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性关节病的X线诊断

荣城

关键词:神经性关节病, 数字化X线摄影, X线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性关节病的X线表现,提高对神经性关节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7例神经性关节病的X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 X线特点:关节肿胀7例;畸形5例:关节组成骨骨质破坏:增生硬化7例;关节间隙变窄7例;关节周围见小游离骨片4例。均经头颅及脊柱MR扫描示,脊髓空洞症4例,CHARI畸形1例。结论神经性关节病临床症状与骨骼关节受损程度极不相称。临床表现为无痛性关节肿胀、畸形。X线表现为关节间隙增宽或变窄;关节半脱位或脱位;关节组成骨见骨质破坏或大量骨质增生。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MR动态增强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8月-2013年2月有手术或穿刺病理确诊的60例乳腺疾病患者的MR检查资料,分析病灶的形态学特点、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及表观扩散系数(ADC),总结不同乳腺疾病的MRI特征及在乳腺疾病诊断的价值。结果60例患者中,良性36例,恶性24例,诊断良性34例,恶性23例,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4%、95%。结论综合MR动态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志国;伍忠根;简昊;罗秋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肉眼和电镜观察聚-DL-乳酸可吸收生物膜联合丹参预防硬膜外粘连的效果

    目的:观察聚-DL-乳酸(PDLLA)可吸收生物膜联合丹参预防腰椎术后硬膜外粘连的效果。方法将6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均分成5组,施以L5-L7全椎板切除术,A组放置明胶海绵片,B组明胶海绵片+丹参注射液,C组PDLLA可吸收膜,D组明胶海绵片+丹参注射液+PDLLA可吸收膜,E组空白对照组不作特殊处理,于术后2周、4周、8周、12周分别行肉眼大体观察、电镜观察瘢痕生长及硬膜外粘连情况。结果 B组、C组和D组有非常明显防粘连效果,与E组及A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虽然B组,C组和D组之间在防粘连效果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但D组的防粘连效果更为突出,直到12周时电镜下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仍呈现生长缓慢,排列紊乱和结构疏松的镜像。结论丹参+PDLLA可吸收膜有很好的三维防粘连效果,可作为理想的预防硬膜外粘连材料。

    作者:徐聪;郭春钰;熊淑华;艾雯;陈伟高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TNF-α及IL-6对类风湿关节炎并发糖代谢异常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并发糖代谢异常与细胞因子IL-6及TNF-α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类风湿关节炎并发糖代谢异常患者30例、单纯RA患者40例、T2DM患者30例及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IL-6及TNF-α水平,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A并发糖代谢异常组血清中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单纯RA组(P<0.01、P<0.01),RA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与DAS28疾病活动度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3、0.59,P均<0.01),RA患者的HOMA-IR值与DAS28疾病活动度评分呈正相关(r=0.55,P<0.01)。结论 RA患者血清中IL-6及TNF-α的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糖代谢异常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且IL-6及TNF-α与RA患者的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

    作者:皮慧;张智勇;李翊;王友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膀胱外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小儿先天性梗阻性巨输尿管

    目的:评价经膀胱外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先天梗阻性巨输尿管的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1月在我科就诊的15例4-12岁(平均年龄7岁)诊断为先天性梗阻性巨输尿管患儿进行Lich-Gregoir术。结果所有病例术中留置双J管,手术时间90-120min(平均100min),术后1周拔除导尿管并出院,术后2个月内来院拔除双J管,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1例患儿术后出现尿路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15例患儿术后经彩超证实肾输尿管积水明显减轻甚至消失,梗阻解除,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观察无1例发生膀胱输尿管反流。结论 Lich-Gregoir术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抗返流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唐静;吴文波;段智峰;饶品德;熊春凤;王江华;丁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老年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行I期切除吻合21例分析

    目的:总结老年人结直合并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65岁以上的老年人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切除或估息性切除,I期切除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术后炎性肠梗阻1例,切口感染及脂肪液化2例,心律失常1例,肺部感染1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6.6%,未出现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随访6-24个月,1年生存率91.9%,2年生存率76%。结论老年人大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一旦确诊,应积极争取手术;术式选择应个体化,根据病人全身情况及肠管、肿瘤等局部情况而定,掌握好适应证,施行一期肿瘤切除吻合术是疗效良好的。

    作者:黎堃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地佐辛在诊断性刮宫和清宫术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地佐辛在诊断性刮宫和清宫术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200例需行诊断性刮宫和清宫的患者按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地佐辛10mg肌肉注射,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宫颈注射,采用语言评价量表评分法(VRS)评判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疼痛程度,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术中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χ2=171.667,P<0.01,术后0.5h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χ2=196.364,P<0.01;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5.831,P<0.01;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5.323,P>0.05。结论地佐辛用于诊断性刮宫和清宫术中镇痛效果良好,可减轻术中及术后患者痛苦,效果优于利多卡因。

