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志华;何淑琴;梁小明;张丽铃;黄璠
开阔的国际视野、深厚的学术积淀、专业的编辑加工,助每位作者的专业声望快速提升,助每篇论文质量更上一层楼;强大的编委队伍、完善的审稿制度、严谨的学术作风,保障准确快速审查,保障公平公正录取。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Modic I型椎体终板骨软骨炎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43例椎体终板炎(I型)患者的MRI资料,其中颈椎10例,腰椎33例,均行MRI平扫,3例加做MRI增强,进行。结果43例中,共累及76个椎体终板,45个椎体终板MRI表现较典型,呈境界清楚条带状长T1长T2信号,或长T1混杂T2信号,压脂序列为高信号,31个椎体终板MRI表现为边缘不清大片状或局限性三角形、半圆形信号异常,3例增强扫描病变均有强化。结论 MRI是诊断椎体终板炎的佳检查方法,Modic I型椎体终板炎的MRI表现虽复杂多样,但也有其特点,诊断时需仔细观察并密切结合临床。
作者:杨勤顺;韩仁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重症ARDS患者在不同体位下进行肺复张治疗的效果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的重症ARDS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俯卧位组和仰卧位组,两组患者均通过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其中俯卧位组在入组后立即进行俯卧位通气。两组患者均接受肺复张治疗,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呼吸机设置、动脉血气分析及28d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控制性肺膨胀法进行肺复张后均能提高患者的氧合指数,但俯卧位组改善更显著(P<0.05)。俯卧位组的28d病死率及机械通气时间也显著降低(P<0.001),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仰卧位组高(P<0.001)。结论俯卧位通气联合肺复张治疗能改善重症ARDS患者的氧合及预后。
作者:贺慧为;杨春丽;陈志;卢院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作者:江西医药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优化血浆中人凝血因子Ⅷ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人血浆冷沉淀为原料,人凝血因子Ⅷ的比活性回收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对铝胶的加量,铝胶吸附时的pH值、酸沉淀时的pH值等进行研究,优选提取工艺。结果加入冷沉淀重量12%的铝胶,并将pH值调节至7.1进行吸附,上清液中人凝血因子Ⅷ比活性可达9.50IU/mg,酸沉淀时将pH值调节至6.3,离心上清夜中人凝血因子Ⅷ比活性为11.50 IU/mg。经过以上两步处理,可将人凝血因子Ⅷ比活性提高近2倍。结论人凝血因子Ⅷ提取工艺优化研究工艺合理、可行,能有效达到纯化提取人凝血因子Ⅷ的效果。
作者:邓志华;何淑琴;梁小明;张丽铃;黄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及其与血浆HsCR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CHF患者65例(心功能Ⅱ级22例,心功能Ⅲ级25例,心功能Ⅳ级18例),正常对照组20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Hs-CR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TNF-α、IL-6浓度,qRT-PCR方法测定单核细胞中PPARγ表达,并对单核细胞中PPARγ表达和血浆Hs-CRP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CHF患者血浆中Hs-CRP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CHF患者单核细胞培养上清液TNF-α、IL-6较对照组升高(P<0.05);CHF患者单核细胞中PPARγ表达较对照组下降(P<0.05),并且与血浆中Hs-CRP水平呈负相关(r=-0.641,P<0.01)。结论 CHF患者单核细胞中PPARγ表达下降,其可能参与了CHF的炎症与抗炎失衡进程。
作者:颜程光;陈添华;黄贵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总结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及诊治进行分析。结果50例经内科治疗痊愈,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者留置胸腔引流管时间2-33d,平均9.48d;3例内科治疗失败,转入外科手术治疗痊愈;3例因合并纵隔气肿、上消化道出血、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而死亡。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临床以呼吸困难加重为主要表现,结合胸部X线或CT检查可以确诊;根据病情给予实行胸腔穿刺术或胸腔闭式引流等综合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邹怀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延期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5月-2011年10月收治25例高能量损伤Pilon骨折患者,根据Rüedi-Allgower分型,Ⅱ型9例,Ⅲ型16例。急诊行跟骨牵引或石膏托外固定,待7-12d肿胀消退后,行有限切开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3-34个月,平均2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6周。按照Teeny和Wiss等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分:优13例,良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4%,无钉道感染。结论延期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能有效降低软组织并发症,稳定关节,恢复下肢力线,促进骨折愈合。
