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硬膜外麻醉辅助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乳腺癌根治术

尧永华;张平;郑映菲;黄顺梅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 氯胺酮, 丙泊酚, 乳腺癌根治术
摘要: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辅助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乳腺癌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0例ASAⅠ~Ⅱ级择期硬膜外阻滞下实施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Ⅰ组:氟哌啶加杜冷丁分次静脉注射;Ⅱ组: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微量注射泵连续静脉输注.Ⅰ组静注氟哌啶0.05mg/kg、杜冷丁1~1.5mg/kg,必要时追加剂量1~2次;Ⅱ组丙泊酚-氯胺酮以质量比2:1配成混合液(PK液),按丙泊酚剂量2~4 mg/kg·h剂量微量注射泵连续静脉输注,根据手术进程及病人的反应调整给药速度,于手术结束前15min停止输注.术中监测心率(HR)、心电图(ECG)、血压(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同时观察麻醉效果及呼吸抑制情况,有无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复视、幻觉以及记录清醒时间.术后24h记录术中有无恶梦、知晓和其他异常心理,询问病人对此麻醉方式的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效果:Ⅱ组优于Ⅰ组.出现呼吸抑制:Ⅰ组6例,Ⅱ组无,两组差异显著(P<0.05).恶心及呕吐:两组都无.麻醉恢复:Ⅰ组唤之即醒,Ⅱ组手术结束10~15min唤之能睁眼,但有多语、无力、头晕等现象.病人满意率:Ⅰ组8例,Ⅱ组18例,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辅助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乳腺癌根治术麻醉效果佳,生命体征平稳,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某鞋厂苯作业工人外周血象调查

    目的探讨苯作业工人外周血象的变化.方法调查100例苯接触者的外周血象,并与正常人对照.结果苯接触组,RBC、Hb下降8例,WBC下降3例,PCT下降7例;正常对照组RBC、Hb下降1例,PCT下降1例,而且血象变化与苯接触方式、接触时间有关系.结论改善劳动环境、保护苯接触工人有待重视.

    作者:何鸣;练国坚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以生大黄煎剂保留灌肠治疗尿毒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生大黄煎剂保留灌肠治疗尿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尿毒症患者采用生大黄煎剂保留灌肠.结果本组患者总有效率达95%.结论以生大黄煎剂保留灌肠治疗尿毒症,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崔秋竹;崔梅玉;郝娟芝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与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疗效.方法随机将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患者分为两组,PFN组和DHS组,PFN组26例,DHS组61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创伤、功能恢复和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PFN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1.6min,术中出血量为179.2ml,手术切口6.5cm,早期起坐锻炼时间3d;DHS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8min,出血量190.2ml,切口长13.7cm,早期起坐锻炼时间4.5d.骨折愈合时间:PFN组3.1个月,DHS组3.3个月.内固定松动(皮质骨螺钉):PFN组无,DHS组3例;股骨头颈切割:PFN组1例,DHS组3例.结论采用PFN与DHS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相比,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但PFN较DHS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沈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超声造影显像在5例肝脏良恶性肿瘤中应用探讨

    目的观察造影剂在肝脏肿瘤的灌注过程及回声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第二代新型超声造影剂SonoVue和飞利浦新HDI5000实时超声造影显像软件,造影剂采用肘静脉快速团注法注射,观察肝肿瘤病变的造影剂灌注过程.结果2例肝转移性癌动脉相回声无变化,门脉及延迟相呈低回声,其中1例肝转移性癌患者病灶数目较造影前增多2枚;1例肝转移性癌动脉相呈瘤边增强回声,门脉相呈向心性填充增强至延迟相,持续约170s:1例原发性肝癌在动脉相和门脉相均呈高回声,延迟相呈低回声:1例肝硬化结节在动脉相回声无变化,门脉相及延迟相与周围肝组织回声一致.结论超声造影技术对肝脏肿瘤良恶性定性判断及肿瘤检出数目方面优于常规超声.

