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125例临床分析

袁纯;严海斌

关键词:肠系膜淋巴结炎, 腹痛, 儿童, 诊断
摘要:目的 总结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治经验.方法 根据入选标准收集我院2004年3月~2006年3月收治的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125例,分析这些患者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法.结果 125例病例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主要疼痛部位为脐周痛(68.8%)和右下腹痛(26.4%),疼痛可表现为隐痛和痉挛性疼痛,多为阵发性.其中46.4%伴发热,35.2%伴呕吐,12.0%伴咳嗽,2.4%伴腹泻.腹部B超检查125例病例均有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肠系膜增厚,肿大的淋巴结多位于右下腹.用青霉素类或头孢类药物抗感染,辅以山莨菪碱或阿托品解痉,补液等综合治疗.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主要诊断依据: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的前驱病史;腹痛症状为主、伴有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B超提示多发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并排除其它引起腹痛的常见病后方可诊断.治疗以抗感染为主,辅以解痉、补液等支持疗法,预后大多良好.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口腔颌面部外伤36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颌面外伤致伤原因、年龄、性别分布及治疗方法、结果、体会.方法 对我科360例颌面外伤住院病例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软组织损伤均清创缝合,颌骨骨折均根据病情采用外固定法、内固定法、联合固定法及其他方法达到恢复正常咬(牙合)殆关系目的.结论 软组织损伤均早期清创缝合,尽量保留外部组织.对于骨折应早期复位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可以早期活动,有利于骨折愈合.

    作者:刘海涛;卢新华;叶明华;夏刚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水溶性壳聚糖对肝癌细胞生长抑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壳聚糖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研究了不同浓度水溶性壳聚糖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 水溶性壳聚糖可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在一定范围内(50~400mg/L)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水溶性壳聚糖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有抑制,并且呈剂量依赖关系.

    作者:周晚霞;黄国华;周南进;杨慧;俞红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血友病乙患者全髋置换手术围术期处理1例

    血友病乙是一种以Ⅸ因子缺乏为特征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凝血机制障碍性疾病.这类病人的手术有潜在危险性,需要有足够的重视并给予积极的替代治疗,才能顺利度过手术关.现将我院1例施行全髋置换手术病人的围术期处理经过报告如下.

    作者:李晓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疝囊超高位结扎术联合内环修补术在小儿斜疝中的应用

    1998年1月~2005年7月我院采用小切口行超高位结扎并内环修补术治疗内环口宽大的小儿斜疝89例,效果满意,无复发.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儿89例,男87例(97.8%),女2例(2.2%);年龄6月~9岁,平均5岁;右侧斜疝63例(70.8%),左侧斜疝17例,双侧斜疝9例(10.1%);均为可复性疝.

    作者:王志刚;杨桂梅;朱新文;邓晓敏;李红浪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两种进针法对皮下瘀斑的比较

    低分子肝素钠又称吉派林,具有抑制体内、体外血栓和动静脉血栓的形成,主要用于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用药途径通常选择腹壁皮下注射,因为腹壁皮下血管、淋巴管丰富,易于吸收,但在临床应用中皮下瘀斑仍是其常见的副反应.为了解决局部皮肤瘀斑问题,我们对注射方法进行了改进和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江花;董小芳;李蔚;胡孟泉;董一民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28例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拉米夫定在救治重型肝炎中的作用与疗效.方法 拉米夫定100mg,口服,1次/d.结果 随着患者HBV-DNA的下降,全部28例病人中,有20例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缓解,肝功能恢复正常或好转,好转率为71.4%.结论 慢拉米夫定可抑制乙肝病毒复制,阻断病情进展,缩短病程,提高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刘晓俊;张雪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2种方法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2种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方法.方法 将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A、B两组,A组74例,为抽液后加石膏固定治疗组;B组44例,为抽液后激光照射组.结果 A组74例,治愈72例,治愈率94.59%,复发2例;B组44例,治愈32例,治愈率72.73%,复发12例.抽液后石膏固定组与激光照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抽液后石膏固定法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疗效肯定,操作方便,值得推广.

    作者:王蓉;黄妍雯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32例胸腺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胸腺癌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胸腺癌的临床资料.早期病例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放疗;Ⅳ期的治疗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结果 化疗有效率(CR+PR)63.6%;中位生存期23.4个月.总的3年生存率53.4%,5年生存率37.3%.结论 分期明显影响预后.胸腺癌化疗较敏感,配合化疗可以延长中位生存期.

    作者:张晶;黄诚;朱凯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全膀胱切除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6例报告

    目的 探讨膀胱癌患者膀胱全切除术后盲结肠膀胱的疗效.方法 对6例膀胱全切除患者4例采用Indiana膀胱成形术,2例采用去带盲结肠膀胱成形术.结果 术后随访3~10年,5例患者贮尿容量大,压力低,可控性能好,达到了可控性尿流改道的要求,1例患者术中发现结肠肝曲内腺癌,代膀胱容量偏小,1年后发现尿道球部移行细胞癌,再手术切除尿道后半年发现左侧腹股沟转移,2例患者术后并发代膀胱内软结石.结论 可控性回结肠代膀胱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尿流改道方法.

    作者:袁剑;欧阳唐锋;钟少云;刘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妊娠合并外科急腹症158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外科急腹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我院在10年来158例妊娠合并外科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妊娠合并外科急腹症时,因其急腹症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而延误治疗时机.结论 需提高妊娠合并外科急腹症的警惕性,不同急腹症需不同对待.

