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本刊公告

江西医药编辑部

关键词:
摘要: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超普疝装置经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修补的治疗理会

    目的:探讨超普疝装置治疗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运用超普疝装置治疗腹股沟疝共56例临床资料。结果56例患者手术时间55-85min,平均66min,术后有尿潴留10例,阴囊积液4例,无切口感染。随访1-1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超普疝装置经腹膜前间隙修补术是腹股沟疝治疗的理想术式。

    作者:勒世联;邓鹏;周启旭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健康体检者糖尿病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赣州市健康体检糖尿病(DM)检出率及其主要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7月-2012年6月在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具有完整资料的1626例健康体检人群体格检查、B超、血脂检测的结果。结果共60例DM患者,检出率为3.7%,其中男31例,检出率5.3%,女29例,检出率为2.8%;年龄(P<0.01,OR=1.662)、脂肪肝(P<0.05,OR=2.133)是DM的危险因素。结论 DM检出率为3.7%,低于2007年-2008年全国DM患病率。高龄与脂肪肝是DM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宁;袁招红;吴桂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Caspase-3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Caspase-3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妊娠者30例(对照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30例(实验组)胎盘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探讨Caspase-3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结果 Caspase-3在实验组胎盘组织中明显高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t=7.52,P<0.05);Caspase-3阳性表达率随病情加重而显著增高。结论 Caspase-3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高表达,可能上调合体滋养细胞的凋亡而参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李莉;郑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65例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65例急性阑尾炎病例的声像图表现。结果65例急性阑尾炎病例,术前超声诊断提示急性阑尾炎63例,诊断符合率97%;超声误诊为右输卵管炎性包块1例,占1.5%;超声漏诊1例,占1.5%。结论超声对急性阑尾炎检查准确率高,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建云;易永忠;林晓清;夏润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尘肺咯血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尘肺咯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尘肺引起咯血的53例患者(观察组)以及53例单纯进行药物止血的患者(对照组)的止血效果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咯血及止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止血治疗的显效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均<0.01),且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尘肺引起咯血的止血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尤其适合在药物止血效果不佳的情况下使用。

    作者:黄建华;农雪萍;陈艳玲;黄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医源性肝外胆管重度缺损早期对端吻合体会

    目的:探讨医源性肝外胆管损伤早期修复和胆管重度缺损对端吻合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13年9月36例医源性肝外胆管损伤手术修复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修复手术均在术中及术后早期完成。行胆管单纯修补11例,胆管修补+胆管支撑引流9例,胆管空肠吻合3例,胆管对端吻合13例。2例术后发生短时间胆漏,随访3个月-5年,均健康生活,无胆管炎及梗阻性黄疸发生。结论提高主动防范的警惕性是预防医源性胆道损伤的重要措施;医源性肝外胆管损伤的早期修复、胆管重度缺损的对端吻合是可行的。

    作者:丁金火;曾广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宫颈钳夹术联合欣母沛治疗顽固性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宫颈钳夹术联合欣母沛治疗顽固性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05例顽固性产后出血随机分欣母沛组52例、宫颈钳夹术联合欣母沛组53例,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宫颈钳夹术联合欣母沛组显效、总有效例数及总有效率高于欣母沛组;严重产后出血例数、介入治疗的例数少于欣母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达到90%。结论宫颈钳夹术联合欣母沛治疗顽固性宫缩乏力产后出血,操作简单,止血迅速可靠,能减少严重产后出血发生,同时减少患者的创伤。

    作者:程腊花;邹卫;缪丽珍;诸丰英;曾晓明;郑九生;胡兰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泛影葡胺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在粘连性小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泛影葡胺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在粘连性小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意义。方法对2007年3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进行泛影葡胺治疗。在其中非手术治疗成功的病例中随机分为两组,继续肠外营养组(parenteral nutrition,PN)和早期肠内营养组(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腹泻的发生率,住院天数及总住院费用和营养学指标及生化水平变化。结果两组病例在腹泻发生例数及比例,住院天数上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但EEN组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PN组(P<0.05)。 EEN组患者在分组治疗第7d后或出院时的前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与PN组同时期治疗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蛋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EN组的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在分组治疗后的第2d,与PN组同时期治疗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在经泛影葡胺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非手术成功病例中的应用是安全的,可以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和改善营养状况。

    作者:刘晓平;苏晋捷;曾祥福;廖传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妊娠期合并尖锐湿疣64例治疗分析

