:探讨硒对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选择丰城市非富硒区域与富硒区域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富硒区域95位老年人与非富硒区域104位老年人的血液生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富硒区域较非富硒区域老年人群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富硒区域较非富硒区域老年人载脂蛋白A水平升高(P<0.01);富硒区域较非富硒区域老年人载脂蛋白B水平下降(P<0.05);富硒区域较非富硒区域老年人群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下降(P<0.01)。结论富硒环境能够降低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硒可能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起作用。
作者:袁亚辉;黎斌;刘友清;黄新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江西医药》于1961年创刊,是江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江西省医学会主办的大型综合医学类学术期刊,是广大医务工作者交流工作经验、提高业务水平、开展学术交流、展示科研成果的专业权威媒体。本刊是中国科技期刊协会创始成员,并担任事理单位至今;是早一批被国内三大数据库收录期刊之一;2011年被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收录。2008-2011年本刊连续四年获中国医学期刊协作网优秀期刊奖;2012年获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和江西省第四届优秀期刊三等奖。近5年,本刊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均保持35%以上的年增幅,2015年本刊影响因子达0.735,连续二年进入全国同类排名前三分之一强。本刊入选2015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年报》统计源期刊,并被授予证书。本刊已被江西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列为国家级期刊,在包括正高在内的各级别职称评审中发挥重要参考作用。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在婴儿重症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81例婴儿重症肺炎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静滴,观察患儿热退、咳嗽气促、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结果治疗组患儿热退、咳嗽气促、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χ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是辅助治疗婴儿重症肺炎的有效药物,能促进排痰,畅通呼吸道,改善缺氧,减轻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刘美华;熊伊;王丽;汤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240例,其中男137例,女103例,年龄18-72岁,ASAⅠ-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盐酸羟考酮组(O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20例。O组麻醉采用羟考酮0.1mg/kg和丙泊酚2.0mg/kg静脉注射,C组麻醉采用芬太尼1μg/kg和丙泊酚2.0mg/kg静脉注射,记录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T1)、入镜时(T3)、入镜3min(T4)、退镜时(T5)的HR、SpO2、SBP、DBP,记录两组患者丙泊酚用量、检查操作时间、苏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计算检查过程中患者发生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体动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C组比较,O组患者苏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降低。与T0比较,O组和C组患者在T1、T2、T3时HR、SBP、DBP均下降;与T0比较,C组患者在T1、T2时SpO2下降;与C组比较,O组患者在T1、T2时SpO2升高;与C组比较,O组患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盐酸羟考酮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无痛胃镜检查,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作者:卢忆梅;周志东;徐国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排毒保肾丸对腹膜透析患者白蛋白、转铁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肾病科门诊或住院的诊断明确的符合研究标准的96例慢性肾脏病(CKD5期)且已行腹膜透析(CAPD)至少8周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对象随机分为排毒保肾丸组和氯沙坦组各48例。排毒保肾组给予排毒保肾丸(大黄蜇虫丸加减)治疗,氯沙坦组给予氯沙坦钾片治疗,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白蛋白、转铁蛋白的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白蛋白、转铁蛋白较治疗前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毒保肾丸可升高腹膜透析患者外周血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从而改变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与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王金象;陈帮明;刘干炎;刘永芳;徐媖;王江;林雪菲;曾新;李德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双侧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双上肢外伤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因急诊需在双侧臂丛麻醉下行双上肢外伤手术的急诊患者20例。 ASAⅠ-Ⅱ级,年龄20-35岁,随机数字表达分为瑞芬太尼复合双侧臂丛神经阻滞(A组)和单纯双侧臂丛神经阻滞(B组)。每组10例,A组在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引导下行双侧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B组在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后常规30min开始手术,A组于手术开始时给予瑞芬太尼0.03-0.08μg/kg.min泵入并记录手术开始前T0,手术切皮时T1,切皮后(15min)T2,切皮后(60min)T3,切皮后(120min)T4时的心电图、脉博氧、无创血压和患者主诉疼痛。麻醉效果:优:安静,无痛;良:安静,仅在询问时诉微痛或不适;中:手术刺激较强时诉疼痛或不适;差:较长时间的疼痛,呻吟无法继续手术需术中改变麻醉方式。观察手术开始前T 0,手术切皮时T 1,切皮后(15min)T2,切皮后(60min)T3,切皮后(120min)T4时的心电图、脉博氧、无创血压和患者主诉疼痛。结果与A组比较,T0-T4时A组患者,生命体征比较B组明显平稳.患者主观表述麻醉效果满意度较高。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双侧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双上肢外伤手术中在运用是一种较安全可行的麻醉方式。
