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薇;罗辉;李晖;林红
为了推动围产医学的发展,提高诊疗水平,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病死率,江西省第九次围产医学学术年会拟于4月24-26日在宜春市召开。会议特邀国内著名产科专家李笑天教授、陈敦金教授、漆洪波教授、王谢桐教授,新生儿科著名专家杜立中教授、朱小瑜教授及省内数位知名围产医学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参会代表将获得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作者:江西省医学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神经性关节病的X线表现,提高对神经性关节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7例神经性关节病的X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 X线特点:关节肿胀7例;畸形5例:关节组成骨骨质破坏:增生硬化7例;关节间隙变窄7例;关节周围见小游离骨片4例。均经头颅及脊柱MR扫描示,脊髓空洞症4例,CHARI畸形1例。结论神经性关节病临床症状与骨骼关节受损程度极不相称。临床表现为无痛性关节肿胀、畸形。X线表现为关节间隙增宽或变窄;关节半脱位或脱位;关节组成骨见骨质破坏或大量骨质增生。
作者:荣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康艾注射液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将68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三维适形放疗+同步顺铂单药化疗,顺铂40mg/m2,每周1次,共增敏化疗4-6周;治疗组接受三维适形放疗+同步顺铂单药化疗,治疗方案同对照组,并同时给予康艾注射液,60ml,1次/d,至放疗结束2周后停止。同步放化疗结束2周后观察2组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个月后观察2组近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有效率为55.8%,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生活质量改善率为70.6%,对照组改善率为32.4%,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白细胞下降、贫血及血小板下降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艾注射液联合顺铂同步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安全、有效。
作者:钟金平;黄晶;丁金泉;吴修洪;余瑛;申昌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正常心脏不同部位起搏时心室肌复极的变化。方法按文献方法制备带冠状动脉分支的犬左心室楔形心肌块模型,记录心内膜下心肌、中层心肌和心外膜下心肌的跨膜动作电位,同时记录心肌块的整体电活动(容积心电图)。分析不同部位起搏时T波峰末(Tp-e)间期。临床上10例接受射频消融术后的患者,经冠状静脉窦将1根标测电极送至左心室表面静脉分支,另1根电极送达右室心尖部,分别起搏左心室心外膜、右心室心内膜及上述两部位同时起搏,记录心电图并测量Tp-e间期。结果反映心肌跨室壁复极离散的心电图指标Tp-e间期在心外膜刺激( Epi)时大:(86.56±16.34)ms,其次为内外膜同时刺激(Bi):(76.68±14.89)ms,小为心内膜刺激(Endo):(55.21±13.86)ms(两两比较,均P<0.01)。而在人体,体表心电图上Tp-e间期在左室心外膜起搏(LV-Epi)(106.48±18.37)ms、双心室起搏(BiV)(99.58±22.53)ms明显较右心室心内膜起搏(RV-Endo)(95.48±13.65)ms延长(P<0.05)。结论左室心外膜参与起搏后会增大心室肌的跨室壁复极差异,可能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衰中具有致心律失常性。
作者:张繁之;盛国太;曹乾嫱;黄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江西医药》是江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江西省医学会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综合医学类学术月刊,是广大医务工作者交流工作经验、提高业务水平、开展学术交流、展示科研成果的专业权威平台。本刊自1961年创办以来,贯彻党的卫生方针政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始终遵循实用性、科学性、先进性相统一的编辑思路,立足江西,面向全国,编发了大量优秀的、高水平的学术稿件,为江西乃至全国的医学事业进步和繁荣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本刊先后被国家科技部列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数据来源期刊”,被国内三大权威科技论文数据库列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11年被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收录;2013年被江西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列为国家级期刊。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水平变化与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54例肾移植受者(其中男26例,女28例),根据术后12周内是否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分为急性排斥组和稳定组,于术前1-2d、术后1周、4周、8周、12周分别取外周静脉血样本,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Treg细胞水平。结果术前第1-2d,急性排斥组和稳定组的Treg细胞水平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4周内两组Treg细胞水平均急剧下降。术后第4-8周,稳定组受者的Treg细胞水平开始回升,而急性排斥组继续下降。术后第8-12周,稳定组的Treg细胞水平明显回升,但排斥组则仍维持在较低水平,且此阶段两组Treg细胞水平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中的Treg细胞水平的检测可协助预测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高危群体,有助于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
