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益萍
自从Buonocore于1955年介绍了酸蚀粘接技术以来,各种树脂与釉面得以结合,从而使该技术在口腔科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1].其中包括了直接粘贴正畸托槽这项技术的提出和临床应用.在这项技术的应用中,临床医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托槽的脱落.因为托槽的脱落,正畸医师除了要完成繁重的正畸治疗,还要重新粘贴相当数量的脱落的托槽.本研究旨在评估反复粘贴正畸托槽后剪切强度的变化.
作者:章利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近年来,我们试用胸腺五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龙涛;易山水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心血管介入术后严格卧床、术侧肢体制动等给病人带来了一系列可能的并发症,如腰背部酸痛、尿潴留、伤口出血等.本文为预防介入术后出现尿潴留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昱;何雪莹;罗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维生素D缺乏婴儿手足搐搦症,多见于小于6个月婴儿,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我院儿科1996~1999年收治了62例患儿,补钙后,用不同剂量维生素D治疗,观察血钙变化、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樊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IABC即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是机械辅助循环方法之一,系通过动脉系统植入一根带气囊的导管到降主动脉内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在舒张期气囊冲气,在心脏收缩前气囊排气,起到辅助心脏的作用.我院2003年引进了IABC装置,在抢救重症心脏衰竭的病人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下面介绍的4例IABC安装术后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王小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探讨其在脑梗死中意义.方法分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大面积、小面积及腔隙性梗死组,并设健康对照组,观察上述组别CRP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较健康对照组CRP值显著升高,而且在不同组别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CRP值随梗死面积增大而升高,两者呈正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CRP水平升高.CRP升高,可损伤脑组织.血CRP水平,可作为脑梗死患者病情轻重、转归、预后的预测因子.
作者:余献丹;郑阿迈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肝硬化门脉高压所并发的胆道结石与临床上一般的胆石症相比,其结石性质、症状、治疗有所不同.据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1],根据大量尸检统计材料,肝硬化病人并发胆结石发病率是无肝硬变的2倍;日本别府伦兄(1987)报告773例门脉高压患者合并胆结石的就有127例.现将笔者自1993~2003年经治的92例肝硬变及门脉高压并发胆道结石的患者作一临床回顾性分析,并针对一般胆石症患者的不同特点,在治疗上作一番探讨.
作者:占树献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旨在进一步探讨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Vv)致病机制以及破伤风抗毒素与氧氟沙星等药物(强的松龙、异丙嗪)联合对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Vv)致死性感染小鼠的保护效果,为高危人群Vv感染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60只清洁级小鼠,随机分1LD50和10LD50Vv攻击组,各攻击组又分盐水(NS)保护对照,破伤风抗毒素预注射与氧氟沙星等药物联合保护组、氧氟沙星等药物保护和破伤风抗毒素单独保护等4组(每小组n=20).并观察各组12h和24h存活数,比较各组间存活率差异.结果无论是1 LD50或10 LD50Vv攻击下,破伤风抗毒素和与氧氟沙星等药物联合保护组保护效果显著优于破伤风抗毒素或氧氟沙星等药物单独保护组(P<0.05,P<0.01).结论破伤风抗毒素预注射与氧氟沙星等药物的联合应用保护效果明显优于氧氟沙星等药物保护组或破伤风抗毒素单独保护组,对预防Vv感染和感染后病人抢救有指导意义.
作者:曾云祥;周丽萍;余平安;曹淑彦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具有创伤少,康复快的特点.但由于需CO2人工气腹及头高脚低、左倾15度特殊体位,可影响病人的呼吸循环功能,国内外均选用气管内插管全麻方法.本文旨在从循环呼吸功能方面,评估硬膜外麻醉的可行性.