    作者:戴红卫;郑耀权;刘华;汪勇;徐挺;汪洪雷;胡剑光;郑玉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腹外疝Ⅰ期手术的护理(附22例报告)

    目的总结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腹外疝Ⅰ期手术护理经验.方法对22例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腹外疝手术病人,通过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注意控制咳嗽,做好肠道准备.术中注意止血,组织碎片冲洗干净,保护切口,密切观察血压和心率及血电解质监测.术后保持导尿管通畅,视尿色调节冲洗液快慢,做好并发症的护理.结果22例病人伤口Ⅰ期愈合,经随访无腹外疝复发.结论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作者:王丽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儿童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12例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2例自发性低颅压征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儿均急性起病,发病年龄10~14岁.主要症状为体位性头痛,侧卧位腰穿脑脊液压力<70mmH20;脑脊液分析,8例外观清亮,2例RBC增高,2例蛋白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经补液治疗均痊愈出院.所有病例行头颅CT检查,8例正常,4例硬脑膜增厚及硬膜下积液,其中4例行MRI检查,示1例正常,2例硬膜下积液,1例硬脑膜增厚.结论自发性低颅压征的主要临床特点为体位性头痛及脑脊液压力低于正常,补液等治疗有效.应警惕硬膜下积液及硬膜增厚,注意与蛛网膜下腔出血鉴别.MRI是SIH首选无创性检查.

    作者:罗友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乐乐醚胶冻治疗阴道炎866例观察

    目的观察乐乐醚胶冻除避孕作用外,是否还有治疗阴道炎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2月~2004年2月,在江西省(市、区)3家妇女保健单位和5家区(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所)试用,治疗866例.结果667人1周2次使用同一厂家生产的乐乐醚胶冻,2~2.5个月治愈528人,好转139人;一周1次使用乐乐醚胶冻186人,治愈170人,好转16人;13人使用乐乐醚胶冻无规律,治愈2人,好转11人.结论乐乐醚胶冻治疗阴道炎有较好的作用.

    作者:谢幼霖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小剂量地塞米松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小剂量地塞米松、恩丹西酮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预防恶心呕吐(PONV)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0例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人进行随机、双盲、安慰剂的研究.空腹前将地塞米松组(简D组)静注地塞米松5mg;恩丹西酮(O组)静注恩丹西酮4mg,安慰剂组(A组)静注生理盐水.结果D组和O组明显减少总的恶心和呕吐(PONV)总的发生率(P<0.01)超过3次呕吐经历(P<0.05),D组和O组无显著差异.比A组有效的多.结论预防性静注小剂量地塞米松明显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恶心呕吐率,地塞米松5mg和恩丹西酮4 mg一样有效.比安慰剂有效的多.

    作者:胡霁;王晓玲;陈小慧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危重病患者的加强胰岛素治疗

    目的观察危重病人加强胰岛素治疗后的的疗效.方法将116例危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传统治疗组(CT)和加强胰岛素治疗组(IT).CT组:当血糖>215mg/dl,诺和R笔芯皮下注射,控制血糖180~200mg/dl;IT组:当血糖>110 mg/al,控制血糖80~110mg/dl.结果CT组死亡率44.83%远远高于IT组的12.07%,病人的ICU住院时间、使用呼吸机日数、每日6:00的平均血糖、每日TISS-28评分均明显高于IT组(P<0.05);CT组每日胰岛素用量、HLA-DR、CD4+/CD8+明显小于IT组(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CT组病人发生肾损害、输注红细胞、发热的人数均明显高于IT组(P<0.05).结论加强胰岛素治疗控制危重病人血糖80~110mg/dl,能降低病人的死亡率.

