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郑丹
目的:探索以外周血白细胞表达的CD64水平结合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NAP)3种指标对发热性疾病进行鉴别的手段。方法针对发热的患者,在进行治疗之前,取其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细胞表达的CD64水平,并同时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CRP及NAP积分,同时辅以病原学培养及影像学等,综合观察发热病人上述指标的变化,以寻找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之间的实验室差异。结果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将导致CD64、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CRP、NAP积分将明显升高,部分非感染因素引起的发热中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NAP积分可能升高,但CD64及CRP均无明显升高;并且,上述指标升高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因素无直接相关。结论 CD64是感染及非感染性发热良好的鉴别指标,结合CRP等其他指标将更好地对发热的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朱锐锋;胡喜梅;周水阳;包维莺;柯金;范燕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FLT3-ITD基因突变在AM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2年3月期间诊断为AM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3例初治AML患者,FLT3-ITD基因突变突变率为17.5%;FLT3-ITD阳性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幼稚细胞和骨髓原始细胞数显著高于FLT3-ITD阴性组,DFS、OS较阴性组明显缩短。结论FLT3-ITD阳性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高原始细胞,低DFS、OS。
作者:齐凌;黄瑞滨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赣州市健康体检糖尿病(DM)检出率及其主要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7月-2012年6月在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具有完整资料的1626例健康体检人群体格检查、B超、血脂检测的结果。结果共60例DM患者,检出率为3.7%,其中男31例,检出率5.3%,女29例,检出率为2.8%;年龄(P<0.01,OR=1.662)、脂肪肝(P<0.05,OR=2.133)是DM的危险因素。结论 DM检出率为3.7%,低于2007年-2008年全国DM患病率。高龄与脂肪肝是DM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宁;袁招红;吴桂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开阔的国际视野、深厚的学术积淀、专业的编辑加工,助每位作者的专业声望快速提升,助每篇论文质量更上一层楼;强大的编委队伍、完善的审稿制度、严谨的学术作风,保障准确快速审查,保障公平公正录取。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白介素17(IL-17)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过敏性紫癜皮肤型(HSP)组30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组30例,健康对照组30例。抽取外周血采用ELISA法检测IL-17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数。 HSP组和HSPN组在急性发作时、治疗前抽血检测IL-17水平和Th17细胞数。结果 HSP组和HSPN组患儿外周血Th17细胞数及IL-17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均<0.05),但HSPN组患儿Th17细胞数和IL-17水平与HSP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血浆IL-17水平增高,Th17细胞功能增强;Th17细胞和IL-17共同参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血浆IL-17水平是HSP活动的指标之一,并且可能成为HSP早期的重要生物学标记。
作者:苗静;周俊霖;彭晓杰;郑卫民;傅睿;黄玉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延期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5月-2011年10月收治25例高能量损伤Pilon骨折患者,根据Rüedi-Allgower分型,Ⅱ型9例,Ⅲ型16例。急诊行跟骨牵引或石膏托外固定,待7-12d肿胀消退后,行有限切开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3-34个月,平均2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6周。按照Teeny和Wiss等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分:优13例,良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4%,无钉道感染。结论延期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能有效降低软组织并发症,稳定关节,恢复下肢力线,促进骨折愈合。
