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刘俊业;周凯;傅平;洪华章

关键词: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 误诊, 手术方式
摘要:恶性黑色素瘤多是在色素病变基础上发生的[1],原发于直肠肛管的恶性黑色素瘤临床上极为罕见,它是一种侵袭性肿瘤,占所有直肠肛管恶性肿瘤的比例不到1%[2],我们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在早产儿呼吸暂停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间就诊于宜春市妇保医院新生儿科的病例为研究对象,筛选出符合科研条件者,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枸橼酸咖啡因和氨茶碱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共获得呼吸暂停早产患儿6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患儿用药后有效率是86.7%,对照组为6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疗时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率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总不良反应率试验组患儿为13.3%,低于对照组的4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用药氨茶碱相比,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更佳而不良反应更少。

    作者:龙春根;郭宗荣;陈雯;杨欢秀;郭福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胸腰段脊柱结核手术方案的选择及疗效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81例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所有病例分为:A组29例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B组27例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C组25例一期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术前术后常规支持和抗结核治疗,随访6-18个月,对比分析3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后凸畸形矫正率、术前术后红细胞沉降率、神经功能恢复和畸形矫正,评价手术效果。结果3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后凸畸形矫正率,P>0.05。但术前术后红细胞沉降率、神经功能恢复和畸形矫正,无明显差异。结论胸腰段脊柱结核累计单个节段,破坏小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较佳的选择。胸腰段脊柱结核累计脊柱附件及1-2节段且后凸角偏大,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较佳的选择。胸腰段累计多个节段,单纯前路或后路无法解决,一期后路内固定术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为较佳的选择。

    作者:邵斌;刘会文;欧阳宇轩;李怀强;黄忠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不伴病灶清除的内固定手术治疗椎间隙感染

    目的:探讨不进行病灶清除的内固定手术治愈椎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将19例患者分为A、B组,A组4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方法,主要是卧床和广谱抗生素治疗。B组15例患者,采用单纯后路内固定术。比较两组体温、血沉、C反应蛋白恢复致正常时间以及住院费用、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原病变部位腰椎活动正常,无感染复发,均恢复正常工作和劳动。B组术后患者症状均明显减轻,无复发,植骨节段均骨性融合。B组的的15例中卧床时间短3d,长4周,A组的4例中卧床时间短3周,长8周。体温、血沉、C反应蛋白恢复到正常所需时间,B组均明显少于A组。结论本组15例不伴病灶清除的内固定手术治疗椎间隙感染获得明显临床疗效,值得推荐。

    作者:李颂;彭源祥;张衍敬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欢迎订阅《江西医药》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氟比洛芬酯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血清IL-6、IL-10水平影响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应用氟比洛芬酯镇痛效果,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0水平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8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B组,每组40例,A组患者术后芬太尼常规镇痛,B组患者常规镇痛+氟比洛芬酯,记录不同时间点(T0-T4:术前、术后6、12、24、48h)Prince-Henry疼痛评分(PHS),IL-10、IL-6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观察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机体凝血功能。结果术后芬太尼用量及PCA总按压次数A>B组(P<0.05),T1、T2时点PHS评分B组<A组(P<0.05),两组PHS评分T3、T4时点、不良反应发生率、凝血功能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凝血时间T4>T0(P<0.05),A、B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分别为(43.88±11.21)h、(41.92±10.11)h,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48.66±11.24)h、(50.42±10.45)h(P>0.05),IL-6、IL-10水平T1、T2时>T0,IL-10水平T1时A组<B组,IL-6水平T1、T2、T3时A组>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较好,可降低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平衡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对胃肠功能及凝血功能恢复无影响。

    作者:徐林;徐倩;邓智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Ppar-γ受体激动剂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缺血再灌注的影响

