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欢迎订阅《江西医药》、《实验与检验医学》

关键词:订阅, 江西医药, 实验
摘要: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江西省县(区)级疾控机构死因监测人员现况分析

    目的:了解江西省县(区)级疾控机构死因监测人员现状,为加强基层死因监测队伍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人员基本情况登记表,收集2013年底我省国家级死因监测点疾控机构具体从事死因监测工作的人员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江西省县(区)级疾控机构49例死因监测工作人员平均年龄及四分位数间距(即M (P25,P75)为36(27,42)岁。城市点29岁以下人员(50%)高于农村点(34.3%)。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53.1%,城市点本科所占比例(85.7%)高出农村点(40.0%)1.14倍。55.1%的人员为初级职称,城市无副高级及以上职称人员。公共卫生及预防医学类专业占49.0%。监测人员所在科室为慢病科的占40%。从事死因监测工作平均年数及四分位数间距为4(1,6)年。8.2%的人员未接受过死因监测工作培训,仅培训过1-2次的占30.6%。结论城市人员的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和农村人员的整体职称、学历水平有待提高。应增加县(区)级疾控机构死因监测人员(特别是专职人员)数量,需加强死因监测人员的培训力度。

    作者:赵军;朱丽萍;吉路;谢昀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补肾健膜汤改善子宫内膜发育不良患者容受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补肾健膜汤对子宫内膜发育不良患者的内膜影响。方法收集从2009年6月-2013年12月因子宫内膜发育不良的患者42例,服用补肾健膜汤治疗3个月,宫内膜厚度、形态类型及子宫内膜血流面积百分比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尿LH峰日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大于治疗前(P<0.05),子宫内膜形态优于用药前,A+B型内膜率增加(P<0.05),子宫内膜内血流信号显示区域与子宫内膜总面积的百分比增加。结论补肾健膜汤能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善子宫内膜发育不良患者的内膜。

    作者:胡毅娜;赵琰;丁涛;付志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新生儿肺出血30例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出血30例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对30例新生儿肺出血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27例,死亡3例。死亡原因为:颅内出血,心力衰竭,重症感染。呼吸机平均使用时间(41.5±17.8)h,2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结论早期诊断,行机械通气治疗,原发病治疗,维持血容量及电解质稳定,有助于改善肺出血患儿预后。

    作者:邓瑜琼;罗敏;周萍;方小平;方亮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骨折所致四肢肿胀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骨折所致四肢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在我院接收治疗的80例骨折所致四肢肿胀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患者入院时间单双数为依据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甘露醇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静脉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联合用药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展开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正常及Ⅰ度肿胀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3d及第9d可见,观察组与对照组小腿患肢周径逐渐减小,且观察组小腿患肢周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前臂患肢周径在治疗后第6d均大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第9d显著小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第6d与第9d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骨折所致四肢肿胀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并可缩短治疗时间,且安全性高,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应推广应用。

    作者:李遐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VSD闭式冲洗引流技术在治疗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VSD闭式冲洗引流技术应用于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脊柱后路内固定手术后发生感染的15例患者的治疗过程,全部病例均早期进行清创,术中安装VSD装置进行闭式冲洗引流,根据细菌培养结果给予敏感抗生素,7d后拆除VSD装置,根据伤口情况及引流液细菌培养情况,决定是否直接闭合伤口或更换VSD继续冲洗引流,直至伤口可以闭合为止。结果15例患者冲洗7-21d (平均13.5d)后二期关闭伤口,全部获得愈合,C反应蛋白、血沉降至正常水平,随访5-48个月,无感染复发病例。结论 VSD闭式冲洗引流技术是治疗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有效治疗方式。

    作者:陈路;孙廓;廖琦;龚玉琴;蔡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托烷司琼复合地塞米松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观察

    目的:观察托烷司琼复合地塞米联松在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PONV)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4年10月在全身麻醉下行LC的患者12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40例。麻醉诱导前10min前A组静脉注射托烷司琼5mg,B组麻醉诱导前10min静注氟哌利多5mg,C组麻醉诱导前10min静脉注射托烷司琼5mg+地塞米松10mg,观察术后24h 3组PONV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比较3组痛、头晕、嗜睡发生情况及椎体外系症状发生情况。结果3组中C组PONV的发生率低(P<0.05),A组次之,B组高;头晕、头痛、嗜睡发生率B组明显高于A、C2组(P<0.05),A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外系症状B组发生4例,A、C组未发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用于LC术后预防PONV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明显优于单独应用托烷司琼和氟哌利多,值得推荐。