作者:赵国红;谢振军;廖忠林;孙华伟;郑竟舟;邓小兵;邓名山;赵建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的右美托咪定对行腰椎手术老年患者机体氧化应激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行腰椎手术病人,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C组)、0.5μg/kg右美托咪定组(D1组)、1.0μg/kg右美托咪啶(D2组),常规麻醉诱导和维持,手术结束送PACU。全程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在手术前(T0)、手术开始2h(T1)、手术结束24h(T2)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超氧阴离子(O2-)、羟自由基(O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测法(MMSE)评估患者术前1d和术后2d认知状态,评定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结果3组病人围手术期生命体征平稳,D2组比D1组和C组的心动过缓发生率增加。与T0时点相比,三组在T1时点的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丙二醛值明显增加,SOD值明显降低;与T1时点相比,三组在T2时点的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丙二醛值明显降低,P组与D组的SOD值明显增加;与C组相比,D1组和D2组在T1和T2时点的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丙二醛值明显降低,SOD明显增加;D2组趋势更显著;通过MMSE评定,对照组7例发生POCD(35%),D1组2例发生POCD(10%),D2组0例发生POCD(0%);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具有抗氧化性,随浓度增加效果增强,进而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
作者:张国兴;蔡俊赢;汤微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技术日趋成熟,为愈来愈多的患者及医师所接受。儿童先心病的介入治疗有其区别于成人的不同特点,心血管腔小、心脏瓣膜及瓣下组织脆弱,易发生医源性损害。随着手术复杂程度、手术数量的增加及对疾病认识的提高,瓣及瓣下结构损伤的并发症时有报道,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1]。
作者:段君凯;许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杜仲叶总提取物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模型的骨代谢调节作用机制。方法4月龄雌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生理盐水灌胃)、去卵巢对照组(OP组,生理盐水灌胃)、雌二醇组(Estrogen组,雌二醇水溶液灌胃)、杜仲叶总提取物组(DZ组,杜仲叶总提物水溶液灌胃)。各组治疗3个月后,通过眼眶采血,测定血清中Ca2+、P3+和ALPase活力。并取大鼠的股骨和胫骨,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结果血清中Ca2+、P3+和ALPase活力,DZ组与OP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股骨和胫骨BMD,DZ组与OP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杜仲叶总提取物可以改善OP模型动物骨代谢,增加骨质疏松模型动物的骨密度,减少骨破坏,加强骨稳定,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症。
作者:饶华;徐贤柱;王曼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臂间血压差值(IAD)预测心脑血管病的预后价值。方法对南昌市西湖区系马桩社区50-75岁居民中的高危人群1968例进行双臂间血压的测量,对入选的251例高IAD患者作为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进行主要终点即全因死亡,心脑血管病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及次要终点即心脑肾疾病住院情况进行随访3年。结果实验组251例高臂间血压差值(IAD≥10mmHg)患者的主要终点事件及次要终点事件远远大于对照组。结论臂间血压差异可以作为一项简便经济而有价值的心脑血管病事件的预测指标。
作者:陶雪花;王永斌;苏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选择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将其均分为氨茶碱组与多索茶碱组,分别用氨茶碱和多索茶碱。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多索茶碱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高于氨茶碱组治疗总有效率74.0%(P<0.01),FEV1、FVC、VC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结论采用多索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果好。
作者:童国强;熊小明;罗于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总结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及诊治进行分析。结果50例经内科治疗痊愈,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者留置胸腔引流管时间2-33d,平均9.48d;3例内科治疗失败,转入外科手术治疗痊愈;3例因合并纵隔气肿、上消化道出血、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而死亡。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临床以呼吸困难加重为主要表现,结合胸部X线或CT检查可以确诊;根据病情给予实行胸腔穿刺术或胸腔闭式引流等综合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邹怀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作者:江西医药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方法使用西门子3.0T磁共振仪和8通道乳腺线圈对32例乳腺疾病患者进行平扫加增强检查。结果所有患者诊断均结合平扫T1、T2、DWI及增强图像进行分析其病变的信号变化,并测量DWI-ADC值,24例良性患者在(1.82±0.30)×10-3mm2/s,8例恶性患者在(1.010±0.16)×10-3mm2/s;绘制DCE-TIC曲线,32例患者Ⅰ型20例,Ⅱ型5例,Ⅲ型7例;计算DWI-ADC值与病理诊断符合率(χ2=6.710,P<0.01),有统计学意义;比较DCE-TIC结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χ2=4.270,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3.0T磁共振检查乳腺病变,对确诊良、恶性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须在平扫基础上结合DWI和DCE来进行分析,才能增加诊断准确率。
