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9-2012年江西省哨点医院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分析

颜玮;朱丽萍;陈轶英;吉路;刘杰;何军荣

关键词:伤害, 监测, 哨点, 医院
摘要:目的了解我省居民伤害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2009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首次就诊的伤害病例进行分析,资料来源于江西省3家不同级别伤害监测哨点医院.结果2009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共监测报告伤害病例28503例,男女性别比为1.7:1,其中年龄大为97岁,小为0岁,平均年龄为39.1岁,伤害发生以45-64岁年龄组多(33.9%).伤害发生原因前三位分别为跌倒/坠落,道路交通伤和钝器伤.伤害多发于7:00-11:00和14:00-18:00.伤害发生地点男性以公路/街道为主(34.1%),而女性以家中为主(44.7%).2009-2012年,伤害病例主要以非故意伤害(分别为94.5%、94.6%、96.2%和95.5%)、轻度伤害(分别为80.3% 、74.9% 、75.2%和76.1%)为主.伤害结局以治疗后回家为主(分别为83.1%、76.3%、78.8%和80.6%).结论2009-2012年,江西省伤害监测点伤害发生男性多于女性,主要伤害原因为跌倒/坠落、道路交通伤和钝器伤,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伤害的发生.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肝转移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肝转移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肝转移癌患者50例,进行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统计分析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113个结节的完全消融率为91.2%(103/113),局部复发率为7.8%(8/103),未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患者1年和2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2.0%和66.0%.结论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肝转移癌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黄浩;陈茂恩;陈德雄;谭海葵;吕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100例不典型急性肺栓塞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总结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住院并确诊的10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急性肺栓塞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病;(2)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呼吸困难(68例68.0%)为常见症状,其次为肢体肿胀、胸痛、咳嗽、发热等.(3) 81.0%D-二聚体检测阳性,阴性排除误诊率高达19.0%;异常胸部CT表现多样,常见表现为斑片实变(47例52.2%)、胸腔积液(34例37.7%).(4) 32例经历误诊,误诊率为32%.结论急性肺栓塞缺乏典型的临床特点,临床仍易发生误诊、漏诊.

    作者:张心怡;况九龙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食管胃颈部圆形吻合器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食管胃颈部圆形吻合器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1年3月-2012年4月我科收治的168例食管癌患者分为研究组88例,采用食管胃颈部圆形吻合器吻合,对照组80例,采用传统手工方法吻合.结果研究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对照组有1例患者因吻合口瘘围手术期死亡,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162±30)min vs (216±42)min]、术中出血量[(255±25)ml vs(350±20)ml]、总住院时间[(10.3±1.5)d vs (13.1±1.7)d]、住院费用[(2.9±0.4)万元vs(3.7±0.5)万元]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术后颈部切口引流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吻合口瘘发生率(2.27%vs12.5%)、吻合口狭窄发生率(Ovs10.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食管胃颈部圆形吻合器在食管癌切除中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发生率低优点.

    作者:江峰;田卫群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比较右美托咪啶与咪唑安定在臂丛麻醉中的镇静效果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啶与咪唑安定两药物在臂丛麻醉中对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接受神经阻滞手术患者62例,根据术中镇静药的不同分成右美托咪啶组和咪唑安定组.对两组患者麻醉前及用药后多个时点镇静深度比较.结果两组均达到有效镇静,效果满意,且两种方案的镇静效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镇静后30min,咪唑安定组患者的镇静深度要明显低于麻醉前和右美托咪啶组.右美托咪啶组患者的镇静深度为Ramsay评分4分,在整个镇静过程中都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右美托咪啶的镇静效果略强于咪唑安定镇静.