    作者:潘卫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细辛脑雾化吸入与静脉滴注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细辛脑雾化吸入与静脉滴注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13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雾化组和静滴组等3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雾化组和静滴组分别加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和静脉滴注细辛脑治疗.结果 雾化组和静滴组在咳嗽、喘憋症状及肺部喘鸣音体征消失时间和住院天数方面分别明显短于对照组(均为P<0.05),而雾化组与静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细辛脑雾化吸入与静脉滴注佐治毛细支气管炎均疗效显著.

    作者:李翠霞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冠心病合并与非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与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 对64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与122例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将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病变血管数目、平均病变血管支数、弥漫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01,P<0.01),而且两组在冠状动脉病变总计分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病变血管数目较多,血管病变弥漫.

    作者:陈敏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急性腹痛200例临床回顾与分析

    目的 总结急性腹痛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急性腹痛的诊治水平.方法 收集我院急诊科2002年1月~2004年12月期间急性腹痛200例患者的资料,并对其诊治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例急性腹痛的原因依次分别为:急性胃肠炎、泌尿系结石、胆道疾病、急性阑尾炎、尿路感染、肠粘连、肠梗阻、急性胰腺炎、宫外孕、细菌性痢疾、消化道穿孔、癔症、癫痫、肝脾破裂、心肌梗塞及其它病因不明疾病;内科急腹症占64%,外科急腹症占36%.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必要时行腹穿及肛诊等.结论 急性腹痛是急诊科常见的症状,应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注意缺乏典型症状和体征的病例,科学利用辅助检查和分析辅助检查结果,密切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尽量避免误诊误治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作者:周建伟;李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高频超声在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技术在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彩超检查64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经抗炎治疗10d后复查超声,观察治疗前后肠系膜淋巴结的变化情况.结果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典型声像图特征:右中、下腹部见数枚大小不等椭圆形低回声结节,治疗10d后复查,肿大淋巴结明显缩小,由治疗前12.2±0.61/5.9±0.41mm缩小到64±0.60/3.3±0.34mm(纵横径,P<0.01).结论 高频超声在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作者:吴锡新;林纪光;金国信;虞上勇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12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治经验.方法 根据入选标准收集我院2004年3月~2006年3月收治的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125例,分析这些患者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法.结果 125例病例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主要疼痛部位为脐周痛(68.8%)和右下腹痛(26.4%),疼痛可表现为隐痛和痉挛性疼痛,多为阵发性.其中46.4%伴发热,35.2%伴呕吐,12.0%伴咳嗽,2.4%伴腹泻.腹部B超检查125例病例均有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肠系膜增厚,肿大的淋巴结多位于右下腹.用青霉素类或头孢类药物抗感染,辅以山莨菪碱或阿托品解痉,补液等综合治疗.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主要诊断依据: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的前驱病史;腹痛症状为主、伴有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B超提示多发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并排除其它引起腹痛的常见病后方可诊断.治疗以抗感染为主,辅以解痉、补液等支持疗法,预后大多良好.

    作者:袁纯;严海斌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病人血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测定的意义

    目的 了解血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测定在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病人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伴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病人(A组)和不伴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病人(B组)各40例进行PCT、C-反应蛋白(CRP)的测定.PCT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来测定,CRP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结果 A组病例PCT阳性率明显高于B组病例,A组病例CRP明显高于B组病例;预后差者(死亡或未愈)PCT阳性率明显高于预后好者,但其CRP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虽然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病人PCT阳性率不高,但是PCT测定可作为判断预后的客观依据之一.CRP不能提示预后.

    作者:施肖红;钱小英;叶环;郑加永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羟基喜树碱联合卡介苗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羟基喜树碱(HCPT)加卡介苗(BCG)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将86例行经尿道膀胱镜下肿瘤电切术(TUR)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HCPT加BCG组(50例)和B组:HCPT组(36例),前者术后6h内采用HCPT灌注加小剂量BCG维持,后者单用传统HCPT灌注.观察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和毒副反应情况.结果 经12~69个月,平均34个月随访,A组5例患者肿瘤复发,B组9例患者肿瘤复发,两组复发率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率为6%,B组为5.5%.结论 TUR术后即刻膀胱灌注HCP加小剂量忧BCG维持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临床使用安全可靠.

    作者:万明发;李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气囊导尿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24例

    目的 探讨气囊导尿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气囊导尿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24例(简称尿管组),与传统胸导管闭式引流23例(简称胸管组),在基本临床资料、疗效、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尿管组气胸的总治愈率为91.6%,与胸管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气囊导尿管闭式引流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缩短肺复张时间、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P<0.05).结论 应用气囊导尿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操作安全简便,疗效满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谢晓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shouga脉冲YAG激光治疗慢性泪囊炎114例报告

    目的 总结脉冲YAG激光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114例124眼进行脉冲YAG激光探通治疗.结果 随访1~6年行泪道冲洗患者,不通畅35例38眼(30.64%),通畅79例86眼(69.36%).结论 该手术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费用低、无疼痛、无出血、不开刀,无需住院等优点,适合基层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罗能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弥可保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弥可保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疗效.方法 经临床检查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诊断为CSC的患者86例(86眼),分为弥可保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43眼),并对治疗前后的眼底、视力及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等进行比较.结果 弥可保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5.9%,视力提高率69.8%,血管造影荧光素渗漏消失率53.5%;对照组分别为23.3%、30.2%和25.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弥可保治疗CSC可快速修复其视网膜外层组织.

    作者:程凯尧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