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出血的防治

朱跃光;孟伟文

关键词:腹腔镜, 胆囊动脉, 出血, 防治
摘要:目的 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出血的防治经验,方法 分析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3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动脉出血5例,使用电凝、钛夹止血成功.结论 胆腔镜胆囊切除创伤小、恢复快,术中出血一般可止住,必要时可中转开腹止血.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EPOCH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护理体会

    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化疗效果较好,用常规化疗方案可治愈30%~65%的病人[1].仍有部分病人对化疗无效或化疗后复发.EPOCH方案治疗复发性、难治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取得良好的效果,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效果较好的挽救方案[2].我科采用EPOCH方案治疗复发性、难治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2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崔新芸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米氮平和帕罗西汀对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65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米氮平组和帕罗西汀组,分别给予米氮平和帕罗西汀治疗,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米氮平组和帕罗西汀组有效率分别为87.5%和87.8%,显效率分别为81.2%和78.8%.两者疗效相似.HAMD评分米氮平组治疗1周即显著下降、帕罗西汀组治疗4周时显著下降.米氮平组嗜睡、体重轻度增加者较多,而帕罗西汀组口干、食欲下降、头痛、失眠等发生率较高.结论 米氮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物,不良反应轻.

    作者:肖瑞林;孔令军;左小云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窦性停博、过缓的交界性逸搏心律合并房性停搏1例

    1病例报告患者,男,31岁.因心悸、乏力、胸闷,活动后气促1个月余就诊.颈静脉轻度怒张,无发绀,心介向左下扩大,心率36次/min,律齐,心音低钝,心尖部闻及Ⅲ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

    作者:徐海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5177例鼻咽喉部疾病纤维镜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鼻咽喉部疾病患者的发病情况.方法 分析5177例低、各年龄段的发病率以及病变性质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喉部疾病发病率高.结论 加强喉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匹维溴联合谷参肠安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匹维溴铵联合谷参肠安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10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匹维溴铰50mg,每天3次,谷参肠安600mg,每天3次;对照组(50例):单用匹维溴铵50mg,每天3次.2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04%与72.98%,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6个月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匹维溴铵联合谷参肠安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更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

    作者:盛锦义;吴军民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经鼻内窥镜腺样体切除术与传统术式的比较

    目的 比较经鼻内窥镜腺样体切除术与传统的经口腔腺样体刮除术的优缺点.方法 分析95例接受腺样体肥大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术式的术后夜眠打鼾、鼻塞、耳闷、耳痛、听力下降等耳部症状的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3~26个月,平均12.2个月,术后耳部病状、鼻塞改善有效率经鼻内窥镜切除术高于传统术式(P<0.05),而术后夜眠打鼾改善有效率两种术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经鼻内窥镜腺样体切除术优于传统术式.

    作者:钱国红;陈英武;何云生;郑建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E抗原阴性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母婴传播的临床观察

    目的 对于E抗原阴性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孕妇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观察能否阻断HBV宫内感染.方法 研究组对E抗原阴性HBV感染的孕妇自妊娠28周、32周、36周各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 结论 研究组和对照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进行统计学检查,差异无显著意义.

    作者:姚力诺;郑九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伢典微创技术在深龋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评价伢典(Carisolv)微创化学机械技术在深龋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0例深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Garisolv微创组32例,常规牙钻去腐对照组28例,两组去腐后均采用常规护髓垫底,光固化充填半年后观察疗效.结果 微创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继发龋及充填物松动明显降低.结论 Carisolv微创技术深龋去腐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邓蔚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的疗效.方法 采用颞动脉抽血,用微量输液泵经外周静脉输血.结果 血清间接胆红素换出率为59.4%,经换血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经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方便、实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吴锦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血浆内皮素(ET)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患者病程中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41例AOPP患者(轻度患者不包括在内)分别在中毒后第1d、第2d、第5d及恢复期(12~14d)采集静脉血3ml和2ml,测定ET及CGRP.以50例健康着为对照.结果 在41例治愈患者中,ET在中、重两组均于中毒后第1d达高峰,随后缓慢下降.CGRP在中、重两组于第1d降至低,随后缓慢上升.两者均在恢复期恢复正常.结论 (1)ET与CGRP水平与AOPP中毒程度及病情转归相关.(2)ET水平在治疗过程中稳定下降提示预后良好,而持续上升提示预后不良.CGRP水平在治疗过程中稳定上升提示预后良好,而持续下降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汤旭惠;徐荣;樊考林;王和平;陈军宁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留置输尿管内支架后的症状调查

    目的 了解留置输尿管内支架后患者有何症状,症状与留置的时间是否有关,耐受性如何.方法 调查问卷法,对排除下尿路病变,留有输尿管内支架的183例患者,于术后派发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留置输尿管内支架后常见的症状为尿频(66%)、尿急(59%)、腰痛(66%)、排尿疼痛(尤以终末时为甚)(57%)及血尿(61%).结论 多数患者的症状不随时间的延长而加重;大多数患者留置内支架后,耐受良好,对生活质量仅有轻中度影响.