作者:刘金生;汪春华;龚卿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含培门冬酶的化疗方案在淋巴瘤患者中的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使用含培门冬酶方案化疗的淋巴瘤患者的病历资料,观察其化疗不良反应。结果共有54例淋巴瘤患者使用了培门冬酶,其中NK/T淋巴瘤34例,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20例。所有患者共接受了248例次培门冬酶治疗,中位使用次数3次。54例患者中,骨髓抑制发生率81.5%(44/54),生化指标异常发生率22.2%(12/54),凝血功能异常48.1%(26/54),感染5.6%(3/54),静脉血栓3.7%(2/54),过敏反应3.7%(2/54),胰腺炎1.9%(1/54),出血1.9%(1/54)。结论培门冬酶不良反应临床可控,可安全用于淋巴瘤患者的治疗。
作者:彭志强;董涵之;双跃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在在会阴侧切术切口使用威伐光照射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186例行会阴侧切术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94例于术后第二天开始采用威伐光进行光照治疗,对照组92例则采用自制白炽灯进行光照治疗,每日1次,每次30min,5d为1疗程,比较疗程结束时两组切口愈合情况及患者疼痛情况。结果威伐光组患者切口愈合和疼痛缓解情况均优于白炽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威伐光照射能够促进会阴侧切切口愈合,并减轻切口疼痛。
作者:魏建梅;万权;朱梦叶;肖红;王志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及锚钉联合喙肩韧带移位在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临床治疗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30例,分为手术组15例(锁骨钩钢板及锚钉联合喙肩韧带移位组)和对照组15例(单纯锁骨钩组),均在全身麻醉或臂丛麻醉下行手术治疗,术中透视及术后X线片检查复位情况,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两组患者的肩锁间距和Kar1sson评分以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手术组患者的Karlsson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肩锁间距和喙锁间距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组患者未出现复发现象,对照组出现2例复发现象。结论在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临床治疗上。锁骨钩钢板及锚钉联合喙肩韧带移位疗法的应用,可有效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舒敏锐;雷昱;傅宇;黄翔毓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用于高龄全髋置换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骨科实施全髋置换术的80例高龄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成两组各40例,观察组术后使用氢吗啡酮10mg+托烷司琼10mg+生理盐水配置成100ml泵入静脉自控镇痛;对照组术后使用舒芬太尼100μg+托烷司琼10mg+生理盐水配置成100ml泵入静脉自控镇痛,比较两组术后6h、12h、24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6h、12h、24h 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氢吗啡酮应用于高龄全髋置换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其临床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福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结膜瓣遮盖术后二期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对真菌性角膜溃疡视力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角膜病科110例(110眼)真菌性角膜炎。结膜瓣遮盖术后二期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70例(70眼)为观察组,一期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40例(40眼)为对照组。术后随访3个月,对两组视力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近期、远期视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真菌性角膜炎结膜瓣遮盖术后二期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视力优于一期手术。
