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立宇;沈建忠
儿科神经内科患儿病情危重,变化快,病程长,治疗多,存在病情观察难度大,陪伴家属多且情绪易波动,因此护患沟通难度大,护理观察和治疗困难。根据优质服务的需求,我科自2012年3月至8月实行病房护士分层管理,对病人进行责任包干制的全方位护理模式,效果非常显著,得到了病人的好评,同时医生、护士也非常认同这种工作模式[1-3]。
作者:杨小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尿微量白蛋白、血清Cystatin C及VEGF水平在儿童过敏性紫癜早期肾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及健康对照组患儿各50例,分别测定尿微量白蛋白、血清Cystatin C及VEGF水平;探讨其与肾脏损害的相关性。结果紫癜性肾炎组尿微量白蛋白、血清Cystatin及VEGF水平均高于过敏性紫癜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GF与血清Cystatin C、血肌酐及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分析呈正相关关系;肾活检显示,血浆VEGF水平与肾脏病理损害、血管损害呈正相关(r分别为0.712、0.658,P<0.01)。结论尿微量白蛋白、血清Cystatin C及VEGF可以作为早期检测儿童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检测指标。
作者:彭晓杰;黄玉辉;郑卫民;傅睿;李群;苗静;齐海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子宫下段横切口佳缝合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共400例有剖宫产指征的初产妇,年龄在20-28岁之间,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32例,为子宫下段横切口改良式缝合法,对照组168例为子宫下段横切口传统缝合法(连续缝合肌层、内膜、褥式缝合加固浅肌层一层),观察子宫切口缝合时间,术后恶露持续时间、术后42d子宫复旧情况及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剖宫产子宫下段横切口缝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恶露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42d子宫复旧、切口愈合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剖宫产子宫下段横切口改良式缝合法是目前一种理想的缝合方法。
作者:张美华;刘勇;李凤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小儿术后镇痛的效果、运动阻滞情况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I-Ⅱ级择期腹部以下手术的患儿60例,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下进行手术,随机分成两组﹕A组为0.125%罗哌卡因100ml,B组为0.1%罗哌卡因100ml加入舒芬太尼20μg。均用生理盐水配成100ml,以3ml/h的速率硬膜外持续注入,观察术后24h内镇痛效果及术后患儿恶心、呕吐、下肢麻木、头疼、皮肤瘙痒、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果术后镇痛效果B组优良率高于A组。恶心、呕吐、下肢麻木、头疼、皮肤瘙痒、尿潴留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B组的运动阻滞较A组恢复快(P<0.05)。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小儿术后镇痛可提供较好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彭有圣;李慧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萍乡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在早期诊治、规范治疗、家庭支持功能及情绪障碍等方面是否存在城乡差异。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形式收集在萍乡地区行MHD治疗的656例患者的相关信息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本地区MHD患者男女比例为1.28:1;年龄以45-64岁为主;原发病因前三位为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2)在疾病的早期诊治、规范治疗及家庭支持等方面农村患者比率低于城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农村患者情绪障碍发生率亦高于城镇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萍乡地区MHD患者主要患病年龄,男女性别比例,原发病因,均与国内其它地区相似[1];(2)城镇MHD患者在早期诊治、规范治疗及家庭支持功能等方面均优于农村患者。 MHD患者易出现情绪障碍,但城镇与农村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曹珊;陈清萍;熊波;鄢南萍;王稻;田丽娜;金国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regulatory T cell,CD4+CD25+Treg)在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中的变化特性,分析CD4+CD25+Treg细胞在肝癌细胞免疫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本院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分别采集术前7d、术后14d外周血,同时采集本院50例健康体检人群外周血作为对照组,经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统计分析各组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比率。结果(1)术前外周血中CD4+CD25+Treg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CD8+T细胞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CD4+T细胞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术后外周血中CD4+CD25+Treg,CD4+T细胞,CD8+T细胞比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术前与术后外周血中CD4+CD25+Treg、CD8+T细胞比率比较,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CD4+T细胞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CD4+CD25+Treg变化在肿瘤细胞免疫及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淦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卵巢低反应的发生在临床上并不罕见,达9%-24%[1],而且随着生育年龄的推迟,这一比例还将进一步升高。