    作者:万红英;刘侃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紫杉醇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放疗联合紫杉醇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毒副反应。方法40例经病理确诊为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对照组)和放疗联合紫杉醇组(观察组),进行近期及远期疗效,毒副反应的比较。两组放疗方法相同。观察组联合应用紫杉醇30mg/m2,,溶于500ml5%葡萄糖注射液中持续3h滴注,每周1次,共7周。结果观察组放疗结束时CR评价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急性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结束后3年的无瘤生存率和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5.6%(10/18)和83.3%(15/18),对照组患者为35%(7/20)和70%(14/2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紫杉醇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疗效确切,可提高晚期鼻咽癌近期局部控制率及远期疗效,急性不良反应尚可接受。

    作者:吴薇;罗辉;李晖;林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尿道损伤的探讨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尿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70例尿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意愿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传统开放手术,实验组输尿管镜下行尿道会师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成功率为100%,对照组29例(82.8%)手术成功;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及术后住院的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术相比,输尿管镜下行尿道会师术操作简单,视野清楚,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用开;黄春华;朱友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食管癌中PXR受体的研究进展

    食管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消化道肿瘤。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校正死亡率达20.4/10万,居世界首位。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食管鳞癌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人类PXR也称为甾体激素,是核体受体家族中重要的成员,其生物学功能是参与机体内外源化合物排泄、代谢的过程。PXR可通过上调或下调基因等方式对机体细胞凋亡进行调控。目前已有PXR在大肠癌细胞调控的相关报道,但是PXR在食管鳞癌细胞中是否具有抗凋亡作用还不清楚,因此本文主要介绍PXR在食管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作者:胡蕾;杜瑶(综述);杜芳腾(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内镜联合X线下结直肠支架置入术治疗结直肠癌伴肠梗阻

    目的:观察探讨内镜联合X线下结直肠支架置入术治疗结直肠癌伴肠梗阻的方法及疗效。方法结直肠癌并肠梗阻、内镜放置支架失败患者8例,行内镜联合X线下结直肠支架置入术。结果8例患者均一次性放置支架成功,成功率100%,2例术后发现有黏液血便,经静脉止血治疗后缓解;无1例出现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5例过渡性支架置入患者转入外科行Ⅰ期肠切除吻合术,术后无1例出现切口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结论内镜联合X线下结直肠支架置入治疗结直肠癌伴肠梗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作者:文静;陈义华;谢桂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舒芬太尼联合布托啡诺、氟比洛芬酯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分析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联合布托啡诺与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两种镇痛方案用于腹部手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行腹部手术后静脉使用舒芬太尼+布托啡诺(B组)与舒芬太尼+氟比洛芬酯(F组)镇痛的患者共140例临床资料,分析其镇痛效果和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12h、24h VAS评分均小于3分,术后12h B组VAS评分、Ramsay评分均低于F组(P<0.05),24h B组VAS评分、Ramsay评分低于F组(P>0.05)。 F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两组镇痛方案均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B组术后早期的镇痛镇静效果较优,F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较低,故临床使用时应结合病情选择。

    作者:何艳;金孝;江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调节性T细胞与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水平变化与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54例肾移植受者(其中男26例,女28例),根据术后12周内是否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分为急性排斥组和稳定组,于术前1-2d、术后1周、4周、8周、12周分别取外周静脉血样本,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Treg细胞水平。结果术前第1-2d,急性排斥组和稳定组的Treg细胞水平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4周内两组Treg细胞水平均急剧下降。术后第4-8周,稳定组受者的Treg细胞水平开始回升,而急性排斥组继续下降。术后第8-12周,稳定组的Treg细胞水平明显回升,但排斥组则仍维持在较低水平,且此阶段两组Treg细胞水平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中的Treg细胞水平的检测可协助预测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高危群体,有助于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

    作者:罗文峰;时军;黄跃胜;孟栋良;李新长;徐志丹;吴勤荣;龙成美;丁利民;胡国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不同部位起搏对正常心肌复极影响

    目的:观察正常心脏不同部位起搏时心室肌复极的变化。方法按文献方法制备带冠状动脉分支的犬左心室楔形心肌块模型,记录心内膜下心肌、中层心肌和心外膜下心肌的跨膜动作电位,同时记录心肌块的整体电活动(容积心电图)。分析不同部位起搏时T波峰末(Tp-e)间期。临床上10例接受射频消融术后的患者,经冠状静脉窦将1根标测电极送至左心室表面静脉分支,另1根电极送达右室心尖部,分别起搏左心室心外膜、右心室心内膜及上述两部位同时起搏,记录心电图并测量Tp-e间期。结果反映心肌跨室壁复极离散的心电图指标Tp-e间期在心外膜刺激( Epi)时大:(86.56±16.34)ms,其次为内外膜同时刺激(Bi):(76.68±14.89)ms,小为心内膜刺激(Endo):(55.21±13.86)ms(两两比较,均P<0.01)。而在人体,体表心电图上Tp-e间期在左室心外膜起搏(LV-Epi)(106.48±18.37)ms、双心室起搏(BiV)(99.58±22.53)ms明显较右心室心内膜起搏(RV-Endo)(95.48±13.65)ms延长(P<0.05)。结论左室心外膜参与起搏后会增大心室肌的跨室壁复极差异,可能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衰中具有致心律失常性。