    作者:叶建林;陶晓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高频超声在伴有钙化的甲状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在伴有钙化的甲状腺结节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011年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拟行手术的109例伴有钙化的甲状腺结节患者行超声检查,评估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符合率.结果109个甲状腺钙化结节中,良性结节70个,恶性结节39个.高频超声诊断甲状腺钙化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6.92%、85.71%、75.00%、86.96%、82.57%.结论高频超声对诊断伴有钙化的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曾南萍;曾玲;肖丽敏;祝中荣;张柳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Ⅱ类下颌后缩患者应用Herbst矫治器的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应用Herbst矫治器矫治Ⅱ类下颌后缩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07年2月至2013年1月的50例Ⅱ类下颌后缩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观察组的25例Ⅱ类下颌后缩患者采用Herbst矫治器矫治,对照组的25例Ⅱ类下颌后缩患者采用双骀垫矫治器进行矫治.观察两组Ⅱ类下颌后缩患者的矫治效果.结果两组经过矫治后均取得显著效果,但采用Herbst矫治器矫治的观察组效果优于Herbst矫治器矫治,而且矫治效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于Ⅱ类下颌后缩患者的矫治中,应用Herbst矫治器来进行矫治是佳的选择,而且Herbst矫治器对于青春期患者和不配合矫治的患者以及通过其他矫治器没有矫治好的患者都有着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郑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小剂量舒芬太尼、丙泊酚联合喉表面麻醉在婴幼儿气管异物手术麻醉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小剂量舒芬太尼及丙泊酚联合表面麻醉在小儿气管异物手术麻醉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A-SAI或Ⅱ级行气管异物取出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小剂量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D组)和丙白酚联合表面麻醉对照组(C组)各30例.D组采用舒芬太尼0.1μg/kg、丙泊酚5-8mg/kg·h及2%利多卡因喉表面麻醉,C组采用丙泊酚5-8mg/kg.h及七氟烷吸入麻醉.记录T0(诱导时)、T1(插入硬支气管镜时)、T2(手术中)、T3(退出硬支气管镜时)时的HR、SBP、RR变化,SpO2低于正常及不良反应的例数.结果D组麻醉后的患儿能安全的行气管异物取出术,术中出现呛咳、屏气及体动等不良反应少,血压、HR变化与C组相比相对稳定,均低于C组(p<0.05).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0.1μg/kg),丙泊酚联合表面麻醉用于小儿气管异物手术中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肖煜;胡华琨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环型间断缝合止血在前置胎盘剖宫产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环型间断缝合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时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2011年12月赣州市立医院41例在剖宫产术中因前置胎盘胎盘剥离面出血活跃者采用环型间断缝合止血,观察止血效果.结果41例患者出血均得到满意控制,避免了切除子宫,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环型间断缝合止血简便易行,是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胎盘剥离面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减少了产后大出血的发生率,保留了子宫,保留了患者的生育功能,避免了对产妇心理和生理上的伤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晶;徐娟;李雪年;张吉;余瑛;申昌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松毛虫蛰伤130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松毛虫蛰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景德镇地区2009年至2012年两次松毛虫病大流行期间松毛虫蛰伤接受本治疗方法的130例病例,并对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松毛虫蛰伤收效良好,基本达到短期治愈,治疗期间患者可继续进行生产活动.

    作者:王丽红;黄卫群;余小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地塞米松对溃疡性结肠炎鼠外周血及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及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LPL)凋亡状态,并探讨地塞米松(Dex)对其的影响.方法将45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实验组3组,各15只,模型组及实验组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灌肠制作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动物模型,正常组以生理盐水灌肠作为对照,分离各组大鼠PBL及LPL,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培养72h,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凋亡率,实验组的PBL及LPL再经Dex作用后检测上述指标.结果模型组大鼠LPL在PHA刺激培养72h后凋亡率(5.89±0.65)%较正常组(17.14±1.95)%明显降低,PBL凋亡率(5.28±0.43)%较正常组(6.34±0.71)%两组间无明显差异,实验组PBL(10.85±1.04)%及LPL(15.89±0.65)%凋亡率较模型组增高.结论UC鼠LPL凋亡减少,而PBL无明显凋亡异常,LPL凋亡减少可能同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有关,地塞米松通过促进LPL凋亡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作者:李志晋;詹丽英;胡俊;郑闽;徐燕琴;马春曦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恶性肿瘤晚期并发高钙血症患者的药学监护

    目的探讨肿瘤并发高钙血症患者的药学监护特点.方法10例肿瘤并发高钙血症患者入院后,临床药师对其药物治疗给予药学监护,关注药物的合理使用,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调整.结果10例患者除1例治疗无效死亡外,其余9例经治疗均好转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加强肿瘤并发高钙血症患者的药学监护很有必要.

    作者:査登峰;张华锋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超声测量颈部透明层厚度在唐氏综合征筛查中的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胎儿颈部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厚度在唐氏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从而提高唐氏儿的诊断率.方法与孕11-13+6周测量6376例胎儿颈部透明层厚度,并随诊观察.结果超声检出NT增厚54例,其中染色体畸形47例,唐氏综合征38例,单独进行NT筛查检出唐氏综合征概率大约为70%.结论超声探测NT可提高畸形儿的检出率,对指导优生优育工作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蔡芳萍;高小萌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3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出血迟发性脑水肿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对脑出血病例中出现脑水肿的3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迟发性脑水肿出现及持续的时间、迟发性脑水肿形成的相关因素,以及迟发性脑水肿的治疗情况.结果38例患者中基本治愈36例,好转2例.迟发性脑水肿一般持续至病程的3-4周被完全吸收.结论迟发性脑水肿发生后,多种脱水剂联用,延长脱水剂应用时间往往能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孙建华;丁荣椿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治疗腰椎结核

    目的探讨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治疗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14例单节段腰椎结核患者,男9例,女5例;年龄24-68岁,平均43.5岁;所有患者均行一期后路清创、椎体间局部骨颗粒和自体髂后松质颗粒骨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CT扫描重建评价植骨融合情况,X线侧位片评价手术节段生理弧度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75±35)min,出血量(430±350)ml;所有患者获得12-24个月的随访,平均18.5个月,所有患者均治愈(其中1例术后3个月时切口结核形成窦道,经切口清创、调整抗结核方案后得到治愈);14例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6.7±2.3)个月;腰背痛症状缓解,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术前、术后手术节段前凸角分别为(-9.3±10.9)°和(9.9±3.4)°,后随访时手术节段前凸角为(6.8±2.7)°.结论在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和坚强的椎弓根钉棒固定的前提下,一期后路清创非结构性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安全可行.

