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安全型衬垫式肢体约束带的设计与应用

匡玲

关键词:安全型, 肢体约束带, 衬垫式
摘要: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碰到患者因情绪不稳定、精神障碍、意识障碍、休克等原因引起的躁动,如没有家属的陪伴,护士人手少,患者往往会自行拔除各种引流管,严重时甚至发生坠床,撞伤、抓伤等对治疗工作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1997~2007年我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趋势分析

    目的 探讨我市1997~2007年法定甲乙类传染病发病趋势,为制定防病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我市1997~2007年20种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我市甲乙类传染病的控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如白喉、疟疾、痢疾,但个别传染病如肺结核等发病出现反弹.结论 在巩同以往控制传染病所取得成绩的同时,应加强对肝炎、肺结核等重点传染病及新发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作者:彭志斌;吴集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延迟复苏对大面积烧伤患者内脏功能的影响

    目的 评估延时复苏对大面积烧伤患者内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4例大面积烧伤患者,按患者开始接受液体复苏的时间不同,分成延迟复苏组(7例)和即时复苏组(7例).对两组患者复苏过程中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肌酐(CR)、血尿素(BUN)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延迟复苏组患者CK、CK-MB、ALT、AST、CR、BUN水平较即时复苏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迟复苏的大面积烧伤患者,虽然可以通过增加补液量和加快补液速度迅速纠正休克,但休克复苏过程中内脏功能受损进程并未得到有力遏制.

    作者:张守忠;潘拥军;柏仕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诊断隐匿性骨折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在诊断隐匿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例经X线(CR)检查阴性而临床怀疑骨折的外伤根据患者损伤部位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调整MPR图像调整显示骨的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图像分析.结果 经多层螺旋CT重建MPR图像共确诊骨折20例.结论 多层螺旋CT重建对临床怀疑骨折而平片检查阴性的骨折病例能明确作出诊断;提高多层螺旋CT对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

    作者:王志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西医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经验.方法 对48例妇科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后出现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灌肠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治愈29例占60.4%,显效12例占25.0%,好转7例占14.6%,无效0例占0%,总有效率100%.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灌肠治疗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疗效显著,而且方便、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作者:周开良;曾建伦;彭济勇;鲁志兵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2月~2008年2月,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对23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16~73岁,平均46.6岁;左侧8例,右侧15例.17例为摔伤,6例为车祸伤.根据Neer分型,2部分骨折(Ⅱ型)12例,3部分骨折(Ⅲ型)6例,四部骨折3例(Ⅳ型).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8个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平均6.3个月.1例出现肱骨头坏死,1例出现螺钉切割脱出,无1例出现腋神经损伤.所有患者均能完成日常生活动作.术后功能评价采用Constant评分表评价,优良率为86.9(20/23).结论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效果好,可以达到骨折功能愈合及早期功能锻炼,特别对老年骨质疏松者尤为适用.

    作者:尹小锋;练克俭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支气管扩张症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检出肺段水平的支气管扩张(支扩)中的价值,评估其影像效果.方法 (1)对40例临床诊断为支扩者进行检查.每位受检者均先行胸部常规剂量CT扫描,并对部分肺段进行低剂量CT扫描和HRCT扫描;(2)根据诊断的把握度将各肺段有否支扩用肯定是支扩、不能确定和肯定不是支扩进行评判.(3)图像质量评价:由2名CT医生按正常图像、图像有少许伪影、图像有严重伪影的等级对低剂量CT图像进行评判.结果 (1)40例患者共430个肺段进行了低剂量CT和HRCT扫描.(2)经Kappa法检验,低剂量CT和HRCT两种方法在发现和诊断支扩中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值0.77).以HRCT发现和诊断的支扩为标准,低剂量CT对支扩的敏感度91%、阳性预测值94%、准确度96%.(3)低剂量CT图像噪声水平增加,但98%以上图像可满足诊断需要.结论 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检出肺段水平的支扩中具有很高的价值,有望提高支扩的早期发现.它的正确应用可以有效地保护病人和保证图像质量.有条件者可开展低剂量CT筛查支扩.

    作者:龙建新;徐小平;刘明炯;刘永萍;邱英良;秦小玲;宦丽群;彭红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抑郁症的认知行为治疗

    什么是抑郁几乎每个人都会有情绪的悲伤或痛苦的时候,出现悲伤和痛苦常常是由于对某事失望、失去一位朋友、失去一份工作或发生了其他一些应激性或不愉快的事情.

    作者:胡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小学生感觉统合调查分析

    感觉信息不能在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而导致全身不能和谐的有效运转称为感觉统合失调(sensory in tegrative dystunction,SID).目前我市尚无SID发病率的相关的报道,对此我们进行相关研究.

    作者:朱小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我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调查

    目的 了解全院医院感染现状及抗菌药物使用状况,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不定期的对一天的住院患者进行床旁询问与调查.结果 当天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3%;感染部位依次为Ⅲ类手术切口、上呼吸道和皮肤软组织;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9.7%,其中用于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4.7%;药物使用例次多的是头孢菌素类.在感染患者病原菌送检率达到50%,但在用药前送检率仅有38.5%.结论 加强医院感染的控制,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用药的科学性.

