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蕊;王守建;董晓光;闫妍;郑丽
目的 对儿童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因学和病原学进行探讨,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2001年1月~2005年12月间山东省眼科研究所青岛眼科医院收治的42例儿童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病史、病因学、病原学检查和治疗策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儿童感染性眼内炎由眼外伤导致者多,占38例(90.5%).病原体培养阳性标本24例(57.1%),其中革兰阳性球菌(45.8%)尤其是葡萄球菌属(41.7%)是主要的病原体,其次为革兰阴性菌中的假单胞菌属(20.8%);真菌感染占12.5%.致病细菌对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敏感者多,分别为92.3%和84.6%.治疗上,73.8%的患者接受了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88.1%的患者出院时临床效果良好.结论 眼外伤是儿童感染性眼内炎主要的致病因素,玻璃体标本涂片和培养有利于明确眼内炎的性质,多种敏感抗生素的玻璃体联合注药和玻璃体切割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蕊;王守建;董晓光;闫妍;郑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胃粘膜病变过程中COX-2和TFF1的变化规律和所起的作用.方法 以88例经胃镜和病理确诊的不同胃粘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胃粘膜病变组织中COX-2、TFF1的表达,用快速尿素酶法结合Giesma染色法检测HP感染情况,并探讨HP感染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 COX-2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腺化生→异型增生→胃癌中的表达逐渐增强,而TFF1的表达逐渐减弱,COX-2与TFF1经相关性分析呈成负相关(r=-0.397,P<0.01).HP阳性的各组胃粘膜病变组织中COX-2、TFF1的表达明显高于HP阴性组.结论 胃粘膜病变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腺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的变化过程中,COX-2、TFF1表达的异常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HP感染诱导COX-2和TFF1的表达,促进病变的发生发展.
作者:莫耘松;张桂珍;徐利军;杨巧仙;吕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小板在急性心肌梗死形成中的作用,为血栓性疾病早期进行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急性心肌梗死90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3项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与对照组相比PLT、MPV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MI组PDW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血小板分布宽度在血栓前状态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对判断冠心病的发生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欧阳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尿激酶静脉滴注溶栓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钠皮下注射治疗早期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治疗时间窗对疗效与出血性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以20例发病12h以内的脑梗死为静脉溶栓治疗组,并与具有可比性的20例常规治疗对照组作对照研究.治疗组第1d给予尿激酶150万u静脉滴注;低分子量肝素钠5000u,皮下注射,每12h一次,持续10d,其余治疗与对照组基本相同.结果 溶栓治疗组治愈率65%(13/20),总有效率90%(18/2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住院时间(11±4)d,对照组(21±5)(P<0.05);治疗组出血性事件发生率25%(5/20),对照组10%.治疗组6h以内治疗的病人的治愈率明显高于6h~12h内治疗者,而出血发生率则相反.结论 低分子量肝素与尿激酸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宜在发病后6h以内.
作者:曾小华;蒋奇平;程爱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慈溪市中老年人糖尿病的患病率和患病特点.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慈溪市2村6个社区40岁以上当地居民共868人,直接采用OGTT进行筛查.结果 慈溪市4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糖耐量异常和空腹糖异常的患病率分别是12.79%、9.22%、3.92%.城市居民糖尿病的患病率高于农村,农村居民的空腹糖异常患病率高于城市,女性糖尿病患病率高于男性,糖尿病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结论 慈溪市中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较高,甚至稍高于国内部分大中城市,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作者:冀黎明;张春槐;柴军土;干超士;裘玲霞;吴建国;苗志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气单胞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人的感染主要表现为腹泻和蜂窝组织炎,很少引起败血症[1].免疫力功能低下的肝病患者感染后可出现严重的机会感染,如败血症、脑膜炎、骨髓炎、肝脓肿等[2],诊治不及时可因感染性休克在24h内死亡,但有关下肢气单胞菌感染引起脓毒症、感染性休克、MODS病例,国内外少见报道.现将我院2004年11月~2006年7月收住的3例气单胞菌属感染引起的以下肢蜂窝组织炎为主要表现的脓毒症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可提高医护人员对于本病的认识和救治的成功率.
作者:张连连;周国花;刘敏晓;金小慧;卢中秋;程俊彦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肠系膜淋巴结炎与支原体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108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检查支原体(MP)抗体IgM、IgG,并在对所有病例予半合成青霉素或头孢三代类抗生素治疗3d后观察疗效与支原体关系.结果 MP-IgM阳性病例36例效果均欠佳,其中10例无效,并改用阿奇霉素治疗效果好;其余72例予半合成青霉素或头孢三代类抗生素治疗3d效果可.结论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原体除病毒细菌外可能还和支原体有关,应及时应用阿奇霉素或其他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
作者:陶荣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的临床特点、病因、实验室检查特点以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26例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 26例患儿均呈急性起病,病前有呼吸道感染21例,消化道感染5例;多发生在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男孩多见;冬春季发病高,主要表现为双下肢肌肉疼痛和步态异常,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增高10倍以上,CPK的下降与临床症状的消失相平行.本病具有自限性,无特殊治疗方法.结论 本病起病急,以双下肢肌肉疼痛伴步态异常为特点,CPK异常升高,预后良好.