    作者:江良玖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胸腔镜下针刺定位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评价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针刺定位选择切口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3月-2011年7月期间我科收治的胸腔镜下针刺定位选择切口肋骨骨折内固定术32例(VAMT组),随机选取35例传统肋骨骨折内固定术(传统手术组)作对照研究,观察切口长度、切口疼痛程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指标。结果 VAMT组在切口长度、切口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传统手术组。结论胸腔镜下针刺定位选择切口行多发肋骨骨折内固定术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作者:潘朝阳;周莉萍;周鑫;漆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出血未控前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出血未控前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价值。方法将我院于2011年12月-2013年月12月收治的64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和对照组(传统液体复苏组),每组32例。两组均在确诊后5min内完成基本抢救,在此基础上,研究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措施,即初期快速输入复苏液体,快速输注林格氏液1000ml,低分子右旋糖酐或羟乙基淀粉500ml(晶/胶比例为2-3:1),在止血前维持MAP在40-60mmHg,对照组则按常规快速充分输液。监测两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气、肝肾功能、PLT、APTT、PT、Hb等实验室指标,比较2组实验室指标变化及平均输液量、治愈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研究组的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常规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红蛋白则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液体输入量为(1632±441)ml,对照组液体输入量为(2812±497)ml,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治愈32例(100%),发生ARDS 1例(3.13%),MODS1例(3.13%),死亡0例(0%);对照组治愈30例(87.5%),发生ARDS5例(15.62%),MODS 3例(9.38%),死亡2例(6.25%)。2组患者ARDS发生率、MODS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愈率、死亡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术适用于妇产科失血性休克出血未控前的救治,在手术止血后根据失血量的情况再进行充分液体复苏,可以提高妇产科失血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周文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150例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无张力疝修补的临床效果及手术注意事项,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50例腹股沟疝实施无张力疝修补的手术方法和术后随访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50例无张力疝修补术后随访6个月至6年,均无出现任何并发症,无复发病例,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国产疝修补片行无张力疝修补需要手术操作仔细,解剖清晰,临床效果非常满意,并不比进口产品差,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冯军;冯巨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妇科肿瘤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以及防治

    目的:研究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尿路感染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相关因素及感染病原菌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共调查该医院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281例,术后发生尿路感染17例,感染率为6.05%,合并糖尿病患者,高龄患者(P<0.01),留置导尿管>7d (P<0.01),住院时间>15d(P<0.01)等因素构成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尿路感染是多因素结合作用的结果,其发生率较高,相关因素较明确,根据相关因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罗晓明;刘仁升;涂春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2015中国神经内镜高峰论坛在南昌召开

    2015年5月28-29日,由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内镜专业委员会主办,江西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同承办的“2015中国(南昌)神经内镜高峰论坛”在南昌召开,来自全国近百位神经外科同仁参加了本次论坛。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经腹部超声双氧水宫腔声学造影在子宫腺肌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腹部超声监视下双氧水宫腔声学造影在子宫腺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子宫腺肌病组40例、单纯子宫肌瘤组20例、正常对照组10例行3%双氧水宫腔声学造影检查:肌壁间有强回声弥散者为阳性,无强回声弥散者为阴性;观察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子宫腺肌病组33例为造影阳性,7例为造影阴性;子宫肌瘤组及正常对照组均为造影阴性。大部分受检者术中、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腹疼痛。结论3%双氧水宫腔声学造影可提高子宫腺肌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率。

    作者:徐颖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危重症患儿胰岛素抵抗与心肌损害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危重症患儿胰岛素抵抗与心肌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危重症患儿临床资料,根据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为胰岛素抵抗组(HOMA-IR>1.0)、非胰岛素抵抗组(HOMA-IR≤1.0),各30例。同期选取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析患儿胰岛素抵抗与心肌损害的相关性。结果胰岛素抵抗组HOMA-IR、LDH、AST、CK、CK-MB、α-HBDH及CtnI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胰岛素抵抗组和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胰岛素抵抗组患儿HOMA-IR与LDH、AST、CK、CK-MB、α-HBDH、CtnI等均呈正相关。结论胰岛素抵抗会加重心肌损害程度,HOMA-IR作为心肌损害程度的预测指标。

    作者:刘辉保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我院妇产科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目的:总结我院妇产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改进妇产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妇产科手术患者260例,应用《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表》,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评价围术期抗茵药物预防使用的合理性。结果我院妇产科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单联使用抗菌药物194例,占所有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的74.61%;二联使用抗菌药物62例,占23.85%;三联使用抗菌药物4例,占1.54%。使用时间长的为9d,短的使用1次,平均5.5d。术后24h停药的占14.02%,术后48h停药的占17.42%。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持续用药时间长、给药时间不合理、药物浓度配制不当、联合用药不合理等。结论妇产科围术期抗茵药物的使用存在不规范现象,需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促进抗茵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邱慧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空心螺钉内固定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比较

