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花;董小芳;李蔚;胡孟泉;董一民
舌是一个肌性器官,参与语言、吞咽等各种重要而复杂的生理功能,舌处在温暖潮湿易感染的环境中,所以进行修复再造整复要求较高,技术难度较大[1].我科于2006年6月~2007年9月对舌癌患者行舌癌扩大切除即刻行舌再造术6例,均采用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舌体、口底缺损.现就围手术期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查春红;李群;黄江红;饶坚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先天免疫因素与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ELLSA)对410份脐血IgE(CB-IgE)进行检测,根据不同检测结果将他们分为4组:CB-IgE<0.35ku/L为A组,0.35ku/L≤CB-IgE<0.9ku/L为B组,0.9ku/L≤1.3ku/L为C组,CB-IgE≥1.3ku/L为D组.然后对4组婴儿进行随访以观察他们发生过敏性疾病的关系.结果 A组患过敏性疾病共18例(14.7%),B组患过敏性疾病共48例(26.6%),C组患过敏性疾病40例(54.7%),D组患过敏性疾病10例(76.0%).4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9.8,P<0.01).结论 脐血IgE增高的新生儿其日后发生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的几率增多.CB-IgE越高,以后越容易出现过敏性疾病,特别是CB-IgE≥0.9IU/L者应视为过敏性疾病的高危儿及重点随访对象,需早期干预.
作者:项曙光;夏桂英;刘建耀;吴银姿;叶宝青;韩红芬;韩丽琴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顺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可评价疗效的晚期食管癌病人31例,吉西他滨,d 1,8,1000 mg/m2静脉滴注;顺铂,d 1~3,80mg/m2;21 d为一个周期.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可评价疗效者31例,其中CR1例(3.2%),PR 16例(51.6%),总有效率为54.85%.毒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治疗有效的病人进食困难和胸痛均缓解.结论 吉西他滨+顺铂治疗晚期食管癌可获得较高疗效,临床获益率高,毒副反应能耐受,为晚期食管癌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作者:蒋为民;李春来;丁剑午;胡蓉环;兰琼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我院于2004年6月~2006年6月收治宫外孕急诊手术病人85例,经手术抢救治疗,全部治愈,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熊凤香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糖尿病脑梗塞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所有168例脑梗塞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合并糖尿病的脑梗塞与非糖尿病的脑梗塞的危险因素、脑梗塞类型、梗塞部位及预后等,总结合并糖尿病的脑梗塞临床特点.结果 合并糖尿病的脑梗塞患者较非糖尿病组有更多的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及家族史等危险因素(P<0.05),其梗塞类型以腔隙性梗死为主(P<0.05),与非糖尿病组有差别;梗塞部位两组间无差别;预后有明显差别(P<0.01).结论 合并糖尿病的脑梗塞患者有更多的危险因素,临床上以腔隙性梗死为主,较非糖尿病组具有致死率高、致残率高特点.
作者:樊萍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治经验.方法 根据入选标准收集我院2004年3月~2006年3月收治的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125例,分析这些患者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法.结果 125例病例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主要疼痛部位为脐周痛(68.8%)和右下腹痛(26.4%),疼痛可表现为隐痛和痉挛性疼痛,多为阵发性.其中46.4%伴发热,35.2%伴呕吐,12.0%伴咳嗽,2.4%伴腹泻.腹部B超检查125例病例均有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肠系膜增厚,肿大的淋巴结多位于右下腹.用青霉素类或头孢类药物抗感染,辅以山莨菪碱或阿托品解痉,补液等综合治疗.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主要诊断依据: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的前驱病史;腹痛症状为主、伴有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B超提示多发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并排除其它引起腹痛的常见病后方可诊断.治疗以抗感染为主,辅以解痉、补液等支持疗法,预后大多良好.