作者:孙菊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两种静脉采血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门诊200例采血病人用随机法,按单日、双日分成两组,单日行直刺采血法进行采血,双日行传统法进行采血.结果 直刺采血法全程采血时间短于传统采血法,采血成功率无明显差异,直刺采血法疼痛率明显低于传统采血法.结论 直刺采血法优于传统采血法.
作者:杨丽芬;何建群;梅映台;陈志恩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口腔固定矫治器对正畸患者的口腔卫生行为的变化.方法 固定矫治器治疗5个月以上的正畸患者200例,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是戴固定矫治器前后口腔卫生行为改变的项目.结果 口腔正畸患者戴固定矫治器后,每天刷牙的次数,每次刷牙的时间均有增加,刷牙的方法有所改进.结论 固定正畸治疗对错颌畸形患者维护口腔卫生行为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郑衍亮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多年来,诊断肺癌肿瘤标志物的价值备受关注,由此试筛选并建立了有效的检查方法用于肺癌的诊断.治疗肺癌是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但肿瘤标志物用于对预测手术可行性根治性、预后的研究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作者:熊国江;熊汉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颈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漏的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颈淋巴结清扫术932例术后发生乳糜漏1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乳糜漏的发生率为1.72%(16/932),1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5例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 对经淋巴结清扫术后的乳糜漏应及早诊断,术中应加强预防,手术者在熟悉胸导管、淋巴导管解剖的基础上,也要熟悉其分支的解剖;每天引流量多于500ml者,应及早手术探查.
作者:张银龙;王飞海;朱少俊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血浆脑利钠肽前体(pro-BNP)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69例老年COPD患者血浆pro-BNP水平,并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老年COPD患者pro-BNP水平与LVEF水平及PaO2水平均呈负相关.结论 pro-BNP测定有助于老年COPD患者心功能不全的诊断,可以作为指导抗心力衰竭治疗的指标.
作者:丁弘;包纪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相关因素,以寻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护理措施.方法 以健康调查问卷调查对12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及健康对照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目标人群的生存质量,并对试验组完成疾病状况、人口学特点、个性及社会支持等的调查,分析与其生存质量相关的因素.结果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组的生存质量较正常对照组在总体生存质量及除外躯体疼痛的其他7个维度(躯体健康、身体角色功能、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功能和心理健康)均下降.社会支持、肝硬化分级、不适症状、情绪稳定性、病程、年龄、性别等因素与其生存质量相关.结论 在制定护理计划的过程中,应特别关注生存质量分低的患者,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来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阮丽云;吴伟;徐如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亚急性硬膜外血肿手术适应症及YL-1型针在治疗亚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38例亚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7例经治疗血肿基本消失,相对开颅手术创伤少,手术时间短,生理干扰小,经费少;相对保守治疗,住院时间短,症状消失快,后遗症减少.结论 亚急性硬膜外血肿应尽可能予以手术治疗,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利用YL-1型针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梁庆新;江野峰;郭斯庆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腮腺肿瘤切除术后两种引流方法的效果.方法 收集150例腮腺肿瘤切除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方法引流组和负压引流组,观察两组的引流效果.结果 传统方法引流组涎瘘发生为17.14%,负压引流组为10%,两组无显著差异;但负压组置管时间短,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结论 腮腺手术后可用负压引流替代传统的加压包扎法.
作者:程庐堂;陆国平;钟庐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已上升到27.2%,估计全国有近13亿人患高血压病[1,2],据文献报道,我国老年高血压病患病率约50%[3],其预后与治疗有关外,还与患者是否具有良好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有密切的关系.而目前我国基层卫生服务不够健全,社区康复护理仍未全面开展,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保健意识淡薄,自我管理能力较差.为了延伸服务,使患者出院后能够得到连续性护理,本研究采用出院准备服务模式[4],对本市镇周边农村高血压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并随访3~6个月,以探讨其了解高血压病知识程度、自我管理能力及教育培训前后病人血压、心率、血糖、体重指数等各参数控制状况.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菊玲;过莉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寻找一种更有效的临床护理带教方法.方法 选择在温岭市中医院内科实习的护生60名,随机分为两组(各30名).观察组采取学导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实习2个月后进行统一考试.结果 学导式教学方法明显优于传统式教学法,经Ridit分析,P<0.05.结论 学导式教学明显优于单一枯燥的传统教学,它培养了护生的自学能力和评判性思维,增进了护患关系的和谐,护理措施得到了落实,提升了护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元国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和研究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的佳治疗术式.方法 (1)经腹和肛门齿状线切除直肠下段癌,行乙状结肠和肛管齿状线吻合13例;(2)超低位双吻合器吻合6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和吻合口狭窄,1例吻合口渗漏,经局部引流治愈.术后12~15周对排气和排便控制良好,无一例发生大便失禁.随访6个月~6年,平均随访时间3年3个月,第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47%(17/19)、66.67%(12/18)、42.86%(6/14).无一例局部复发.结论 根据直肠肿瘤临床分期和肿瘤生物学行为选择手术适应证;超低位双吻合术和经腹、肛门齿状线切除直肠下段癌,行乙状结肠与肛管齿状线吻合均不失为良好的保肛术式.
作者:罗满生;雍铁山;严太平;彭艺;肖维木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青年卒中的病因与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6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愈22例,有效38例.结果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作者:王文华;杨江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