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延期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

赵国红;谢振军;廖忠林;孙华伟;郑竟舟;邓小兵;邓名山;赵建军

关键词:内固定, 外固定, 手术治疗, Pilon骨折
摘要:目的:观察延期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5月-2011年10月收治25例高能量损伤Pilon骨折患者,根据Rüedi-Allgower分型,Ⅱ型9例,Ⅲ型16例。急诊行跟骨牵引或石膏托外固定,待7-12d肿胀消退后,行有限切开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3-34个月,平均2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6周。按照Teeny和Wiss等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分:优13例,良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4%,无钉道感染。结论延期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能有效降低软组织并发症,稳定关节,恢复下肢力线,促进骨折愈合。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坚持科研原创,杜绝学术造假

    作者:江西医药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3'-大豆苷元磺酸钠抗谷氨酸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的研究

    目的探讨3'-大豆苷元磺酸钠抗谷氨酸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损伤模型,分别给予3.0、10.0μmol/ml的3'-大豆苷元磺酸钠干预,采用MTT法检测PC12细胞活力;同时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的含量。结果3.0、10.0μmol/ml的3'-大豆苷元磺酸钠能提高谷氨酸引起的PC12细胞的存活率;3.0、10.0μmol/ml的3'-大豆苷元磺酸钠能抑制由谷氨酸引起的乳酸脱氢酶活性;3.0、10.0μmol/ml的3'-大豆苷元磺酸钠能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降低丙二醛含量。结论3'-大豆苷元磺酸钠对谷氨酸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由谷氨酸引起的乳酸脱氢酶活性,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降低丙二醛含量有关。

    作者:郭春钰;曾靖;黎晓;黄志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医源性肝外胆管重度缺损早期对端吻合体会

    目的:探讨医源性肝外胆管损伤早期修复和胆管重度缺损对端吻合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13年9月36例医源性肝外胆管损伤手术修复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修复手术均在术中及术后早期完成。行胆管单纯修补11例,胆管修补+胆管支撑引流9例,胆管空肠吻合3例,胆管对端吻合13例。2例术后发生短时间胆漏,随访3个月-5年,均健康生活,无胆管炎及梗阻性黄疸发生。结论提高主动防范的警惕性是预防医源性胆道损伤的重要措施;医源性肝外胆管损伤的早期修复、胆管重度缺损的对端吻合是可行的。

    作者:丁金火;曾广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尘肺咯血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尘肺咯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尘肺引起咯血的53例患者(观察组)以及53例单纯进行药物止血的患者(对照组)的止血效果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咯血及止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止血治疗的显效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均<0.01),且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尘肺引起咯血的止血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尤其适合在药物止血效果不佳的情况下使用。

    作者:黄建华;农雪萍;陈艳玲;黄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不同浓度的右美托咪啶对老年腰椎手术患者机体氧化应激与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的右美托咪定对行腰椎手术老年患者机体氧化应激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行腰椎手术病人,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C组)、0.5μg/kg右美托咪定组(D1组)、1.0μg/kg右美托咪啶(D2组),常规麻醉诱导和维持,手术结束送PACU。全程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在手术前(T0)、手术开始2h(T1)、手术结束24h(T2)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超氧阴离子(O2-)、羟自由基(O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测法(MMSE)评估患者术前1d和术后2d认知状态,评定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结果3组病人围手术期生命体征平稳,D2组比D1组和C组的心动过缓发生率增加。与T0时点相比,三组在T1时点的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丙二醛值明显增加,SOD值明显降低;与T1时点相比,三组在T2时点的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丙二醛值明显降低,P组与D组的SOD值明显增加;与C组相比,D1组和D2组在T1和T2时点的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丙二醛值明显降低,SOD明显增加;D2组趋势更显著;通过MMSE评定,对照组7例发生POCD(35%),D1组2例发生POCD(10%),D2组0例发生POCD(0%);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具有抗氧化性,随浓度增加效果增强,进而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

    作者:张国兴;蔡俊赢;汤微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正常值参考范围的研究进展

    人类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是垂体前叶产生的,是反映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的敏感指标。 TSH为一种糖蛋白,含210个氨基酸,糖类约占整个分子的15%;由α链和β链两条肽链组成。α链即α亚单位,92个氨基酸,与LH和HCGα亚单位相同。α亚单位的基因位于第6号染色体。β链即β亚单位,118个氨基酸,提供了TSH的特异性;它必须与α亚单位以非共价键连接才具有生物活性。β亚单位基因位于第1号染色体。人体下丘脑神经元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进垂体TSH的合成和释放。 TSH作用主要包括⑴刺激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释放,⑵促进甲状腺细胞增生、肥大。由于血液中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浓度的变化,对腺垂体TSH的分泌起反馈性调节作用。如当血液中T3、T4浓度增高可抑制垂体TSH的产生,反之则促进垂体TSH合成和分泌。T3是通过与TSH细胞核的T3受体结合,发挥抑制作用。T4在下丘脑和垂体需要转换为T3后再发挥抑制作用。一方面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促进性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到T3、T4反馈性的抑制性影响,两者互相拮抗,它们组成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