作者:方俊标;骆晓攀;孙百祥;徐金龙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外周导入中心静脉(PICC)置管是一类从肘窝静脉插入,且其末端位于上腔静脉远端的深静脉导管,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等优点,既可减轻病人的痛苦,又可适当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现已逐渐用于临床.我科于1997年5月开始对368例肿瘤病人进行了PICC置管,实践证明该技术减少了化疗药物对局部的刺激,对浅表静脉起到了保护作用;然而,开始时,由于经验不足及其它因素,出现了4例导管相关性败血症.现将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郑美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随着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开展与技术的提高,使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合并冠心病的老年人得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成为可能.我院自2002年11月至2003年10月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伴有COPD的老年冠心病患者3例,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浩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后路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后路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单纯腰椎滑脱症11例,腰椎管狭窄症3例,腰椎狭部不连2例.结果术后经6~12个月随访,临床疗效优良率92.3%(优80.8%,良11.5%),植骨融合率96%,短时神经功能障碍1例.结论后路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是治疗下腰椎不稳或滑脱的有效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李明军;雷刚刚;戴闽;宗世璋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本院2003年1月~2004年1月共收治颅脑创伤后颅骨缺损患者28例,均进行了钛网颅骨成形术,手术外形美观,无不良反应,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祖新;舒发达;邓利旺;陈锡开;彭凯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纳络酮抢救抗精神病药物急性中毒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门诊急诊抗精神病药物急性中毒患者使用纳络酮治疗与不使用纳络酮治疗,在疗效方面,主要是昏迷时间方面的差异.纳络酮治疗组52例,对照组56例.按GCS评分又将两组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分别加以对照研究.结果纳络酮治疗组在轻、中、重各型与对照组的比较,其疗效(昏迷时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纳络酮对抢救抗精神病药物急性中毒的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丁勤;龚发金;聂桂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十二指肠位置深并有肋弓保护,其外伤少见,约占整个腹部创伤的2%[1].十二指肠破裂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其诊断和处理及时与否对预后影响极大,但其早期临床症状轻微,CT表现也无明显特异性,所以难以及时明确诊断.现将我院经手术证实的两例外伤后十二指肠破裂报告如下.
作者:黄水北;简继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临床资料例1男,2岁,跌伤头部,当时无昏迷、失语,伤后1d,出现右侧下肢无力.查体:右下肢不能站立,囟门已闭,口角不歪斜,颈软,双下肢肌张力正常,右侧下肢肌力较左侧肌力差.
作者:童子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外伤致多个手指缺损,造成手畸形和手功能部分丧失,一般都需要行手指再造修复治疗.但再造手指与供趾的选择、血管吻合的方式、伴有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手术时机及是否分期修复等均需要根据手创伤的类型、严重程度、患者足部血管解剖类型和特点等来确定.近,我们收治了2例多手指缺失病人,并施行了足趾移植手术,效果满意.现报导如下:
作者:吴斌;杨斌;顾立强;刘小容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1],其病因是由于外胚层发育不良而致皮肤及皮肤附件(汗腺、皮脂腺、毛发等)发育异常,从而导致出生后皮肤角化过度、色素沉着、汗腺、皮脂腺、黏液腺等发育不良,以及毛发结构和分布异常,牙齿发育不良,部分患儿因高热而出现严重缺氧、抽搐.笔者遇及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晁明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前列腺疾病是老年男性常见疾病之一,特别随我国人均寿命延长、饮食结构改变等因素,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trophy,BPH)和前列腺癌(prostatic carcinoma,Pca)呈上升趋势,其中前列腺腺癌约占前列腺疾病26~37%[1].经直肠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在临床上已广泛开展,且已成为诊断前列腺癌有效手段.前列腺穿刺标本在光镜下鉴别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与前列腺癌尤为重要.现通过25例前列腺穿刺活检的病理分析,探讨这两种病变在形态学标准上的鉴别诊断.
作者:曹留炳;谈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在急腹症中发病率仍比较高.尽管近20年来对其严重度评估和临床诊治有了很大进展,但依然存在许多棘手的问题,病死率仍有20%左右[1].我院从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SAP32例.本文就其诊治报告如下:
作者:周国林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