作者:赵国红;谢振军;廖忠林;孙华伟;郑竟舟;邓小兵;邓名山;赵建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复习42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资料,观察肿瘤组织形态学及其免疫表型。结果42例胃肠道间质瘤中,男23例,女19例,平均年龄53.4岁,临床多表现腹痛,腹胀,反复黑便等消化道症状,肿块边界清楚,肿瘤细胞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免疫组化表型:CD117阳性37例,CD34阳性35例,Vim阳性41例,Ki-67阳性7例,HHF阳性8例,S-100阳性2例,EMA阳性0例。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是消化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好发于胃、小肠,其次是直肠、结肠、食管,极少数可发生于肠系膜、腹膜后。 CD117和CD34阳性表达是确诊GIST有价值依据。 GIST的恶性程度与肿瘤大小,核分裂象数密切相关。
作者:何蓉;陈建萍;李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宜春市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信息化建设前后接种信息资料。结果2006年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前宜春市适龄儿童建卡率为95.59%,其中常住儿童建卡率95.99%,流动儿童建卡率82.50%;适龄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为92.90%,加强免疫接种率为81.07%;2006年适龄儿童建卡重卡率为27.35%。2012年100%的儿童预防接种门诊完成信息化建设,共635862例适龄儿童建立接种档案,总建卡率99.94%,其中常住儿童建卡率99.97%,流动儿童建卡率99.13%,与信息化管理前比较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4233.09,P<0.05;χ2=4136.43,P<0.05)。2012年适龄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为99.65%,加强免疫接种率99.27%,与信息化管理前比较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0690.02,P<0.05;χ2=85705.83,P<0.05)。2012年适龄儿童建卡重卡率为2.96%较2006年下降89.18%。结论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的共享与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及管理水平;提高了建卡率及接种率,并解决了异地接种问题,同时有效地防止漏种、错种和重复接种。
作者:刘莉红;谢国春;李世亮;邓丽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FLT3-ITD基因突变在AM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2年3月期间诊断为AM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3例初治AML患者,FLT3-ITD基因突变突变率为17.5%;FLT3-ITD阳性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幼稚细胞和骨髓原始细胞数显著高于FLT3-ITD阴性组,DFS、OS较阴性组明显缩短。结论FLT3-ITD阳性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高原始细胞,低DFS、OS。
作者:齐凌;黄瑞滨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及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江西省德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并将其作为观察组;另外随机选取100例健康体检的非脂肪肝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血脂、血糖及肝功能指标之间的差异,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糖(GLU)、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3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脂肪肝与血脂、血糖、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密切相关,血脂、血糖及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脂肪肝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世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技术日趋成熟,为愈来愈多的患者及医师所接受。儿童先心病的介入治疗有其区别于成人的不同特点,心血管腔小、心脏瓣膜及瓣下组织脆弱,易发生医源性损害。随着手术复杂程度、手术数量的增加及对疾病认识的提高,瓣及瓣下结构损伤的并发症时有报道,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1]。
作者:段君凯;许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3'-大豆苷元磺酸钠抗谷氨酸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损伤模型,分别给予3.0、10.0μmol/ml的3'-大豆苷元磺酸钠干预,采用MTT法检测PC12细胞活力;同时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的含量。结果3.0、10.0μmol/ml的3'-大豆苷元磺酸钠能提高谷氨酸引起的PC12细胞的存活率;3.0、10.0μmol/ml的3'-大豆苷元磺酸钠能抑制由谷氨酸引起的乳酸脱氢酶活性;3.0、10.0μmol/ml的3'-大豆苷元磺酸钠能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降低丙二醛含量。结论3'-大豆苷元磺酸钠对谷氨酸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由谷氨酸引起的乳酸脱氢酶活性,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降低丙二醛含量有关。
