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辉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双侧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双上肢外伤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因急诊需在双侧臂丛麻醉下行双上肢外伤手术的急诊患者20例。 ASAⅠ-Ⅱ级,年龄20-35岁,随机数字表达分为瑞芬太尼复合双侧臂丛神经阻滞(A组)和单纯双侧臂丛神经阻滞(B组)。每组10例,A组在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引导下行双侧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B组在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后常规30min开始手术,A组于手术开始时给予瑞芬太尼0.03-0.08μg/kg.min泵入并记录手术开始前T0,手术切皮时T1,切皮后(15min)T2,切皮后(60min)T3,切皮后(120min)T4时的心电图、脉博氧、无创血压和患者主诉疼痛。麻醉效果:优:安静,无痛;良:安静,仅在询问时诉微痛或不适;中:手术刺激较强时诉疼痛或不适;差:较长时间的疼痛,呻吟无法继续手术需术中改变麻醉方式。观察手术开始前T 0,手术切皮时T 1,切皮后(15min)T2,切皮后(60min)T3,切皮后(120min)T4时的心电图、脉博氧、无创血压和患者主诉疼痛。结果与A组比较,T0-T4时A组患者,生命体征比较B组明显平稳.患者主观表述麻醉效果满意度较高。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双侧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双上肢外伤手术中在运用是一种较安全可行的麻醉方式。
作者:刘金生;汪春华;龚卿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对比枇杷木白皮及枇杷叶分别对小鼠呕吐模型脑组织中5-HT、DA的影响,探讨其止呕作用的差异。方法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顺铂建立小鼠呕吐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枇杷木白皮组、枇杷叶组、模型组4组,各组均灌胃给药2周,通过5-羟色胺(5-HT)、多巴胺(DA)的检测试剂盒测定小鼠脑组织内5-HT及DA的含量。结果枇杷木白皮组及枇杷叶组小鼠脑组织中5-HT、DA含量明显低于造模组(P<0.01),但枇杷木白皮组小鼠脑组织内5-HT、DA含量与枇杷叶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枇杷木白皮对顺铂所致小鼠呕吐模型脑组织中5-HT及DA的影响不弱于枇杷叶。
作者:资晓飞;詹建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蒙脱石散防治小儿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胃肠道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阿奇霉素治疗的9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9例)和观察组(n=49例),两组均采用静脉滴注和口服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前30-40min口服蒙脱石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95.9%)明显高于对照组(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2,P<0.05)。两组患者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8%(2/49),无1例发生重度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37%(9/49),有2例发生重度不良反应,均被迫停药,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取阿奇霉素治疗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治疗前口服蒙脱石散可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子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5-Aza-dC对肺癌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对正常肺细胞以及5-Aza-dC分组处理的A549细胞进行MTT检测,并检测TFPI-2基因甲基因以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未经5-Aza-dC处理的A549细胞相比,经5-Aza-dC处理后的A549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高,并呈量效关系,RT-PCR检测发现,经5-Aza-dC处理的A549细胞其TFPI-2基因及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增高,并也呈现出量效关系。结论5-Aza-dC可通过促进TFPI-2在细胞中的表达对肺癌细胞的生长进行抑制。
作者:童波;钟进生;梁莹;吴西雅;肖祖克;夏顺生;郭玲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MicroRNA在结肠癌EMT转化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1日-2015年7月1日我院行手术切除的20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癌块蜡块和未发生转移的大肠癌患者癌块蜡块20例,分析患者结肠癌癌组织中miRNA表达水平进行分析,通过Real-time PCR验证,探讨细胞和分析水平证实的相关分子在结肠癌细胞EMT转化中的作用进而机制。结果未发生转移的结肠癌肿瘤组织中肿瘤组织miR-148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发生转移的结肠癌组织中的肿瘤组织miR-148a表达水平,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632,P<0.05)。在发生转移的结肠癌组Vimentin阳性率为75%(15/20),未转移的结肠癌组中脱落的癌细胞Vimentin阳性率为30%(6/20),两组之间Vimentin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63,P<0.05)。从脱落的癌细胞CK表达情况看,为发生转移的结肠癌组中脱落的癌细胞CK表达阳性率为15%(3/20),发生转移的脱落的癌细胞CK表达阳性率60%(12/20),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24,P<0.05)。结论在结肠癌EMT中miRNA的表达与癌症的进展密切相关,是结肠癌主要的分子标志物。