通常我们卵巢对Gn反应差,卵泡少、E2峰值低、Gn用量多、周期取消率高、获卵数少、妊娠率低等认为是卵巢低反应。但是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直至2011年ESHRE共识提出了卵巢低反应诊断标准-博格尼亚标准[2],即至少满足以下3条中的2条:(1)高龄(≥40岁)或存在卵巢反应不良的其他危险因素;(2)前次IVF周期卵巢低反应(常规方案获卵数≤3个);(3)卵巢储备下降(如AFC<5-7个或AMH<0.5-1.1ng/ml)。如果患者不属于高龄或者卵巢储备检查结果正常,大刺激后发生两次卵巢低反应的患者可定义为低反应患者。仅满足1和3,而不满足2的患者定义为预期低反应。卵巢低反应在IVF助孕治疗过程中无论对医生还是患者都是一大挑战。因此,如何改善低反应患者的妊娠结局是生殖医生需要共同解决的难题。目前对于低反应患者的治疗方案很多,常用的包括微刺激方案、拮抗剂方案、自然周期取卵、超长方案及短方案等等。本研究对我院生殖中心3例卵巢低反应患者采用黄体期促排卵并成功妊娠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锦霞;赵琰;聂玲;胡毅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65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等。结果全部患者手术顺利,无1例手术中死亡,术后疗效评定优良率88.7%。术后并发症总共8例,其中胆瘘1例,肺不张肺部感染2例,右膈下感染1例,肝下腹腔感染1例,肝下腹腔感染1例,切口感染4例,结石残留7例,经对症治疗后全部好转。共随访59例,有3例术后复发,2例死亡。结论根据结石的分布或胆管狭窄,不同选择手术方式均可获得较好疗效,但以肝叶切除手术效果好。
作者:李绍员;潘学武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螺旋CT与低场MRI在成人股骨头坏死(ONFH)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比观察59例86髋成人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征象并进行对比。结果高场MRI对Ⅰ和Ⅱ期ONFH的分辨率明显优于螺旋CT(P<0.05),两种方法对Ⅲ和Ⅳ期ONFH的分辨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螺旋CT与高场MRI在成人ONFH的诊断中各有优点。 MRI对早期ONFH的分辨率明显优于CT,可作为早期成人ONFH的常规诊断手段。
作者:汪四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薄层涂片(TCT)与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在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08年1月-2012年10月对690例宫颈癌高危人群分别进行TCT、SCCAg试验检查,同时以病理组织检查为对照。结果诊断阳性率TCT为98%,SCCAg试验为64.5%,TCT与SCCAg诊断假阴性率与诊断敏感性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TCT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价值优于SCCAg试验,且TCT制片效果良好,敏感性、特异性都比较高理想,SCCAg是宫颈癌治疗效果的评价有效指标。
作者:钱世庆;俞代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Ramsay Hunt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6年10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耳带状疱疹患者的综合治疗情况进行分析。30例患者均采用糖皮质激素类、抗病毒、营养神经等药物综合治疗。结果21例痊愈,7例好转,2例无效,治愈好转率93.3%。结论(1)Ramsay Hunt综合征早期诊断很重要,周围性面瘫合并耳部疼痛者,即使无耳部疱疹,也应该考虑耳带状疱疹可能,尽量避免漏诊;(2)治疗以糖皮质激素类、抗病毒药物、营养神经药物为主,不同的临床表现影响本病的预后。
作者:汪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评价早期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纳洛酮,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意识状态改善时间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气指标(PaCO2和PaO2)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血气指标改善情况、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意识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桂金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输尿管镜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输尿管镜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上段(A组)、中段(B组)、下段(C组)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结果 B组和C组患者碎石成功率、结石清除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5),B组和C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P<0.05),而B组和C组之间碎石及手术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输尿管镜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碎石效果好、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陈书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比较输尿管切开取石与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疗效。方法将66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对照组采用ESWL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结石清除率为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71%(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2.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6%(P<0.05)。结论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结石清除率优于ESWL,但感染率高于ESWL。