    作者:张繁之;盛国太;曹乾嫱;黄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硫普罗宁联合苦参素对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研讨硫普罗宁联合苦参素对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我院住院慢性乙型肝炎的病人70例,随机分为硫普罗宁+苦参素组40例,硫普罗宁组30例,在给予相同护肝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硫普罗宁+苦参素组(联合用药组)联合静滴,硫普罗宁组单独静滴。结果联合用药组与硫普罗宁组比较,联合用药组的肝功能明显好转,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也明显好转,有显著的差异性。结论硫普罗宁联合苦参素组可以有效改善肝功能,可能延缓肝纤维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毛忠懿;陶立刚;吴雄健;胡坚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恶性脑膨出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恶性脑膨出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3月-2013年4月21例因重型颅脑损伤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恶性脑膨出后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术患者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对患者恶性脑膨出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21例患者中有16例患者经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后恶性脑膨出得到缓解,5例患者拔除腰穿引流管后动态复查CT后考虑脑积水需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恢复良好/中残(GOS 4-5分)13例(62%);重残/长期昏迷(GOS 2-3分)8例(38%);死亡(GOS 1分)0例。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恶性脑膨出患者,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易仁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视频脑电图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和短期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视频脑电图对HIE新生儿进行监测,应用NBNA评分、Gesell发育商测定对HIE患儿进行预后评估。结果(1)出生后48h内VEEG异常率为85.7%(36/42),治疗后死亡4例,日龄2周时VEEG异常率为68.4%(26/38)。生后48h内及日龄2周内VEEG与临床分度相关。(2)不同分度HIE患儿早期NBN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度HIE患儿NBNA评分明显低于轻中度HIE。不同临床分度与NBNA评分存在相关性。(3)VEEG重度异常HIE患儿6个月龄随访发育商明显低,HIE患儿早期NBNA评分与6个月龄Gesell总发育商高度相关。结论 VEEG是判断HIE损害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早期VEEG与NBNA评分对HIE短期预后的评估具有一致性。

    作者:吴华平;钟建民;谢基华;虞雄鹰;陈勇;何玲;王启新;王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糖皮质激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评估

    目的:评估糖皮质激素局部雾化吸入、全身使用及两者序贯应用在治疗老年哮喘患者中的疗效。方法老年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63例随机均分为3组,A组给予全程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B组全程局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C组先全身应用再局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疗程结束后,评估患者临床疗效,测定患者诱导痰EOS、ECP值及肺功能。结果 C组临床疗效高于其他治疗组(P<0.05),肺功能的改善程度高于其他组(P<0.05),诱导痰EOS、ECP水平降低,与其它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治疗老年人哮喘序贯性使用糖皮质激素较单一局部雾化吸入或全身应用疗法临床效果更佳。

    作者:王红鸾;蔡金莲;付强;喻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金水宝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金水宝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近期疗效,探讨提高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疗效的方案。方法将116例早期DN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金水宝治疗,观察组采用金水宝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尿β2微球蛋白(β2-MG)、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胆固醇(TC)、血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指标。结果两组间各项检查指标和临床总有效方面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以上指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水宝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效果较单用金水宝好。

    作者:邹永红;张永明;王文平;宋洁;丁小洁;撒小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神经性关节病的X线诊断

    目的:探讨神经性关节病的X线表现,提高对神经性关节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7例神经性关节病的X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 X线特点:关节肿胀7例;畸形5例:关节组成骨骨质破坏:增生硬化7例;关节间隙变窄7例;关节周围见小游离骨片4例。均经头颅及脊柱MR扫描示,脊髓空洞症4例,CHARI畸形1例。结论神经性关节病临床症状与骨骼关节受损程度极不相称。临床表现为无痛性关节肿胀、畸形。X线表现为关节间隙增宽或变窄;关节半脱位或脱位;关节组成骨见骨质破坏或大量骨质增生。

    作者:荣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联合中央血管结扎技术在右侧结肠癌术中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联合中央血管结扎(central vascular ligation, CVL)技术在右侧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2例右侧结肠癌CME联合CVL技术的临床资料,并与常规手术组比较。结果两组均无切口感染及吻合口瘘并发症,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粘连性肠梗阻;CME组32例结肠系膜均完整,无破损,对照组30例中有18例结肠系膜破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08;P<0.001);CME联合CVL组淋巴结清扫平均数(14.2±2.6)枚,对照组为(8.3±1.9)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54;P<0.001),其中CME联合CVL组淋巴结阳性率为42.3%,对照组为37.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E能保证结肠系膜的完整切除、同时能收获更多的淋巴结,有利于结肠癌的根治性完整切除。

    作者:郭朝阳;秦章禄;徐辉;何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