作者:宋玉兰;孙平;郭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CHD)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后血浆白细胞介素-6、单核细胞黏附分子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入住我院心血管内科,并诊断为CHD的6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同时选择拟诊CHD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病情,将CHD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于PCI治疗前、后测定所有患者血浆IL-6、单核细胞黏附分子的浓度。结果治疗前,ACS组和SAP组的血浆IL-6、ICAM-1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CS组又明显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CS组和SAP组的血浆白细胞介素-6、ICAM-1浓度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PCI前、后血浆IL-6、ICAM-1浓度比较,差异无统学意义(P>0.05)。结论测定血浆IL-6、ICAM-1的浓度对判断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及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参考意义,这也为预防PCI治疗后再狭窄的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陈新华;莫承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导丝成袢协助导管“翻山”通过长段闭塞髂动脉的技术要点和可行性。方法把导丝的“J”形头在闭塞的血管内塑成“U”型袢,顺势将“U”型袢向远端推送,利用“U“型袢的撑张作用,协助导管跟进,逐步进入流出道。结果11例髂动脉长段闭塞(>10cm)患者中有9例采用了导丝成袢技术,8例导管导丝通过闭塞段进入流出道,技术使用率72.7%,成功率88.9%,未成功1例采用逆穿股动脉协助通过,均未出现血管穿孔严重并发症,2例患者导丝未成袢通过闭塞段。结论导丝成袢协助导管“翻山”通过长段闭塞髂动脉的技术可行,有效,但必须由熟练掌控导管、导丝技术的医师进行操作。
作者:刘小春;陈伟清;郑国富;谢海亮;叶波;熊吉信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基因腺病毒表达载体,检测AD-MIF腺病毒转染人气道平滑肌细胞(airway smooth muscle cell,ASMC)后蛋白表达。方法用凝胶电泳、测序、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鉴定MIF质粒。用PCR技术扩增MIF基因,构建MIF-EGFP基因载体,重组到pAd腺病毒,转染HEK293细胞后扩增病毒,经3轮扩增后病毒达到合适的滴度,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腺病毒感染的气道平滑肌细胞内MIF蛋白表达明显增高。结果凝胶电泳、测序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MIF基因分子量、序列以及蛋白表达正确,并且成功构建MIF腺病毒,病毒浓度达2E+9PFU/ml。结论成功构建MIF腺病毒,为MIF基因治疗支气管哮喘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蓝海兵;罗亮;齐协飞;龚园其;陈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分段)结扎在单纯下肢静脉曲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单纯下肢静脉曲张患者65例,将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的32例患者分入对照组,采用大隐静脉(分段)结扎术治疗的33例分入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单肢手术时间、单肢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愈显率与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90.91%vs 75.00%,P>0.05)而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03%vs 21.87%,P<0.05);两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隐静脉分段结扎术单肢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且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冯高鸿 刊期: 2016年第06期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是一类重要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在炎症、细胞应激、凋亡、细胞周期和生长等生理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在多种细胞外刺激下,p38MAPK的上游激酶通过使肽链上的丝氨酸和苏氨酸双重磷酸化而启动可被激活,启动其上游和下游的蛋白磷酸化,控制多种转录因子的活性和基因表达,从而介导参与如缺血-再灌注损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肿瘤等疾病。近年研究发现p38MAPK 在新生儿的多种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现就p38MAPK的结构、功能及其与新生儿疾病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作者:程慧芳(综述);陈晓(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结膜瓣遮盖术后二期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对真菌性角膜溃疡视力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角膜病科110例(110眼)真菌性角膜炎。结膜瓣遮盖术后二期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70例(70眼)为观察组,一期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40例(40眼)为对照组。术后随访3个月,对两组视力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近期、远期视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真菌性角膜炎结膜瓣遮盖术后二期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视力优于一期手术。
作者:孙涛;仇晶晶;陈洁琼;熊健;易敬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在消化内镜下切除术(Digestive Endoscopic Resection)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总结我科行上消化道内镜下切除术治疗的50例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内镜检查,对比超声内镜结果与切除术中情况以及术后病理。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内镜下切除手术,病灶完整切除率达100%,所有病例术前超声内镜显示病变来源层次均与术中情况一致,准确率达100%,而术前EUS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也达92%。结论 EUS对判断上消化道病变的起源层次有较高的准确性,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高,对内镜下切除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作者:盛建文;范惠珍;吴裕文;钟谷平;高小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赣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癌与正常肺组织中的稀土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找出对癌症有可能产生影响的稀土元素。