作者:钟美花;易本清;吕敦召;杨志宏;张佳;朱少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的腔内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和气压弹道或钬激光碎石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50例,年龄62-88岁,平均75.5岁;疗程1-10年,平均6年。B超测定前列腺体积32-75ml,平均48ml,残余尿量60-500ml,平均180ml,膀胱结石48例为阳性结石,直径0.8-4.5cm,其中单发结石28例,多发结石22例。结果50例均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同期行气压弹道或钬激光碎石,均一次手术成功,其中前列腺汽化电切时间30-80min,平均50min;碎石时间15-100min,平均45min。术后出现暂时性尿失禁1例,尿道外口狭窄1例,无其他并发症,无结石残留。结论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同期气压弹道或钬激光碎石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安全、有效和经济。
作者:肖维荃;邹安荣;刘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妊娠期合并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并确诊的妊娠期发生的CA患者64随机均分为A、B两。 A组采用CO2激光治疗,B组采用50%三氯醋酸外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治愈率、复发率及分娩情况。结果治疗后随访3个月,A组治愈29例(90.63%),复发3例(9.37%);B组治愈28例(87.50%),复发2例(7.43%)。2种方法治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B组较A组低(χ2=8.36,P<0.05)。两组随访3个月均未发生流产、胎儿死亡和其他特殊并发症。结论 CO2激光和50%三氯醋酸局部药物治疗妇娠期CA均安全可靠,治愈率高,但50%三氯醋酸复发率较低。
作者:周丽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宜春市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信息化建设前后接种信息资料。结果2006年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前宜春市适龄儿童建卡率为95.59%,其中常住儿童建卡率95.99%,流动儿童建卡率82.50%;适龄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为92.90%,加强免疫接种率为81.07%;2006年适龄儿童建卡重卡率为27.35%。2012年100%的儿童预防接种门诊完成信息化建设,共635862例适龄儿童建立接种档案,总建卡率99.94%,其中常住儿童建卡率99.97%,流动儿童建卡率99.13%,与信息化管理前比较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4233.09,P<0.05;χ2=4136.43,P<0.05)。2012年适龄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为99.65%,加强免疫接种率99.27%,与信息化管理前比较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0690.02,P<0.05;χ2=85705.83,P<0.05)。2012年适龄儿童建卡重卡率为2.96%较2006年下降89.18%。结论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的共享与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及管理水平;提高了建卡率及接种率,并解决了异地接种问题,同时有效地防止漏种、错种和重复接种。
作者:刘莉红;谢国春;李世亮;邓丽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及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江西省德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并将其作为观察组;另外随机选取100例健康体检的非脂肪肝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血脂、血糖及肝功能指标之间的差异,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糖(GLU)、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3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脂肪肝与血脂、血糖、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密切相关,血脂、血糖及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脂肪肝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世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3'-大豆苷元磺酸钠抗谷氨酸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损伤模型,分别给予3.0、10.0μmol/ml的3'-大豆苷元磺酸钠干预,采用MTT法检测PC12细胞活力;同时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的含量。结果3.0、10.0μmol/ml的3'-大豆苷元磺酸钠能提高谷氨酸引起的PC12细胞的存活率;3.0、10.0μmol/ml的3'-大豆苷元磺酸钠能抑制由谷氨酸引起的乳酸脱氢酶活性;3.0、10.0μmol/ml的3'-大豆苷元磺酸钠能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降低丙二醛含量。结论3'-大豆苷元磺酸钠对谷氨酸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由谷氨酸引起的乳酸脱氢酶活性,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降低丙二醛含量有关。
作者:郭春钰;曾靖;黎晓;黄志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Modic I型椎体终板骨软骨炎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43例椎体终板炎(I型)患者的MRI资料,其中颈椎10例,腰椎33例,均行MRI平扫,3例加做MRI增强,进行。结果43例中,共累及76个椎体终板,45个椎体终板MRI表现较典型,呈境界清楚条带状长T1长T2信号,或长T1混杂T2信号,压脂序列为高信号,31个椎体终板MRI表现为边缘不清大片状或局限性三角形、半圆形信号异常,3例增强扫描病变均有强化。结论 MRI是诊断椎体终板炎的佳检查方法,Modic I型椎体终板炎的MRI表现虽复杂多样,但也有其特点,诊断时需仔细观察并密切结合临床。
作者:杨勤顺;韩仁江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