    目的:比较空心螺钉内固定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探讨其适用性。方法病例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6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试验组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P<0.05),而试验组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试验组的髋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9.38%)明显低于对照组(3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3,P=0.03)。结论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可获得疗效,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于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有意义,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作者:敖金荣;邹鹏;涂国思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超声下不同路径肾通道对肾动脉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分析讨论超声下不同路径肾通道对肾动脉损伤。方法选择符合实验要求的离体猪肾50只,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只,实验组采用超声穿刺线引导下经肾锥体长轴穿刺建立通道,对照组采用超声穿刺线引导下经肾锥体旁穿刺建立通道。在血管灌注铸形物后,由一个医师模拟行经皮肾扩展术,在腹腔镜下对肾血管的破坏数目进行观察记录。结果18F通道下,实验组对肾动脉造成损伤的数目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下经皮肾穿刺通道对肾血管有一定的损伤,在超声下可以显示肾锥体的情况下,提倡经肾锥体长轴穿刺建立通道为宜,肾锥体可以成为超声下经皮肾穿刺的一个新的标志。

    作者:李萍;周冬根;施丽华;颜小平;周锦波;胡海兵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

    目的:通过对江西省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实施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例与之前未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例进行分析比较,探讨临床路径对减少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患儿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的效果。方法⑴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该院收治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患儿160例作为研究对象,2014年1月-2015年1月的80例患儿为路径组,2013年1月-2014年1月的80例患儿为对照组。通过评价医疗效率、医疗费用、治疗效果等指标,以观察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结果⑴实施临床路径后,路径组平均住院日、蓝光治疗时间缩短(P<0.05);⑵路径组药费、抗菌药品费、检查费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9,P<0.001,P<O.005),但两组治疗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路径组住院总费用没有下降(P>0.05);⑶行换血术的路径组比对照组住院总费用比对照换血组平均降低484元(P<0.05),检查费、药品费和抗菌药品费比对照组低(P<0.001,P<0.05,P<0.001)。结论应用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临床路径后,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规范了抗菌药物使用,对检查费、药品费、抗菌药品费、住院总费用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

    作者:聂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不同方式使用呋塞米对肾功能不全急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使用呋塞米对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肾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选择本院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组,除常规治疗外,对照组给予间断静脉注射呋塞米,研究组给予静脉持续微量泵入呋塞米。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第3d和第5d尿量、血肌酐水平、尿素氮水平、肾小球滤过率(eGFR)、B型利钠肽、平均动脉压、心率、血钾水平;记录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和统计28d病死率。结果共有66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选,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入组后第3d(2358±584 vs 2096±439ml/d,P<0.05),第5d(2447±653 vs 2153±482ml/d,P<0.05)平均尿量更多;B型利钠肽水平第3d(624.5±364 vs 845±513pg/ml,P<0.05),第5d(587±328.5 vs 796.5±484pg/ml,P<0.05)下降更为更明显.但研究组患者血肌酐水平第3d(158±38.7 vs 137±25.8umol/l,P<0.05),第5d(143±32.3 vs 122±23umol/l,P<0.05)、尿素氮水平第3d(16.58±11.05 vs 11.34±8.34mmol/l,P<0.05),第5d(15.89±10.63 vs 10.91±7.86mmol/l, 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肾小球滤过率第3d(58.51±7.02 vs 63.07±7.34ml/min/1.73m2,P<0.05)第5d(61.06±7.27 vs 65.34±7.55 ml/min/1.73m2,P<0.05)低于对照组,而在不同时间点两组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血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天:9.56±3.35 vs 8.54±3.03,0.2001)、总住院时间(天:18.7±8.9 vs 21.5±9.7,P=0.2258)及28d病死率(%:23.68 vs 26.83 P>0.05)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同间断静脉注射相比,持续微量泵注射泵入呋塞米能有效增加尿量及降低B型利钠肽水平,改善患者心脏功能,但会增加患者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加重肾损伤。在降低ICU及总住院天数、降低病死率和方面,两组没有显著差异。

    作者:王荣胜;陈志;何招辉;杨春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交锁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成年人股骨干骨折的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交锁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成年人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采用回归线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成年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交锁髓内钉固定组50例和钢板内固定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等。结果与钢板内固定组相比,交锁髓内钉固定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少、平均住院天数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锁髓内钉固定组总有效率为98%,明显高于钢板内固定组(86%),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成年人股骨干骨折相比钢板内固定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预后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洵;曾国云;陈志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高危因素及临床特点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4年4月来在我院出生的140例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的胎龄将其分为3组,其中早期早产儿20例,晚期早产儿40例,足月儿80例。收集3组患儿及母亲的一般资料以及3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和终治愈率进行高危因素的研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婴RDS发病率高于女婴。其中,早期早产儿的发病率高,致使早产儿发生RDS的因素主要为多胎妊娠、胎膜早破、急诊剖宫产、不明原因早产等因素,而足月儿高危因素集中于母亲糖尿病和产程未发动的择期剖宫产。足月儿治愈率为90%,晚期早产儿治愈率为95%,早期早产儿治愈率为60%,3组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DS在高危原因、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面均存在差异,因此在治疗时应考虑胎龄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在预防阶段也应严格避免相应高危因素的出现。

    作者:左洪;黄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