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par-γ受体激动剂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缺血再灌注的影响

连芳;邓福谋;陆志萍;周志东;徐国海

关键词:Ppar-γ受体激动剂, 糖尿病肾病, 再灌注损伤, 核因子-κB
摘要:目的:评价Ppar-γ受体激动剂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成年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80-240g,采用高脂高糖饲料+5%葡萄糖水喂养后,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多次注射的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DN大鼠)模型。取制模成功的大鼠30只,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n=10):对照组(DN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Ppar-γ受体激动剂组(R组)。于I/R模型建立前给药,R组给予Ppar-γ受体激动剂罗格列酮3mg/kg·d灌胃, DN组和I/R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0d。给药结束后I/R组和R组采用切除右肾,夹闭左肾动、静脉45min后恢复灌注的方法制备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DN组切除右肾,不夹闭左肾动、静脉。分别于再灌注24h后心脏采血,测定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浓度,处死大鼠取肾,光镜下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并进行组织学评分,免疫组化法测定NF-κB表达,对样本NF-κB P65阳性细胞表达范围及强度分别进行半定量评估。结果与DN组比较,I/R组和R组血清肌酐(Cr)及尿素氮(BUN)浓度、肾组织学评分及NF-κB表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R组血清肌酐(Cr)及尿素氮(BUN)浓度、肾组织学评分及NF-κB表达降低(P<0.05)。结论 Ppar-γ受体激动剂罗格列酮可减轻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活性有关。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高频超声在诊断跟腱损伤及术后复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跟腱损伤及术后复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60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手术确诊跟腱断裂48例,其余12例跟腱为未断裂患者。所有患者治疗前均分别给予高频超声检查及MRI检查并进行诊断,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差异性。结果经手术确诊的48例跟腱断裂的患者中,术前高频超声诊断为跟腱断裂41例,未断裂7例;MRI诊断为跟腱断裂46例,未断裂2例。经手术确诊跟腱未断裂的12例患者中,术前高频超声诊断为未断裂6例,断裂6例;MRI诊断未断裂9例,断裂3例。高频超声检查敏感性为89.58%,特异性为50%,阳性预测值为87.75%,阴性预测值为45.45%,准确度为81.67%,MRI检查敏感性为97.92%,特异性为75%,阳性预测值为94%,阴性预测值为10%,准确度为93.33%,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对48例患者术后1、3、6个月使用高频超声进行复诊,患者受损跟腱逐步恢复,诊断结果可指导后续康复锻炼。结论高频超声诊断跟腱断裂不仅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敏感性,同时简便、廉价、无损伤、无辐射、可重复性强。

    作者:赖丽萍;方厚民;钟群锋;李文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75例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病例,回顾性分析新生儿临床资料,就引发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展开分析。结果75例患儿中52例因消化道疾病因素出血、23例因全身性出凝血异常。56例患儿为少量出血,行禁食、胃肠减压及给予维生素K1和制酸剂治疗后停止出血;19例大量出血患儿使用凝血酶和立止血治疗痊愈。75例经治疗后痊愈。随访3个月,无患儿发生再次出血。引发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应激性溃疡、顽固性呕吐、反流性食管炎、新生儿出血症、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及血管内凝血。结论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高危因素,做好围产期保健,降低早产儿出生率是保证新生儿存活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黎炽旺;陈宏香;李炎;张文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5592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检测及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门诊患者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检测及药敏结果,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我院门诊5592例疑似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支原体( Uu、Mh)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5592例疑似支原体感染患者中支原体阳性1865例,女性阳性率为50.6%,男性为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Uu感染阳性率为22.9%,高于Mh的1.0%,Uu+Mh的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中41-50岁支原体感染阳性率高,支原体感染有低龄化趋势,≤20岁年龄段感染阳性率高达27.1%;支原体近3年的年度感染阳性率分别为32.5%,33.5%,34.1%,呈逐年上升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敏结果显示,Uu对环丙沙星耐药率高,为69.3%,Mh、Uu+Mh对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耐药率均高于84%,此外,Uu+Mh对环丙沙星耐药率也大于84%。 Uu、Uu+Mh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敏感率高,Mh除了上述3种药物敏感外,对壮观霉素敏感性也较高。结论本地区支原体感染阳性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感染年龄有低龄化趋势,支原体对多种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临床上应尽量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美满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可作为本地区支原体感染经验性首选药物。

    作者:罗辉;万辰;王小红;陈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江西医药》支持江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课题论文的实施办法

