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华;黄中建;陈俊名
如何成功处理糖尿病足的关键是定期足部筛查,识别出糖尿病足的高危患者,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然而要使健康教育有效,让患者真正意识到足病的危险,没有客观的指标,患者难以信服和接受.本研究旨在寻找糖尿病足病健康教育中的客观指标,继而让患者知道自身存在的问题,然后再进行健康指导,终达到提高教育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捷;李桃香 刊期: 2011年第10期
CT扫描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CT增强扫描在CT检查中更是日益广泛,可以发现CT平扫时不能发现的病变,还可以进一步提高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对于疾病的定性诊断、鉴别诊断、肿瘤血供的判断等情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患者对CT增强扫描缺乏认识,顾虑较多,不同程度地存在紧张、惧怕心理,在增强扫描过程中易发生一些紧急情况,影响CT增强扫描的顺利进行及结果的准确度.我科在2011年2月-2011年6月,对CT增强扫描检查的100例患者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提高了检查的成功率及结果的准确性,从而使患者得到了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曾兰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与CD3、CD4、CD8、IgM和C3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将我院新生儿科住院60例中度HIE患儿随机分为GM1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GM1组加用GM1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加用胞二磷胆碱0.125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于入院后第1d用药,疗程均为7-10d.且于第1d、第7d采血,分别检测CD3、CD4、CD8、IgM和C3免疫指标.结果 GM1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GM1组治疗后血清CD3、CD4、IgM和C3均明显升高,CD8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结论 (1)GM1治疗HIE的临床疗效优于胞二磷胆碱;(2)GM1可能通过一定程度上抑制血清CD8 过高浓度,一定程度上升高血清 CD3、CD4、IgM和C3过低浓度,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3)血清GM1与CD3、CD4、CD8、IgM和C3可作为HIE临床预后的免疫参考指标.
作者:江英;晏长红;刘红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运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分析冠心病患者左室缺血心肌运动功能.方法 选择正常对照组20例及冠心病组40例,其中冠心病组又按照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心肌缺血组(14例)和心肌梗死组(26例).VVI技术测量左心室心肌纵向及径向收缩期峰值速度(Vs)、应变(SRs)及应变率(ε),比较冠心病组和对照组之间各节段有无差异.结果 (1)梗死节段纵向及径向Vs、SRs、ε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节段.(2)缺血节段纵向Vs、SRs、ε较正常组相应节段减低,较冠脉造影相比VVI诊断前间隔基底段心肌缺血的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88%.结论 VVI技术较冠脉造影方便、快捷、重复性好,有望成为临床上无创诊断冠心病特别是严重心肌缺血的一项新技术.
作者:胡业深;章春泉;刘燕娜;黄敏;李沿江;李车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低场磁共振(MR)对小肝癌和肝小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小肝癌,24例肝小血管瘤在低场MR的信号特征.结果 在T1WI上,小肝癌和肝小血管瘤以等信号为主;在T2WI上,小肝癌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肝小血管瘤表现为均匀显著高信号.结论 小肝癌和肝小血管瘤在低场MRT2WI上的信号特征,具有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
作者:秦海松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方法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盐酸丁咯地尔0.2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联合脉络宁30ml(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治疗10d.对照组予脉络宁30ml(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治疗10d.全部病例治疗前后均作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及患者全血高切、低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指标检查.全部病例均常规口服阿司匹林及尼莫地平.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P<0.0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P<0.01).结论 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效果显著.
作者:纪峰海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阿奇霉素联合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的疗效.方法 对91例临床确诊为脑囊虫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予吡喹酮30mg/(kg·d),10d,联合阿奇霉素10mg/(kg.d),7d;对照组单予吡喹酮30mg/(kg·d),10d.共2-3个疗程.通过临床症状和头颅MRI复查结果评定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愈20例,好转25例,无效3例,有效率93.75%;对照组治愈16例,好转18例,无效9例,有效率79.07%.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疗程数均少于对照组.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谢慧群;徐芸;龚志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我院住院儿童感染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cagA的多态性.方法 应用3对不同引物对80例HP感染的患儿胃黏膜HP菌株通过PCR技术分别扩增CagA基因不同片段,检测CagA基因阳性(CagA+)的检出率.结果 HP菌株CagA基因DNA4O4bp、349bp、298bp片段分别经3对引物扩增后,CagA+的检出率分别为 51.3%、35.0%、78.8%,三者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31.44,P<0.005).结论 我院住院儿童感染的幽门螺杆菌CagA基因存在多态性.
作者:朱庆雄;张双红;朱春晖;李香莲;周红平;邹音;刘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针刀松解跖腱膜治疗跟痛症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跟痛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跟痛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远期疗效上优于对照组,近期疗效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针刀松解跖腱膜适合于跟痛症的治疗.