    作者:钟东亮;单炽昌;郭彬;刘冠炤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髓过氧化物酶对炎症性肠病病情活动监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PO)作为炎症性肠病病情活动监测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别观察了15例IBD活动组患者[(其中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10例,活动期克罗恩病(CD)5例],15例IBD非活动组患者病人(其中缓解期UC10例,缓解期CD5例),12例对照组患者结肠粘膜病理变化,按Oshitani评分标准和D'haens评分标准进行UC和CD组织学评分,测定结肠黏膜MPO活性.结果 IBD活动组、IBD非活动组病理组织评分均比对照组高,IBD活动组病理组织评分亦较IBD非活动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BD活动组、IBD非活动组肠粘膜MPO活性均较对照组高,IBD活动组MPO活性较IBD非活动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PO活性与IBD病情活动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IBD病情活动的监测指标.

    作者:徐萍;徐东升;陈江;吕农华;王崇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睾丸扭转的诊断与治疗(附11例报告)

    目的 总结睾丸扭转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睾丸扭转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5例术前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符合率100%.4例扭转时间短或扭转不完全者经手术复位后保留了睾丸,7例(64%)坏死睾丸予以切除.结论 CDFI是首选的辅助检查方法,确诊后应积极行手术探查,扭转<360°,且<24h者经手术复位有机会保留睾丸;扭转>360°>24h者应切除患侧睾丸.

    作者:付强;钟志刚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与经验性治疗

    目的 分析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及诊治对策.方法 对42例慢性咳嗽者进行综合诊治分析.结果 39例诊断基本明确,1例半年后诊为肺癌,2例病因不明.综合治疗结果判断39例53个可能病因,28例为单个病因,14例可能有2个以上的病因.激素有效17例,抗反流治疗有效16例.结论 经验性个体化选择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制酸抗反流、联合治疗可能是基层医院治疗慢性咳嗽的合适策略.

    作者:杨平满;郑慧敏;程正文;胡余敏;许正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血清PSA和PSAD联合诊断前列腺疾病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在前列腺疾病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价值.方法 用Bayer公司生产的ACS:180 plus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测定血清PSA的含量,用B超仪测量前列腺体积并计算PSAD值.结果 PSA、PSAD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变化幅度较大,分布差异显著,以PSA>4ng/ml为阳性,PSAD>0.15ng为阳性,对前列癌诊断阳性率分别是87.5%和79.2%,两者联合诊断阳性率达95.8%.结论 PSA和PSAD联合应用对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特别是比单一PSA检测诊断前列腺癌价值提高阳性率.

    作者:付洪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天保宁对高血压病患者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天保宁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影响.方法 58例高血压病患者被随机分为天保宁治疗组和普通治疗组,服药前及服药后1个月检测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 天保宁治疗组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低于普通治疗组.结论 天保宁能明显降低高血压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含量.

    作者:王永光;匡永东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老年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脉压与脂蛋白α的关系

    目的 探讨老年人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脉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差PP)与脂蛋白α[Lp(α))]的关系.方法 对192例老年ISH患者以PP分组PP≥60mmHg为观察组,PP<60mmHg为对照组;同时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p(α)的水平,并观察PP与Lp(α)的关系.结果 老年ISH患者中观察组Lp(α)明显大于对照组,脉压与Lp(α)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ISH患者Lp(α)的水平与脉压关系密切,同是老年人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和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重视老年人Lp(α)的检测.

    作者:尹绢;邱元芝;胡坚;魏群;宁芳;徐轶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肿瘤化疗致静脉渗漏性损伤的防治进展

    随着恶性肿瘤患者的增加及化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地位的提高,化疗药物的应用日益广泛.静脉注射是肿瘤化疗佳的给药途径,如发生静脉药液渗漏,轻者肿胀剧痛,重者可引起红斑、水泡、皮肤缺血性坏死、溃疡,甚至神经、肌腱、关节损害引起功能障碍或肢体残废[1].现将近年肿瘤化疗药物致静脉渗漏性损伤的防治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高湘妃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超选择动脉插管与导管药盒系统化疗对中晚期宫颈癌疗效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植入式导管药盒化疗与髂内动脉插管介入化疗对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 中晚期宫颈癌患者81例,随机分为动脉药盒组(PCS)(治疗组)和介入栓塞组(TACE)(对照组),手术或放疗前分别给予PCS和TACE化疗.结果 (1)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人近期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0%、70.73%;手术率分别为85.0%、65.85%;骨髓抑制和胃肠道毒副反应分别为37.5%、67.3%和61.0%、87.8%;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病人复发率及生存率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S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近期有效率明显提高,毒副作用减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石珍;蔡丽萍;辜斌;李敏;邹璐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超声诊断技术在肺动脉闭锁术前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肺动脉闭锁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11例经手术证实为肺动脉闭锁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并与手术和心导管结果对比.结果 (1)11例患者中,6例与手术结果完全一致,2例主要诊断正确,次要诊断漏诊或误诊,3例主要诊断误诊.(2)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完整患者往往有先天性三尖瓣狭窄和右心重度发育不良;(3)肺血来源多种多样,主肺动脉内有前向血流者易误诊为肺动脉狭窄;(4)并发畸形多种多样.结论 超声心动图可对肺动脉闭锁获得诊断,但在图像欠清时要结合声学造影和心导管检查.

    作者:叶雪存;吕茹玲;王卫真;顾萍;赖全图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