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燕;何立华;彭玉金
目的 观察庆大霉素和肝素混合对血透患者长期留置导管封管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08-2011年42例长期留置导管血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1例,对照组21例.每次透析结束后实验组以庆大霉素和肝素混合液封管,对照组以肝素封管,均连续使用12个月.每组血液透析2500例次左右.观察两组透析导管相关感染率及血栓率.结果 实验组发生18例导管相关感染,感染率为0.72%,对照组发生187例,感染率为7.48%,两组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实验组血栓率为0.92%,对照组血栓率1.38%,两组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庆大霉素和肝素混合液用于血透长期留置导管封管能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率,对血栓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作者:张运津;陈聆;谢华南;张素琴;熊旭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食物中毒原因,为防止类似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方法,采取可疑食品、环境标本及病人呕吐物和排泄物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3例病人排泄物样本和2份湿米粉样本中均检测出沙门菌.结论 应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加强《食品安全法》贯彻落实.
作者:黄燕;何立华;彭玉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学龄前儿童对自身情感的控制及疼痛耐受力较弱,对任何有创护理操作都十分恐惧,害怕输液治疗,因而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增加了治疗的难度.针对这一现象,我院在输液前和治疗中进行了系统护理干预,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增加患儿家属满意度,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0年6月-12月在我院门诊输液室行静脉输液的年龄为3-6岁患儿399例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178例,男114例,女64例;对照组221例,男128例,女93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及家庭背景等方面相似,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付志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更年期冠心病患者性激素与血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 对80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更年期女性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观察组(冠心病组)37例和对照组(非冠心病组)43例,测定血清睾酮(T)、孕酮(P)、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及血脂水平.结果 观察组比对照组血清雌二醇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T、P、3SH、LH在两组之间相比也有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则是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更年期妇女冠心病患者雌二醇水平降低可能与血脂代谢异常、冠心病发病率增高有关.
作者:张雨虹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拟态现象(vasculogenic mimicry VM)及MMP-2蛋白对子宫平滑肌肉瘤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及双染法分别检测35例子宫平滑肌肉瘤、20例子宫平滑肌瘤及20例正常子宫肌壁中VM及MM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VM在予宫平滑肌肉瘤与正常子宫、子宫平滑肌瘤之间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MMP-2在子宫平滑肌肉瘤与正常子宫、子宫平滑肌瘤之间差别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VM在子宫平滑肌肉瘤中与患者的年龄和肿瘤的大小相关(P<0.05).MMP-2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的大小及核分裂的多少均无关.子宫平滑肌肉瘤中VM和MMP-2蛋白的表达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 VM和MMP-2蛋白在子宫平滑肌肉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作者:揭由坤;于晓红;叶璐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7年1月至2011年10月20日在我院行胃肠镜检查,且病理诊断神经内分泌癌的患者共32例,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32例病理诊断的神经内分泌癌男19例,女13例,男女比例1.46: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患者年龄24-80岁,平均年龄57.5±14.3岁.其病灶位于大肠23例(71.9%),位于胃6例(18.8%),位于食管3例(9.4%);大肠神经内分泌癌明显多于其它部位,而在大肠病灶中,以直肠多见(直肠20例,升结肠1例,乙状结肠2例).内镜下大多表现为表面光滑的隆起,超声内镜提示病灶多起源黏膜下层或黏膜肌层.病理提示多数(19/32例)癌细胞大小一致,细胞核及细胞浆均少,近似裸核.所有患者均经CgA、NSE、Syn、CK、CK8、CK18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确诊.结论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以直肠黏膜下病变多见,内镜下表现多样,CgA、NSE及Syn的联合检测是诊断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的重要手段.
作者:甘波;李媛媛;陈幼祥;李国华;周小江;刘志坚;朱萱;吕农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表麻下超声乳化手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观察500例单纯表麻下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麻醉效果、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结果 在表麻下5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视力恢复快,反应轻.结论 表麻下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时间短,恢复快.
作者:万安云;彭渝;邓彬华;邓明辉;李涛;周新洪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超声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8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颐性分析.结果 286例急性阑尾炎中,超声确诊255例,漏诊31例,超声诊断符合率89.2%.结论 超声检查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可作为急性阑尾炎诊断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
作者:彭鑫;曹海秀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重组技术在诊断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临床拟诊为急性阑尾炎而行16层螺旋CT检查和重组技术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组(CPR)的病例资料.结果 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CT诊断急性阑尾炎41例,91.1%(41/45)成功获得重组技术多平面重组及曲面重组图像.应用16层螺旋CT重组技术后,提高了阑尾系膜水肿、回盲肠壁水肿的显示率及阑尾识别率.结论 16层螺旋CT重组技术可以准确地识别阑尾,能快速、准确地诊断急性阑尾炎,并能发现除阑尾炎以外的病变.
作者:沈巨福;吕濮;姜骏;周信江;徐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子宫肌瘤介入治疗中栓塞微粒球临床效果.方法 对15例子宫肌瘤患者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插管,超选至双侧子宫动脉远端,用栓塞微粒球栓塞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经术后3、6个月随访,临床症状都有明显改善,复查B超或CT,术后3个月肌瘤体积较术前缩小23%-71%.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中使用栓塞微粒球可减轻术后不良反应,显著缩小肌瘤体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万严;刘勇;叶宁;易本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自制简易体表定位器在临床的效果.方法 将30例中重度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手术患者,分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5例),对照组用常规方法定位,实验组用自制体表定位器定位,分别记录手术时间、术中曝光次数,对每组时间及曝光次数用均值±标准差表示,两组间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 手术时间:实验组为8.2-12min,平均(8.67±2.024)min,对照组10-16min,平均(13.53±3.962)min;曝光次数:实验组4-8次,平均(4.93±1.58)次,对照组6-12次,平均(8.47±2.134)次,手术时间及曝光次数两组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运用简易体表定位器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中曝光次数.
