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带锁髓内钉治疗长管骨骨折55例临床分析

吴华

关键词:长管状骨折, 带锁髓内钉, 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带锁髓内钉治疗长管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55例带锁髓内钉治疗长管骨骨折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历临床效果良好,因髓腔狭窄,改用其它内固定材料1例,术中进钉时产生骨裂1例,术后主钉断钉1例,二次行DHS内固定,锁钉断钉3例6枚:无一例感染发生,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带锁髓内钉治疗长管骨骨折手术创伤小,感染率低,可以早期软组织关节活动,术后并发症降低,在内固定选择上具有广阔前景,但应正确选择适应症,减少并发症发生.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输尿管支架的研究进展

    输尿管支架在泌尿外科临床应用已有多年,Zimskind等[1]首先报导了经膀胱镜逆行植入可扩充硅胶管做长期引流.成功地缓解了输尿管梗阻和输尿管阴道漏,从而使输尿管支架导管长期植入治疗得到了普及和发展.1978年,Finney[2]在临床上使用双J型硅胶支架管.解决了支架管移位及脱落的问题[2].输尿管支架已成为现代泌尿外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输尿管支架的临床应用中,随着对输尿管支架生物兼容性,相关感染、生物膜形成以及支架管老化、尿盐沉积等问题的深入了解和研究,其设计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发展.现就输尿管支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作者:熊军辉;王共先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扭转运动的新进展

    对心脏扭转进行检测可以为临床诊断、疗效判断圾预后评价等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帮助.随着组织多普勒、二维斑点成像技术及速度向量成像技术等超声新技术的出现.超声心动图已成为临床上定量分析心肌运动、心脏功能及检测室壁运动的首选方法之一,为更准确地定量评价左室收缩及舒张运动开拓了新的空间,尤其在无刨评价心脏扭转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郭良云;刘燕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泪膜干扰对角膜表面像差与眼像差的影响

    目的 研究泪膜干扰对角膜表面像差与眼像差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30例近视患者60只眼,0.5%盐酸丁卡因对散瞳状态眼泪膜进行干扰,ORBSCANIIz系统获取角膜表面高度计算角膜像差,Zywave系统获取眼像差.结果 (1)角膜前表面像差增大(P=0.023);(2)眼像差,离焦增大(P=0.020),球差增大(P=0.000),叶形像差增大(P=0.000),散光增大(P=0.361),彗差减少(P=0.267).结论 泪膜干扰破坏泪膜的稳定性与均一性,导致角膜像差与眼像差增大,眼视觉质量下降.

    作者:邱新文;李定章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PBTEOLA共聚酯体内外降解及组织相容性

    目的 探讨国产生物降解泌尿系支架材料(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o-聚乙二醇-co-低聚乳酸)三元共聚酯(PBTEOIJA)的组织相容件及体内、体外降解特性.方法 将PBTEOLA试件埋植在SD大鼠脊柱两侧皮下组织内或浸泡于磷酸盐缓冲液中,分别于2、4、6、8、10、1 2、14及16周取出,通过组织病理学切片研究材料周围组织反应,利用扫描电镜检查材料的表面征象,准确称重以检测材料降解前后的重量.以了解PBTEOLA在体内、体外的降解情况和组织相容性.结果 PBTEOLA材料在16周内可降解为细小颗粒,材料的体内、体外降解趋势相同,体内降解速度略快于体外降解.埋植材料周围皮下组织无脓肿形成和组织坏死发生,局部组织反应为轻微的炎症反应.结论 PBTEOLA材料组织相容性良好,降解时间适宜,适用于制备泌尿系支架.可进一步研究开发.

    作者:崔苏萍;王英磊;陈义旺;汪泱;谢安;娄远蕾;朱祥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电离子治疗表皮囊肿58例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电离子治疗表皮囊肿的效果.方法 观察58例表皮囊肿应用电离子治疗.结果 电离子治疗仪治疗表皮囊肿治愈率86.2%.结论 可用电离子治疗仪治疗表皮囊肿.

    作者:余盛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齐拉西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齐拉西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齐拉两酮与氯氮平组.疗程8周,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PANSS评分均显著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齐拉西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

    作者:李轶群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GSH防治老年肺结核药物性肝功能异常患者的肝损害

    目的 评价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出现抗结核药引起肝功能异常的老年肺结核患者防卫肝损害的效果.方法 选择抗结核药物引起肝功能异常、非过敏反应的老年肺结核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GSH护肝组,25例)和对照组(甘草酸二胺护肝组,25例),比较两组肝功能相关参数的改变情况.结果 两组肝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其中治疗组肝功能相关参数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GSH和甘草酸二胺对老年肺结核治疗中出现抗结核药物中毒性肝功能异常者,均有良好的保护肝功能的效果.其中GSH优于甘草酸二胺.