作者:饶德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镇静效果。方法将我院妇科收治的70例需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麻醉成功后实验组患者给予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镇静,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咪达唑仑镇静,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术中P、R、BP、PCO2及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呃逆等),并对两组患者进行镇静程度和遗忘程度评价。结果实验组30min和60min镇静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遗忘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P、R、BP、PCO2均未发生显著变化,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对照组术中出现9例不同程度体动反应,两组均未发生恶心、呕吐、呃逆等不良反应。结论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麻醉镇静效果显著,术中不良反应少。
作者:陈隆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因果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本院184例ADR报告分别从与ADR因果密切相关但未引起重视的不同方面,包括超剂量用药、溶媒配伍不当、配药放置时间过长、给药速度过快、未按药物理化性质要求用药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84例ADR报告中正常使用药物情况下发生ADR的只有69例(占37.5%),非正常使用药物发生ADR共分9类情形,共有115例(占62.5%)。结论在重视ADR监测报告工作的同时,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更深入地去认识ADR发生易被忽视的因果相关,尽可能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刘兴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β、白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过敏性紫癜患儿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8月初次在我科住院并确诊为HSP的患儿为病例组(40例),并选取同时期我院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2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β活性及血清IL-8、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1)病例组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NF-κβ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HSPN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β活性明显高于无肾损害HSP组(P<0.05);(2)病例组患儿血清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HSPN组血清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无肾损害HSP组(P<0.05);(3)无肾损害HSP组、HSPN组PBMC中NF-κβ活性分别与血清IL-8呈正相关(P<0.05)、与血清TNF-α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NF-κβ、IL-8及TNF-α均参与了过敏性紫癜的发病过程。
作者:李群;傅睿;黄玉辉;韩斗星;彭晓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对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冠状动脉近端血流速度的影响,为临床推广做出指导。方法对24例传统心脏停跳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应用IABP,并经食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冠状动脉近端血流速度,应用有创血压、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并比较IABP置入前后指标的变化。结果(1)IABP显著改善冠状动脉近端血流,主动脉内平均流速和舒张期流速均明显增快(P<0.05);(2)IABP置入后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平均体动脉压(MAP)显著增加(P<0.05),肺动脉楔压(PCWP)、平均肺动脉压(mPAP)显著下降(P<0.05)。结论 IABP能够显著增加冠状动脉近端血流速度,改善CABG术后心功能,是一种有效的循环辅助手段。
作者:夏少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药周期治疗对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疗效。方法将年龄在14-26岁符合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病例纳入标准的70例患者随机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平时口服逍遥丸,经前经期服逐瘀痛经散,对照组经前经期服散结镇痛胶囊,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例治疗前、治疗期间及停药3个月后的中医临床证候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4%;对照组总有效率65.7%(P<0.05)。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1.4%;对照组总有效率71.4%(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对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疼痛等症状,降低复发率。
作者:杨兴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胃镜下钛夹和注射肾上腺素联合钛夹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8例,随机均分为钛夹组对照组和注射肾上腺素联合钛夹组治疗组,在胃镜下,对照组钛夹对准出血并夹闭出血部位,治疗组先用含1:10000肾上腺素注射液局部注射,然后再用钛夹对准并夹闭出血部位。术后7d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止血率和再出血率的差异。结果两组首次止血成功率均为100%,但对照组有5例发生再次出血,再出血率17.24%,治疗组无再出血发生。两种止血方法比较,注射联合钛夹组的止血效果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下注射肾上腺素联合钛夹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可靠,优于单纯钛夹治疗。
作者:熊斌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