    作者:饶友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腹腔镜诊治子宫直肠陷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 评价通过腹腔镜诊治子宫直肠陷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2005年4月~2008年4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妇科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侵犯子宫直肠陷凹患者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6例患者的平均年龄是(32.0±5.8)岁(26~48岁),手术指征都是盆腔疼痛,包括痛经(15/16),性交痛(7/16),慢性盆腔痛(8/16),其中6例患者合并不育,无手术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诊时间(22.0±8.4)个月(12~36个月).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下行活检及电凝.手术治疗的有效性通过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症状改善的主观感觉(显著改善,满意改善和没有改善)进行评价.结果 手术后痛经的VAS评分明显下降(6.4±2.1比0.7±1.5)(P<0.001).15例痛经患者中疼痛症状显著改善的占33.3%(4/12).满意改善的占66.7%(8/12).7例性交痛患者中,5例症状得以显著改善,2例症状得以满意改善.3例慢性盆腔痛患者的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手术后6例(42.9%)不孕患者中,3例妊娠.16例患者均无症状和体征的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活检及电凝子宫直肠陷凹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能够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手术应由有经验的医生完成,治疗的安全性和远期有效性的评价仍需进一步扩大研究样本.

    作者:谢洪;汪利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恶性淋巴瘤共存1例报道

    恶性淋巴瘤放化疗后发生继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病例已有较多的报道,而两病共存,患者从未经任何细胞毒药物的情况相当罕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MDS与恶性淋巴瘤同时存在的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段玉波;林圣云;武利强;胡致平;戴铁颖;周郁鸿;倪桂宝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治疗早期前列腺癌20例

    目的 探讨高强度超声聚焦刀(HIFU)治疗早期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例经活检证实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用上海交大生产的HIFU-2001型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实施了共计46次治疗.结果 活检证明20例患者治疗均有效,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较术前明显降低,前列腺体积缩小.结论 HIFU能对早期前列腺癌进行无创的治疗,不易诱发严重的并发症,而且与其他治疗前列腺癌的方法不同,HIFU可重复治疗.HIFU可成为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有效治疗的选择之一,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俞敏;李庆萍;马熙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下腹部手术切口皮内缝合与普通缝合的临床分析

    目的 比较腹部切口皮内缝合与普通缝合腹部切口愈合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月在我科住院行下腹部开腹手术共200例,将其随机分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均为100例,实验组采用华利康可吸收线连续皮内缝合皮肤切口,对照组采用普通1号丝线间断缝合腹部皮肤切口.结果 两组切口愈合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相比,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华利康可吸收线皮内连续缝合切口愈合好,可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袁绍梅;黄峰;夏小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小剂量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或VAD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11例MM患者予沙利度胺口服,起始剂量50mg/d,至大剂量50~300mg,联合地塞米松或VAD方案化疗.结果 5例患者部分缓解(PR),4例患者进步,2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81.8%.毒副作用有嗜睡、乏力、便秘、皮疹、手足麻木,毒副反应轻.结论 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或VADMM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刘小兰;黄爱英;胡孟泉;董一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脑深部肿瘤白质纤维束弥散特征的变化

    目的 探讨弥散张量成像在脑深部肿瘤白质纤维束弥散特征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 20例脑深部肿瘤患者,术前常规行MRI、DTI检查,构建各向异性分数(FA)图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图,测量肿瘤邻近区白质纤维束和其相对应正常脑白质纤维束的FA值、ADC值.结果 肿瘤邻近白质纤维束区、相对应正常脑白质纤维束区之间FA、ADC均值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深部肿瘤白质纤维束弥散特征的变化对为深部脑肿瘤的治疗计划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作者:邓国军;李东海;陈桂美;肖香佐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舒芬太尼加入局麻药对臂丛神经阻滞的影响

    目的 研究舒芬太尼加人局麻药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80例ASA Ⅰ~Ⅱ级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全部用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N组)注入0.375%罗哌卡因20ml;观察组(S组)注入0.375%罗哌卡因20ml加舒芬太尼0.1μg/kg.记录各支神经感觉阻滞开始时间,术中满意程度,术中(麻醉后1h),术后4、8、12、24、36、48h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镇静评分.评估术后镇痛持续时间(VAS评分<3)并注意各种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对腋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和正中神经阻滞开始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肋间臂和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和尺神经阻滞开始时间S组快于N组.术中、术后各时间点疼痛评分S组明显低于N组(P<0.05),镇静评分术中、术后4h S组高于N组(P<0.01),术后镇痛持续时间S组优于N组.结论 舒芬太尼0.1μg/kg复合局麻药行臂丛神经阻滞可加速麻醉起效时间,明显增强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和术后镇痛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王红珠;许菊霞;李商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剖宫产术后影响母乳喂养原因的探讨

    母乳是婴儿经济、理想的食物,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质和抗体,即能为婴儿提供丰富的营养及大量的免疫物质,促进婴儿健康成长,使婴儿少得疾病,同时又可促进母亲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抑制排卵,有利于计划生育;减少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病率.

    作者:潘小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咽部清洁护理方法的分析

    尽管口腔护理在ICU中已被视作一项常规的护理措施,且其重要性也已得到广泛的认可,但实际上护士往往采取快速擦洗危重患者口腔的做法,忽略了口腔护理的效果.为此,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出新的口腔护理方法.

    作者:孙兴兰;游明春;黄燕;张智霖;胡小红;徐建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眼科老年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

    老年高血压患者特别是合并糖尿病和心脑血管患者易患眼科疾病,使得眼科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和风险性加大,而且眼科手术大多数是在局部麻醉下完成,做好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在眼科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手术效果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肖堉梅;黄北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健康教育在门诊人流术患者中的应用

    作为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人工流产术因其安全、简便广泛用于临床.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除对疼痛的恐惧外,还具有特别复杂的心理,情绪极不稳定,从而导致术中高度紧张,应激反应增强,生理功能反应减退,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发生,为此,我院将详细、规范的健康教育贯穿于术前、术中、术后,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熊春燕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