    目的:比较妊娠期合并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并确诊的妊娠期发生的CA患者64随机均分为A、B两。 A组采用CO2激光治疗,B组采用50%三氯醋酸外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治愈率、复发率及分娩情况。结果治疗后随访3个月,A组治愈29例(90.63%),复发3例(9.37%);B组治愈28例(87.50%),复发2例(7.43%)。2种方法治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B组较A组低(χ2=8.36,P<0.05)。两组随访3个月均未发生流产、胎儿死亡和其他特殊并发症。结论 CO2激光和50%三氯醋酸局部药物治疗妇娠期CA均安全可靠,治愈率高,但50%三氯醋酸复发率较低。

    作者:周丽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的对比分析

    目的:评价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选择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将其均分为氨茶碱组与多索茶碱组,分别用氨茶碱和多索茶碱。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多索茶碱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高于氨茶碱组治疗总有效率74.0%(P<0.01),FEV1、FVC、VC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结论采用多索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果好。

    作者:童国强;熊小明;罗于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52例体会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对接受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的52例复杂性肾结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肾盂单发铸形结石31例、多发性结石17例、肾窦内肾盂肾盏均有结石4例,结石体积约3×7×4-6×2×5cm3,采用B超定位,B超动态下肾穿建立经皮肾镜操作通道,钬激光碎石机用于粉碎结石。结果52例患者均为单通道取石,一期取净结石31例,二期取净结石13例,除1例脓尿、糖尿病患者一期取石术后,2周后切除患肾,其中肾盂单发铸形结石一期取净结石28例,结石取净率90.3%(28/31),余下3例行ESWL治疗,1月后结石排净。所有患者均解除了肾盂梗阻。结论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具有结石清除率高、安全的特点。

    作者:方谦;张中华;刘云;刘军华;谢文虎;黎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不同浓度的右美托咪啶对老年腰椎手术患者机体氧化应激与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的右美托咪定对行腰椎手术老年患者机体氧化应激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行腰椎手术病人,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C组)、0.5μg/kg右美托咪定组(D1组)、1.0μg/kg右美托咪啶(D2组),常规麻醉诱导和维持,手术结束送PACU。全程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在手术前(T0)、手术开始2h(T1)、手术结束24h(T2)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超氧阴离子(O2-)、羟自由基(O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测法(MMSE)评估患者术前1d和术后2d认知状态,评定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结果3组病人围手术期生命体征平稳,D2组比D1组和C组的心动过缓发生率增加。与T0时点相比,三组在T1时点的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丙二醛值明显增加,SOD值明显降低;与T1时点相比,三组在T2时点的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丙二醛值明显降低,P组与D组的SOD值明显增加;与C组相比,D1组和D2组在T1和T2时点的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丙二醛值明显降低,SOD明显增加;D2组趋势更显著;通过MMSE评定,对照组7例发生POCD(35%),D1组2例发生POCD(10%),D2组0例发生POCD(0%);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具有抗氧化性,随浓度增加效果增强,进而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

    作者:张国兴;蔡俊赢;汤微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颅内未破裂巨大动脉瘤介入治疗1例

    1病例介绍患者,女,47岁。因左眼运动障碍1年余,肿胀1d入院。患者于2012年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球外展障碍,视物模糊,在当地医院就诊行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未予重视;今年4月4日出现左眼红肿,逐渐加重,再次在当地医院复查头颅CT 提示左中颅窝占位,遂至我院就诊。入院体格检查:T37.0℃,P92次/min,R20次/min,BP144/102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两肺呼吸音清,心律齐,腹平坦,无压痛、反跳痛;专科情况:神志清楚,应答切题,右侧瞳孔直径2.5mm,对光反应灵敏,左侧眼睑肿胀,瞳孔直径约3.0mm,对光反应消失,颈软,四肢活动良好,肌力、肌张力正常,无其他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我院血常规提示RBC3.32×1012/L(3.68-5.13×1012/L),Hb90g/L(110-160g/L)。

    作者:王楠斐;钟天英;周小兵;赵业禹;邹安琪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NGF调控RSV感染大鼠IL-17的表达变化

    目的:探讨IL-17在RSV感染大鼠中的表达变化及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其调控效应。方法1周龄SD雄性乳鼠共30只,区组随机均分为对照组、RSV感染组和抗NGF抗体组,每组10只。 RSV感染组采用每周1次RSV滴鼻法复制RSV感染模型。抗NGF抗体组先腹膜腔内注射山羊抗大鼠β-NGF抗体,3h后按照RSV感染组相同的方法进行RSV感染。第8周对3组大鼠进行ELISA 检测血清NGF 和IL-17浓度变化并对3组大鼠 NGF 和 IL-17浓度行相关性分析。结果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RSV组血清NGF浓度显著升高(P<0.05),抗体组和对照组血清NGF浓度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RSV组血清IL-17显著增高(P<0.05),而抗体组与对照组血清IL-17无显著变化。血清NGF蛋白水平与血清IL-17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739,P<0.01)。结论 IL-17参与RSV感染大鼠发病过程,NGF升高可促进IL-17分泌并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