    作者:罗兴旺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不同促渗剂对咪康唑透皮吸收作用的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的月桂氮卓酮(氮酮)、油酸、薄荷脑和丙二醇及混合物对咪康唑促渗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进Franz扩散池装置.离体小鼠鼠皮为透皮屏障,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接收池中咪康唑的含量,计算咪康唑累积透皮吸收量.结果 氮酮、油酸、薄荷脑和丙二醇及混合物对咪康唑均有促渗作用,其促渗强弱顺序依次为2%氮酮+5%油酸、3%氮酮+3%丙二醇、2%氮酮+3%丙二醇、3%氮酮+5%油酸、2%氮酮+5%薄荷脑、3%氮酮+5%薄荷脑、2%氮酮、3%氮酮、1%氮酮、5%油酸、3%丙二醇、5%薄荷脑.结论 油酸、薄荷脑、氮酮和丙二醇对咪康唑的促渗作用有量效关系.其中2%氮酮+5%油酸促渗效果好.

    作者:习丹;张瑛;胡建新;赵宝玲;刘立民;袁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58例法乐四联症根治术经验总结

    目的 总结我院近4年完成的58例法乐四联症根治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4年1月~2007年6月,我院共完成法乐四联症根治术58例,男32例,女26例,年龄1~42岁,平均(13.4±9.9)岁,体重8~59kg,平均(30.5±15.5)kg.全部病例均有活动耐力差、喜蹲踞等临床表现.均自幼发绀,有杵状指(趾).术前血红蛋白117-237 g/L,平均(176.8±30.9)g/L.全部经右心室流出道切口完成疏通.35例采用跨环补片扩大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23例仅行右室流出道扩大补片.结果 全组58例法乐四联症根治术成功56例,死亡2例,手术早期死亡率3.5%.死亡原因为严重低心排综合征.另有10例(17%)发生了并发症,低心排综合征4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脑损害1例,切口裂开2例,室间隔缺损残余分流1例,1例术后出现乳糜胸,无二次气管插管病例.结论 法洛四联症于术死亡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偏高,但远期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作者:涂寒剑;张平;陈艰;林庆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鼻内镜下银夹固定泪囊造孔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银夹固定泪囊造孔治疗慢性泪囊炎的可行性及手术方法 .方法 对32例慢性泪囊炎患者采用鼻内镜下银夹崮定泪囊造孔术式进行治疗.结果 32例慢性泪囊炎患者中,31例治愈好转.成功率96.87%;1例无效.结论 经鼻内镜下银夹固定泪囊造孔治疗慢性泪囊炎不但手术简单,创伤小,恢复快,治愈率高,同时还又町处理鼻腔内的疾病.

    作者:谢红卫;李桃云;文芳聪;钟勋;张海琼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自体血回输复合控制性降压在复杂脊柱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自体血回输复合控制性降压在复杂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1例复杂脊柱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组Ⅰ:自体血回输复合控制性降压组(n=33),组Ⅱ:非自体回输组(n=28),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4h血常规、凝血功能、术中出血量、异体输血量及输血相关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组Ⅰ出血量与组Ⅱ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组Ⅰ异体血用鼍显著少于组Ⅱ,术后24h两组患者血常规和凝血功能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术中自体血同输复合控制性降压在复杂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能明显减少异体血输入量,对血液成分无明显影响,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晓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自体结角膜缘移植联合唇黏膜移植治疗睑球粘连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睑球粘连术中应用自体结角膜缘移植联合唇黏膜移植的疗效.方法 36例(36眼)睑球粘连患者采取口唇黏膜修复睑结膜和穹窿部结膜,结角膜缘组织移植重建球结膜.结果 36眼中30眼疗效为优(8313%),5眼疗效为良(13.8%),1眼愈后效果为差(2.9%),手术总有效率为97.1%.结论 自体结角膜缘移植联合唇黏膜移植应用在睑球粘连术中,可有效地缓解睑球粘连.