作者:袁纯;严海斌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重度颅脑损伤合并颈髓损伤的病例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2004年7月~2007年5月我科收治合并颈髓损伤的重型颅脑损伤7例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同时结合颈椎牵引及早期手术.结果 5例治疗效果良好,2例死亡,其中1例死于严重肺部感染,另1例死于中枢性呼吸衰竭.结论 颅脑外伤合并颈髓损伤的治疗原则上应在颈部有效固定制动的前提下先控制颅高压,必要时行开颅血肿清除术.
作者:郑团圆;罗林;吴兆平;唐尤佳;杨枫;方松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弥可保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疗效.方法 经临床检查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诊断为CSC的患者86例(86眼),分为弥可保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43眼),并对治疗前后的眼底、视力及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等进行比较.结果 弥可保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5.9%,视力提高率69.8%,血管造影荧光素渗漏消失率53.5%;对照组分别为23.3%、30.2%和25.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弥可保治疗CSC可快速修复其视网膜外层组织.
作者:程凯尧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急性腹痛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急性腹痛的诊治水平.方法 收集我院急诊科2002年1月~2004年12月期间急性腹痛200例患者的资料,并对其诊治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例急性腹痛的原因依次分别为:急性胃肠炎、泌尿系结石、胆道疾病、急性阑尾炎、尿路感染、肠粘连、肠梗阻、急性胰腺炎、宫外孕、细菌性痢疾、消化道穿孔、癔症、癫痫、肝脾破裂、心肌梗塞及其它病因不明疾病;内科急腹症占64%,外科急腹症占36%.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必要时行腹穿及肛诊等.结论 急性腹痛是急诊科常见的症状,应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注意缺乏典型症状和体征的病例,科学利用辅助检查和分析辅助检查结果,密切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尽量避免误诊误治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作者:周建伟;李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提高对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对2004年4月~2006年11月间59例确诊为MP肺炎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1岁以下婴儿占44.1%,全部患儿均有持续发热伴刺激性咳嗽,早期无明显阳性体征,血清MP-IgM检测均为阳性.外周血白细胞大多正常(占76.3%),但血沉(67.8%)及CRP(40.7%)都升高.胸片以单侧大片絮状阴影计27例,占45.8%,呈斑点状阴影15例,占25.4%,呈间质性肺炎改变17例,占28.8%.25例(42.4%)有肺外合并症,发病时间小于7d者24例,大于7d者35例,58例用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效果良好,未发现耐药情况.结论 肺炎支原体已成为1岁以下婴儿肺炎的重要致病原,临床症状多样,症状多于体征,X线表现多于体征,血清MP-IgM检测,利于明确诊断.
作者:温勇晖;侯冰文 刊期: 2007年第11期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在临床上较少见,容易误诊.本文报告1例此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以引起重视,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断率.
作者:董利民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湖北省HIV流行特点.方法 统计分析2004~2006年全省主动监测、自愿咨询检测筛查出的HIV阳性者资料数据.结果 (1)2004~2006年各类高危人群总的HIV阳性率为0.02%;(2)不同的重点和高危人群3年累计HIV检测情况,阳性检测率由高到低依次排序是羁押场所监管对象(0.09%)、娱乐场所服务人员(0.02%)、孕产妇(0.01%);(3)2004~2006年全省新发现HIV感染病例传播途径发生明显改变:经血传播由65.9%下降到36.7%,但其中静脉吸毒传播由3.6%上升到6.4%,而经性传播由18.6%上升到33.4%.结论 湖北省现阶段仍处于艾滋病低流行期,传播途径的改变提示今后艾滋病防治工作重点是将艾滋病与性病监测相结合,加强高危人群生物学与行为学监测,进一步落实遏制性传播、严控注射器吸毒传播的各项自愿咨询检测措施.
作者:周翔;张艺;褚小刚;詹发先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与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 对64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与122例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将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病变血管数目、平均病变血管支数、弥漫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01,P<0.01),而且两组在冠状动脉病变总计分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病变血管数目较多,血管病变弥漫.