    目的:评价Ppar-γ受体激动剂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成年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80-240g,采用高脂高糖饲料+5%葡萄糖水喂养后,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多次注射的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DN大鼠)模型。取制模成功的大鼠30只,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n=10):对照组(DN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Ppar-γ受体激动剂组(R组)。于I/R模型建立前给药,R组给予Ppar-γ受体激动剂罗格列酮3mg/kg·d灌胃, DN组和I/R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0d。给药结束后I/R组和R组采用切除右肾,夹闭左肾动、静脉45min后恢复灌注的方法制备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DN组切除右肾,不夹闭左肾动、静脉。分别于再灌注24h后心脏采血,测定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浓度,处死大鼠取肾,光镜下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并进行组织学评分,免疫组化法测定NF-κB表达,对样本NF-κB P65阳性细胞表达范围及强度分别进行半定量评估。结果与DN组比较,I/R组和R组血清肌酐(Cr)及尿素氮(BUN)浓度、肾组织学评分及NF-κB表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R组血清肌酐(Cr)及尿素氮(BUN)浓度、肾组织学评分及NF-κB表达降低(P<0.05)。结论 Ppar-γ受体激动剂罗格列酮可减轻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活性有关。

    作者:连芳;邓福谋;陆志萍;周志东;徐国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万古霉素治疗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了解腹透液中间断和连续给药治疗腹透相关性腹膜炎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和腹透液药物浓度,以及腹膜炎治愈率和复发率的差异。方法选取20例腹透相关性腹膜炎G+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腹腔间断给药和连续给药两种方式,检测2-7d血和腹透液万古霉素浓度,并计算腹膜炎的治愈率和复发率,比较两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1周内血药浓度均达到有效血药浓度>15mg/L,腹透液浓度间断给药有2例到第5d时低于有效浓度<4mg/L,连续给药均达到有效浓度。两组患者腹膜炎治愈率均为100%,均无复发。结论治疗腹透相关性腹膜炎间断给药和连续给药血药浓度均能达标,部分患者间断给药腹透液药物浓度不达标;两组给药方式治愈率和复发率均无差异。

    作者:杨建秋;寇光;蔡立靖;刘立民;胡建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婴幼儿门诊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麻醉方法用于门诊婴幼儿支气管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90例ASAⅠ-Ⅱ级,年龄1-3岁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儿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观察组A组给予丙泊酚2mg/kg,瑞芬太尼0.1μg/kg;观察组B组给予丙泊酚2mg/kg,瑞芬太尼0.2μg/kg;对照组C组给予丙泊酚3mg/kg。观察和记录支气管镜诊疗前、过程中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及呼吸的变化及意识消失时间和苏醒时间、麻醉满意度和不良反应(躁动、恶心呕吐、呛咳)情况。结果三组患儿麻醉前血压、心率等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诱导期及插管后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在诱导期及插管后血压、心率较实验组明显下降(P<0.05)。实验组B组的意识消失时间及苏醒时间快于其他两组,不良反应少,满意度高。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门诊婴幼儿支气管镜检查中比单独应用丙泊酚更安全、可行。

    作者:黄芳;罗春芳;李强;胡华琨;章高平;谢维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发热危险度评分在儿科门诊处理无明显感染灶发热婴幼儿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分析发热危险度评分在儿科门诊处理无明显感染灶发热婴幼儿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本院门诊2016年1月-2016年9月接收的首次就诊的经临床检查未发现明显感染灶的420例发热(体温≥38℃)婴幼儿,并构建专门的发热危险度评分量表,且经该量表进行前瞻性评估,以总结分析该评分量表的临床价值。结果经发热危险度量表评估可见,共有46例患儿评分为0分,均行居家治疗;1-3分患儿共238例,其中56例(23.53%)留院观察或住院治疗,124例(52.1%)应用抗生素治疗;≥4分患儿共136例,均留院观察或住院治疗,125例(91.91%)应用抗生素治疗。可见≥4分组患儿的严重疾病发生率、抗生素应用率均较1-3分组患儿显著更高(P<0.05)。严重疾病诊断中评分≥1分的灵敏度为100%,9例危重疾病患儿中评分≥4分的灵敏度为100.0%。结论无明显感染灶发热婴幼儿处理中应用发热危险度评分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作者:徐青华;陈赛珍;陈美清;邓云;章晓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某三甲医院鼻饲给药的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2015年1-3月入院的ICU病房患者鼻饲给药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鼻饲管给药的合理性和规范化。方法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软件和医院系统软件对鼻饲用药例数、剂型的分布、不合理性应用的剂型和药物、不合理联合用药和存在配伍禁忌药物的合用情况进行分类,汇总和分析。结果某三甲医院2015年1-3月入院的ICU病房患者一共323名,鼻饲用药共2340例次,采用鼻饲给药法给药的药物一共有169种,不合理应用一共620例次,不合理联合应用一共402例次,单次给药药物种数2种以上的有65例次,其中单次给药药物种数高达13种。结论某三甲医院鼻饲法给药存在不合理应用情况,临床应该引起重视。