作者:罗文峰;时军;黄跃胜;孟栋良;李新长;徐志丹;吴勤荣;龙成美;丁利民;胡国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联合布托啡诺与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两种镇痛方案用于腹部手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行腹部手术后静脉使用舒芬太尼+布托啡诺(B组)与舒芬太尼+氟比洛芬酯(F组)镇痛的患者共140例临床资料,分析其镇痛效果和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12h、24h VAS评分均小于3分,术后12h B组VAS评分、Ramsay评分均低于F组(P<0.05),24h B组VAS评分、Ramsay评分低于F组(P>0.05)。 F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两组镇痛方案均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B组术后早期的镇痛镇静效果较优,F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较低,故临床使用时应结合病情选择。
作者:何艳;金孝;江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讨硫普罗宁联合苦参素对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我院住院慢性乙型肝炎的病人70例,随机分为硫普罗宁+苦参素组40例,硫普罗宁组30例,在给予相同护肝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硫普罗宁+苦参素组(联合用药组)联合静滴,硫普罗宁组单独静滴。结果联合用药组与硫普罗宁组比较,联合用药组的肝功能明显好转,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也明显好转,有显著的差异性。结论硫普罗宁联合苦参素组可以有效改善肝功能,可能延缓肝纤维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毛忠懿;陶立刚;吴雄健;胡坚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人性化护理是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消除疾病痛苦,恢复身心健康,满足病人需求的一种新的服务理念。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如何在新形式下对护理队伍进行管理,打造护理品牌,是护理管理者面临的新课题。我院在护理工作中融入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推行人性化服务,其中心就是创新一种人性化理念,创建一个家居式环境,营造优质服务氛围,奉献一片爱心。我院精神科病房实行人性化护理措施,取得显著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美瑛;殷凤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和肺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PLCH)的CT表现。方法2例PLAM和1例PLCH均行高分辨率CT(HRCT)检查,并分析其CT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 PLAM的典型影像表现为两肺弥漫分布的薄壁囊状阴影,囊壁间肺组织正常;PLCH的主要影像表现为两肺弥漫分布的囊腔影、结节影并存,易发生肺间质纤维化。结论PLAM及PLCH都属于肺少见弥漫性囊性病变,结合典型CT表现及临床特征,不难作出诊断。
作者:熊萍香;袁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评估糖皮质激素局部雾化吸入、全身使用及两者序贯应用在治疗老年哮喘患者中的疗效。方法老年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63例随机均分为3组,A组给予全程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B组全程局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C组先全身应用再局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疗程结束后,评估患者临床疗效,测定患者诱导痰EOS、ECP值及肺功能。结果 C组临床疗效高于其他治疗组(P<0.05),肺功能的改善程度高于其他组(P<0.05),诱导痰EOS、ECP水平降低,与其它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治疗老年人哮喘序贯性使用糖皮质激素较单一局部雾化吸入或全身应用疗法临床效果更佳。
作者:王红鸾;蔡金莲;付强;喻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并发糖代谢异常与细胞因子IL-6及TNF-α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类风湿关节炎并发糖代谢异常患者30例、单纯RA患者40例、T2DM患者30例及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IL-6及TNF-α水平,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A并发糖代谢异常组血清中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单纯RA组(P<0.01、P<0.01),RA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与DAS28疾病活动度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3、0.59,P均<0.01),RA患者的HOMA-IR值与DAS28疾病活动度评分呈正相关(r=0.55,P<0.01)。结论 RA患者血清中IL-6及TNF-α的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糖代谢异常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且IL-6及TNF-α与RA患者的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
作者:皮慧;张智勇;李翊;王友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由中国医师协会免疫吸附学术委员会、江西省医学会主办,江西省人民医院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免疫吸附学术委员会学术年会暨江西省医学会第六次风湿病学学术年会、全国风湿病-免疫吸附技术学习班将于2014年3月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本次会议将针对免疫吸附技术新进展及近年来的热点、难点问题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做专题讲座,并进行讨论、交流。会议将授予国家级Ⅰ类继续教育学分。
