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术中、术后常见并发症及产生原因,提高TUVP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18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行TUVP术,平均年龄66.5岁,术前及术后测血RT,血Na和Bs,术后随访3~6个月.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术中平均出血约150mi,血RT、血Na+和Bs变化不明显.发生电切综合征(TURS)先兆4例,术后尿道狭窄5例,继发出血1例,尿路感染6例,阳痿3例,急迫性尿失禁2例.结论TUVP术中严密止血,保持清晰的视野是预防TURS发生的重要措施.操作损伤是引起膀胱穿孔,尿道损伤、尿道狭窄的重要原因.术前,改善心肺功能,控制尿路感染及保持前列腺窝内平整,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
作者:秦文;宋乐明;蒋叔凯;彭作锋;郭树林;钟久庆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在原发性高血压的病程中,靶器官受损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而尿微量白蛋白(MCA)的出现,则是肾实质出现损害的一个早期临床表现,有研究显示它对心血管事件具有预测价值,因而,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尿以延缓肾功能的损害,就成为治疗高血压的一个目标.我们在对合并有MCA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国产厄贝沙坦和国产珞和喜治疗中,观察了对MCA降低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谭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纳络酮抢救抗精神病药物急性中毒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门诊急诊抗精神病药物急性中毒患者使用纳络酮治疗与不使用纳络酮治疗,在疗效方面,主要是昏迷时间方面的差异.纳络酮治疗组52例,对照组56例.按GCS评分又将两组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分别加以对照研究.结果纳络酮治疗组在轻、中、重各型与对照组的比较,其疗效(昏迷时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纳络酮对抢救抗精神病药物急性中毒的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丁勤;龚发金;聂桂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在急腹症中发病率仍比较高.尽管近20年来对其严重度评估和临床诊治有了很大进展,但依然存在许多棘手的问题,病死率仍有20%左右[1].我院从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SAP32例.本文就其诊治报告如下:
作者:周国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现在随着体检的普遍展开,乳房肿块发现率越来越高,其中多数患者都需要或者要求手术治疗.以前此类病人很多是在局部麻醉下完成.由于局部麻醉实施过程本身对病人来说是-伤害性刺激,同时麻醉效果也不确切,就有必要找一个合适的麻醉方法来改善局麻的麻醉效果.我们通过对异丙酚和氯胺酮搭配复合静脉麻醉的临床研究以便能找到符合乳房区段切除手术特点佳配比方案.
作者:骆晓攀;方俊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具有创伤少,康复快的特点.但由于需CO2人工气腹及头高脚低、左倾15度特殊体位,可影响病人的呼吸循环功能,国内外均选用气管内插管全麻方法.本文旨在从循环呼吸功能方面,评估硬膜外麻醉的可行性.
作者:方俊标;骆晓攀;孙百祥;徐金龙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为了简化手术步骤,方便操作,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采用wistar大鼠(200~250g)为供体,SD大鼠(200~250g)为受体,行同种带瓣主动脉腹主动脉补片式异位移植36例.供体经修剪保留两个主动脉瓣叶及相应宽度瓣下附着心肌(0.5mm)和主动脉壁(5mm),三定点连续缝合法移植于左肾静脉下方腹主动脉前壁.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4.4%.结论实验结果提示:与腹主动脉间置式移植相比,本手法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可满足类似实验要求.
作者:徐全;陈艰;钟迎梅;于建华;巩性军;张希全;李供;李守先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急性氯气中毒多由于突发氯气泄漏,致使患者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氯气后,引发以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本文就我院救治的46例急性氯气吸入性中毒患者的救治体会探讨急性氯气中毒的救治对策.
作者:王和平;张维新;兰允重;王宜诚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深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听力损失90分贝以上)不能通过配戴大功率来改善听力功能.人工电子耳蜗能替代病人受损的听觉器官,把声音转换成编码的电信号传入人体的耳蜗,刺激分布在那里的听神经纤维,再由大脑产生听觉.我科2003年3月引进澳大利亚先进的24型导联人工电子耳蜗,成功为3患儿植入,我们的体会是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是手术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的关键.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叶彩祝;徐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病例介绍患者,女,31岁,农民,已婚,广东大埔县人,2003年3月主诉,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下腹闷痛,伴大便稀烂40d,不成形,5~7次/d,量不多,时带少量粘液,便前腹痛无加剧,便后腹痛无缓解,并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进行性消瘦约2~3kg,无低热、盗汗,无脓血便、里急后重,于2003年3月入我院中医科诊治.
