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明
窦房结功能不良(sinus node dysfunction,SND)在老年人中有着较高的发生率.临床上常可观察到SND导致的一些心律紊乱,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性间歇、窦性停博、窦房传导阻滞及折返性心动过速等.心脏的动作电位起源于窦房结的中央,在特殊细胞连接的辅助下传播到心脏其它组织,桥粒(desmosomes)负责心肌细胞间的粘附,电连接主要依赖于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Cx),Cx在心脏中不仅有不同的空间分布,还有不同的电压依赖性,单通道点传导性及通透性,以此保证动作电位以正确的方式传导[1].
作者:熊辉;王梦洪 刊期: 2006年第11期
RNA干扰是由长的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引发的降解与之同源的信使RNA(messager RNA,mRNA)的过程,dsRNA进入真核细胞,在胞浆内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icer作用,被切割成21-23bp的大小的小分子干扰RNA片段(smallinterfering RNAs,siRNAs),siRNAs与核酶复合物结合从而形成所谓的RNA诱导沉默复合物(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
作者:张玉波;张伦理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38例儿童法洛四联症患者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 均采用sarn8000型心肺机和terumo10 R;5 R膜肺.32例患者采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手术,6例采用深低温,低流量.1例停循环.结果 35例顺利停机,康复出院.死亡3例.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术中发现合并冠脉起源异常1例,术后右心衰,左心衰各1例.结论 合理的预充和胶体渗透压,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正确的体外循环方法是手术成功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作者:杨文凯;胡乐如;王文英;杨生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动态血糖监测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情况.方法 选择54例糖化血红蛋白<7%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72 h连续动态血糖监测,分析血糖漂移变化情况.结果 22例发生低血糖,多在凌晨2:00~4:00时,多数为无症状性低血糖,仅3例有低血糖反应.20例出现餐后高血糖多在晚餐后2 h.结论 那些看似血糖控制良好的老年2型糖尿病仍存在低血糖及高血糖,动态血糖监测可全面反映具体血糖波动细节,为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帮助.
作者:施春花;彭乐;王友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术前出血对脑动静脉畸形显微手术治疗早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05年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101例脑动静脉畸形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有无畸形血管团破裂出血将其分成颅内出血组和非颅内出血组;按照改良的Rankin量表分别在术前、出院时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进行评分.采用x2检验比较颅内出血组和非颅内出血组之间术后早期新的神经功能缺损发生率、早期疗效良好率.结果 出血组18.8%(13/69)术后早期出现了新的神经功能障碍,非出血组50%(16/32)术后早期出现了新的神经功能障碍(P<0.05);早期疗效良好率颅内出血组为58.0%,非颅内出血组65.6%(P>0.05).结论 术前有颅内出血者较无颅内出血者术后少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损,两组术后早期神经功能状态良好率无差别,颅内出血可能掩盖手术致残率.
作者:胡观成;邹安琪;龚美慈;况建国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腭裂修复术松弛切口填塞碘仿纱条与放置止血纱布对腭裂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科近两年127例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A组61例,松弛切口内填塞碘仿纱条;B组66例,松弛切口放置可吸收止血纱布,观察术后创口出血,体温,患者主观感受及饮食,病程.结果 统计学分析证实,A、B两组在各项指标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腭裂松弛切口内放置止血纱布在术后各项指标方面明显优于碘仿纱条,而且简单方便,能大大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作者:吴志宏;李小慧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致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总结2005年7月~2006年7月150例肺炎支原体致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1)肺炎支原体致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占12%;(2)肺炎支原体致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大部分末梢血象白细胞总数不增高,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比例正常;(3)肺炎支原体抗体IgM阳性;(4)大环内酯抗生素治疗效果好.结论 对发热病程超过3d的患儿常规血象检查及肺炎支原抗体测定,有助于明确诊断,以免延误治疗.
作者:余美玲;陶表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继发性免疫缺陷病院内肺部感染的基础疾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细菌及药物敏感性.方法 对我院1998年5月~2004年10月137例继发性免疫缺陷病院内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痰培养分离鉴定病原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测定细菌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院内肺部感染基础疾病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肿瘤、糖尿病、创伤为主,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性与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减少的时间和速率有关.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细菌对大部分抗生素耐药.结论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易引发院内肺部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细菌易产生耐药,死亡率高.治疗应选用敏感抗生素同时应辅助营养、免疫支持治疗.