    作者:蒋慧芳;关天容;王灵聪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以关节痛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双表型白血病1例报告

    1病例报告患者,男,12岁.因发热、膝关节、胸腰背部疼痛1个月余在上海某医院住院,外周血发现幼稚细胞,骨穿检查干抽,考虑急性白血病于2003年11月1日入院.患者入院前近2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膝关节,胸腰背部间断性轻度疼痛,同时伴有发热、体温高38.2℃,乏力、盗汗,关节稍肿胀,左膝关节,胸腰背部剧烈疼痛,用非甾体类消炎药无效,用强痛定、杜冷丁短暂缓解.

    作者:赵赛菊;郑文宏;祝清秀;吴钟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与结肠功能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溃疡性结肠炎、消化性溃疡等众多消化系疾病,可因情绪、生活事件、疾病等应激因素而促发或使病情加重.

    作者:李龙钦;祝金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舒利迭联合顺尔宁治疗激素依赖型支气管哮喘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舒利迭联合顺尔宁治疗激素依赖型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激素依赖型哮喘患者20例,分为对照组(A组)10例,每天给予口服泼尼松;治疗组(B组)10例,每天给予口服泼尼松+舒利迭+顺尔宁.疗程均为8周,并根据临床症状和肺功能逐渐减少口服泼尼松的用量.结果A组患者不能改善口服尼泼尼松的维持量;B组患者治疗后,7例口服泼尼松完全撤掉,3例口服泼尼松减量至每天5mg.A、B两组整个疗程中哮喘间歇发作次数及治疗后PEF%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且治疗组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舒利迭联合顺尔宁是治疗激素依赖型哮喘的可行性方案.

    作者:黄涛;孙力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IL-12和IL-4水平对观察和预测拉米夫定疗效的意义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前后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2和IL-4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9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给予口服拉米夫定,1次/d,100mg/次,疗程1年.测定不同应答组拉米夫定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个月血清IL-12和IL-4水平.结果完全应答组拉米夫定治疗后IL-12升高,IL-4降低,且治疗后各时间点同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应答组治疗后IL-12升高,IL-4降低,但两者仅治疗后第3个月同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应答组治疗后IL-12、IL-4含量同治疗前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应答组治疗后第3个月IL-12、IL-4含量和部分应答组治疗后第3个月相比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因子含量变化和应答状况之间有一定的联系.结论拉米夫定治疗应答状况与治疗后血清IL-12和IL-4水平变化有关,治疗后其水平持续变化且变化大者有更多的机会发生完全应答,因此动态检测IL-12和IL-4水平可以作为拉米夫定用药及疗效判定的免疫学指标.

    作者:俞富军;何生松;张淑玲;李淑利;陈永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定量评价局部心肌功能的新方法--应变率显像

    应变率显像(strain rate imaging,SRI)是在组织多普勒显像(tissue Doppler,TDI)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1],可用来测量局部心肌组织在外力作用下极小的变形[2],因此对冠心病的定位诊断、疗效评价、愈后判断能够提供直接的参考依据.

    作者:王珍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中-重度COPD患者上腹部术后下呼吸道感染菌株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etive Pulmonary Diserse,COPD)患者上腹部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株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02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行上腹部手术的中-重度COPD患者59例,对经检验分离的78株细菌以纸片扩散法(KB法)行药敏测定分析.结果78株细菌中主要致病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杆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居分离菌前6位.药敏结果表明: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为大多数细菌敏感,但对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性明显增强.结论中-重度COPD患者上腹部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以G-菌为主,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使耐药性降低.

    作者:曾国华;杨敬业;陈志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大肠癌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大肠癌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在我院就诊的388例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误诊156例(40.2%),误诊年龄22~87岁,平均51岁,误诊时间15d~3年;误诊病种为:慢性结肠炎、痔疮、胆囊炎、阑尾炎、粘连性肠梗阻、妇科盆腔肿瘤等.结论通过(1)提高对大肠癌警惕性;(2)按医疗操作规范行直肠指检;(3)多次大便隐血试验检查;(4)结合气钡结肠造影及结肠镜检;(5)提高对高危人群随防监控;(6)在外周血中检测CK19、CK20等方法,可减少误诊.