作者:孙涛;仇晶晶;陈洁琼;熊健;易敬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盐酸小檗碱与氟哌酸粉外用治疗糖尿病足(DF)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科2012年8月-2015年8月DF溃疡住院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清创后用盐酸小檗碱与氟哌酸粉调成糊状外涂与创面,对照组清创后用雷夫奴尔纱布换药。结果盐酸小檗碱与氟哌酸粉外用治疗DF溃疡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盐酸小檗碱与氟哌酸粉外用治疗DF溃疡效果良好,可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小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本病例为罕见病例,故在第一入院时间能完全正确诊断实属不易,当第二次手术时发现脾破裂后回想诊疗过程患者的所有症状和体征才能得到合理的临床解释,整个疾病发展过程也清晰明朗。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永温;朱小眉;徐升;谢叶竹;王慧娟;李桂珠;朱雅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在消化内镜下切除术(Digestive Endoscopic Resection)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总结我科行上消化道内镜下切除术治疗的50例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内镜检查,对比超声内镜结果与切除术中情况以及术后病理。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内镜下切除手术,病灶完整切除率达100%,所有病例术前超声内镜显示病变来源层次均与术中情况一致,准确率达100%,而术前EUS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也达92%。结论 EUS对判断上消化道病变的起源层次有较高的准确性,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高,对内镜下切除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作者:盛建文;范惠珍;吴裕文;钟谷平;高小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在美国圣迭戈举行的今年世界大规模的泌尿外科学术年会--美国泌尿外科学会(AUA)学术大会和在广州举行的全国微创泌尿外科学术大会上,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本刊副主编王共先教授代表团队分别作了“机器人经后腹腔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和“机器人肾上腺肿瘤切除手术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大会发言,获得国内外同行一致肯定和好评。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5月20日至22日,江西省医学会男科学分会第三届学术年会在新余市隆重召开。来自省内外近200多名男科专家、教授和同道出席会议。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再次手术治疗的原因及手术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本院甲状腺外科收治的68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首次手术方式为甲状腺肿块摘除或甲状腺部分切除术49例,甲状腺患侧叶切除术17例,另有2例为颈部淋巴结活检证实为甲状腺癌转移。首次手术病理类型:乳头状癌55例,滤泡状癌9例,髓样癌4例。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为将甲状腺癌误诊为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切除范围不够;再次手术中原发灶残癌率为54.4%(37/68)。结论首次手术方式不规范是造成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是避免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重要因素,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的解剖与保护是确保再次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许德斌;吕云霞;陈万志;余济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改良术式在治疗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中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传统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实验组接受标准外伤大骨瓣改良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预后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定中,实验组的预后良好比率为45.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86%(P<0.05);治疗3月后,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均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标准外伤大骨瓣改良术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预后,显著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吴俊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社区妇女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间我社区妇科门诊754例妇女进行常规阴道分泌物细菌学检测,同时检测分泌物性状、滴虫、假丝酵母菌、子宫颈、清洁度等。结果阴道细菌感染总阳性率为23.34%(176/754),细菌感染率与年龄、文化程度、婚姻、职业、阴道清洁度、阴道分泌物性状、配偶职业等密切相关,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细菌感染阳性率与宫颈糜烂、阴道假丝酵母菌、滴虫感染和居住情况等无明显关联,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细菌性阴道病发病率高,妇产科临床应当将阴道细菌学检测作为常规检查项目,以利尽早诊治,防止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作者:乔宪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基因腺病毒表达载体,检测AD-MIF腺病毒转染人气道平滑肌细胞(airway smooth muscle cell,ASMC)后蛋白表达。方法用凝胶电泳、测序、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鉴定MIF质粒。用PCR技术扩增MIF基因,构建MIF-EGFP基因载体,重组到pAd腺病毒,转染HEK293细胞后扩增病毒,经3轮扩增后病毒达到合适的滴度,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腺病毒感染的气道平滑肌细胞内MIF蛋白表达明显增高。结果凝胶电泳、测序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MIF基因分子量、序列以及蛋白表达正确,并且成功构建MIF腺病毒,病毒浓度达2E+9PFU/ml。结论成功构建MIF腺病毒,为MIF基因治疗支气管哮喘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蓝海兵;罗亮;齐协飞;龚园其;陈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