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脏介入术后迟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

姚红梅

关键词:心脏介入, 迷走神经, 反射, 护理干预
摘要:心脏病介入治疗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迅速,快甚至可在1min内发生,如不及时抢救,后果极为严重.其发生机理是由于刺激因素作用于皮层中枢下丘脑,使胆碱能植物神经的张力突然增加,引起脏器及肌肉的小血管强烈反射性扩张,导致血压急骤下降,心率迅速减慢[1].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计算机三维预定型钛网在颅骨成形术中的应用

    目的 讨论计算机三维预定型钛网在颅骨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计算机三维预定型钛网进行颅骨成形术12例,分析其手术时间、手术步骤、病人对成形术后头部外形满意度、临床症状缓解程度等指标.结果 12例计算机三维预定型钛网颅骨成形病人恢复良好,病人均对头部外形满意度高,且临床症状缓解.结论 计算机三维预定型钛网颅骨成形术缩短手术及麻醉时间,术后并发症较少,颅骨成形满意,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唐尤佳;罗林;刘俊;淦作松;陈希兰;梅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奥扎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血小板CD62p、CD63的影响

    目的 探讨奥扎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用奥扎格雷80m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2次/d,连用10d.对照组用血塞通400m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0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浆hs-CRP和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10d后,患者血浆hs-CRP和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测定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奥扎格雷具有降低血浆hs-CRP水平和减少血小板CD62p、CD63的表达的作用,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和降低血小板的活化.改善脑梗死部位缺血缺氧和缺损神经功能.

    作者:张继礼;刘明红;陈松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影响纤维桩修复双尖牙抗折性的因素

    根管治疗技术的发展使得过去认为难以利用的残根、残冠得以保留并且通过桩、冠的修复继续行使功能.但根管治疗后的牙因湿性成分减少,物理性能发生了改变,其强度和硬度下降,尤其是在口腔功能状态下,强大的??力传向根尖产生扭力或水平力,比活髓牙更容易发生折裂.

    作者:余秋萍;曾利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肾结核3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肾结核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单纯药物治疗的9例患者均治愈.26例行手术治疗(患肾造瘘术2例,患肾切除术24例,其中12例加患侧输尿管切除术).术后病理均确诊为肾结核,合并输尿管结核20例,术后发生输尿管残端综合征1例.于术后6个月行输尿管残端切除后痊愈.1例膀胱挛缩患者于术后1年行回肠膀胱扩大术,痊愈出院.结论 近期不典型肾结核病例显著增加.尿PCR-TB和IVU检查仍然是术前诊断肾结核的主要手段.同时应重视CT和MRU在肾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无功能结核肾行患肾切除术时除应尽量将肾周脂肪组织一起切除外,同时应尽可能切除患侧全部输尿管.

    作者:卢思保;汪官富;韩子华;陈安屏;王仙友;王天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自体血管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目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冠心病中的治疗作用已得到充分肯定,对于解除心绞痛症状、改善心功能等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刘志芳;陈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p38MAPK信号传导通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oute pancreatitis, SAP)起病急,病情凶险,死亡率至今高达22.7%,属临床难治性疾病[1],明确其发病机制是有效防治SAP的关键所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在SAP发病的早期阶段,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mutiple organ failure, MOF)乃至死亡的主要原因[2].

    作者:姜景平;徐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我院2005~2006年癌症晚期麻醉药品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情况,促进其合理应用.方法 统计我院2005~2006年晚期癌症患者使用的麻醉药品处方,记录患者使用的麻醉药品名称、药品规格、用法用量等处方内容,以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及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麻醉药品处方中使用数量多的是盐酸吗啡片,少的是多瑞吉贴剂,除美施康定片、多瑞吉贴剂DUI值大于1外,其余麻醉药品的DUI值均小于l.结论 我院晚期癌症患者治疗中所使用的麻醉药品基本合理,符合癌痛三阶梯治疗原则.

    作者:韩珍;张秀芝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临床应用标准静脉输液记录表效果观察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患者正确实施药物治疗是护士的重要责任.以往因输液问题而引发的护患矛盾时有发生,患者对输液情况有疑问时无据可查.静脉输液记录表应用后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作者:洪金花;万淑琴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趋化因子受体CXCR4 shRN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 构建趋化因子受体4(CXCR4)的特异RNA干扰载体.方法 根据GenBank数据库提供的CXCR4基因mRNA序列,选择设计能转录短发夹状RNA(short hairpin RNAs, shRNA)的DNA序列,并与逆转录病毒载体(pRNAT)连接,用酶切、PCR和DNA测序进行鉴定.结果 CXCR4 shRNA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结论 CXCR4 shRNA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可作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和探索白血病的基因治疗的工具.

    作者:李兴;石庆之;李振江;马丽娜;华建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指纹识别技术在医院麻醉药品管理中的应用

    麻醉药品管理难度越来越大.一方面,目前癌症患者数量日益增长,而其中有62%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为提高其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方案,医院麻醉药品的使用量明显增大[1];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境外毒品多渠道非法入境,国内贩毒活动日趋猖獗,仅2002年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达100多万,涉毒县2148个,已成为严重危害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冯新;张晓华;冯森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辛伐他汀及阿司匹林对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性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及阿司匹林对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和CRP的影响.方法 96例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成A、B、C 3组,每组32例,A组加用辛伐他汀片20mg,每晚1次;B组加服阿司匹林肠溶胶囊75mg,每日1次;C组加服同等剂量的辛伐他汀及阿司匹林.分别于人院后及6月时测定血浆CR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记录颈动脉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用药前后CRP浓度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A组和C组用药前后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发生率比较有显著降低,B组用药前后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而C组(辛伐他汀及阿司匹林组)用药后CRP的浓度和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发生率与另外两组用药后CRP的浓度和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发生率比较降低更为明显(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辛伐他汀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对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及CRP的降低优于单一使用辛伐他汀或阿司匹林.