    作者:何成全;田井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超声粉碎抗原免疫预防鼠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超声粉碎抗原与霍乱毒素B亚单位组成的口服疫苗预防HP感染的作用,探讨其保护性免疫应答机制.方法用HP超声粉碎抗原2mg加CTB10μg作为免疫预防组,另设单纯HP超声粉碎抗原组、单纯CTB组和PBS组为对照组.免疫4周后以活菌攻击,观察各组小鼠的免疫保护率.攻击前后测定血清中IgA、IgG1和IgG2a抗体的变化,小鼠胃黏膜分泌性IgA抗体变化情况.结果免疫预防组小鼠免疫保护率为73.33%,而对照组全部感染HP(P<0.001);攻击前免疫预防组小鼠IgA、IgG1和IgG2a抗体均轻度升高,攻击后IgA、IgG1和IgG2a抗体进一步升高,以IgG2a抗体增高更为明显,IgG1/IgG2a比值从0.67下降至0.59.结论HP超声粉碎抗原加CTB可预防HP感染,并诱导出以Th1反应为主的保护性免疫应答.

    作者:朱萱;曾德余;陈江;谢勇;李弼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硬膜外麻醉辅助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乳腺癌根治术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辅助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乳腺癌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0例ASAⅠ~Ⅱ级择期硬膜外阻滞下实施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Ⅰ组:氟哌啶加杜冷丁分次静脉注射;Ⅱ组: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微量注射泵连续静脉输注.Ⅰ组静注氟哌啶0.05mg/kg、杜冷丁1~1.5mg/kg,必要时追加剂量1~2次;Ⅱ组丙泊酚-氯胺酮以质量比2:1配成混合液(PK液),按丙泊酚剂量2~4 mg/kg·h剂量微量注射泵连续静脉输注,根据手术进程及病人的反应调整给药速度,于手术结束前15min停止输注.术中监测心率(HR)、心电图(ECG)、血压(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同时观察麻醉效果及呼吸抑制情况,有无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复视、幻觉以及记录清醒时间.术后24h记录术中有无恶梦、知晓和其他异常心理,询问病人对此麻醉方式的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效果:Ⅱ组优于Ⅰ组.出现呼吸抑制:Ⅰ组6例,Ⅱ组无,两组差异显著(P<0.05).恶心及呕吐:两组都无.麻醉恢复:Ⅰ组唤之即醒,Ⅱ组手术结束10~15min唤之能睁眼,但有多语、无力、头晕等现象.病人满意率:Ⅰ组8例,Ⅱ组18例,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辅助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乳腺癌根治术麻醉效果佳,生命体征平稳,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作者:尧永华;张平;郑映菲;黄顺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颅脑损伤合并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合并闭合性腹部损伤的急救护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近6年来我院收治的40例颅脑损伤合并闭合性腹部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经积极抢救、精心的护理、严密的病情观察后治愈32例,死亡8例,死亡率为20%.结论颅脑损伤合并闭合性腹部损伤病情表现复杂,笔者认为快速接诊及实施急救护理措施、细心查体和观察病情,及早协助明确诊断,及时明确损伤的主次部位,合理安排救治顺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俞继芳;傅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胆总管切开探查行胆管Ⅰ期缝合手术32例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胆总管切开探查行胆管Ⅰ期缝合的手术指征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98年2月~2005年2月完成胆总管切开探查行胆管Ⅰ期缝合术3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手术均成功治愈出院,3例患者术后3~5d内,腹腔引流管每天引出含胆汁性液体20~50ml,其余29例腹腔引流管均无胆漏现象.32例全部随访,随访1~7年无胆管狭窄,胆道残石等并发症.结论胆总管切开探查有选择性行胆管一期缝合术,既安全、可靠,又有效,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朱云根;江跃华;彭文蔚;王建仁;段建明;丁爱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