作者:熊兴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自护能力,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 以晚期血吸虫病自理能力的评估量表,确定患者存在的自理缺陷,开展有针对性地干预措施.结果 86例患者基础自理能力平均得分为55.7±8.1,通过采取干预措施后,其自理能力平均得分为82.3±9.7.结论 在晚期血吸虫病的护理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护理对策,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涂永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脾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35 例脾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 该组良性占位性病变27 例,恶性占位性病变8 例.B 超和CT 是主要诊断方法.35例均行手术治疗,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脾脏占位性病变的术前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确诊依赖术后病理检查.脾切除术对良性占位病变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作者:曾锦生;赵慧;吴安涛;李勇;蔡军;余永欢;方宁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CT诊断对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2001年1月-2011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98例手术证实为脾破裂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其在CT影像上的特点.结果 CT影像中表现为脾脏体积增大53例,都表现为轻度增大;密度稍降低4例;密度不均80例,呈脾内片状斑片高,等,低混杂密度;等密度3例;脾包膜下积血24例,腹腔内积血84例,表现为肝脾周围低密度阴影48例,肝肾隐窝及结肠旁沟积液14例,两者同时存在的22例.结论 CT在脾破裂的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作者:高月军;黄奎祥;张如思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CT对经穿刺抽吸证实的肾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GE64排螺旋CT采用平扫与增强扫描相结合,增强扫描用螺旋CT动态增强双期扫描,即分别在肾皮髓质期和肾造影期扫描.结果 59例肾囊性病灶中肾实质性囊肿55例,囊性肾癌2例,肾盂旁囊肿1例,肾盏憩室1例.结论 肾囊性病灶虽有共性的表现,但有其某些特征性表现,只要认真分析其征象,多可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陈涛;罗鹏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的PCNA、Ki-67、bcl-2的表达.方法 免疫组化法测定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及正常对照组的PCNA、Ki-67、bcl-2的表达.结果 食管腺癌组的PCNA、Ki-67、bcl-2表达高于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正常对照组(P<0.01);反流性食管炎组及Barrett食管组的PCNA、Ki-67表达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bcl-2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联合监测PCNA、Ki-67、bcl-2的表达有助于判断食管细胞的增殖活性和肿瘤恶性倾向.
作者:郭海;姜志茹;郑爱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70例自愿准备进行无痛人工流产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丙泊酚组(A组)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B组),各35例进行比较.A组丙泊酚缓慢静脉推注,剂量为2.5-3mg/kg;B组瑞芬太尼的推注剂量为1μg/kg,丙泊酚的剂量为1.5-2mg/kg.两组手术方法相同,性别、体重、年龄无明显差异(P<0.05).记录麻醉前、麻醉后、手术完成时的心率、血压、脉搏氧饱和度苏醒所需时间.结果 B组的麻醉效果明显好于A组,A组麻醉后血压降低,心率下降、SpO2的降低比B组明显,且B组的苏醒时间均明显少于A组.结论 在无痛人流手术中理想的麻醉方法之一是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推注麻醉,该方法有着苏醒快、安全性高等优点,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洪跃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淋巴结转移度(lymph nodes metastatic ratio,LNR)与直肠癌术后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2003年9月-2006年6月在江西萍乡湘雅萍矿合作医院胃肠外科行直肠癌根治术的III期患者的预后,根据LNR将65例直肠癌分为3组:LNR<0.166、0.166≤LNR<0.614、LNR≥0.614,比较组间预后差异,分析各临床病理资料与与直肠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LNR和转移淋巴结数目均与直肠癌术后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密切相关.对术后标本淋巴结未超过12枚的病例,LNR与5年无瘤生存率相关.结论 LNR与III期直肠癌的预后相关,可以将LNR作为直肠癌的重要预后指标之一,应考虑将LNR作为临床病理分期的补充.
作者:黄凌敏;谭洪育;雍铁山;严太平;张和林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外伤性眼内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外伤性眼内炎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14例患者13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1眼眼球萎缩.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注入术是治疗外伤性眼内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伟;叶波;黄海;李琛;兰丽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应用于鼻内镜术后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60例行鼻内镜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均予手术结束后行静脉镇痛.F组:氟比洛芬酯2mg/kg+生理盐水至100ml;D组:地佐辛0.8μg/kg+生理盐水至100ml;FD组:氟比洛芬酯1mg/kg+佐辛0.4μg/kg+生理盐水至100ml.于手术结束后2h、6h、24h、48h分别行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FD组术后6h后的镇痛效果VAS评分明显优于于F组和D组(P<0.05);F组和FD组术后6h后Ramsay镇静评分明显低于D组(P<0.05); FD组的不良反应少.结论 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联合用于鼻内镜手术的术后镇痛,不仅可起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并且还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达到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
作者:任丽萍;曹清;董桃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采用锡类散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锡类散灌肠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观察组)30例和美沙拉嗪肠溶片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评价治疗前后两组腹痛、便血消失时间和总的疗效.结果 两组腹痛、便血,腹泻消失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锡类散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轻中度远段溃疡性结肠炎比单用美沙拉嗪肠溶片疗效好.
作者:倪广婷;陈诗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5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行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结果 经6-15个月的随访,参照nakal分级,优17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2%.结论 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范贵海;鄢秋元;熊国安;刘剑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