作者:谢艺青;蒋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外周导入中心静脉(PICC)置管是一类从肘窝静脉插入,且其末端位于上腔静脉远端的深静脉导管,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等优点,既可减轻病人的痛苦,又可适当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现已逐渐用于临床.我科于1997年5月开始对368例肿瘤病人进行了PICC置管,实践证明该技术减少了化疗药物对局部的刺激,对浅表静脉起到了保护作用;然而,开始时,由于经验不足及其它因素,出现了4例导管相关性败血症.现将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郑美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如诊断明确,均建议手术治疗.我院于2001年2月开始在电视胸腔镜(VATS)下钛圈套扎治疗PDA25例,疗效满意,无手术死亡,无术中、术后出血,手术毋需输血,未见乳糜胸发生;有1例术后出现暂时性声嘶.全组病例均治愈出院,随访半年以上无再通.
作者:方向明;刘振玉;许国安;张小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外伤致多个手指缺损,造成手畸形和手功能部分丧失,一般都需要行手指再造修复治疗.但再造手指与供趾的选择、血管吻合的方式、伴有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手术时机及是否分期修复等均需要根据手创伤的类型、严重程度、患者足部血管解剖类型和特点等来确定.近,我们收治了2例多手指缺失病人,并施行了足趾移植手术,效果满意.现报导如下:
作者:吴斌;杨斌;顾立强;刘小容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旨在进一步探讨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Vv)致病机制以及破伤风抗毒素与氧氟沙星等药物(强的松龙、异丙嗪)联合对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Vv)致死性感染小鼠的保护效果,为高危人群Vv感染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60只清洁级小鼠,随机分1LD50和10LD50Vv攻击组,各攻击组又分盐水(NS)保护对照,破伤风抗毒素预注射与氧氟沙星等药物联合保护组、氧氟沙星等药物保护和破伤风抗毒素单独保护等4组(每小组n=20).并观察各组12h和24h存活数,比较各组间存活率差异.结果无论是1 LD50或10 LD50Vv攻击下,破伤风抗毒素和与氧氟沙星等药物联合保护组保护效果显著优于破伤风抗毒素或氧氟沙星等药物单独保护组(P<0.05,P<0.01).结论破伤风抗毒素预注射与氧氟沙星等药物的联合应用保护效果明显优于氧氟沙星等药物保护组或破伤风抗毒素单独保护组,对预防Vv感染和感染后病人抢救有指导意义.
作者:曾云祥;周丽萍;余平安;曹淑彦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司机.因进食诱发心悸、胸闷半月在其单位职工医院住院查心电图,消化道钡餐未见异常而转我院进一步诊疗.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内科体格检查和心血管系统体检均未有阳性体征.
作者:鄢飞奔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基因位点检查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方法采用PCR方法对4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1例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供者和受者移植前、后STR基因进行检测,了解造血干细胞植入情况.结果4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受者移植后STR基因型与受者移植前STR基因型不同,与供者STR基因型完全相同,提示供者造血干细胞的植入;1例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受者移植后STR基因型表现为患者移植前STR基因型和供者STR基因型的嵌合状态.结论STR基因位点检查可以用来判断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植入情况.
作者:邬国和;金阳;赵恒;李东宁;颜丽华;张华;黄晓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前,对矽肺病的治疗尚缺乏可靠、特效的方法[1].矽肺已成为危害劳动者健康为严重的一种职业病,政府虽十分重视,但矽肺的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及身体危害被世人关注.本文仅就国内外有关矽肺的治疗药物综述如下.
作者:戚京城;李玉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自从Buonocore于1955年介绍了酸蚀粘接技术以来,各种树脂与釉面得以结合,从而使该技术在口腔科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1].其中包括了直接粘贴正畸托槽这项技术的提出和临床应用.在这项技术的应用中,临床医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托槽的脱落.因为托槽的脱落,正畸医师除了要完成繁重的正畸治疗,还要重新粘贴相当数量的脱落的托槽.本研究旨在评估反复粘贴正畸托槽后剪切强度的变化.
作者:章利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维生素D缺乏婴儿手足搐搦症,多见于小于6个月婴儿,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我院儿科1996~1999年收治了62例患儿,补钙后,用不同剂量维生素D治疗,观察血钙变化、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樊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颅内和椎管内高血运性肿瘤,尤其是大型、巨大型,术中大出血往往使肿瘤难以全切;而采用术前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术,能减少术中出血,为肿瘤全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我科近几个月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术前栓塞颅内高血运性肿瘤4例,椎管内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文锋;古金海;桂淑珍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