作者:陈敏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131碘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的相关因素.方法 1935例甲亢患者行131碘治疗,观察各影响因素并记录完整,5年内随访,对可能与甲减有关的多个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甲状腺大小、自体免疫、24h吸131碘率、131碘剂量、治疗次数等因素与甲减发生相关.结论 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精确计算和调整给药剂量、合理应用ATD治疗,是治愈甲亢、降低甲减发生率的关键;定期随访和补充甲状腺激素是减少甲减的重要措施.
作者:张青;刘寄尘;关晏星;熊立跃;叶斌华;徐向芝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Vitapex糊剂加牙胶尖、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加牙胶尖充填根管后反应和疗效.方法 将289个患牙随机分为Vitapex糊剂组和氧化锌糊剂组.两组在行常规根管治疗术基础上,分别采用Vitapex糊剂加牙胶尖和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加牙胶尖充填根管.观察术后1周内疼痛发生情况以及术后1年的疗效.结果 Vitapex糊剂组术后疼痛发生率较氧化锌糊剂组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年Vitapex糊剂组疗效高于氧化锌糊剂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Vitapex糊剂加牙胶尖充填根管可以有效减少术后疼痛反应,与氧化锌糊剂加牙胶尖比较,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
作者:熊轶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为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1984~2004年两个10年时期的265例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案和结果做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采用中西医方法为主的非手术治疗方案,关键时配以手术治疗,后时期的并发症及死亡率等均低于前时期的治疗方案.结论 在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案中以中西医结合为主的非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应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症.
作者:杨建东;汤旭惠;何礼荣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膀胱癌患者膀胱全切除术后盲结肠膀胱的疗效.方法 对6例膀胱全切除患者4例采用Indiana膀胱成形术,2例采用去带盲结肠膀胱成形术.结果 术后随访3~10年,5例患者贮尿容量大,压力低,可控性能好,达到了可控性尿流改道的要求,1例患者术中发现结肠肝曲内腺癌,代膀胱容量偏小,1年后发现尿道球部移行细胞癌,再手术切除尿道后半年发现左侧腹股沟转移,2例患者术后并发代膀胱内软结石.结论 可控性回结肠代膀胱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尿流改道方法.
作者:袁剑;欧阳唐锋;钟少云;刘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继发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和分析我院2003年2月~2007年5月应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1311例术后并发出血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5例的资料.结果 5例中4例一次性治愈,1例3d后再次行栓塞治疗后治愈.5例患者栓塞后出血立即得到控制.出血原因:1例肾动脉损伤,3例假性动脉瘤,1例动静脉瘘.术后无一例发生栓塞后综合症、异位栓塞现象及其他介入治疗并发症.5例术后1个月复查肾图、IVU和B超声,患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无明显肾功能损害.结论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是MPCNL术后出血治疗的首选方法,安全性高,疗效好.
作者:袁源湖;刘佛林;邹晓峰;肖日海;伍耿青;王晓宁;吴玉婷;龙大治;刘敏;徐辉;杨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拉米夫定在救治重型肝炎中的作用与疗效.方法 拉米夫定100mg,口服,1次/d.结果 随着患者HBV-DNA的下降,全部28例病人中,有20例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缓解,肝功能恢复正常或好转,好转率为71.4%.结论 慢拉米夫定可抑制乙肝病毒复制,阻断病情进展,缩短病程,提高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刘晓俊;张雪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颌面外伤致伤原因、年龄、性别分布及治疗方法、结果、体会.方法 对我科360例颌面外伤住院病例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软组织损伤均清创缝合,颌骨骨折均根据病情采用外固定法、内固定法、联合固定法及其他方法达到恢复正常咬(牙合)殆关系目的.结论 软组织损伤均早期清创缝合,尽量保留外部组织.对于骨折应早期复位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可以早期活动,有利于骨折愈合.
作者:刘海涛;卢新华;叶明华;夏刚 刊期: 200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