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时民
母亲现年97岁,身体健朗,思维清晰,年轻时所经历的事,说起来滔滔不绝。母亲的长寿,不是先天的遗传,而是后天养生的结果。在养生这篇大文章中,她紧紧围绕自身,着力写好自我保健这篇小文章。
作者:秦诗齐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生活中,很多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对于亲朋好友、同事上司提出来的要求,不管自己能不能做到,只要别人开口,就会答应下来。然后,那些做不到的事情就像座小山一般压得透不过气来。
作者:积雪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一天,我在打扫卫生时不慎将一只奖杯打碎,老伴儿随即唠唠叨叨,心烦意躁的我便与老伴儿舌战起来。
作者:赵乾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如今,“青菜萝卜保平安”的素食观念渐入人心,吃素越来越成为时尚和健康的代名词。不过,素食是把“双刃剑”,并不一定适合每个人,重要的是平衡膳食。
作者:乾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颈动脉斑块是由于多重危险因素导致的颈动脉血管壁损伤、血流中的有形成分聚集所形成的团状块结构。
作者:周一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古人也和现代人一样,对居住环境和生存环境的要求非常高。从选择住宅建筑上来看,就知道他们对环境卫生十分重视。《释名》说:“宅,择也。择吉处而营之也。”《博物志》上也说:“居无近绝溪、群冢、狐蛊之所,近此则死气阴匿之处也。”古人在建造房屋以前,都要看看周围有没有不符合卫生条件的地方。
作者:刘绍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中医治病养生讲究五行与五脏(肺、肝、肾、心、脾)互相配合;透过观察身体症状,找出自己五行所欠,就可趋吉避凶保健康。
作者:陶诗秀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道德经》中共使用了两个“混”字,分别见于第十四章的“混而为一”和第二十五章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作者:肖起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今年43岁的李先生,床帏之事总是习惯性“早退”,1分钟不到就完事。在他出现早泄之前,就有腰痛的老毛病,坐得久了就感觉腰部隐隐酸痛,李先生认为是肾虚,医生却说是腰椎间盘突出,但又无大碍,就放下不管。殊不知,腰椎间盘突出和早泄狼狈为奸。一般认为,早泄大多数是心理性的,性交时焦虑、紧张,婚姻不和谐和长期无性生活等是早泄的主要原因。然而,对此进行干预治疗,疗效不确定或者不持久。
作者:董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美不过夕阳红……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多少情爱化作一片夕阳红。
作者:付英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到德国访友,不料却有了意外的收获。早上,一睁开眼,就看到友人已经整装待发。洗漱完,早餐后,友人说:“走吧,带你去一个地方。”
作者:郭华悦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通过对唐山地区医养结合型养老院的发展状况的调研,找出了诸如医护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护理费用不能报销、投资主体单一等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解决思路:例如在大学开设养老专业;强制推行老年护理保险;政府给予财政补贴等。
作者:贾征;刘景娜;左鹿;刘士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人人都怕生病,都想健康长寿。可人吃五谷杂粮和瓜果蔬菜,哪有不生病的?但少生病、追求健康长寿的办法还是有的,就是科学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可怎样吃才算有营养,养生与养身到底有何种关联呢?
作者:鲍海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晨起读书,有一句“自古人生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读来颇有意趣,品来很有禅意,思来蕴含哲理,让我心潮起伏,感慨良多。
作者:牛锐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喝微小水祛除心脑血管病及中风后遗症,不是神和菩萨而是科学喝微小水给脱水细胞补水,祛除了多年吃药治不好的病,且治病于本,人类有史以来未曾见过。许多用户赠送诗歌、题词和锦旗,表达感激之情:如“神奇的水瓶,患者的良医”、“宝瓶神水”,以及“人间神水,为民服务”、“宝瓶造神水,造福全人类”、“宝杯出神水,治病有奇效”、“离子水瓶,功德无量”、“我喝小分子水,已根除高血压”和“离子神水,造福人间”、“你是普渡众生的活菩萨”等。如:患者脑动脉细胞长期脱水,中风时神经细胞也脱水,致中风后遗症;而喝微小水逐渐使脱水神经细胞补水,让神经细胞分裂增殖,喝8个月左右出现奇迹。
作者:陆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南宋叶李写过一首词《放还遇贾似道》:“君来路,吾归路,来来去去何时住。公田关子竟何如,国事当时谁汝误。雷州户,崖州户,人生会有相逢处。客中颇恨乏蒸羊,聊赠一篇长短句。”这首词描绘了叶李遇赦北还,路遇奸臣贾似道失势被贬时的所思所想。
作者:程应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年逾八旬的老爸老妈哪儿都好,就是习惯了省吃俭用过日子,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总是精打细算,口挪肚攒,有时甚至到了“葛朗台”的地步--一块抹布居然用了三年!
作者:钱国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中医药学会顾问、全国500位名老中医之一的陈彤云如今已是95岁的高龄,但看上去优雅而健康。让人感到惊讶的是,已经步入鲐背之年的她肌肤白净而细腻,脸上竟然没有一丝皱纹,这不能不让人感叹她养生有术、驻颜有方。陈老常笑称自己是“90后”,媒体则将她称为“漂亮的老太太”,而她的学生干脆称她为“陈姥姥”。说起她的养生,陈老笑言自己“主要是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
作者:王明洪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有多远的路呢?相见不得见,山一程水一程。有多久的思念?时间不依不饶,无始无终,不给我们答案。
作者:潘姝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一缕白发飞上头,几颗牙齿口中摇,数道皱纹爬上脸,说话有时前言不搭后语,还絮絮叨叨,听话有时阴错阳差,还爱杠个不停。预示,人之将老。
作者:史连永 刊期: 2016年第10期