    作者:林沛亮;黄惠燕;张晓娟;刘远延;周晔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手法复位与药物联合治疗老年BPPV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单独手法复位和手法复位结合药物治疗老人BPPV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122例老年BPPV患者,随机分为单独手法复位与手法复位联合药物两组。观察组:手法复位结合用倍他司汀片、氟桂利嗪共治疗2周;舒血宁、前列地尔静脉点滴qd,共10d;对照组:仅对病人做手法复位治疗。两组治疗后1周、半个月和1个月时进行临床疗效比较以及观察两组1个月后、3个月后、半年后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时间缩短,起效快,治愈率较对照组高,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手法复位结合药物治疗老年BPPV患者,起效早、疗程短、治愈率高、复发低值得借鉴。

    作者:柳冰;谭训莲;熊欣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MDCT三维血管重建在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DCT)三维血管重建在原发性肝癌TACE介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MDCT增强扫描,并在CT工作站采用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成像(VR)进行动脉期三维血管重建后再进行介入TACE治疗,观察肝动脉起源、走行变异以及肝外供血动脉情况,并与TACE中造影情况进行对比。结果79例患者经动脉期三维重建后均可显示肝动脉分支及其起源,其中VR重建对2级肝动脉分支以内的动脉显示良好,且可显示供血动脉起源, MIP重建对肝内的3、4级肝动脉及肿瘤供血动脉显示良好;16例患者存在肝动脉变异,11例具有肝外供血,与TACE术中造影结果一致。结论通过MDCT三维血管重建技术可以初步了解肝癌患者的血管走行及变异,为TACE术中超选择插管提供便利,并可减少血管造影次数,减少对比剂用量,减少医患辐射剂。

    作者:涂强;刘勇;吴飞;彭德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彩超诊断睾丸恶性肿瘤及引流区淋巴结探查的价值

    目的:探讨睾丸恶性肿瘤的声像图表现,提高对睾丸恶性肿瘤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诊断32例睾丸恶性肿瘤的声像图表现及彩超探查引流区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病理诊断的32例睾丸恶性肿瘤,超声诊断恶性30例,良性2例,诊断率93.75%,其中彩超诊断精原细胞瘤20例,漏误诊6例;胚胎癌7例,漏误诊4例;淋巴瘤0例,漏误诊3例;恶性畸胎瘤3例,漏误诊3例;横纹肌肉瘤0例,漏诊1例。彩超探查患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9例,腹股沟及腹膜后淋巴结均转移5例,同侧肾上腺转移1例,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论彩超是诊断睾丸恶性肿瘤的首选方法,并通过对引流区淋巴结探查,了解有无远处转移,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信息,但对恶性肿瘤之间的鉴别诊断有待提高。

    作者:万刚波;李青;叶琴;占国珍;齐锦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基质金属酶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

    目的:探究MMP-1、MMP-2、MMP-3、MMP-7、MMP-9和MMP-13基因多态性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0例为内异症组,另取同期非内异症患者30例为对照组。取内异症组患者异位子宫内膜、在位子宫内膜和对照组内膜组织,免疫组化法分析MMP-1、MMP-2、MMP-3、MMP-7、MMP-9和MMP-13蛋白表达情况。取两组女性静脉全血样本5ml进行白细胞DNA提取,DNA样本进行MMP-1、MMP-2、MMP-3、MMP-7、MMP-9和MMP-13基因多态性的PCR-RFLP法检测。结果 MMPs蛋白在内异症患者的异位内膜组织高表达,在对照组内膜组织中低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内异症组患者MMP-1基因-1607的2G等位基因频率为85.00%,显著高于对照组56.67%(P<0.05);内异症组患者MMP-7基因-181的G等位基因频率为21.67%,显著高于对照组3.33%(P<0.05)。单基因分析MMP-2、MMP-3、MMP-9和MMP-13基因多态性与内异症发病风险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MMP-1(rs=0.358,P<0.05)和MMP-7(rs=0.752,P<0.05)基因多态性与内异症发病风险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MMP-1基因-1607携带2G等位基因和/或MMP-7基因-181携带G等位基因显著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风险。