    作者:江西省医学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姜黄素协同顺铂对卵巢癌耐药细胞株COC1/DDP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姜黄素协同顺铂对卵巢癌耐药细胞株COC1/DDP细胞的抑制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实验组I顺铂(1,1.5,2.5、5μg/ml)作用以及实验组II顺铂(1,1.5,2.5、5μg/ml)个浓度与姜黄素(20μmol/L)联合作用于COC1/DDP细胞各48h并观察两实验组作用结果。用透射电镜观察姜黄素(25μmol/L)培养24h COC1/DDP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顺铂浓度在(1~5)μg/ml时加入姜黄素20μmol/L后,耐药细胞生存率曲线下降明显(P<0.05),尤以顺铂2.5μg/ml和姜黄素20μmol/L作用时耐药细胞抑制率提高明显。单用DDP组细胞抑制为31.673±0.125(%),DDP与姜黄素联用组细胞抑制为58.965±0.109(%),两药联用与单独用DDP相比抑制细胞增殖作用显著增强(P<0.05)。透射电镜观察姜黄素组作用24h后COC1/DDP细胞超微结构,可见细胞表面微绒毛消失,细胞核固缩,染色体凝集成新月状,形成凋亡小体。结论姜黄素可增强COC1/DDP对顺铂的敏感性,这可能与姜黄素和顺铂协同诱导并促进细胞凋亡发生有关。

    作者:罗丽萍;彭诗维;朱四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非HIV感染相关的隐球菌性脑膜炎97例临床特点及诊断分析

    目的:分析非HIV感染相关的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2005-2015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7例非HIV感染相关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诊治情况。结果在97例患者中,19.6%(19例)为老年患者;70.1%(68例)有基础疾病者;92.7%(90例)以头痛、头晕为首发症状;91.8%(89例)墨汁染色找到隐球菌,100%(30例送检)乳胶凝集试验阳性;头颅MRI见散在多发小缺血病灶82.4%(80例);13.4%(13例)误诊为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39.2%(38例)颅内压增高>300mmH2O;89例给予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和伊曲康唑单药或联合治疗。治愈12例,好转38例,死亡或自动出院47例。结论非HIV感染相关的隐球菌性脑膜炎发病率逐年增加,与人口老龄化、合并基础病相关。该病临床表现不典型,死亡率高。脑脊液墨汁染色、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是提高早期诊断率的关键。

    作者:吴成斯;余婷;刘琼琼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复方甘草酸苷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尿白三烯E4的影响

    目的:测定尿LTE4的变化,探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过敏性紫癜(HSP)的疗效。方法将患儿分为HSP组和健康组两组,ELISA法检测患儿组治疗前后及健康组尿LTE4水平。结果紫癜组患儿尿LTE4水平与正常儿童组比较存在极大差异(P<0.05)。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后,患儿尿LTE4水平与入院时检查相比有明显下降(P<0.05),但仍高于正常儿童组水平。结论 LTs参与了HSP的发病机制,复方甘草酸苷治疗HSP疗效确切,可能通过减少白三烯炎性介质的生成,从而发挥作用。

    作者:张小霞;吴俭;冯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图像拼接技术在全脊柱、全下肢摄影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图像拼接技术在全脊柱、全下肢影像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43例在DRF下行脊柱及下肢全长、下肢静脉造影分段摄片检查,并行全长图像拼接技术所得的病例图像资料,进行拼接前后比较。结果43例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1.39:1(男25例,女18例);年龄分布方面男性,女性均以45-54岁年龄段人数居多,分别为(47.35±9.68)岁,(48.07±9.33)岁,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63,P=0.120);患者中大隐静脉曲张23例,大隐静脉合并小隐静脉曲张3例,股静脉血栓4例,胭静脉血栓3例,胫前静脉血栓7例,胫后静脉血栓3例;完成图像拼接技术后,图像质量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620,P=0.006)。结论图像拼接技术可为临床医生选择治疗方案和手术计划提供参考依据,给予更多有价值信息。

    作者:李岩;芦春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微创痔疮套扎术合外痔剥离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微创痔疮套扎术合外痔剥离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微创痔疮套扎术合外痔剥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疼痛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痔疮套扎术和外痔剥离术治疗混合痔临床疗效确切,是一种操作方便、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尹英斌;谢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双源CT尿路冠状位成像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双源CT尿路冠状位成像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方法138例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行肾脏、盆腔双源CT平扫,并行冠状位成像,确定肾穿刺方向及深度,术中在B超引导下建立经皮肾穿刺通道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结果138例双肾CT平扫结合冠状位成像可以清楚显示肾结石在肾盂肾盏系统中的准确位置、肾盂形态、肾盏结构,足够提供优的穿刺途径。而行冠状位成像可以证实输尿管上段结石及其与肾盂的角度关系。结石诊断率为100%,138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成功率为100%,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取净率为100%,结石总取净率为94%。结论双源CT尿路冠状位成像检查安全、快速,不需使用造影剂及三维重建,减少了放射剂量,同时可以提高结石检出率,能够提供精确的穿刺径路,提高穿刺成功率及结石清除率。