    作者:李秋根;汪俊;王爱平;夏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FLT3-ITD突变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FLT3-ITD基因突变在AM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2年3月期间诊断为AM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3例初治AML患者,FLT3-ITD基因突变突变率为17.5%;FLT3-ITD阳性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幼稚细胞和骨髓原始细胞数显著高于FLT3-ITD阴性组,DFS、OS较阴性组明显缩短。结论FLT3-ITD阳性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高原始细胞,低DFS、OS。

    作者:齐凌;黄瑞滨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慢性心力衰竭外周血单核细胞PPARγ的表达及与血浆HsCRP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及其与血浆HsCR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CHF患者65例(心功能Ⅱ级22例,心功能Ⅲ级25例,心功能Ⅳ级18例),正常对照组20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Hs-CR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TNF-α、IL-6浓度,qRT-PCR方法测定单核细胞中PPARγ表达,并对单核细胞中PPARγ表达和血浆Hs-CRP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CHF患者血浆中Hs-CRP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CHF患者单核细胞培养上清液TNF-α、IL-6较对照组升高(P<0.05);CHF患者单核细胞中PPARγ表达较对照组下降(P<0.05),并且与血浆中Hs-CRP水平呈负相关(r=-0.641,P<0.01)。结论 CHF患者单核细胞中PPARγ表达下降,其可能参与了CHF的炎症与抗炎失衡进程。

    作者:颜程光;陈添华;黄贵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尿动力学检查在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76例临床诊断为膀胱过度活动症女性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的资料。结果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尿流率检查曲线不稳定,充盈性膀胱测压可见膀胱压力波动不稳定,部分患者可见急迫性尿失禁。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可为膀胱过度活动症诊断提供客观资料。

    作者:唐青;吴奇;付强;曾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维生素D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研究进展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s)主要包括Graves病(GD)和桥本氏甲状腺炎(HT),是以甲状腺自身相关抗原暴露激活的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维生素D为开环甾类激素,可以从食物中摄取,也可以由皮肤中的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异构而成。维生素D,首先经肝细胞线粒体内的羟化酶羟化形成25(OH)D3(维生素D在血液中的主要循环形式),再经过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羟化酶作用,终转化成具有生物活性的1,25(OH)2 D3。过去一直认为25(OH)D3的进一步羟化都是在肾脏完成的,但近年的一些研究发现,后一步的羟基化在非肾脏组织中也能进行,如活化的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等[1],这与AITDs 又有何联系?真如Waterhouse等[2]认为低维生素D水平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AITDs)的结果吗?本文就维生素D与AITDs相关研究作如下综述。

    作者:宣凌燕;赖晓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胃肠道间质瘤42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复习42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资料,观察肿瘤组织形态学及其免疫表型。结果42例胃肠道间质瘤中,男23例,女19例,平均年龄53.4岁,临床多表现腹痛,腹胀,反复黑便等消化道症状,肿块边界清楚,肿瘤细胞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免疫组化表型:CD117阳性37例,CD34阳性35例,Vim阳性41例,Ki-67阳性7例,HHF阳性8例,S-100阳性2例,EMA阳性0例。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是消化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好发于胃、小肠,其次是直肠、结肠、食管,极少数可发生于肠系膜、腹膜后。 CD117和CD34阳性表达是确诊GIST有价值依据。 GIST的恶性程度与肿瘤大小,核分裂象数密切相关。

    作者:何蓉;陈建萍;李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老年人臂间血压差值对心血管疾病预后价值的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人臂间血压差值(IAD)预测心脑血管病的预后价值。方法对南昌市西湖区系马桩社区50-75岁居民中的高危人群1968例进行双臂间血压的测量,对入选的251例高IAD患者作为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进行主要终点即全因死亡,心脑血管病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及次要终点即心脑肾疾病住院情况进行随访3年。结果实验组251例高臂间血压差值(IAD≥10mmHg)患者的主要终点事件及次要终点事件远远大于对照组。结论臂间血压差异可以作为一项简便经济而有价值的心脑血管病事件的预测指标。

    作者:陶雪花;王永斌;苏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