作者:江西省医学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食管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消化道肿瘤。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校正死亡率达20.4/10万,居世界首位。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食管鳞癌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人类PXR也称为甾体激素,是核体受体家族中重要的成员,其生物学功能是参与机体内外源化合物排泄、代谢的过程。PXR可通过上调或下调基因等方式对机体细胞凋亡进行调控。目前已有PXR在大肠癌细胞调控的相关报道,但是PXR在食管鳞癌细胞中是否具有抗凋亡作用还不清楚,因此本文主要介绍PXR在食管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作者:胡蕾;杜瑶(综述);杜芳腾(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儿童手足口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毒性脑炎患儿92例,根据治疗顺序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联合组31例、丙种球蛋白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丙种球蛋白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持续治疗3d后,观察3组的疗效。结果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3.6%,丙种球蛋白组的为90.3%,对照组的为66.7%,联合组和丙种球蛋白组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丙种球蛋白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雾化治疗手足口病毒性脑炎患儿疗效显著。
作者:曹淑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恶性脑膨出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3月-2013年4月21例因重型颅脑损伤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恶性脑膨出后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术患者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对患者恶性脑膨出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21例患者中有16例患者经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后恶性脑膨出得到缓解,5例患者拔除腰穿引流管后动态复查CT后考虑脑积水需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恢复良好/中残(GOS 4-5分)13例(62%);重残/长期昏迷(GOS 2-3分)8例(38%);死亡(GOS 1分)0例。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恶性脑膨出患者,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易仁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聚-DL-乳酸(PDLLA)可吸收生物膜联合丹参预防腰椎术后硬膜外粘连的效果。方法将6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均分成5组,施以L5-L7全椎板切除术,A组放置明胶海绵片,B组明胶海绵片+丹参注射液,C组PDLLA可吸收膜,D组明胶海绵片+丹参注射液+PDLLA可吸收膜,E组空白对照组不作特殊处理,于术后2周、4周、8周、12周分别行肉眼大体观察、电镜观察瘢痕生长及硬膜外粘连情况。结果 B组、C组和D组有非常明显防粘连效果,与E组及A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虽然B组,C组和D组之间在防粘连效果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但D组的防粘连效果更为突出,直到12周时电镜下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仍呈现生长缓慢,排列紊乱和结构疏松的镜像。结论丹参+PDLLA可吸收膜有很好的三维防粘连效果,可作为理想的预防硬膜外粘连材料。
作者:徐聪;郭春钰;熊淑华;艾雯;陈伟高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金水宝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近期疗效,探讨提高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疗效的方案。方法将116例早期DN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金水宝治疗,观察组采用金水宝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尿β2微球蛋白(β2-MG)、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胆固醇(TC)、血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指标。结果两组间各项检查指标和临床总有效方面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以上指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水宝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效果较单用金水宝好。
作者:邹永红;张永明;王文平;宋洁;丁小洁;撒小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二甲双胍罕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为乳酸性酸中毒,发生率极低,但死亡率极高,现将我院近期收治的2例乳酸性酸中毒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熊亚丹;杨前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地佐辛在诊断性刮宫和清宫术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200例需行诊断性刮宫和清宫的患者按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地佐辛10mg肌肉注射,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宫颈注射,采用语言评价量表评分法(VRS)评判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疼痛程度,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术中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χ2=171.667,P<0.01,术后0.5h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χ2=196.364,P<0.01;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5.831,P<0.01;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5.323,P>0.05。结论地佐辛用于诊断性刮宫和清宫术中镇痛效果良好,可减轻术中及术后患者痛苦,效果优于利多卡因。
作者:万红英;刘侃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