作者:兰小勇;张志平;沈锋;吴培斌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药物加手术在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保守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6月-2010年5月临床确诊的制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HCG恢复正常,阴道彩超子宫瘢痕妊娠出无占位.结论 对于第一型剖宫产瘢痕妊娠且直径<5cm,血HCG< 10000mIU/ml的患者给予药物结合B超引导下行清宫术能快速终止妊娠,有效预防大出血,保留患者子宫及生育功能.
作者:苏筱俐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3种含绿原酸的中药注射液的稳定性.方法 参考药品质量标准和中药、天然药物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分别观察清开灵、双黄连、茵栀黄注射液中绿原酸的加速稳定性和长期稳定性.结果 3中含绿原酸的中药注射液的加速稳定性和长期稳定性均符合药品质量标准,但绿原酸的含量均有下降,配置液中不溶性微粒增加.结论 含绿原酸的中药注射液稳定性结果虽然符合药品质量标准,但绿原酸含量下降明显.
作者:刘向荣;赵宝玲;周莉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改革的深入,医疗质量是医院持续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临床用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院的临床药学服务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临床药师依托我院静脉药物配制平台,严格审核临床长期医嘱,从源头把关临床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临床药师在临床长期医嘱的审核工作中,坚持与临床医生进行沟通,及时纠正不合理用药现象[1].笔者主要从事审核我院临床长期医嘱审核工作,现将工作中遇到的用药合理性争议话题分析如下.1临床合理性用药争议的主要表现1.1氨茶碱溶媒的选用问题临床有些医生认为,氨茶碱注射液呈碱性,pH值接近9.6,而葡萄糖注射液的pH值为3.2-5.5,两者配伍使用会存在酸碱反应.使用葡萄糖注射液对糖尿病患者也不利.
作者:郑柳莉;刘丽娟;刘利艳;赵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关系.方法 对80例TIA患者(TIA组)和60例对照者行颈动脉超声,观察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性质及颈动脉内径.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IA组颈动脉狭窄发生率、斑块发生率及软斑块发生率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TIA密切相关.
作者:王泉兰;李小兵;徐祖斌;吴裕臣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股浅静脉瓣膜修复手术联合血管腔内电凝+术后中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收集住院治疗下肢静脉曲张40例共51条下肢,分别将20例27条肢体原发性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取股部小切口,行第一对股浅静脉瓣膜外修复,同时选用40w输出功率的电刀,对迂曲扩张的大隐静脉或浅静脉进行血管腔内电凝,20例(24条肢体)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分析.结果 手术联合电凝治疗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随访6个月-2年,彩超检查显示大隐静脉全程闭合,无血流信号,深静脉回流通畅,两组效果无显著差异.结论 股部小切口修复瓣膜功能联合血管腔内电凝曲张静脉+术后中药治疗,是一种较好的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方法.
作者:邹会明;邹平华;涂松华;朱月华;罗古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非小细肺癌(NSCLC)是全球癌症中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疾患,尽管目前多学科综合治疗包括分子靶向药物、靶向抗体与化疗药物联用等手段,使肺癌的治疗效果有所改善,但其5年生存率仍然很低(14%-15%)[1].转移是影响疗效的主要障碍,近来研究发现上皮-间质转换(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s,EMT)现象及音猬因子(sonichedgehog,SHH)信号途径中GLi1表达与肿瘤发生转移密切相关.现对GLi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及与EMT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林智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本地区不同年龄段成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6月收治的经胃镜证实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30例临床资料.结果 130例中上消化道出血前3位的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胃黏膜病变;各年龄段的出血原因有所不同.结论 各年龄段除消化性溃疡均占首位外,其余病因明显不同,与各年龄段的生理特征、生活饮食习惯、文化层次、压力等级多因素相关.
作者:邓小霞;李小秋;王东海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就是一个在缺氧状态下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HIF-1在人体各种肿瘤中的过度表达,提示其与肿瘤进展和转移密切相关[1].近年来研究显示HIF-1与宫颈癌的关系密切,因此,了解HIF-1在宫颈癌中的研究进展具有重要意义.1缺氧诱导因子-1的生物学特性1.1结构缺氧诱导因子l(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于1992年在低氧诱导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基因的转录激活中发现,能特异性地结合于促红细胞生成素编码区下游的缺氧反应元件(hypoxia response element,HRE)的特异性DNA序列.HIF-1为异二聚体蛋白聚合物,由120KD的α亚基和91-94KD3亚基组成.HIF-1β在任何状态下都表达,而HIF-1α只在氧浓度低于6%时才表达,正常氧浓度下IF-1的半衰期<1-2min[2],所以HIF-1α是HIF-1的功能亚单位.1.2机制HIF-1α的401 -603氨基酸残基位有一个氧依赖性降解区,对HIF-1α的稳定性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丽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为适应护理工作需要,更好地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2011年3月,我院妇科率先在全院试行护士层级管理与APN排班模式,对工作职责和流程进行了相应的更改,并在试行过程中不断完善,提高了护理质量.现将实施方法和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妇科作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床位26张,护士11人(含助理护士2人),床位与护理人员比为1∶0.42.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34岁;学历:本科8人,专科2入,中专1入;职称: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2人,护士3.以2010年3月-2011年2月我院妇科开展护士层级管理模式前的护理工作作为对照组,以2011年3月-2012年2月在我院妇科开展护士层级管理模式后的护理工作作为研究组.
作者:奚春玉;罗月英;裴景红;杨素香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