    作者:胡杰群(综述);张青(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PH4)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佐治手足口病神经系统受累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PH4)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佐治手足口病神经系统受累期治疗效果。方法将56例手足口病神经受累期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9例,对照组27例,治疗组用甘露醇脱水降颅压及刊巴韦林,α-干扰素抗病毒、基础上加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PH4)及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治疗组在退热、肢体抖动消失、口腔、手掌足底皮疹消退,住院天数等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PH4)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佐治手足口病神经受累期疗效较好,安全性较好,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许景怀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本刊公告

    作者:江西医药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眼内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1例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眼内植入术适用于降眼压药物或传统手术治疗失败的青光眼患者,包括:药物控制眼压失败的青光眼、既往抗青光眼手术失败的青光眼、无晶体眼或假晶体眼的滤过手术、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炎性控制后的葡萄膜炎性青光眼、炎症缓解后的外伤性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1]。我院近来开展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眼内植入术治疗既往药物控制眼压失败的开角型青光眼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国芬;赵成;权卫;陈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50例腔内治疗报告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的腔内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和气压弹道或钬激光碎石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50例,年龄62-88岁,平均75.5岁;疗程1-10年,平均6年。B超测定前列腺体积32-75ml,平均48ml,残余尿量60-500ml,平均180ml,膀胱结石48例为阳性结石,直径0.8-4.5cm,其中单发结石28例,多发结石22例。结果50例均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同期行气压弹道或钬激光碎石,均一次手术成功,其中前列腺汽化电切时间30-80min,平均50min;碎石时间15-100min,平均45min。术后出现暂时性尿失禁1例,尿道外口狭窄1例,无其他并发症,无结石残留。结论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同期气压弹道或钬激光碎石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安全、有效和经济。

    作者:肖维荃;邹安荣;刘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俯卧位通气联合肺复张治疗对重症ARDS患者氧合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比较重症ARDS患者在不同体位下进行肺复张治疗的效果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的重症ARDS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俯卧位组和仰卧位组,两组患者均通过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其中俯卧位组在入组后立即进行俯卧位通气。两组患者均接受肺复张治疗,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呼吸机设置、动脉血气分析及28d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控制性肺膨胀法进行肺复张后均能提高患者的氧合指数,但俯卧位组改善更显著(P<0.05)。俯卧位组的28d病死率及机械通气时间也显著降低(P<0.001),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仰卧位组高(P<0.001)。结论俯卧位通气联合肺复张治疗能改善重症ARDS患者的氧合及预后。

    作者:贺慧为;杨春丽;陈志;卢院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NGF调控RSV感染大鼠IL-17的表达变化

    目的:探讨IL-17在RSV感染大鼠中的表达变化及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其调控效应。方法1周龄SD雄性乳鼠共30只,区组随机均分为对照组、RSV感染组和抗NGF抗体组,每组10只。 RSV感染组采用每周1次RSV滴鼻法复制RSV感染模型。抗NGF抗体组先腹膜腔内注射山羊抗大鼠β-NGF抗体,3h后按照RSV感染组相同的方法进行RSV感染。第8周对3组大鼠进行ELISA 检测血清NGF 和IL-17浓度变化并对3组大鼠 NGF 和 IL-17浓度行相关性分析。结果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RSV组血清NGF浓度显著升高(P<0.05),抗体组和对照组血清NGF浓度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RSV组血清IL-17显著增高(P<0.05),而抗体组与对照组血清IL-17无显著变化。血清NGF蛋白水平与血清IL-17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739,P<0.01)。结论 IL-17参与RSV感染大鼠发病过程,NGF升高可促进IL-17分泌并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

    作者:李秋根;汪俊;王爱平;夏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的对比分析

    目的:评价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选择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将其均分为氨茶碱组与多索茶碱组,分别用氨茶碱和多索茶碱。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多索茶碱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高于氨茶碱组治疗总有效率74.0%(P<0.01),FEV1、FVC、VC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结论采用多索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果好。

    作者:童国强;熊小明;罗于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老年人臂间血压差值对心血管疾病预后价值的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人臂间血压差值(IAD)预测心脑血管病的预后价值。方法对南昌市西湖区系马桩社区50-75岁居民中的高危人群1968例进行双臂间血压的测量,对入选的251例高IAD患者作为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进行主要终点即全因死亡,心脑血管病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及次要终点即心脑肾疾病住院情况进行随访3年。结果实验组251例高臂间血压差值(IAD≥10mmHg)患者的主要终点事件及次要终点事件远远大于对照组。结论臂间血压差异可以作为一项简便经济而有价值的心脑血管病事件的预测指标。