    作者:曾会龙;刘志礼;刘家明;何来昌;杨东;龙新华;段满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用Worth四点仪法测定主视眼与裸眼视力及屈光度的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青少年近视人群使用Worth四点仪法测主视眼与裸眼视力及屈光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在我院初次验光的230例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视力矫正前后分别后投放Worth四点视标测量主视眼,分析主视眼与裸眼视力及屈光度的相关关系.结果矫正前Worth四点仪法测得主视眼多为裸眼视力好眼(P<0.05);矫正后Worth四点仪法测得的主视眼与矫正前一致(P<0.05).结论用Worth四点仪法测定主视眼,矫正前后一致,简单方便,可作为一种测定主视眼的方法.

    作者:肖凡;钟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利福平注射液脑室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脑积水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脑室外引流同时注射利福平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并脑积水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60例结核性脑膜炎并脑积水患者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全部病例全身予抗结核治疗和糖皮质激素、脑室引流,治疗组同时脑室内注射利福平.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22例有效,8例无效;对照组14例有效,16例无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内注射利福平可改善患者临床疗效.

    作者:肖绍武;张齐龙;刘子林;章玉坤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体外循环围术期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栓调节蛋白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将20例体外循环手术病例分别在手术开始(T1)、手术结束(T2)、术后1d(T3)、术后3d(T4)、术后7d(T5)共5个时间点采取外周静脉血,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中高敏C反应蛋白、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测定标本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的浓度.结果血浆血栓调节蛋白在T2与T3之间达到高峰,高敏C反应蛋白在T3达峰值,而后均逐渐下降,T5时血栓调节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仍高于T1水平,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调节蛋白与高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516).结论体外循环手术存在全身炎症反应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血小板损伤存在明显正相关.

    作者:程功文;黄纪木;李宝兰;姚传;高华;王一明;徐建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西兰花总黄酮的制备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目的探讨西兰花总黄酮的抗肿瘤活性.方法新鲜西兰花花蕾晒干粉碎后,用超声辅助70%的乙醇提取其中黄酮类成分,然后采用AB-8型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纯化,利用紫外扫描光谱法进行定量鉴定;采用MTT方法检测纯化前后西兰花黄酮类化合物对SMMC-772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使用超声辅助乙醇提取法西兰花黄酮得率为0.1%,粗提物纯度为2.63%,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后纯度为9.28%.结论纯化后的西兰花总黄酮对SMMC772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增强,呈剂量依赖性.西兰花总黄酮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生长.

    作者:方秀兵;黄颖丽;徐国英;张曼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2009-2012年江西省哨点医院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我省居民伤害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2009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首次就诊的伤害病例进行分析,资料来源于江西省3家不同级别伤害监测哨点医院.结果2009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共监测报告伤害病例28503例,男女性别比为1.7:1,其中年龄大为97岁,小为0岁,平均年龄为39.1岁,伤害发生以45-64岁年龄组多(33.9%).伤害发生原因前三位分别为跌倒/坠落,道路交通伤和钝器伤.伤害多发于7:00-11:00和14:00-18:00.伤害发生地点男性以公路/街道为主(34.1%),而女性以家中为主(44.7%).2009-2012年,伤害病例主要以非故意伤害(分别为94.5%、94.6%、96.2%和95.5%)、轻度伤害(分别为80.3% 、74.9% 、75.2%和76.1%)为主.伤害结局以治疗后回家为主(分别为83.1%、76.3%、78.8%和80.6%).结论2009-2012年,江西省伤害监测点伤害发生男性多于女性,主要伤害原因为跌倒/坠落、道路交通伤和钝器伤,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伤害的发生.

    作者:颜玮;朱丽萍;陈轶英;吉路;刘杰;何军荣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cTnI、AST及CK在鉴别诊断大鼠骨骼肌与心肌损伤应用价值的比较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I)在鉴别诊断大鼠骨骼肌与心肌损伤应用价值.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心肌损伤组,单次背部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骨骼肌损伤组,单次单侧胫骨肌注射布比卡因;联合损伤组,单次单侧胫骨肌注射布比卡因及背部皮下异丙肾上腺素;正常对照组,不给予任何药物.予给药后24h,检测血清AST,CK及cTnI,常规HE染色观察骨骼肌和心肌受损情况.结果心肌损伤组和联合损伤组血清cTnI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骨骼肌损伤组(P<0.01),而联合损伤组和心肌损伤组AST与骨骼肌损伤组无明显差异(P>0.05),心肌损伤组CK与骨骼肌损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TnI在鉴别大鼠心肌及骨骼肌损伤上较AST、CK有较高的敏感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误诊及漏诊率.

    作者:杨照新;常鹏环;董战玲;黄绵庆;符健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