    作者:方琪;胡鸣;聂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双源CT尿路冠状位成像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双源CT尿路冠状位成像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方法138例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行肾脏、盆腔双源CT平扫,并行冠状位成像,确定肾穿刺方向及深度,术中在B超引导下建立经皮肾穿刺通道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结果138例双肾CT平扫结合冠状位成像可以清楚显示肾结石在肾盂肾盏系统中的准确位置、肾盂形态、肾盏结构,足够提供优的穿刺途径。而行冠状位成像可以证实输尿管上段结石及其与肾盂的角度关系。结石诊断率为100%,138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成功率为100%,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取净率为100%,结石总取净率为94%。结论双源CT尿路冠状位成像检查安全、快速,不需使用造影剂及三维重建,减少了放射剂量,同时可以提高结石检出率,能够提供精确的穿刺径路,提高穿刺成功率及结石清除率。

    作者:黄海鹏;邹建生;李文;朱心燊;黄跃胜;王金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葛根素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分析

    目的:探讨葛根素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5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眼科确诊为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83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1例采用葛根素静滴治疗,治疗组42例则联合患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纤维蛋白原(Fib)、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结果治疗后,患者Fib、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水平均降低,但治疗组改善均更显著,且总有效率更高,P<0.05;不良发应:对照组发生率21.95%,治疗组为4.76%,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葛根素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对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显著,可更好地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值得推广。

    作者:娄尚;丁丽慧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锁骨上切迹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锁骨上切迹骨性标志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用于大面积烧伤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穿刺途经。方法选取大面积烧伤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记录穿刺的成功率、二次或改用其它方法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穿刺的成功率、二次或改用其它方法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的血肿明显减少,其它各种并发症血胸、液气胸、气胸、空气栓塞、心包填塞及心律失常等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锁骨上切迹骨性标志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用于大面积烧伤患者安全,成功率高,节省穿刺置管时间,提高穿刺效率,降低了部分并发症,提供了相对护理方便、快速补液的途经。

    作者:徐小智;袁小华;殷晶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后腹腔镜不阻断肾蒂肾错构瘤切除术(附29例报告)

    目的:探讨经腹膜外途径不阻断肾蒂腹腔镜肾错构瘤切除术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对我科29例行后腹腔镜不阻断肾蒂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切除术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满意效果,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随访3-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肾功能均处于正常范围。结论对于肿瘤直径较小、位于肾周、未侵犯集合系统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可考虑行后腹腔镜不阻断肾蒂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切除术,手术效果及患者愈后较好。

    作者:徐祥云;傅斌;王共先;刘伟鹏;张成;夏宇;江懿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5592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检测及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门诊患者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检测及药敏结果,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我院门诊5592例疑似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支原体( Uu、Mh)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5592例疑似支原体感染患者中支原体阳性1865例,女性阳性率为50.6%,男性为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Uu感染阳性率为22.9%,高于Mh的1.0%,Uu+Mh的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中41-50岁支原体感染阳性率高,支原体感染有低龄化趋势,≤20岁年龄段感染阳性率高达27.1%;支原体近3年的年度感染阳性率分别为32.5%,33.5%,34.1%,呈逐年上升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敏结果显示,Uu对环丙沙星耐药率高,为69.3%,Mh、Uu+Mh对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耐药率均高于84%,此外,Uu+Mh对环丙沙星耐药率也大于84%。 Uu、Uu+Mh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敏感率高,Mh除了上述3种药物敏感外,对壮观霉素敏感性也较高。结论本地区支原体感染阳性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感染年龄有低龄化趋势,支原体对多种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临床上应尽量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美满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可作为本地区支原体感染经验性首选药物。

    作者:罗辉;万辰;王小红;陈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温通止痛贴外用给药的安全性研究

    目的:考察温通止痛贴外用给药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对实验大鼠的皮肤急毒试验、刺激性试验及皮肤的过敏性试验,观察其外用给药的安全性。结果温通止痛贴对各组大鼠均无毒性和刺激性,也无致敏反应。结论温通止痛贴皮肤给药安全。

    作者:陈浩;何小女;邓运明;刘翔;王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