    作者:陶雪花;王永斌;苏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杜仲叶总提取物治疗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杜仲叶总提取物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模型的骨代谢调节作用机制。方法4月龄雌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生理盐水灌胃)、去卵巢对照组(OP组,生理盐水灌胃)、雌二醇组(Estrogen组,雌二醇水溶液灌胃)、杜仲叶总提取物组(DZ组,杜仲叶总提物水溶液灌胃)。各组治疗3个月后,通过眼眶采血,测定血清中Ca2+、P3+和ALPase活力。并取大鼠的股骨和胫骨,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结果血清中Ca2+、P3+和ALPase活力,DZ组与OP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股骨和胫骨BMD,DZ组与OP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杜仲叶总提取物可以改善OP模型动物骨代谢,增加骨质疏松模型动物的骨密度,减少骨破坏,加强骨稳定,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症。

    作者:饶华;徐贤柱;王曼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Modic I型椎体终板骨软骨炎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Modic I型椎体终板骨软骨炎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43例椎体终板炎(I型)患者的MRI资料,其中颈椎10例,腰椎33例,均行MRI平扫,3例加做MRI增强,进行。结果43例中,共累及76个椎体终板,45个椎体终板MRI表现较典型,呈境界清楚条带状长T1长T2信号,或长T1混杂T2信号,压脂序列为高信号,31个椎体终板MRI表现为边缘不清大片状或局限性三角形、半圆形信号异常,3例增强扫描病变均有强化。结论 MRI是诊断椎体终板炎的佳检查方法,Modic I型椎体终板炎的MRI表现虽复杂多样,但也有其特点,诊断时需仔细观察并密切结合临床。

    作者:杨勤顺;韩仁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超长方案降调节对多囊卵巢综合症不孕患者行IVF结局的影响

    目的:比较超长方案降调节和常规长方案降调节,在PCOS不孕症患者行IVF-ET治疗中对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到2013年1月间我院生殖中心收治行IVF的659例促排周期的PCOS患者,按降调节方案分为395例超长方案降调节组(A组)和264例常规长方案组(B组)。比较两组间临床和结局相关指标。结果⑴两组在年龄和不孕年限及基础性激素血值上比较均无差异。⑵IVF治疗中相关指标比较,两组HCG日E2水平、OHS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组在Gn总量(2509.87±1588.57)IU和(2173.82±827.10)IU、Gn天数(13.14±2.81)d和(11.13±2.24)d、HCG日内膜厚度(10.40±2.45)mm和(9.71±2.10)mm、获卵数(21.43±10.74)枚和(16.95±8.6)枚、全胚冷冻率(35.64%和20.55%)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 HCG 日 LH(0.62±1.14)IU/L 和(0.85±0.68)IU/L、血清孕酮(P)水平(4.99±2.64)nmol/l 和(5.47±2.70)nmol/l、受精率(67.42%和70.34%)、优胚率(40.91%和43.01%)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⑶两组移植后比较,两组移植胚胎数、多胎率、流产率、宫外孕率和全胚冷冻后冻融胚胎移植(freezing-embryo transfer,FET)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组临床妊娠率(60.0%和56.84%)、种植率(43.47%和39.70%)均要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长方案降调节与常规长方案相比,能够很好的控制COH过程中LH的分泌,降低HCG日P水平的升高,增加HCG日子宫内膜的厚度,提高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

    作者:李游;伍琼芳;易迎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3.0T磁共振在乳腺疾病检查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方法使用西门子3.0T磁共振仪和8通道乳腺线圈对32例乳腺疾病患者进行平扫加增强检查。结果所有患者诊断均结合平扫T1、T2、DWI及增强图像进行分析其病变的信号变化,并测量DWI-ADC值,24例良性患者在(1.82±0.30)×10-3mm2/s,8例恶性患者在(1.010±0.16)×10-3mm2/s;绘制DCE-TIC曲线,32例患者Ⅰ型20例,Ⅱ型5例,Ⅲ型7例;计算DWI-ADC值与病理诊断符合率(χ2=6.710,P<0.01),有统计学意义;比较DCE-TIC结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χ2=4.270,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3.0T磁共振检查乳腺病变,对确诊良、恶性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须在平扫基础上结合DWI和DCE来进行分析,才能增加诊断准确率。

    作者:钟美花;易本清;吕敦召;杨志宏;张佳;朱少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超普疝装置经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修补的治疗理会

    目的:探讨超普疝装置治疗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运用超普疝装置治疗腹股沟疝共56例临床资料。结果56例患者手术时间55-85min,平均66min,术后有尿潴留10例,阴囊积液4例,无切口感染。随访1-1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超普疝装置经腹膜前间隙修补术是腹股沟疝治疗的理想术式。

    作者:勒世联;邓鹏;周启旭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宫颈钳夹术联合欣母沛治疗顽固性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宫颈钳夹术联合欣母沛治疗顽固性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05例顽固性产后出血随机分欣母沛组52例、宫颈钳夹术联合欣母沛组53例,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宫颈钳夹术联合欣母沛组显效、总有效例数及总有效率高于欣母沛组;严重产后出血例数、介入治疗的例数少于欣母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达到90%。结论宫颈钳夹术联合欣母沛治疗顽固性宫缩乏力产后出血,操作简单,止血迅速可靠,能减少严重产后出血发生,同时减少患者的创伤。

    作者:程腊花;邹卫;缪丽珍;诸丰英;曾晓明;郑九生;胡兰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