作者:郭春钰;曾靖;黎晓;黄志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人类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是垂体前叶产生的,是反映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的敏感指标。 TSH为一种糖蛋白,含210个氨基酸,糖类约占整个分子的15%;由α链和β链两条肽链组成。α链即α亚单位,92个氨基酸,与LH和HCGα亚单位相同。α亚单位的基因位于第6号染色体。β链即β亚单位,118个氨基酸,提供了TSH的特异性;它必须与α亚单位以非共价键连接才具有生物活性。β亚单位基因位于第1号染色体。人体下丘脑神经元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进垂体TSH的合成和释放。 TSH作用主要包括⑴刺激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释放,⑵促进甲状腺细胞增生、肥大。由于血液中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浓度的变化,对腺垂体TSH的分泌起反馈性调节作用。如当血液中T3、T4浓度增高可抑制垂体TSH的产生,反之则促进垂体TSH合成和分泌。T3是通过与TSH细胞核的T3受体结合,发挥抑制作用。T4在下丘脑和垂体需要转换为T3后再发挥抑制作用。一方面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促进性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到T3、T4反馈性的抑制性影响,两者互相拮抗,它们组成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
作者:胡杰群(综述);张青(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宫颈钳夹术联合欣母沛治疗顽固性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05例顽固性产后出血随机分欣母沛组52例、宫颈钳夹术联合欣母沛组53例,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宫颈钳夹术联合欣母沛组显效、总有效例数及总有效率高于欣母沛组;严重产后出血例数、介入治疗的例数少于欣母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达到90%。结论宫颈钳夹术联合欣母沛治疗顽固性宫缩乏力产后出血,操作简单,止血迅速可靠,能减少严重产后出血发生,同时减少患者的创伤。
作者:程腊花;邹卫;缪丽珍;诸丰英;曾晓明;郑九生;胡兰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B超定位膀胱高位穿刺结合输尿镜治疗后尿道断裂。方法对放置尿管失败的后尿道损伤,B超定位下膀胱高位穿刺,建立通道后,结合输尿管镜直视下尿管内外口双向直视下会师。结果8例均一次性手术置管成功。结论B超定位膀胱高位穿刺结合输尿管镜治疗后尿道断裂,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效果好。
作者:杨敏;俞敏;曾庆春;刘绍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索以外周血白细胞表达的CD64水平结合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NAP)3种指标对发热性疾病进行鉴别的手段。方法针对发热的患者,在进行治疗之前,取其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细胞表达的CD64水平,并同时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CRP及NAP积分,同时辅以病原学培养及影像学等,综合观察发热病人上述指标的变化,以寻找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之间的实验室差异。结果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将导致CD64、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CRP、NAP积分将明显升高,部分非感染因素引起的发热中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NAP积分可能升高,但CD64及CRP均无明显升高;并且,上述指标升高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因素无直接相关。结论 CD64是感染及非感染性发热良好的鉴别指标,结合CRP等其他指标将更好地对发热的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朱锐锋;胡喜梅;周水阳;包维莺;柯金;范燕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76例临床诊断为膀胱过度活动症女性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的资料。结果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尿流率检查曲线不稳定,充盈性膀胱测压可见膀胱压力波动不稳定,部分患者可见急迫性尿失禁。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可为膀胱过度活动症诊断提供客观资料。
作者:唐青;吴奇;付强;曾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臂间血压差值(IAD)预测心脑血管病的预后价值。方法对南昌市西湖区系马桩社区50-75岁居民中的高危人群1968例进行双臂间血压的测量,对入选的251例高IAD患者作为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进行主要终点即全因死亡,心脑血管病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及次要终点即心脑肾疾病住院情况进行随访3年。结果实验组251例高臂间血压差值(IAD≥10mmHg)患者的主要终点事件及次要终点事件远远大于对照组。结论臂间血压差异可以作为一项简便经济而有价值的心脑血管病事件的预测指标。
作者:陶雪花;王永斌;苏海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