方法1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肺癌组织作为研究组,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仪(ICP-MS/MS)测定两组的稀土元素含量,并对两组稀土元素的含量及分布进行比较。结果肺癌及正常肺组织中稀土元素含量平均数的标准差数值小,稀土元素的含量是轻稀土含量>中稀土含量>重稀土含量,轻稀土元素含量是重稀土元素含量的2.18倍及2.48倍;肺癌组织中轻、中、重稀土元素的含量比正常肺组织高1.26、1.46、1.73倍。肺癌组织中Eu、Ce负异常(δEu=0.4333、δCe=0.2467)比正常肺组织中Eu、Ce的负异常(δEu=0.5412、δCe=0.3203)更加明显;肺癌及正常肺组织15种稀土元素中Ce、Pr、Y元素的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e、Pr、Tb、Ho四种稀土元素含量在肺癌组织中略小于正常肺组织,其它稀土元素含量在肺癌组织中高于正常肺组织;稀土元素Eu、Ce、Pr、Y含量异常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作者:李韶今;张相民;刘联斌;周茂华;叶桂林;叶永强;谢传华;王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及锚钉联合喙肩韧带移位在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临床治疗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30例,分为手术组15例(锁骨钩钢板及锚钉联合喙肩韧带移位组)和对照组15例(单纯锁骨钩组),均在全身麻醉或臂丛麻醉下行手术治疗,术中透视及术后X线片检查复位情况,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两组患者的肩锁间距和Kar1sson评分以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手术组患者的Karlsson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肩锁间距和喙锁间距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组患者未出现复发现象,对照组出现2例复发现象。结论在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临床治疗上。锁骨钩钢板及锚钉联合喙肩韧带移位疗法的应用,可有效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舒敏锐;雷昱;傅宇;黄翔毓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先天性内斜视术后视力、斜视度数及屈光度的变化情况。方法对2010年-2014年在我院行先天性内斜矫正术后103例患者的视力、斜视度数、屈光状态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先天性内斜术前20.4%(21/103)有弱视;术后48.54%(50/103)存在弱视,术后短期内眼位正位率为84.5%(87/103),远期3年观察正位率74.5%(77/103)建议用客观词汇,不要使用带有口语化词汇;术后屈光状态在+1.0D以内戴镜矫正残余内斜的正位率为6.8%(7/103),+1.0-+3.0D戴镜正位率为26.2%(27/103),大于+3.0D戴镜正位率为9.8%(10/103)。结论先天性内斜患者术后弱视发生率高于术前;术后戴镜矫正低度远视的残余内斜很有必要。因此术后密切随访视力及眼位变化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颜玉娥;张丹;岳以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30例腹股沟疝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15)与对照组(n=15)。对照组接受李金斯坦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开始下床与正常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7%,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3.3%(P>0.05)。结论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手术创伤明显减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在临床上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王石枫;邓国军;章敏;邱国煌;严杰;钟明成;谢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在美国圣迭戈举行的今年世界大规模的泌尿外科学术年会--美国泌尿外科学会(AUA)学术大会和在广州举行的全国微创泌尿外科学术大会上,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本刊副主编王共先教授代表团队分别作了“机器人经后腹腔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和“机器人肾上腺肿瘤切除手术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大会发言,获得国内外同行一致肯定和好评。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5月20日至22日,江西省医学会男科学分会第三届学术年会在新余市隆重召开。来自省内外近200多名男科专家、教授和同道出席会议。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食管癌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而研究组则给予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术后行自控硬膜外镇痛。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以及麻醉诱导前30min(T0)、切皮后1h(T1)、术后6h(T2)、术后12h(T3)、术后24h(T4)患者血清皮质醇(Cor)、催乳素(PRL)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在T2、T3和T4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患者血清Cor和PRL水平T1时均先逐渐升高,T3时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T4时趋于基线水平,而血清IL-8水平T1-T4间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研究组患者T1、T2、T3、T4时点血清Cor、PRL和IL-8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可有效降低食管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激激素水平,减轻应激反应,效果确切,值得应用于临床。
作者:沈艳喜;黄乐林;邓小兵;涂成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盐酸小檗碱与氟哌酸粉外用治疗糖尿病足(DF)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科2012年8月-2015年8月DF溃疡住院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清创后用盐酸小檗碱与氟哌酸粉调成糊状外涂与创面,对照组清创后用雷夫奴尔纱布换药。结果盐酸小檗碱与氟哌酸粉外用治疗DF溃疡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盐酸小檗碱与氟哌酸粉外用治疗DF溃疡效果良好,可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小辉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