    作者:陈志强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我院新生儿败血症的近十年回顾分析

    目的 探讨近10年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的变化特点,以期达到指导临床治疗及预防本病的发生.方法 比较第一组(1996年1月~2000年12月)和第二组(2001年1月~2005年12月)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血培养结果 、药敏结果 的异同点.结果 两组皆以皮肤、脐部及呼吸道为主要感染途径.第一组与第二组早发性败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47.16%、43.59%,晚发性败血症发生率分别为52.84%、56.41%:两组主要的致病菌:第一组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第二组为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药物(头孢类)敏感性较高,尤其是头孢二、三代抗生素;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结论 近十年新生儿败血症致病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

    作者:江英;晏长红;余晓君;刘红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血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 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和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对259例首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单一服用利培酮、奎硫平或奥兰扎平中的某一种,8周后症状缓解或痊愈.服药前及服药后的第8周末测定空腹血糖(C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fHDL)、低密度脂蛋白(LDE).结果 三种药物治疗8周后,血糖升高明显(P<0.001),有11.6%的患者血糖高于6.5 mmol/L,血脂改变不明显.结论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会升高血糖,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查血糖是很重要的.

    作者:黄鑫;陈树林;刘军云;唐文新;周芬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ERCC1及其基因多态性与铂类耐药的相关性

    铂类化疗药物(顺铂、卡铂、奥沙利铂等)是肿瘤化疗领域的常用药物,其抗癌活性是通过在DNA双链中形成共价交联并与DNA绑定形成铂-DNA加合物,引起一系列细胞内事件的发生导致肿瘤细胞的死亡[1].

    作者:周伟华;邓觐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容量治疗在腹部外科新进展

    腹部外科病人基本上都存在禁食、完全胃肠外补液的问题,究竟需要补液多少才合适,按照传统方法临床上仍发现诸多不足,出现一系列血容量多或少的症状和并发症,现在又提出限制性输液的概念.如何使体液达到一个隹状态,减少病死率和并发症,加速康复,是腹部外科必须面对的问题[1].随着对血容量特点认识的增加,容量治疗将在腹部外科病人救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作者:何世冬;杨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经皮气管切开术在重度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方法 分析2006年10月~2007年9月我科行经皮气管切开术治疗的27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均成功,手术时间2~6min,1例术中出现气囊破损.无严重并发症及与手术操作有关的死亡发生.结论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具有操作简单、速度快、损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点,可在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中广泛应用.

    作者:宋波;刘奇;王硕;章志明;刘隆茂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生物反馈合并米氮平治疗惊恐障碍的对照研究

    目的 总结生物反馈合并米氮平治疗惊恐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1例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生物反馈合并米氮平组(简称结合组)共41例,其中男21例,女20例;单用米氮平组(药物组)共40例,其中男19例,女21例.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WHOQOL-100)评估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第2、4、8周末,结合组HAMA总分明显低于药物组(P<0.05或P<0.01);结合组痊愈率63.4%,药物组痊愈率37.5%,两组间痊愈率有显著差异(X2=5.440,P=0.020);结合组有效率97.6%,药物组有效率85%,两组间有效率有显著差异(X2=4.046,P=0.044);治疗结束后,结合组WHOQOL-100在心理、生理、独立性和社会关系领域的评分均明显高于药物组(P<0.05或P<0.01).结论 生物反馈合并米氮平治疗惊恐障碍疗效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

    作者:孔令军;肖瑞林;左小云;曾志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钬激光治疗男性尿道狭窄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钬激光经尿道治疗尿道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膀胱尿道镜下采用钬激光(1.0J,10Hz)技术治疗男性尿道狭窄,术后留置导尿管2~3周.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手术治愈,术后大尿流率超过20ml/s.术中无出血,2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度血尿,2~3d后消失,1例行尿道扩张2次.7例均获随访至2008年10月,均排尿通畅.结论 钬激光治疗尿道狭窄早期疗效显著,具有安全、有效、微创、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作为单纯性尿道狭窄的首选治疗方法 .

    作者:刘斌;罗庆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带锁髓内钉治疗长管骨骨折5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带锁髓内钉治疗长管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55例带锁髓内钉治疗长管骨骨折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历临床效果良好,因髓腔狭窄,改用其它内固定材料1例,术中进钉时产生骨裂1例,术后主钉断钉1例,二次行DHS内固定,锁钉断钉3例6枚:无一例感染发生,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带锁髓内钉治疗长管骨骨折手术创伤小,感染率低,可以早期软组织关节活动,术后并发症降低,在内固定选择上具有广阔前景,但应正确选择适应症,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吴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