    作者:黄海鹏;邹建生;李文;朱心燊;黄跃胜;王金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男性尖锐湿疣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男性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皮肤性病科门诊就诊的188例男性CA患者,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其临床资料,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t检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有102例患者复发,复发率54.26%;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饮酒、常熬夜、皮疹数目多、皮疹位于肛周或包皮包裹内、未使用或非正规使用安全套、性生活频率高的男性CA的复发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熬夜(OR=2.587)、皮疹数目(OR=5.157)、皮疹部位(OR=1.538)、性生活频率(OR=2.319)是男性CA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安全套(OR=0.413)是其保护因素。结论常熬夜、皮疹数目多、皮疹位于肛周或包皮包裹部位、未使用或非正规使用安全套、性生活频率高是男性CA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章俊;黄艳春;薛珊;杨美平;谢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颈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重症型颈椎病的观察

    目的:对颈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重症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6月到2016年5月来我院治疗多节段重症型颈椎病患者6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3例,观察组患者34例。对照组多节段重症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传统的颈后路单开门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多节段重症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和脊髓功能改善率。结果对照组术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和脊髓功能改善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重症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文明;黄勇全;黄华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临床药师参与1例产褥期脓毒症抗感染会诊

    脓毒症(sepsis)是明确或可疑的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由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所致,可侵入患者血液循环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和其他代谢产物,引起患者急性全身感染,可发展为严重脓毒症(severe sepsis)和脓毒性休克,主要以器官功能损害为特征,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是目前医学面临的重要临床问题[1-4]。产褥期脓毒症是全球产妇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一个重要因素[5]。本文介绍了临床药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2次会诊配合临床对1例产褥期脓毒症进行抗感染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刘丽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在早产儿呼吸暂停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间就诊于宜春市妇保医院新生儿科的病例为研究对象,筛选出符合科研条件者,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枸橼酸咖啡因和氨茶碱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共获得呼吸暂停早产患儿6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患儿用药后有效率是86.7%,对照组为6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疗时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率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总不良反应率试验组患儿为13.3%,低于对照组的4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用药氨茶碱相比,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更佳而不良反应更少。

    作者:龙春根;郭宗荣;陈雯;杨欢秀;郭福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基质金属酶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

    目的:探究MMP-1、MMP-2、MMP-3、MMP-7、MMP-9和MMP-13基因多态性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0例为内异症组,另取同期非内异症患者30例为对照组。取内异症组患者异位子宫内膜、在位子宫内膜和对照组内膜组织,免疫组化法分析MMP-1、MMP-2、MMP-3、MMP-7、MMP-9和MMP-13蛋白表达情况。取两组女性静脉全血样本5ml进行白细胞DNA提取,DNA样本进行MMP-1、MMP-2、MMP-3、MMP-7、MMP-9和MMP-13基因多态性的PCR-RFLP法检测。结果 MMPs蛋白在内异症患者的异位内膜组织高表达,在对照组内膜组织中低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内异症组患者MMP-1基因-1607的2G等位基因频率为85.00%,显著高于对照组56.67%(P<0.05);内异症组患者MMP-7基因-181的G等位基因频率为21.67%,显著高于对照组3.33%(P<0.05)。单基因分析MMP-2、MMP-3、MMP-9和MMP-13基因多态性与内异症发病风险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MMP-1(rs=0.358,P<0.05)和MMP-7(rs=0.752,P<0.05)基因多态性与内异症发病风险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MMP-1基因-1607携带2G等位基因和/或MMP-7基因-181携带G等位基因显著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风险。

    作者:方琪;胡鸣;聂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低度近视儿童快速散瞳前后对比度视力对比分析