    作者:徐尚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30例临床诊治探讨

    目的 探讨XGC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7年来收治的30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B超检查30例,CT检查9例,MRl检查26例,除3例术前拟诊XGC外,其余均在术中、术后确诊.17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LC),2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取石一期缝合(LCDE),2例行胆囊大部切除术,3例行胆囊切除术.6例行胆囊切除加胆囊床部肝组织切除加十二指肠韧带清扫.术后并发胆漏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术前增强CT有助于诊断,术中冷冻切片检查是XGC诊断的关键,施行以切除胆囊为主的手术治疗.经过选择的部分病例是可以行腹腔镜手术的.

    作者:虞伟明;陆才德;裘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除术治疗手汗症的麻醉处理

    目的 分析手汗症患者胸腔镜下双侧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的麻醉处理,总结其特殊性.方法 对手汗症患者胸腔镜下双侧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73例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中以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深度.分别采用单腔及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行血流动力学及呼吸监测.结果 手术时间45-60min,术中SPO2保持在98%以上.单腔及双腔导管插管支气管均能保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 单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胸腔镜下双侧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

    作者:代乐;刘煜;方俊标;胡双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护理记录书写的体会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我院自2003年10月已将护理记录纳入住院患者病历中.护理记录是护士是根据医嘱和病情对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过程中的客观记录.护理记录不仅具有法律依据的的作用,还具有提高护理水平和具有护理研究、积累教学资源的作用.

    作者:钟汝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脓毒症患者穴位组织氧监测的临床观察

    目的 监测脓毒症患者足三里穴位组织氧变化,评估其局部组织氧合状态,探讨穴位组织氧测定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6例有创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分为脓毒症组(24例)和对照组(22例).利用国产二通道组织氧测定仪,测定吸氧浓度(FiO2)40%时右下肢足三里穴位组织氧分压(PtO2),同时检测动脉血气、体温、心率、血压、血红蛋白,计算PtO2指数(PtO2/PaO2比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APACHE Ⅱ、体温、心率显著增高,PaO2显著降低;同时,脓毒症组PtO2指数、PtO2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在全身氧输送障碍的情况下,穴位局部组织的氧需求显著增加;穴位组织可能通过显著提高PtO2指数,来满足自身异常增高的氧需求.用穴位组织氧测定法监测脓毒症患者局部组织氧合状况,有十分显著的意义.

    作者:杨海波;邓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我院2006年门诊处方分析

    目的 总结我院2006年全年门诊处方的使用情况的调查,针对性地探讨合理用药的国际指标干预的影响.方法 抽查2006年全年门诊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门诊处方平均品种数2006年全年呈稍有下降趋势,平均药费也有一定降低.注射剂的使用比例在2006年第一季度高达39.22%,到2006年第四季度为30.95%.抗生素使用率从32.5%降到21.63%.国家基本药物用药在2006年第一季度占45.74%,第四季度为54.92%,通用名的使用率48.45%升到51.58%.结论 书写通用名的不合格处方还需加强改进.注射剂使用率和抗生素使用率合理,说明我院抗生素使用的干预措施行之有效.

    作者:胡莉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微波治疗鼻出血85例疗效观察及体会

    目的 观察微波治疗鼻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5例鼻出血患者应用微波微创治疗进行止血.结果 疗效满意,有效率达100%.结论 微波治疗鼻出血,微创,安全,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无痛苦,止血迅速,效果好.

    作者:邹卫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芬太尼透皮贴剂控制晚期癌痛临床观察

    目的 总结芬太尼透皮贴(多瑞吉)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比较110例芬太尼透皮贴(多瑞吉)组和95例美施康定组作对比分析.结果 瑞吉组和美施康定组有效率分别为81.8%和80%,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瑞吉组嗜睡,便秘及排尿困难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美施康定组.结论 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晚期癌症疼痛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适合晚期癌症疼痛一线治疗.

    作者:李骏白;林弼靖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川芎嗪对哮喘患儿外周血Th1/Th2平衡的调节作用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哮喘患儿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随机分为川芎嗪组和对照组.川芎嗪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治疗10d.应用抗体夹心EI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培养上清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介素-4(I1-4)和γ-干扰素(IFN-γ)含量的变化.结果 川芎嗪组患儿治疗后培养上清PBMC中IL-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IFN-γ水平明显上升(均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IL-4和IFN-γ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川芎嗪组的临床显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川芎嗪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与纠正Th1/Th2细胞因子平衡,使免疫反应由Th2型向Th1型逆转有关.

    作者:兰允昌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高频超声诊断浅表脂肪瘤61例分析

    目的 探讨浅表脂肪瘤的高频超声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经病理确诊的浅表脂肪瘤的超声特征.结果 61例脂肪瘤超声诊断53例,误诊6例.漏诊2例,诊断符合率86.9%.边界清晰的声像图表现为均匀回声型、细光带间隔型、不均匀回声型;边界不清的声像图表现为类似脂肪回声.结论 浅表脂肪瘤具有典型的声像图表现,高频超声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作者:钱红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