作者:刘健;栾燕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高压氧综合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自2002年7月~2006年7月收治的重症脑损伤282例随机分成两组,比较HB0组和常规治疗组的治疗结果.结果 HB0组治疗总有效率93.9%,对照组81.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HBO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
作者:吉淑香;陈春辉;周开良;李建国;叶朝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心肌桥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临床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965例接受选择性冠脉造影(CAG)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共检出心肌桥23例,采用人工方法对心肌桥进行定量分析.临床表现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6例给予倍他乐克治疗,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给予介入治疗(PTCA+Firebird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结果 965例接受CAG术患者中检出心肌桥23例,检出率2.38%,心肌桥长度0.5~4 cm,均为单发心肌桥,其中20例位于左前降支中远段,2例位于左回旋支远段,1例位于右冠状动脉.其中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13例,高血压2例,孤立性心肌桥8例.有78.2%临床表现为心肌缺血,与非缺血组相比,缺血组收缩期狭窄程度更重.表现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6例中给予倍他乐克12.5~25 mg,2次/d,治疗10 d症状缓解,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给予介入治疗(PTGA+Firebird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后症状明显缓解.结论 冠状动脉心肌桥可引起心肌缺血,临床表现与狭窄程度有关;β受体阻滞剂及介入治疗对心肌桥所致的心绞痛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陈章强;洪浪;王洪;尹秋林;赖珩莉;盛国太;王晓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中血糖的变化和其在预防电切综合症(TURS)中的作用.方法 对10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行TUVP,以5%葡萄糖作冲洗液,术前、术中每隔15 min及术后查血糖,分析血糖水平升高程度与TURS发生的关系.结果 105例患者中,40例术中血糖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并且和手术时间呈正相关,2例TURS患者血糖大于18.6 mmol/L,持续时间达30 min以上.结论 术中快速血糖监测对预测TUVP术中TURS的发生具有灵敏、准确、快速、方便等优点;通过监测术中血糖的改变能及时发现TURS先兆,并有效减少TURS的发生.
作者:刘各亮;杨晗杰;贺强;李挺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血、尿液中氯氮平的提取和检验方法.方法 血、尿在碱性条件下用乙醚提取,然后用GC/NPD、GC/MS检验.结果 从误服者的血、尿液中均检出氯氮平成分.结论 本方法能有效、快速、准确提取和检验血、尿及其他检材中的氯氮平;已用于医疗急救、办案工作中,获得了满意结果.
作者:段韵;冯辉;王洪宗;吴逢博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针刺四缝穴结合捏脊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毫针点刺四缝穴,捏脊,每日1次,每周5次.结果 60例中,显效42例,占70%;好转14例,占23.33%;无效4例,占6.67%,总有效率为93.33%.结论 针刺四缝穴结合捏脊对治疗小儿厌食症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程书桃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采用微血管造影、组织学切片和显微解剖学观察手段,分别研究了4~10个月胎龄的胎儿颞下颌关节盘血液供应.结果 关节盘的血供主要来源于关节囊血管网和穿过关节盘的血管分支.双板区血管丰富,主要来自于颞浅动脉的关节后支、鼓室前动脉分支和关节囊血管网.前带由颞深后动脉、翼外肌动脉的分支以及关节囊血管网供应.前后带血管无直接交通.关节盘中间带无血管分布.关节盘血管与滑膜毛细血管相交通.
作者:张学军;车向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监测宫颈鳞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技术对149例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后进行SCC-Ag测定.结果 SCC-Ag在宫颈鳞癌中的敏感度为63.76%(95/149),特异性为9432%(83/88).SCC-Ag阳性率随着临床期别的增加而升高,SCC-Ag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治疗的效果有显著性相关(P<0.005),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结论 SCC-Ag是宫颈鳞癌的一种较好的肿瘤标志物,在宫颈鳞癌的辅助诊断、治疗效果的判断、推测预后上有重要意义.
作者:蒋联萍;赵玉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螺旋CT机对原因不明咯血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 应用高分辨率CT机对胸部进行检查,以寻找其咯血原因,明确诊断.结果 为肺结核、肺癌、支气管扩张、肺炎等临床诊断提供了明确的依据.结论 CT检查安全可靠,可作为原因不明咯血患者的重要检查手段.
作者:伍丽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经体部伽玛刀治疗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90例经体部伽玛刀治疗肺癌患者从出院开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出院指导;实验组除出院指导外,进行家庭综合行为护理干预.两组均采用WHO推荐的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1]和Procidann与Heller的家庭支持量表[2]进行生存质量评价.结果 两组生活质量有显著差异(P<0.01),干预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家庭综合行为护理干预,获得了家庭支持,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减轻了经济负担.
作者:杨水秀;魏淑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局部PUVA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白癜风102例随机分为局部PUVA治疗组和0.1%甲氧沙林液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69.23%,总有效率88.4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30%,6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局部PUVA治疗白癜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玉红;刘守岗;胡志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治疗初发劳力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初发劳力型心绞痛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 mg 3次/d,共4周.观察两组治疗期间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消耗量,对两组治疗前后6 min步行试验(6MWD)、超声心动图(UCG)和Holter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消耗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6 min步行试验和24 h内心肌缺血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5);治疗后的两组间比较显示曲美他嗪进一步提高患者的6MWDI(P<0.05)和LVEF(P<0.05),降低LVESVI(P<0.05)、LVEDVI(P<0.05)及24h内心肌缺血次数(P<0.05);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初发劳力型心绞痛患者常规药物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可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消耗量,提高患者心功能,增加运动耐量.
作者:付晓华;马彬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心律失常在心血管内科是常见病,但尖端扭转型室速Tdp却并不常见,治疗方法与一般的室性心律失常也完全不同.现就我院去年收治的1例Tdp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肖敏;冯建江;陈晓云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