    目的:研究快速散瞳检查方法对低度近视患儿对比度视力的改变状态。方法选取综合验光后低度近视患儿(联合光度低于-3.0DS,散光低于-0.75DC)59人,103眼。平均屈光状态-1.42+0.73DS,平均年龄9.75+0.34。选取复方托吡卡胺散瞳,连续三次,共三十分钟。散瞳前后均进行对比度视力(CVA)检测,应用深圳亮晶科技MFVA100为检查设备,视标背景亮度260cd/m2。选取100%,25%,10%,5%对比度视力检测值做组间配对分析。结果100%组散瞳前CVA为0.501+0.284,散瞳后的为0.529+0.346,25%组散瞳前CVA为0.233+0.171,散瞳后的为0.248+0.194,10%组散瞳前CVA为0.111+0.090,散瞳后的为0.108+0.089,5%组散瞳前CVA为0.062+0.044,散瞳后的为0.066+0.051;各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低度近视儿童瞳孔大小、调节放松状态对对比度视力无影响。对比度视力改变与非光学系统的神经感知有关。

    作者:郑蕾;杨媛媛;侯建兰;万春泓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婴幼儿门诊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麻醉方法用于门诊婴幼儿支气管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90例ASAⅠ-Ⅱ级,年龄1-3岁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儿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观察组A组给予丙泊酚2mg/kg,瑞芬太尼0.1μg/kg;观察组B组给予丙泊酚2mg/kg,瑞芬太尼0.2μg/kg;对照组C组给予丙泊酚3mg/kg。观察和记录支气管镜诊疗前、过程中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及呼吸的变化及意识消失时间和苏醒时间、麻醉满意度和不良反应(躁动、恶心呕吐、呛咳)情况。结果三组患儿麻醉前血压、心率等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诱导期及插管后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在诱导期及插管后血压、心率较实验组明显下降(P<0.05)。实验组B组的意识消失时间及苏醒时间快于其他两组,不良反应少,满意度高。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门诊婴幼儿支气管镜检查中比单独应用丙泊酚更安全、可行。

    作者:黄芳;罗春芳;李强;胡华琨;章高平;谢维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经颞叶入路与经中央脑沟皮质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出血的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分析经颞叶皮质入路和经中央脑沟皮质入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基底节区出血的优劣性。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基底节区出血的病例36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16例经颞叶入路进入血肿腔,B组20例经脑沟下段皮质入路进入血肿腔。对两组术前临床资料,手术操作,血肿清除率,术后3d的再出血率,术后1月死亡率,及格拉斯预后评分(GOS)及术后1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前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操作的比较,经脑沟皮质入路进入血肿腔更容易,止血更易,操作更简单。经中央脑沟的血肿清除率、格拉斯预后评分(GOS)及术后1月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明显优于经颞叶皮质入路,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性。结论手术清除偏近中央脑沟皮质下的基底节区出血的血肿,经中央脑沟皮质入路较颞叶皮质入路更符合临床操作,值得推广。

    作者:陈沛林;王伟金;叶波林;陈尚轩;冯清亮;黄国豪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高危HPV病毒阳性宫颈上皮细胞P16、Ki-67的表达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高危型HPV-DNA阳性宫颈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和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患者pl6、Ki-67表达情况。方法用Hybrid CaptureⅡ(HC2)或FQ-PCR体外扩增技术检测宫颈上皮细胞高危型HPV﹣DNA,同时行液基细胞学检查。对97例高危型HPV-DNA阳性且液基细胞学诊断为不典型增生(ASCUS)或CINⅠ或CINⅡ的患者,行阴道镜检查取可疑宫颈组织标本多点活检并EnVision两步法进行免疫组化标记pl6、Ki-67。结果97例宫颈上皮细胞高危HPV-DNA阳性患者中,宫颈组织CINⅡ级38例,CINⅠ级35例,炎症和(或) ASCUS 24例。P16标记结果:3例+++,30例++,39例+,P16阳性表达率为74.2%;Ki-67标记结果:3例+++,30例++,30例+, Ki-67阳性表达率为64.9%。炎症和(或)ASCUS、CINⅠ、CINⅡ三者比较,P16和Ki-67的阳性率和阳性程度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危HPV病毒阳性宫颈上皮细胞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增加pl6、Ki-67的阳性率和阳性程度均升高,pl6、Ki-67的检测对CIN的准确分级有利。

    作者:帅丽华;王敏;胡志坚;李婷;黎美仁;陈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目的:对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8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地将这些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有40例。采用常规抗结核治疗的方式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选择加用左氧氟沙星的方式治疗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发生不良反应的具体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共计达到52.5%的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共计达到87.5%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具有明显更高的有效率,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共计有1例恶心,3例头晕,肝功能损害(血清转氨酶升高)7例,尿常规异常2例;对照组中共计有2例恶心,4例头晕,肝功能损害(血清转氨酶升高)8例,尿常规异常3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治疗中左氧氟沙星具有良好的疗效,而且具有较少的不良反应。

    作者:肖祥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